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國共在大陸的最後一戰 —— 葉飛報捷 胡璉慘敗

(2007-02-11 14:03:02) 下一個

國共在大陸的最後一戰 —— 葉飛報捷 胡璉慘敗

  
  南日島失利事件

  朝鮮戰事未定,福建沿海局勢緊張,毛澤東親作部署


  1951年1月,中國人民誌願軍在朝鮮戰場取得第三次戰役的重大勝利,美軍敗退漢城以南。惱羞成怒的杜魯門推翻了半年前發表的“援蔣聲明”中所謂的“本人已請台灣的中國政府停止對中國大陸的一切海空活動”的條陳,密令侵朝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給台灣帶去飛機、大炮,與蔣介石密謀大規模進犯廈門、汕頭等沿海地區,向還相當“危弱的中共”大顯身手。被“反攻複國”夢折磨得幾近發瘋的蔣介石老淚縱橫,精神狀態之佳,為近兩年所罕見,於是與美方一拍即合。2月,由蔣夫人宋美齡、“飛虎將軍”陳納德、美國中央情報局頭子艾倫•杜勒斯共同倡議,在美國匹茲堡市正式成立了“西方企業公司”,招募情報老手,借調美國武裝部隊軍官等70餘人,於3月抵達台北。在“西方企業公司”的幕後支持下,“金門防衛司令”胡璉和大陳島指揮官胡宗南的上萬“反共救國軍”,不時突襲解放軍控製的沿海島嶼。海峽形勢日趨緊張起來。

  1951年3月中旬,陳毅率工作組赴閩視察,檢查戰備和海防工作。5月,福建省海防工作委員會成立,葉飛兼主任。福建省委、省政府、省軍區經常召開會議,研究和部署海防工作。但是,由於缺乏海防鬥爭經驗和個別領導人麻痹輕敵,還是發生了南日島失利事件。

  1952年10月8日,國民黨“金門防衛司令”兼“福建遊擊軍區司令”胡璉派特務化裝成漁民,潛入莆田湄洲灣外的南日島轉悠了兩天,得知南日島隻駐紮了解放軍1個加強連的兵力,胡璉認為是偷襲的好機會。10月11日晨7時,胡璉指揮其麾下9000餘眾,分乘10艘艦艇,在8架飛機的掩護下,突然向南日島發起襲擊。

  我守島部隊頑強抗擊,激戰11小時,但終因寡不敵眾,大部壯烈犧牲。不僅如此,由於派出增援的部隊實行的是“偵察性的攻擊”,逐次增兵,未能改變敵我兵力對比,再加上工事未修好,不但未奏解危之效,反而遭敵各個擊破。此役雖殺傷進犯的國民黨軍800餘人,自身卻損失1300餘人。全島一度被蔣軍占據,島上的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也受到嚴重損失。

  這是福建部隊自金門失利後的第二次失利,是二十八軍自解放戰爭以來又一次大的損失。葉飛聞知,悲痛異常。

  南日島得手,蔣介石興奮異常。是年12月,蔣介石擬從台灣、金門調動一部兵力進攻福建島嶼,並妄圖攻占二三個縣。麵對嚴峻形勢,中央要求福建軍區不要依賴任何外援,以現有兵力粉碎敵軍的進攻。彭德懷向周恩來提議,要中央讓已調華東局工作的張鼎丞回福建主持黨政工作,使葉飛能專心於軍事領導。周恩來馬上與張鼎丞通了電話,作了任務布置,並在12月26日將此情況告毛澤東。28日,毛澤東親自起草文件,以中央和軍委名義,向華東局、華東軍區、福建省委、福建軍區並中南軍區發出《加強防備,粉碎國民黨軍對福建沿海的進攻》的指示。指示對福建軍區提出如下要求:

  一、迅速地堅決地加強必守島嶼的防禦工事,預儲充分的糧彈飲水,鼓勵守軍作長期堅守的準備,不許再犯南日島那樣的錯誤,否則須予負責者以應得的處罰;

  二、預計敵攻島嶼的幾種可能,決定明確的增援計劃;

  三、預計敵在大陸上某些可能登陸的海岸要點,做好若幹非永久的戰術性的防禦工事。例如最近我以一個排堅守海岸工事,贏得時間,以一個連增援,殲滅了登陸敵人百餘那樣。這種以排以連以營為單位的戰術性的若幹防禦工事,是必須做的,不是要你們做大規模的和永久性的大陸海岸防禦工事。而在選定必守的島嶼上則必須是永久性的和十分鞏固的工事。

  指示還特別說明:“張鼎丞同誌即回福建擔任省委書記並省府主席,葉飛同誌專任軍事。在張鼎丞同誌未到福州前,由他人暫行主持省委、省府工作,葉飛同誌立即抽出身來全神貫注於對敵作戰方麵。從目前起兩個月內是最關重要的時機,務必喚起福建全軍及沿海要地黨政及人民群眾充分注意對敵鬥爭,不得疏忽大意,致遭不應有的損失。”

  1953年1月8日至10日,福建省委召開有省委委員和地委書記、專員參加的緊急擴大會議。張鼎丞和葉飛分別就形勢和戰備問題講了話。

  葉飛認為,如果敵人大規模登陸,除了堅守廈門,其它如漳州、泉州都可不守,避開我們沒有海軍無法切斷敵人海上聯係的短處,讓敵進來,敵人的海軍就發揮不了作用,其空軍也是有限的,而“關門打狗”恰是我們的拿手好戲。本著這種思想,他提出了誘敵深入、然後集中優勢兵力聚而殲之的戰略方針和作戰方案。

  這個積極防禦的方案獲得會議通過,並得到華東軍區和毛澤東的批準。隨即,福建省委、福建軍區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備戰工作,對敵人可能登陸進犯的地方,都製定了作戰方案。

  1953年春,朝鮮戰事未緩,親蔣的艾森豪威爾上台就任美國總統,福建前線局勢更顯緊張。美國中央情報局控製的“西方企業公司”從幕後跳到了台前,策動國民黨軍加緊了“反攻大陸”的步伐。他們的眼光盯在了東山島。


  胡璉進犯東山島

  葉飛為東山選了一個好主將。遊梅耀泰山壓頂不變色


  東山島位於福建南部詔安灣東側,麵積約190平方公裏,是福建第二大島。其形似翩翩欲飛的蝴蝶,故又稱蝶島。島的東南臨海,西北近陸,北端八尺門渡口距大陸僅500米,近陸地區多丘陵,臨海地區較平坦,沿岸灘窄水深,便於艦艇活動。東山地處閩粵兩省結合部,位置特殊,是沿海防禦的一個薄弱點。葉飛認為這裏易受敵人進攻,因此十分注意東山的防禦。

  為了準確並及時掌握情報,1953年初,葉飛指示在金門島對麵的廈門雲頂岩山上設置觀察所,架設了20倍的望遠鏡,金門島四周敵人的活動於是盡收眼底。同時,必須要有一位過得硬的指揮員擔任駐東山島公安(邊防)八○團團長,葉飛在眾多部屬中,選定了遊梅耀。遊梅耀是閩西籍老紅軍,抗戰時曾在陳毅身邊當過3年副官。他說從陳毅然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概括起來有4點:對革命要有天塌不動的信念,對敵人要有泰山壓頂的氣概,對敗仗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大丈夫氣量,對生死要看得像吃飯睡覺一樣尋常。葉飛早在抗戰時便認識了遊梅耀。遊梅耀到他麾下後,葉飛對他信任有加。解放初期派他到閩西整編部隊,組建警備團,任命他當團長兼黨委書記,負責閩西剿匪。後來這支部隊調防廈門大嶝島,遊梅耀因身體不佳,改任十兵團速成學校副校長兼校務處長。如今東山緊張,葉飛決定放這頭“雄獅”出籠。

  5月初的一個上午,葉飛和劉培善在省委駐地福州烏山接見了遊梅耀。見麵後,葉飛的第一句話就是:遊梅耀,把守東山的任務交給你,你有沒有信心?

  遊梅耀不假思索地回答:人在島在,打死了就化為肥料長莊稼。

  葉飛知道,遊梅耀真是個視死如歸的角色。在戰爭年代,他曾三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至今心髒旁還留有彈片。

  曆史證明了葉飛的眼力,給國民黨軍選了一個好對頭。遊梅耀上島後,遵照葉飛指示,把團部移駐東山島,帶著戰士們起早摸黑修建坑道、工事。公安八○團的建製歸上海公安司令部,由十兵團和福建軍區指揮(具體又歸三十一軍指揮)。因其係由漳州縣大隊(獨立營)整編而成,老百姓叫“地瓜兵”,還不是主力部隊。但在遊梅耀的帶動下,指戰員們精神振奮,決心打出軍威,脫掉“地瓜兵”這個難聽的帽子。也幸虧遊梅耀做事雷厲風行,緊抓緊趕,不僅防務得以夯實,還使部隊麵貌煥然一新。

  7月10日前後,金門、馬祖國民黨軍調動頻繁,屢屢出動艦艇在福建近海窺探,派出飛機接連來低空偵察。7月12日至14日,廈門雲頂岩觀察所發現,大金門料羅灣停泊的艦艇和運輸登陸船隻突然增多,超過平時活動的數量。

  葉飛得到報告,立即命令沿海島嶼各部進入一級戰備狀態,高度注視敵人動向。他指示三十一軍軍長周誌堅,如敵向平潭島、南日島、大嶝島進犯,駐島部隊應堅守待援,殲滅犯敵;如敵侵犯東山島,則按原方案進行,即守島部隊予敵殺傷後,留一個精幹的營機動防禦,其餘人員在拂曉前撤出島外,然後組織反擊。

  一時間,福建的空氣充滿了火藥味。

  7月15日黃昏,國民黨“高安”號軍艦離開金門,揚波啟航。國民黨二級陸軍上將、金門“防衛司令”胡璉正頻頻向岸上送行人員招手。肅立在他身旁的是副總指揮柯遠芬中將、十九軍軍長陸靜澄中將、參謀長蕭銳少將、第四艦隊司令黃震白少將等。

  胡璉是黃埔四期生,無論資曆、戰功,還是軍銜,他在敗退到台灣的國民黨將官中並不起眼。蔣介石選中他負責此次重大戰事,除了他在1949年10月保衛金門有功,還因為他在“南線”偷襲中振作了國軍士氣。退守台灣後,蔣介石以“二胡”探路,以圖“反攻大陸”。北線司令為胡宗南,駐節大陳,南線司令即為胡璉,駐節金門。他們各統精兵數萬,組成海上突擊部隊,襲占閩浙沿海島嶼。結果北線胡宗南連連失利,南線胡璉卻數番得手,尤其是南日島一戰,他以眾對寡,又占了解放軍輕敵的便宜,一擊成功。胡璉也因此被人稱作“狐狸”。

  胡璉也不愧是“狐狸”。雖然幾次得勝,但對這次進攻還是相當謹慎,他不僅事先偵察周密,而且保密工作做得極好。開船前連第四艦隊司令黃震白尚不知此次行動的目標。為了給解放軍造成錯覺,胡璉還命令所率戰艦船隻一字形先向南行,欲給對手造成“駛航台灣”的錯覺,然後突然北折,向著東山島逼近。胡璉對此次偷襲信心十足,自詡這次是“獅子吞螞蟻行動”:自己有1.3萬人馬,有海空軍配合,而島上共軍不足一團,加上水兵,總共不過千把人,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國軍將士就是傻瓜,10個也能纏死共軍一個。

  其實,當胡璉的聯合艦隊駛出料羅灣時,福州葉飛指揮所的數部作戰電話便此起彼伏地響了起來,指揮和參謀人員就開始對敵人的真實意圖進行著各種研判,加強備戰以防不測的指示電文也同時飛向各前沿陣地。

  盯著作戰地圖上緊緊尾隨敵人標行其運行航跡的紅線,葉飛陷入沉思。從敵人的出發時間、規模和一反常態的運動方式判斷,不像是例行的運輸和演習,而更像一次較大規模的實戰行動。問題在於:如此漫長的海岸線,其攻擊方向究竟落在何處?

  一時間,葉飛的大腦像車軲轆一樣迅速地轉動起來:敵人一個加強師的兵力,要攻廈門吧,諒他不敢;進犯平潭島吧,距離太遠,從現在到拂曉登陸,時間也太緊;重犯南日島吧,沒有這個必要。瞬間,他預感敵人可能會相中東山。對,最大可能就是東山。對東山島,葉飛考慮還是不準備打。因為此次敵人過於強大,而公安八○團有一個營在漳州搞邊防,遊梅耀手中僅有一、二營(欠四連),外加迫擊炮連、水兵一連,不過1200來人,可謂兵少將寡,加上距離過遠,增援也將無法及時。於是,他對身邊參謀說:馬上電告“東山遊”,敵人八成是衝著他來的,可以視情況作機動防禦,避免無謂損失,以後再尋機反攻。

  參謀人員把葉飛的指示擬成電文,從福州直飛東山:由於此次進犯之敵過於強大,守島部隊可實施機動防禦,於16日晨4時以前撤出東山島,然後組織力量再行反擊。

  接到電令後,遊梅耀和東山縣委書記穀文昌等黨政軍領導人緊急研究,決定不執行機動防禦的作戰方案。遊梅耀認為:“地方黨政機關可以撤出島,但部隊堅守待援!”他為此陳述理由:“我們當兵的槍一響就溜,還有什麽威信可言?老百姓將遭受多大損失?我遊梅耀還有什麽臉麵再見他們?我們當兵的手中槍不就成了燒火棍了嗎?我們一定要堅持戰鬥。另外,如果我們撤退,敵人在島上站穩了腳跟,鑽進了我們挖的坑道、工事裏,將難以反擊。”穀文昌等地方黨政領導認為遊梅耀分析有理,表示也不撤退,協助部隊打好這一仗。

  海梅耀上任前曾向葉飛拍過胸脯要堅守一天,他當然有理由不撤,但軍人要服從命令,他還是給福州回了電,同時發給三十一軍,表明的卻是固守待援打贏這一仗的決心。遊梅耀手中雖隻有1200餘人,但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他有的是大將臨陣的氣概,泰山壓頂不變色。經過一番運籌,他在這個地方放一個班,那個地方放一個排,而把主力集中成一個拳頭,堅守幾個核心陣地。

  葉飛接到遊梅耀回電時,根據情報跟蹤,已完全可以斷定敵人目標就是東山了。葉飛當然相信自己的部屬,尤其是這個“東山遊”,敢打敢拚,說到做到。但大敵當前,他還是有點不放心,拿起電話筒直接與遊梅耀通話,語氣很是嚴肅:東山遊,這次敵人總兵力估計有1萬多,你真能頂得住?

  遊梅耀回答:報告司令員,我們能頂得住!

  葉飛又問:你估計能守多久呢?

  遊梅耀響亮地回答:還是上次和司令員說好的,保證守一整天!

  葉飛仍不放心,關切地問:你一個團的兵力怎麽頂?

  這個問題遊梅耀早想好了,匯報說“前輕後重”,即把一營放在二○○和四二五陣地防禦,二營堅守四一○陣地,水兵連則扼守八尺門渡口,縣公安中隊、鹽警中隊在城關待命。在給敵人一定的殺傷後,收縮兵力,轉入主陣地,依托工事,固守待援。他表示:請司令員相信,隻要我的腦袋還在脖子上豎著,決不讓敵人的企圖得逞!東山島肯定不會成為“南日第二”!


  東山保衛戰

  增援十萬火急。緊要關頭,陳毅給葉飛打來電話


  放下電話不久,東山保衛戰就打響了。

  胡璉這次偷襲東山島的陣勢十分壯觀。16日晨5時半,13艘艦艇像一條遊蛇,不聲不響地遊進東山東海岸。隨著胡璉一聲令下,從登陸艇上開出21輛水陸兩用坦克,昂頭登上海灘。第一撥6000人馬,緊隨坦克跟進,氣勢洶洶地搶灘登陸。

  嚴陣以待的我守島官兵立即予敵以迎頭痛擊。霎時間,槍炮聲、喊殺聲震天動地響起,撕破了海島淩晨的寂靜。遊梅耀的布陣起到了明顯效果,放在灘頭一線的尖子小分隊遲滯了國民黨軍的行動,使敵人延至8時前後才陸續抵達前沿。

  胡璉見偷襲不成,遂下令海、空力量加入戰鬥。一時間,飛機濫炸,艦炮狂轟。從新竹機場起飛的十幾架運輸機飛到八尺門上空,天女散花似的丟下一批批傘兵。這是國民黨軍首次在戰爭中使用傘兵。

  葉飛密切關注著戰況。戰鬥打響後,他即按預定作戰方案,命令三十一軍(留一個師守備廈門)與二十八軍八十二師分別由泉州、漳州南下,用沿線地方的客貨運輸車輛運送增援東山,統歸三十一軍軍長周誌堅指揮;並通知駐廣東黃崗(今饒平)的四十一軍一二二師急速東援。

  情勢十萬火急。各增援部隊運動迅速,沿線地方車輛也配合默契。駐漳浦以南舊鎮的三十一軍二七二團行動最快。淩晨5∶50接令後,先頭部隊坐部分軍車立即出發,其餘指戰員則快速跑向公路,向開來的客車、卡車招手叫停。車上的駕駛員及乘客們一聽上前線,根本不需動員,就自動下車,貨車則就地卸貨於路旁。不大一會兒,不同型號、顏色各異的轎車、公共汽車、卡車,加入了草綠色軍車的行列,載著全團向東山方向進發。

  國民黨軍使用傘兵,且以八尺門為空降點,這確使葉飛始料不及。就整個東山戰況來說,他最關注的莫過於這個八尺門。八尺門是東山通往大陸的咽喉,大陸要增援東山,非經八尺門不可。如果敵人的傘兵控製了八尺門,等於關閉了東山最重要的大門,解放軍援軍即使及時趕到,短時間內也隻能“隔岸觀火”了。於是,他關切地向遊梅耀詢問了八尺門的形勢,並作了指示:八尺門是東山的命根子,你無論如何也要叫水兵連牢牢控製在手中!

  葉飛放下電話,還沒移步,電話鈴又驟然響起。是遠在上海的陳毅打來的,第一句話就說:葉飛啊,全國人民都在看著你們呐,無論如何要打贏這一仗!

  聽著這濃重而親切的四川口音,葉飛心頭一熱。他激動地對著話筒大聲說:陳總請放心,我們一定打贏這一仗!

  東山保衛戰打得相當激烈。東山縣委和當地群眾給守島官兵以大力支援。東山民兵在戰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他們拿槍的拿槍,拿刀的拿刀,勇敢殺敵。有個鄉的民兵戰鬥得隻剩下一人,仍然堅持鬥爭,竟俘敵5人。穀文昌親率幹部群眾為部隊送彈藥、送水送飯,把負傷的戰士抬下火線,雖是大戰當前,但陣腳不亂。

  雖然如此,由於眾寡懸殊,隨著戰事持續,情況十分不利。遊梅耀指揮部隊在大量殺傷國民黨軍後,集中主力在公雲山、王爹山和牛犢山三個核心陣地,同進逼陣地前沿的敵軍展開殊死戰鬥。

  胡璉見快速消滅守島解放軍的目的沒有達到,便對這些陣地進行瘋狂進攻。堅守高地的守島部隊克服彈藥缺乏和吃不上飯、喝不上水的困難,依托塹壕和土坑道頑強戰鬥,打退了敵軍數十次進攻。子彈、手榴彈打光了,就用刺刀、槍托、石頭和卸去保險的60毫米迫擊炮彈,同突入陣地的敵人肉搏,以血肉之軀築成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長城。

  蔣介石、胡璉和美國顧問對東山戰鬥都誌在必勝。胡璉登陸的消息傳到台灣,蔣介石馬上召開祝捷大會,廣播全世界,吹噓這是“反攻大陸的前奏”。美方也宣稱這是“國民黨退出大陸以來的最大一次進攻”。

  陳毅得到廣播的消息後,立即給葉飛打電話:敵人電台已經廣播了,總指揮就是那個古寧頭“大捷”的“英雄”,這叫做“不是冤家不聚頭,是個冤家打破頭”。葉飛啊,眼下,我最關心的還是八尺門,那邊情況怎麽樣?

  葉飛答:仗打得很激烈很艱巨,水兵連犧牲很大,但還在堅持,不過,增援部隊快到了!

  陳毅的話字字砸坑:你命令最先增援的二七二團,哪怕拚得隻剩一個人,也要渡過去,八尺門必須在我們手中!

  扼守八尺門的水兵師一連,在民兵積極配合下,毫不畏懼地打響了反空降戰。麵對一個營500多國民黨傘兵部隊的輪番衝鋒,從連長王德長到普通民兵,都抱著死守的信念,頑強抵抗。胡璉和他的美國顧問滿以為以奇險之招,在八尺門甩下一個營足矣。他們狡猾是狡猾,卻還真小看了防守八尺門的一個水兵連。

  守島部隊的頑強阻擊,為增援部隊爭取了時間。16日上午9時,駐漳浦舊鎮的二七二團在團長鄭克誠率領下,以十萬火急的速度,趕到了八尺門的對岸。此時,水兵連難於支撐,邊打邊向渡口後退,依靠殘留的碼頭圍牆作屏障阻擊敵人。見渡口危殆,鄭克誠立即下令搶渡。先頭排迎著敵人傘兵劈頭蓋腦的彈雨奮勇向前,終於渡過海,與危急中的水兵連餘部會合。隨著大部隊上岸,迅速向敵傘兵發起猛烈反攻,敵傘兵非死即俘。

  葉飛及時向陳毅通報戰況:敵傘兵垮了,八尺門已安然無恙。

  時刻關注戰況、一天一夜未睡的陳毅在電話裏爽朗大笑:好哇,這下龜兒子就沒得咒念了!

  當偵察機報告共軍東西兩路車隊向東山增援的消息時,坐在美式吉普車上等吃勝利果實的胡璉猶且不信:不可能吧?九龍江大橋不是已經炸毀了嗎?我算葉飛的增援最快也得48小時。

  胡璉說的倒沒錯。戰前,他已令空軍把九龍江橋和從漳浦到東山公路上的其他3座橋都炸毀了。解放軍從泉州趕來增援,最快也要兩天才能到,他可以從從容容打上兩天,可現在解放軍增援部隊竟鐵流滾滾地來了,難道真長了翅膀不成?他哪知道,解放軍護橋部隊兩個小時就修起了便橋!

  16日20時,四十一軍的一個先頭團疾速趕至八尺門渡口。17日4時,二十八軍的先頭團也開始渡海進島。葉飛接報後,立即命令:不待增援部隊全部到達,即向國民黨軍發起全麵反擊。

  一時間,胡璉所部反攻為守。待三十一軍軍長周誌堅率九十一師指揮所上島,一夜之間,東山島的軍事力量對比已發生了急劇的傾斜。看到解放軍增援部隊源源不斷地進島,聲勢浩大,一直希望再打一個大勝仗回去的胡璉信心受挫。戰至17日上午9時,他看到軍用地圖上的紅藍兩色極富戲劇性地交換了位置,情知無力回天,擔心相持下去有被全殲的危險,乃開始作撤退打算。他首先把20多輛坦克撤走,以少數部隊向解放軍發動佯攻,以掩護大部隊撤退。


  國民黨慘敗

  毛澤東高度關注東山戰情,稱“這是全國的勝利”


  對胡璉這個老對頭,葉飛真是“耿耿於懷”,早就想著報一箭之仇。這次,他哪容胡璉輕易溜掉。他急令周誌堅:立即跟蹤追擊,要貼著他們的屁股追,決不能讓胡璉來此一遊就算了,那樣太便宜了他!

  雙方正打得熱火朝天,值班參謀讓葉飛接聽毛澤東的電話。因路途遙遠,線路不好,聲音不清,華東軍區值班的副參謀長張翼翔便在中間一句一句地向兩邊傳話。

  毛澤東問:葉飛,東山戰況如何?

  葉飛不意東山戰鬥竟然驚動了毛澤東,說明事關重大:報告毛主席,敵人頂不住了,開始撤退了。

  毛澤東又問:守東山的主官是誰啊?

  葉飛答:團長遊梅耀,是個老革命了,指揮打仗有兩下子,這次表現得很出色。

  毛澤東又關切地問:葉飛,你要想清楚,東山登陸會不會是聲東擊西,分散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然後他從別的地方打進來?你手上的兵力夠不夠?

  葉飛的回答底氣十足:我手上還有一個軍的機動兵力,不怕他從第二個方向打進來,我也一定注意敵人的動向。

  17日19時許,胡璉登上指揮艦,灰溜溜地逃走了。曆史記下了他的敗績:被殲3379餘人(其中被俘715人)、坦克被炸毀2輛、登陸艦被擊沉3艘、飛機被擊落2架,而且這一仗就使他隻有2個旅2000來人的國民黨傘兵部隊給報銷了500多人。

  當葉飛向陳毅匯報戰果時,陳毅說:“東山戰鬥勝利的意義不在於殺敵數量多少,而在於把敵人的計劃徹底粉碎了。這不僅是軍事上的很大勝利,而且是政治上的很大勝利。”

  毛澤東接到東山戰鬥報告後,說:“東山戰鬥不光是東山的勝利,也不光是福建的勝利,這是全國的勝利。”他還說:“你們頭腦要冷靜,不要輕敵,現在美帝、蔣介石就是看中你們福建了。”“我們還要準備比東山更大規模的戰鬥,把敵人消滅在水上,如上來了,消滅他在陸地上,不要怕。”得知守備部隊傷亡不小,毛澤東還指示從家鄉抽調1個營以作補充。不久,從韶山開來的1個營500餘人,加入了公安八○團的序列。

  17日,中央軍委號召全國邊防團向東山公安八○團學習。新華社也廣播了東山戰鬥。嗣後,何長工還代表黨中央率從朝鮮回來的文工團到東山前線慰問。國防部也下令把公安八○團完全交給福建軍區,改稱“邊防獨立團”,由遊梅耀任團長兼黨委書記。

  東山戰後,台灣揚言報複,東山依然緊張。從八尺門通往汕頭和雲霄的兩條公路,我運載作戰物資的汽車絡繹於途。晚上,車燈大開,道路徹夜通亮,炮兵已經到位,炮口瞄準海灘。葉飛豪情萬丈,他倒希望胡璉再來決戰,這次定叫他有來無回。但胡璉沒有再來,國民黨也一直沒有報複行動。東山在嚴陣以待之中,倒是在遊梅耀建議、葉飛批準下,修了海堤以固海防,把八尺門與大陸連接起來了。從此天塹變通途,東山成了半島。

  東山戰鬥是國共兩軍在大陸的最後一次大規模作戰,此後,蔣介石雖然天天叫嚷“反攻大陸”,但終究沒能派出成建製的部隊登岸作戰。待到1958年葉飛指揮炮擊金門時,將胡璉的司令部鎖定為主要目標之一,頭一排炮就放倒了國民黨3個副司令,胡璉僅以身免。當然,那是後話了。

(鍾兆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