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毛澤東評國民黨將軍胡璉 “狡如狐,猛如虎”

(2007-02-11 14:03:02) 下一個

毛澤東評國民黨將軍胡璉 “狡如狐,猛如虎” -- zt



1. 關於毛澤東評胡璉(18軍)“狡如狐,猛如虎”之說考證

2、關於“狡如狐”之說,因胡璉用兵極其機警狡猾,同時其名胡璉諧音“狐狸”,尤其是華中野戰軍蘇北方言,更近似狐狸。故華野、中野稱胡璉為狐狸,十一師進軍南麻時,南麻到處貼標語,“活捉狐狸”“打碎吃掉11師這個硬胡桃”。南麻戰役結束後,華野9縱傷亡重大,(傷亡4600餘人),沒取得任何進展,許世友打電話給粟裕說:“胡璉這隻狡猾的狐狸,……下次我定叫他碎屍萬段”。(丁炳生著《第三野戰軍征戰記》279頁),與毛澤東文中狡如狐完全吻合。

3、關於“猛如虎”之說:Zhang鳳集戰役,中野3、6、7縱,三個縱隊圍攻整11師32團一個團五天五夜,最後打成平手,中野傷亡3600餘人,劉伯承愛將3縱7縱19旅旅長吳大明、3縱7旅21團政委姚丕田犧牲。11師32團傷亡2700餘人,32團本不想撤退,因一營營長牛鎮江擅自帶兩個連突圍撤走,團長Zhang幕賢不得不帶餘部撤走。山東南麻戰役,華野集中五個縱隊,其中一個打援,四個縱隊外加魯中軍區三個團猛攻南麻5天5夜,僅殲11師一個團,自身傷亡達1萬餘人。2縱5師政委秦賢安、6師18團副團長胡大炳、4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魏自強等大批將士犧牲。11師確實猛如虎。11師進入大別山之後,這隻猛虎更是威風凜凜,掃蕩中野,中野不但是高度警惕,幾乎是輕易不敢接戰,除了在北向店,為保衛劉伯承同誌和中野指揮機關,不得不打了一仗,其餘則能避則避(趨避之)。

11師18旅在北向店與中野1縱及中野指揮機關發生遭遇戰時,整11師主力和整10師從龍升鎮、宣化店趕來合圍,解放軍見形勢不利,1縱從砦河集突圍,越信潢公路北進,1縱19旅參謀長遊萬川同誌在與11師戰鬥中犧牲。

如1947年12月,陳粟、陳謝大軍圍攻確山,中野1縱打援。12月31日,整11師先頭部隊118旅與1縱在正陽西北宋店猛烈交火,1縱擋不住11師的進攻,傷亡較大,11師逼近確山,粟裕不得不於31日晚結束確山戰鬥。

再如中野1縱絕對主力20旅(相當於師,中野縱以下轄旅)於1948年1月10日,在包信集與整11師遭遇,損失很大,其中一個主力營,4百餘人被成建製消滅,當時20旅政委,副旅長聽說11師來了,堅決要求撤退,不能打,旅長吳忠堅決要打,一打,打出這麽一個結果。許多幹部聽說11師來了,帶頭逃跑,後被軍事法庭判處死刑。(見《百戰將星—吳忠》240頁。)

又如中野2縱,在大別山裏不停地躲避11師,(可看《陳再道回憶錄》173-192頁,)基本上是一個11師追著打,追著包圍的過程。

還有中野6縱,基本對11師采取能避則避(趨避)的方針,但在1948年1月16日,11師突然包圍了在王家店宿營的中野6縱18旅(也是中野頭等主力),18旅炮兵連丟掉兩門山炮就跑,輕易的把兩門山炮送給敵人,旅長肖永銀一聽整11師來了,丟掉旅直屬隊,包括政治部、供給處、衛生處和在鎮上的幾十名傷員,就立刻撤退,使這300餘人全部被俘虜。6縱副司令員韋傑要求營救這些同誌,肖永銀還是不顧一切撤,總算保全了18旅。王家店成為永遠抹不去的痛。被俘人員中,大部分是我軍幹部,含兩名團級軍官,分別為供給處處長Zhang玉峰,隨軍記者胡征,因為中野的趨避之,使11師在大別山裏找不到方向。

針對當時種種情況,劉伯承、鄧小平、李達、Zhang際春於1948年1月31日聯名向各縱隊首長下發指示,並上報中央軍委,指出:“而還有不少幹部,臨危並未掌握部隊,抗擊敵人,或單身或帶少數人逃命,實為解放軍極端可恥行為。”(見《百戰將星——吳忠》241頁。)

順便一提,吳忠所率1縱20旅,係中野絕對主力,經常保衛伯承同誌,解放後,吳忠曾任北京軍區衛戍司令,對越反擊戰中,指揮廣州軍區南集團部隊。他對整11師,從對手的角度,解放軍的角度作了全麵、客觀、真實評價,真實地記載當時的曆史,實為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研究解放戰爭和11師,不可不看《百戰將星——吳忠》,這本書確是曆年來少有的珍貴資料。《百戰將星—吳忠》248頁是這麽評價18軍的,吳忠稱“西北軍部隊打仗凶狠,桂係部隊打仗刁滑,而在蔣的嫡係部隊中,給吳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整編11師。”

他說:“國民黨的其他部隊,可能在某些方麵比較出色,但從綜合戰鬥力講整11師的確是最強的部隊。不僅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有素,軍官的戰術素養和士兵的技術水平都比較高,很難對付。”

相反國軍將領中的大草包大飯桶,如湯恩伯、胡宗南等等一群人對其卻嫉妒的要命,經常誹謗、攻擊他,很少有人讚揚他,國軍焉能不敗。為了支援陝北和山東戰場的危急局麵,劉鄧大軍不得不作出重大犧牲,向大別山出擊,圍魏救趙以吸引山東和陝北敵軍回援,但中野的形勢是極為嚴峻和艱難的,在桂係根據地作戰,無後方支援,武器、彈藥、糧草、兵員等補充皆成問題,一打仗傷員無法安置,所以處境險惡,絕非什麽戰略反攻,也不象過去幾十年來翻來覆去宣傳的高山鋪啦,Zhang家店啦那麽輝煌那麽輕鬆,那隻是大別山裏僅有的幾個勝仗。從1947年11月開始,白崇禧集中33個旅向心圍攻開始,處境一直危險,化整為零活動,其中3縱一度分散為營、連單位進行活動,這種情況下不可能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殲滅戰,隻能搞些遊擊動作。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麵,整11師和第7軍、48軍是主要原因,其中11師造成威脅最大,最近披露的最新資料提到這個問題,很為珍貴,從中可見到當時情況,劉鄧於1948年1月向軍委報告;“而我們在敵幾個強師壓迫下,又無法作戰,故隻能再分散活動……但這樣下去,部隊將繼續削弱,士氣將大受影響。地方工作將繼續受到很大摧殘,此種情況甚為不利,請軍委考慮指示。”並繼續向軍委呼籲希望友鄰部隊協助將11師吸引調走,報告內容如下;“我們目前情況是部隊極不充實,彈藥亦漸感困難。如無友鄰協助,至少將11師(胡璉)全部調走,部隊集結均發生困難……而在分散時敵則以師為單位,尋我分散之旅作戰,使我無法休息。兩個月來減員不少,長此下去士氣將受很大影響,戰力更加削弱,極端被動。而我不能集結作戰,使三大野戰軍處於跛足狀態,尤屬不利。改變此不利局麵則有賴於友鄰協助和新兵早日到來。”從上述可見,11師在大別山對劉鄧大軍威脅多麽嚴重。

4、從這封通告文風文筆看,完全是毛澤東文風文筆。戰略思想絕對符合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先打弱敵之思想。而整11師屬中原敵人四根骨頭之一。粟裕說:“中原敵人總共四根“骨頭”:第5軍、第18軍、第7軍、第48軍。”(見《粟裕軍事文集》361頁)像這樣的敵人,理應趨避之。

5、和毛澤東文集呼應,每次中原作戰,毛澤東總是特別強調要拖住18軍,鉗製18軍,使其不得加入戰場,對其十分顧忌,《毛澤東軍事文集》中有7篇專門針對18軍及胡璉的電文,如《鉗製敵十一師等部以利劉鄧主力休整》、《陳錫聯部主要任務是鉗製十八軍》、《鉗製敵第十八軍保障粟軍勝利》、《一周內不使敵十八軍越過睢杞縣》、《對付胡璉Zhang軫部北進的措施》、《同意劉陳鄧殲擊胡璉一部》、《詢問一三兩縱能否向西參戰》等。想想看,那一個敵軍將領使毛如此關注,專門提了那麽多次,這說明了什麽?


仔細讀來,範任文確鑿可靠無疑。筆者站在中性立場,試圖客觀、真實地反映曆史,並對那些幾十年前卷入這些戰鬥的人們表示敬意,畢竟他們都是為信念而戰鬥,乃至獻身。我們在和平年代的人們是永遠無法達到這種境界的。如果因反映了真實,而使某些人不滿,則表示歉意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