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中國'飛豹'橫空出世 可突破日本最強艦隊防禦

(2007-02-08 21:30:37) 下一個

中國"飛豹"橫空出世 可突破日本最強艦隊防禦 (組圖)


前言

近來中日兩國間在曆史和領土問題上矛盾叢生,外交上出現了罕見的嚴重衝突。在此背景下 2004年10月25日,中國與日本在北京開始了解決東海“春曉”氣田所有權問題的判談,經過數論談判目前雙方仍未在該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國外觀察家認為,當前中日關係日趨緊張,如果照目前的狀況發展下去,東海油氣田問題很有可能成為兩國海上衝突的導火索。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海軍力量一直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國內不斷傳出新型軍艦建造服役的消息。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單靠海軍水麵艦艇的力量來對抗海上自衛隊明顯有些力不從心。以中國海軍現在的艦隊實力尚不足以對抗日本目前的“八•八艦隊”,更不用說對抗規劃中的九十艦隊了。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新型戰鬥轟炸機加入了中國海軍航空的戰鬥序列。1999年國慶閱兵時這種神秘的飛機再次出現在天安門廣場的上空,國外各大媒體紛紛報道:中國“飛豹”橫空出世。“飛豹”的裝備服役極大的提高了中國海軍的戰鬥能力,使我們的海軍航空兵第一次擁有了可以威脅到“八•八艦隊”乃至今後的九十艦隊的空中打擊手段。下麵我們就分析一下到底“飛豹”突防日本艦隊的可能性有多大。




日本“海上自衛隊”駐地





日軍八八艦隊



防守方—“八•八艦隊”

日本海上自衛隊是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具有較強的遠洋綜合作戰能力的海上力量。目前海上自衛隊正由“八•八艦隊”向“九•十艦”隊轉型。“八•八艦隊”的編成方案,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是為了達成保衛1000海裏海上交通線的基本目標,實現“封鎖護航”的戰略,以原蘇聯海軍的潛艇為主要作戰對象,根據艦艇編隊對潛搜索和攻擊的戰術設想,應用運籌學的解析方法,通過建模計算,得出的較為優化的反潛艦艇編隊編成方案。所謂的“八•八艦隊”就是指由8艘驅逐艦和8架反潛直升機構成。新的“八•八艦隊”目前的基本編隊模式是:1艘“白根”級或“榛名”級反潛直升機驅逐艦擔任“八•八艦隊”的指揮艦,1艘“太刀風”級或“旗風”級防空驅逐艦(不過如果新型防空驅逐艦的服役很可能取代它們現在的地位),2艘 “朝霧”級反潛驅逐艦,1艘“金剛”級防空驅逐艦,3艘“村雨”級或者“高波”級多途驅逐艦(“村雨”和“高波”的加入大的提高了“八•八艦隊”的整體點防空能力)。

“八•八艦隊”具有較強的編隊防空能力,水麵艦艇的編隊防空戰采用海空協同、多層防禦的戰術。目前每個“八•八艦隊”都配屬有2艘防空驅逐艦,其中“金剛”級驅逐艦和“旗風”級或“太刀風”級驅逐艦各一艘,在擔任防空任務的作戰艦隻中,以裝備了“宙斯盾”係統的“金剛”級驅逐艦最為引人注目。

20世紀70年代蘇聯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元帥針對占優勢的美國航母編隊製訂了飽和攻擊戰術。具體說就是攻擊方為了達到戰略戰術目的,利用水麵戰艦、潛艇及飛機攜載反艦導彈,采用大密度、連續進襲的突防方式,同時載極短時間內,從空中、水麵和水下不同方向、不同層次向同一個目標發射超出其抗攻擊能力的導彈,使艦艇的海上防空係統反導抗擊能力在短時間內處於無法應付的飽和狀態,以達到提高導彈突防概率和摧毀目標的目的。根據這一戰術需要蘇聯大力研製遠程超音速空艦、艦艦和潛艦導彈,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海軍已經形成了飽和攻擊的作戰體係。而當時日本的“旗風”級和“太刀風”級已明顯不能滿足“八•八艦隊”的防空需要了,在這一背景下日本決定建造新一代防空驅逐艦。

1986年美國“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導彈巡洋艦訪問日本,美國首次向日本展示了“宙斯盾”防空係統,該係統具有強大的對空防禦能力給日本留下了深刻印象。並最終促使日本於1988年簽訂引進協議,同年12月開始建造類似於美國“阿利伯克” 級的“金剛”級防空驅逐艦。是日本成為繼美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擁有“宙斯盾”艦隻的國家。

“八•八艦隊”在本土作戰時其預警任務主要由航空自衛隊承擔,包括部署在岸基和島嶼上的28 個固定雷達站,12個機動警戒隊和由11架E-2C 4架E-767組成的機動預警中隊來為艦隊提供早期預警。而在遠洋作戰時“八•八艦隊”隻能依靠自身的對空警戒雷達了。不過海上自衛隊的艦載對空警戒雷達的性能非常先進,不但作用距離遠、精度高,還可以及時地捕捉到來自空中的、水下和岸基等三維空間的多批次的、飽和的目標。尤其是“金剛”級上的SPY- 1D相控陣雷達係統有4個八角陣列天線,平均每個有4480個發射陣元和4352個接受陣元,探測距離達460千米以上,並同時在360°範圍的空域內自動監視400批目標,對其中200批目標進行跟蹤,探測運動要素和目標識別並判斷其威脅程度,確定攻擊目標。並迅速將獲得的信息傳給情報中心的MK-2指揮控製係統。該係統具有探測速度快、精度高、容量大、距離遠等優勢。“金剛”級驅逐艦上搭載了90枚標準-2MR防空導彈,標準-2MR防空導彈的射程為 73千米,作為“八•八艦隊”的第一層對空防禦網,這個射程可以為整個艦隊攔截高亞音速目標提供2到3分鍾的攔截時間,另外,“金剛”級上裝備的“宙斯盾”係統可以引導12枚導彈攻擊來自不同方向的空中目標,具備一定的抗飽和打擊能力。除了金剛級以外“八八艦隊”的其他軍艦基本上都配備了“海麻雀”近程點防空導彈,其中最新服役的“村雨”和“高波”艦級多途驅逐艦都裝備有新改進的“海麻雀”近程防空導彈武器係統,新型“海麻雀”防空導彈進一步強化了對反艦導彈的攔截能力,之前的“海麻雀”是不能夠攔截低空掠海飛行目標的,而新型“海麻雀”可以攔截掠海飛行高度在5米以上的低空目標。“八•八”艦隊的主力艦都配備了1~2座中口徑艦炮和2座“密集陣”近程武器係統一起,組成編隊的點防禦圈。“密集陣”6管炮反應速度快,射擊精度高,射速高達3000發/ 分,主要用來對付低空來襲的導彈和飛機,有效攔載距離1.5千米。通過此種搭配使得“八•八”艦隊”能夠在中、近程對高、中、低空的來襲目標構成了較為嚴密的防禦網。




日本海軍八八艦隊



攻擊方——“飛豹”

“飛豹”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雙發雙座超音速全天候殲擊轟炸機,“飛豹”的設計單位是西安飛機設計所和西安飛機工業公司。它主要是用於對敵方進行戰役縱深攻擊、海上和地麵目標攻擊。

1974年初,中國海軍在西沙對越自衛反擊戰中取得了擊沉擊傷敵四艘火炮護衛艦的戰績,但也暴露出缺乏海軍航空兵空中支援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海航裝備的殲擊機基本沒有對海攻擊能力,轟-5航程較遠,又過於老舊不堪重任。因此適合海航使用的新型攻擊機成為迫切急需的機型。在1975年的軍備發展會議上,軍方強烈要求三機部,現航空工業總公司,研製一種中程轟炸機以滿足未來的作戰需求。同時空軍的轟-5、轟-6速度太慢,無法適應現代高強度作戰的要求,而超音速的強-5航程又太短1500千米,且載彈量僅有2000千克。因此空軍也迫切希望擁有兼有戰鬥機和轟炸機性能的新型飛機。國防科工委根據海空軍的要求,確定關於新戰鬥轟炸機的戰術技術要求,隨即據此要求三機部用一個機型,裝備同種類武器和機載設備,分別滿足海空軍的需求。在計劃中,海空軍的新型戰鬥轟炸機除了作戰使用的武器和配備不同外,技術性能基本一致。

1977年603所開始著手進行“飛豹”的研製工作,進入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百業待興。軍隊建設也不得不為經濟建設讓路。多項新裝備研發計劃被迫終止,包括殲-13,強-6等最重要的裝備發展項目下馬。同期的“飛豹”也落得個經費削減,進度放緩的地步。1982年英阿馬島一戰,阿根廷超軍旗攻擊機發射AM39“飛魚”導彈一舉擊沉英國皇家海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這給中國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島戰爭後,中國海軍開始探討轟炸機、水麵艦隻、潛艇三位一體的聯合作戰模式。於是到了1982年11月,“飛豹”、殲-8全天候型計劃再次全麵啟動。到1983年初,603所先後完成了“飛豹”的結構強度和係統原理性實驗,同時轉入全麵詳細設計階段。同時與“飛豹”相配套的新一代“鷹擊-8”


YJ8

空艦導彈的預研工作也正式開始。同年5月,國家撥專款更新603所的生產製造設備,以確保飛機的正常生產研製進度。603所在沒有原準機可供參照的情況下,提出了標準設計“20年不落後”的口號,主要負責人為陳一堅。在此後10年“飛豹”的研製過程中,仍經受了“三起三落”的嚴峻考驗。

進入九十年代“飛豹”曆經千辛萬苦終於成功裝備部隊,作為一款重型戰鬥轟炸機“飛豹”主要作戰使命是執行對地、海攻擊任務,具有一定的空戰能力。該機可用於攻擊敵戰役縱深目標;攻擊交通樞紐、前沿重要海、空軍基地、灘頭陣地、兵力集結點等戰場目標;孤立戰場、支持、支援地麵和海上作戰,以及執行遠程截擊對敵大中型水麵艦艇等攻擊任務。

“飛豹”是目前國內火控係統最先進的作戰飛機,也是首次國產作戰飛機上采用數據總線為核心的作戰係統。主要由多功能雷達、空艦導彈火控、平顯、大氣數據係統、機載計算機係統總線、慣性/GPS導航係統和控製增穩飛控係統組成。可以多種攻擊方式對地、海攻擊。據悉,“飛豹”雷達搜索範圍為150千米,射控雷達範圍為100千米。該機采用了先進的機載設備和成品,采用最新的設計規範,在國內最早使用了數據總線與數字技術進行各係統的綜合。計算機係統包括六台數字計算機,以HB6096ARINC429規範串行數據傳輸。總線采用廣播通信方式,4 個發送器,每個配置一條總線。4個發送器分別為大氣數據計算機、慣導/GPS組合計算機、導彈火控係統、平顯火控係統計算機服務。

“飛豹”采用慣性和全球定位組合導航係統,導航定位精度高,利於飛機在海上和陸上作戰。飛機配備了短波電台和起短波電台,保證了各種條件下通訊的需要。由全向告警裝置和有無源幹擾裝置構成的電子對抗係統、使飛機的自衛能力和生存能力大大增強。自動飛行控製係統和火控係統交聯,提高了飛機的攻擊精度,多功能的雷達和平顯的使用,為飛行員提供了良好的作戰手段。寬敞、明亮、舒適的座艙有利於作戰效能的發揮。可靠性增長和多次維修性的改進,使飛機具有良好的固有可靠性、維修性。完整、高效的綜合保障係統、能有效地保證飛機完成作戰和訓練任務。

在攻擊能力方麵,“飛豹”具有比較出眾的性能,“飛豹”的武器裝備包括一門23-3型23毫米雙管航炮,備彈300發。機身下1個外掛點,可掛760升/1400升副油箱、組合式炸彈掛架、導航吊艙、瞄準吊艙、偵查吊艙、電子對抗吊艙等。翼尖掛架可掛2枚PL-5B/C/E、PL-8、PL-9/-9C/PL-12“飛豹”也是解放軍中少有的帶有翼尖掛架的飛機;空地精確製導武器:鷹擊91反輻射導彈,500千克激光製導炸彈;在對艦攻擊能力方麵:一般“飛豹”的翼下可以掛4枚C-801K/803空射型反艦導彈,鷹擊81的射程為40千米,而鷹擊83的射程則可以達到了150千米。




日軍白根級驅逐艦繪畫



模擬對戰

從以上雙方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飛豹”主要作戰對象是水麵艦艇, 而“八•八艦隊”雖然主要的在職能是反潛,但是也具備非常強大的對空防禦能力。從電子設備上“飛豹”上裝備的雷達係統具有很好的對海搜索能力,能夠在 150千米的距離上發現和識別大型水麵目標,而“金剛”級上麵的“宙斯盾”係統雖然具備400多千米的探測能力,但是那隻是針對高空目標而言,對於低空掠海飛行的目標,由於受到地球曲麵的影響,一般最大的發現距離不超過30千米,在這個距離上若攔截高亞音速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的截擊時間為30左右秒,而對飛行速度大於2馬赫的超音速反艦導彈的截擊時間隻有10秒左右。況且在遠洋作戰的“八•八艦隊”一般不會得到空軍有效的支援,所以針對“飛豹”的攻擊如果 “飛豹”沒有進入標準-2MR的射程“八•八艦隊”是拿它沒有辦法的,即使“飛豹”在“標準”2的射程內發射導彈,隻要在90千米以外還是可以很容易的甩開“標準”2的攻擊的。相比之下,“飛豹”卻能夠在空中能夠輕易的發現“八•八艦隊”的活動狀況,可以從容的選擇最佳的攻擊位置.通常情況下一架“飛豹” 可以搭載4枚C-803空艦導彈,該型導彈的射程可以達到150千米以上,這樣“飛豹”可在“八•八艦隊”的防區以外發射導彈進行攻擊,而“八•八艦隊” 隻能進行消極的防禦.此外,“飛豹”在進行對艦進攻的時候應該會的到大型預警機的支持,這樣“飛豹”就可以在機載雷達不用開機的情況下,在較遠的距離上發現目標先敵攻擊。

對於攻擊方來說反艦導彈的有效反射截麵越小,速度越快,機動能力越強,艦船防空武器係統殺傷區就越小,抗飽和攻擊的能力就越低。“飛豹”所搭載的“鷹擊”係列導彈的具備低空掠海的對艦攻擊能力。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該型導彈的突防能力。況且隻要“飛豹”的戰術編隊中有一架攜帶有Kh-31型反輻射導彈,這就會迫使整個八八艦隊關閉雷達係統,否則整個艦隊的雷達係統會招來滅頂之災。

而對於防禦方而言,從發現目標到防空係統發射防空導彈或用艦射擊目標所需時間越短,防空火力發射率越高,其抗飽和攻擊能力就越強。“金剛”級上的“宙斯盾”係統可以同時引導12枚“標準-2”MR攻擊來襲目標。但是我們不要忘記“飛豹”一次可以攜帶4枚導彈,這樣一個編隊的“飛豹”就可以攜帶16枚空射型反艦導彈,就算“八•八艦隊”能夠把這些導彈全部攔截下來,那麽我們隻需要再增加一個4機編隊,打擊能力就能夠提高一倍,如果我們出動的是一個團的 “飛豹”,那麽“八•八艦隊”遭到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




日軍朝霧級驅逐艦



展望未來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雙方的裝備水平也在進一步提高。2003年,日本開始建造10000噸級的防空驅逐艦,其總體性能是金剛級的數倍,新型防空驅逐艦采用了新一代“宙斯盾”係統和相關的火控係統,其指揮係統的處理能力是現在“金剛”級的300 倍,新型防空驅逐艦的加入將是海上自衛隊的艦隊防空能力提上一個新的台階。

而我們的“飛豹”也不斷推出新的機型,“飛豹”A就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款,“飛豹”A是中國第一款采用CAD輔助設計的作戰飛機,“飛豹”A在電子設備 發動機和機體結構方麵做了較大改進,尤其是在探測設備上,“飛豹”A采用的是607所的 JL-10A“神鷹”脈衝多普勒雷達。海軍計劃將JL-10A用於“飛豹”,取代原有的單脈衝雷達。“神鷹”雷達是一種真正的脈衝多普勒平板縫隙天線雷達,其對地工作模式相當好,波束掃描可獲得地麵成像。一共有中程攔截、近距格鬥、對地/海攻擊、輔助導航等11種工作模式,具有邊搜索邊跟蹤模式和多目標攻擊能力。上視和下視搜索距離分別為80和54千米,上視和下視跟蹤距離分別為40和32千米。工作波段是X波段。該雷達的重點在於以毛士藝主持的“機載多普勒銳化處理器的研製”項目。

1995年,“神鷹”工程的原型雷達上通過試飛成功,獲得了我國第一幅機載實時的DBS圖像。在試飛中,實時的將雷達探測到的地麵信號轉換成圖像,2秒內即可輸出在屏幕。2001年3月,機載多普勒銳化比例提到了32:1,分辨率大大提高。試飛員能清晰看到三門峽大橋、山溝、岩層等。但這一銳化比率無法與美國雷達相比,美國雷達早已達到了局部48:1、60:1的高分辨率。32:1的分辨率實際上用處不大,仍需進一步提高。此後,該雷達性能不斷提高,據稱至2004年607所正在為該雷達增加合成孔徑成像功能。但海軍已對607所的這一真正的脈衝多普勒雷達表現了極大興趣,非常重視。這一雷達對迫切需要對地精確探測製導火控手段的空軍也有較大意義。另外在機體結構、氣動外形方麵“飛豹”A也作了改進。采用了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具體負責的全複合材料平尾,簡化了平尾的工藝難度和成本,減重及強度和壽命性提高一倍;該所還負責了殲轟-7A的鈦合金超塑成型雙腹鰭,使得飛機的穩定性和載荷分布得到了合理調整。這也代表著我國鈦合金設計製造技術有了新的發展。對平尾翼尖配重形式進行優化,改善平尾的顫振特性;提高了其承載能力和顫振臨界速度,減低振動效應,原來減重20%的目標提高到24%。改用整體圓弧風檔。垂尾前緣改用芳綸複合材料。經過共計35項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改進之後,A型空重減少4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增加10%,航程增加。提高了可靠性和維護性。局部塗敷隱身塗料。為配合上述改進,西安飛機設計研究所研製出國內最大的全機低速顫振模型;自主開發了應力分析求解、有限元整體求解等。

從後續型號的性能上看上,雙方都將在原有裝備上作了較大改進,不過日本新型防空驅逐艦雷達的性能的提升主要是為了防禦敵對國家的彈道導彈,而對於低空的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的探測距離並沒有質的提升,隻是在目標的處理速度上有所提高罷了。“飛豹”A則是在原有基礎上強化了對艦攻擊能力和對空格鬥能力,使之能夠更加從容的執行對艦攻擊任務,進按國內近年航空武器發展的情況,“飛豹”A的武器裝備推測如下:保留23-3 23mm雙管機炮。“飛豹”A至少擁有10個外掛點,除了能使用C-801/803反艦導彈外,還很有可能采用國產巡航導彈,據稱國產巡航導彈已於 1990年代初進入工程研製階段,預計可在近年可部署服役,如果真是如此那麽“飛豹”的打擊縱深將大大提高高。此外,航空報於2004年已證實“飛豹”A 可投擲精確製導炸彈,這樣對於未加裝防空導彈的中小型艦艇的打擊精度也的到了相應的提高。從這個角度上講,在“飛豹”A與未來九十艦隊的對決當中,“飛豹”仍然具有比較明顯的優勢。


結束語

從以上的對比分析上看“八•八艦隊”甚至正在規劃的“九•十艦隊”在和“飛豹”的對抗中並沒有明顯的優勢可言,雖然“八•八艦隊”的防空能力很強大,但是“八•八艦隊”的作戰必須依路基航空兵的掩護,一旦脫離了路基航空兵的掩護,“八•八艦隊” 的艦隊防空體係還是比較脆弱的.而我們的打擊手段也決不僅僅是“飛豹”一種,如果衝突升級到我們必須和日本進行艦隊決戰的份上,那麽“八•八艦隊”屆時將麵臨來自空中海上和水下的多重打擊.不過我們目前的設想得勝利隻是在我方具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取得的,如果遇到像美國重型航母編隊那樣的艦隊,我們目前還是不具備優勢可言,在日本未來規劃的“十•十艦隊”中將裝備搭載有JSF艦載戰鬥機的中型航母,如果事情果真如此,那麽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艦隊防空縱深將提高到800千米以上。而且基於日美安保條約,如果中日重開戰端,美國也決不會坐視不管的.所以我們今後必須發展航母,以艦載機作為海軍的第一打擊力量, 隻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中取得勝利。


東方網-《航空世界》雜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