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火台春秋—HPI, mgr

我喜歡曆史與軍事。我是《幾曾回首》的版主,歡迎來論壇上貼討論。
正文

美學者分析中國外交戰略 -- 睦鄰周邊 打破美國反華聯盟

(2007-02-08 21:30:36) 下一個

美學者分析中國外交戰略 -- 睦鄰周邊 打破美國反華聯盟

2005年01月12日

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1~2月號發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會員阿什利.泰利斯撰寫的文章《大棋盤》。文章認為,中國20年來的經濟增長在國內產生了巨大的財富,卻在國外引起了疑懼。中國意識到,中國需要一項嶄新的總體戰略,使之繼續推動經濟增長、技術現代化和加強軍備而又不招致其它國家的對抗。中國在世界舞台上昂首前行正是這一新的總體戰略的一部分。驚呼華盛頓應該明白中國的總體戰略。

文章說,2003年,中國提出一項新理論,名曰“和平崛起”。它聲稱,與以往大國崛起過程中的好戰行為截然相反,中國與貿易夥伴之間的經濟聯係不僅使戰爭變得匪夷所思,而且會讓各方一起興旺發達。這一理論的大體思想融入了各種新的提法中,比如“和平發展”、“和平共處”等。不管中國政府官員最終商定一個什麽樣的名稱,有一點是明確無誤的:中國非常在意其它國家對它的看法。這是有充分理由的:中國20年來的經濟增長在國內產生了巨大的財富,卻也在國外引起了疑懼。北京知道,美國及亞洲其它國家正以警惕的目光注視著它,擔心中國最終成為一個地區霸主從而危及它們的安全。北京意識到,中國需要一項嶄新的總體戰略,使之繼續推動經濟增長、開展技術現代化和加強軍備而又不招致其它國家的對抗。我們看到在世界舞台上昂首前行的中國正是這一新的總體戰略的一部分。

文章認為,北京首先致力於睦鄰友好。它設法同周邊主要國家―――俄羅斯、日本、印度及中亞和東南亞國家――――建立友好關係,一旦將來美國牽頭締結反華聯盟,這些國家將是具有平衡作用的夥伴國,現在北京竭力讓其它國家相信其善意。中國同意遵守涉及經濟利益的領土糾紛(比如南中國海)行為規則,並著手同一些重要鄰國(比如印度)解決邊界爭端。它開始比以前更加認真地履行不擴散義務,包括加強控製出口有潛在危險的兩用技術。它表示願意擱置暫時無法解決的政治爭端,隻要其它各方不打破現狀。1994年在華盛頓與平壤的核僵局中,北京的作用微不足道。而如今,它是北朝鮮核武器問題六方會談的推動力。對中國外交發生180度大轉彎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中美關係。北京不厭其煩地安撫華盛頓,謀求表明它沒有意圖也沒有能力挑戰美國在亞洲的領導地位―――盡管它謀求營造一種最終會不再需要美國政治軍事勢力的地區環境。為此,北京利用反恐戰爭把自己確立為美國的夥伴。然而,它也設法防止形成一個以美國為首的聯盟。中國還設法把影響力擴展到亞洲以外。中國在全世界的許多外交活動都是為了保障穩定的能源供應來維持其龐大的經濟機器。目前中國定期向中亞和海灣以及非洲和拉丁美洲派遣貿易代表團。中國在聯合國、世貿組織等國際機構中變得日益活躍,似乎是宣告它已正式成為世界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更令人關注的是,中國比以前更為敏銳地意識到了在海外宣傳其文化的必要性,部分原因是它認識到了“軟實力”的好處,另一個原因是它認為真正理解儒學大大有助於消除有關北京將來會如何運用其力量的疑慮。

文章驚呼,華盛頓應當明白,如果它不妥善處理與目前或未來夥伴的關係,就有可能恰恰在它最需要盟友的時候找不到盟友。中國當前總體戰略的重點就是把那種景象變為現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