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曆屆“告台灣同胞書”版本之比較與進展

(2019-03-14 21:47:38) 下一個


習近平:祖國必須統一,必然統一

  中評社╱題:曆屆“告台灣同胞書”版本之比較與進展 作者:熊玠(美國),美國紐約大學在職終身教授

  大陸對台灣同胞的關切與呼籲,在新時代習近平的主持下,重心已由強調一國兩地之統一,轉而為一個民族複興而兩岸須密切攜手的共同大業。正如我下文所言,一國可能難免兄弟鬩於牆,但一族則須兩岸——甚至海外中華兒女全體——同心同德全力以赴。

  一、引言

  今年(2019)一月二日,習近平主席在參加為慶祝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四十周年而召開的紀念會上,發出了他自己對台灣同胞的心聲與祝福。這是另一次告台灣同胞書。由於1979與2019 四十年先後相較,一般人也許會直覺地認為大陸隻有這兩次的告台灣同胞書。這是個不實的印象。據我所知,這以前至少有1950年(二月二八日)由“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發表的對台灣同胞呼籲,以及1958年由北京國防部的對台灣同胞的號召。然後有1995年江澤民主席對台灣同胞發表的談話,簡稱為“江八點”;以及2008年胡錦濤主席對台的“胡六點”。而今年習近平主席的對台灣同胞的談話,也相應地被簡稱為“習五條”。大陸這些先後對台灣表達的政策心聲,均反映了它們發表時各自的曆史背景(包括兩岸間實力的起伏消長與國際情勢之轉變)。下麵我們不妨先將它們做一個簡短比較; 然後再回來探索今年習主席對台灣同胞的談話,與我對台灣蔡英文反應的評語。

  二、曆屆大陸對台灣同胞書不同版本的比較

  為了要達到一個整體觀起見,我們可將1950年“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簡稱“台盟”)對台灣發出的呼聲也包括在這裏的討論。雖然這個呼聲並非來自大陸官方任何機構或領導, 但它的內容可以間接顯示當時兩岸對歭的氣氛與局麵。年輕一代可能少有知悉“台盟”成立的曆史背景。它是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由一部分台灣民運人士逃亡香港(或中國大陸)而成立的組織之一。這些組織中,不同立場皆有;而“台盟”則是屬於堅持統一信念的一派。該年11月12日,亦即孫中山誕辰紀念日,由謝雪紅等人在香港創立。翌年台盟成員陸續加入中國共產黨,而成為共產黨分部。在二二八事件三周年的1950,台盟發表了名為《台灣恥政三周年告台灣同胞書》。主要內容是對他們所謂“蔣介石和美帝勾結”表示反對,並告誡:“全國四億七千萬人民決心”已將“解放台灣”作為第一大任務。這個台盟的書麵資訊,無意中反映了當時兩岸間的“零和”關係,它用了“解放”台灣的詞匯。

  1958年北京的國防部亦對台灣同胞發表一個書麵資訊。強調“三十六計,和為上計”;並指出“世界上隻有一個中國,是你們也同意的”。這後麵一句話,表示當時台灣絕大多數人仍然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而在2000年民進黨上台以後,台灣的情景就不同了。

  1979年的大陸官方“告台灣同胞書”,也就是今年紀念的40周年前發表的文件,其實並非大陸第一次對台灣同胞的書麵寄語。可是北京卻於今年初大規模地紀念它的曆史重要性,究竟有何道理?我們須要重溫它的曆史背景,方能知曉其中的答案。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這是鄧小平複出後甚具決定性的一次會議),葉劍英與鄧小平一起參與製定了黨的路線方針,指出了中國在20世紀八十年代的三大曆史任務:(1)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實現祖國統一和反霸權主義;(3)維護世界和平。其中實現祖國統一理想的內涵,即要收複香港和澳門與兩岸統一。時任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的葉劍英,於1978年的12月主持召開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告台灣同胞書》。

  1979年元旦,葉劍英代表中央鄭重宣布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的九條方針政策。提出了“三不變”主張。即統一後保留“台灣現行社會、經濟製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以及同外國的經濟、文化關係不變”。一國兩製的構思和政策也從此正式推出。該項政策本來是為台灣量身設計的,可是,與期望相反,此模式卻在香港、澳門回歸後先行付諸實施。而在兩岸統一問題上,“一國兩製”仍是尚待實行的一項既定方針。

  我須要補充一點,這裏“葉九條”所談的“三不變”的來由,最早由毛主席於1963年提出,經周恩來總理總結為 “一綱四目”。一綱是台灣必須統一於中國。四目即:(1)統一後的台灣,除外交必須統一於中央外,島內之軍政大權、人事安排悉委於台灣(即當時蔣介石統治下的台灣);(2)台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3)互不派特務;不做破壞對方團結之事;(4)對台灣軍事與經濟上之開銷,如有欠缺,中央可予以補貼 (注:當時台灣每年赤字約八億美元。北京認為可以承受)。

  江八點。1995年1月30日,江澤民在春節茶話會上發表《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的講話,提出八點主張(簡稱“江八點”)。其中除了重提“一個中國”原則及其他各點(譬如尊重台灣同外國發展民間性經濟與文化關係)以外,對“葉九條”做了相當醒目的延伸。尤以兩點為甚。第一,提出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口號——這是要鼓勵更多台灣同胞要以“中國人”自居,而對中國這一觀念認可。第二,提出了“三通”以及兩岸領導人互相訪問的建議,俾能“共商國事,也可以先就某些問題交換意見”。

  胡六點。2008年歲末,胡錦濤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即“葉九條”)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發表了題為《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講話。提出了具體闡述其對台政策的“胡六點”理念。取代了2005年在台灣民進黨執政時他發表的“胡四點”——又稱“四個絕不”,即: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絕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絕不放棄,貫徹寄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反對台獨活動絕不妥協。“胡六點”也推出了一個新穎的說法。即兩岸迄今雖然尚未統一,但並非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分裂;而是上個世紀40年代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下來的政治對立;而這個現象並沒有改變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另外,“胡六點”比較更著重地強調兩岸推進經濟上的合作。包括擴大兩岸直接“三通”,厚植共同利益;形成緊密聯係,實現互利雙贏。大陸繼續歡迎並支持台灣企業到大陸經營發展。兩岸可以為此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經濟合作機製,以最大限度實現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建立對於兩岸經濟共同發展等等有利的途徑。

  三、習主席的對台灣同胞表達的心聲

  習近平主席在今年初紀念會上的發言,對台灣同胞發表了他“中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的夙願與信心。他照顧到了以前各個“對台灣同胞書”版本的基本呼籲與關切,但不同的是他的定調與口氣;有其特別的吸引魅力。茲分別論述如下。

  先談“習五條”的概括麵與含義。他呼籲兩岸中國人與海內外中華兒女,要從五方麵共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的進程,以達到和平統一的終點。他的五條是“攜手推進民族複興”、“探索‘兩製’台灣方案”、“堅持一個中國”、“深化兩岸融合發展”與“實現同胞心靈契合”。

  可是習主席的講話避免了純屬“利誘”或是“訓誡”的口氣。而是訴諸民族大義,以代表中華民族的口氣,向另一中華民族的成員(台灣同胞)呼籲雙方聯手、共同創造“民族複興”。這樣,他無形中將兩岸同胞的關係,像親人對話一般,真是現身說法地展現了“同胞心靈契合”。

  兩岸不僅是一國,而且是一個民族。我理解他的意思是:一國,縱有兄弟鬩於牆;而一族,則須齊心外禦其侮。

  在這個民族複興的框架中,習近平強調兩岸同胞雖然已隔離70年,但他們享有共同的曆史。大陸與台灣隔離的產生和演變,同近代中華民族命運休戚相關。他像是對親人細訴共同甘苦一般:“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列強入侵;中國陷入內憂外患、山河破碎的悲慘境地。台灣更被外族侵占達半個世紀。為了戰勝外來侵略、爭取民族解放、實現國家統一,中華兒女前仆後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鬥爭。台灣同胞在這場鬥爭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習近平更進一步指出:“1945年,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台灣隨之光複,重回祖國懷抱。” 然後他重提兩岸再度隔離是因為1940年代後期內戰的結果。但“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血濃於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認同,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 

  中國人現今正麵臨民族複興的曆史任務與使命。在達成這個使命過程中,他訴諸台灣同胞的“光榮愛國主義傳統”。他最中聽的一句話是:“台灣問題因為民族弱亂而產生,必將隨著民族複興而終結”。

  但他解釋:我們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這是針對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絕非針對台灣同胞。因為“兩岸同胞要共謀和平、共護和平、共享和平”。這裏,他的含義很明確:大陸保留對台用武,是完全針對搞台獨的一小撮人。這些人數目雖小,但他們會把廣大的台灣同胞拖下水! 後者不可不戒也。

  四、蔡英文的回應以及大陸反製的機會

  蔡英文對習近平談話的反應,可歸納成兩點:第一,她重複她不接受九二共識的論調。第二,她將兩岸談判問題包裝為一個需要“民主”決定的問題。現在我們來對此二點加以評析。

  首先,蔡英文將九二共識與 “一國兩製”觀念混為一談。我覺得這是裝迷糊;所以,連朱立倫都忍不住要拆穿她,指出“這是兩碼事”!其實,所謂九二共識,簡言之,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簡稱“一中各表”)。而一國兩製是指兩岸統一後,台灣可以保持它現有政治、社會、經濟上現行製度。甚至台灣可以保留它的軍隊。隻有外交權需要與中央統一(已如上述)。蔡英文不但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且還明目拒絕一國兩製的模式。猶有甚者,她竟將“拒絕一國兩製”說成是“大多數民意”形成的“台灣共識”。

  其實,大陸對蔡英文反製的辦法,很簡單。蔡既然不接受“一國兩製”,那麽在邏輯上來說,就剩下了“一國一製”的選擇。至於這“一製”究竟應該是兩岸哪一邊的製度,可以按照蔡英文要以“民主”的方式解決。那就是在兩地投票表決。以大陸的14億票數,與台灣兩千三百萬張票的對決。其結果是否蔡英文能接受?

  蔡英文的第二點,有關兩岸是否應該坐下來談判的一節(正如一國兩製是否能為台灣同胞所接受的問題),蔡英文標榜是應由“民主”方式來決定。她的用意是想以民意的選擇為拒絕的藉口。幸虧台灣有各方舉行的民意測驗。譬如按照《中時電子報》,台灣民意46.6% 讚成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與大陸開始談判;而且有46%的人希望蔡英文能接受這個選項。在問及兩岸間的僵局是由誰造成的,民意有35% 選擇是(蔡英文治理下的)台灣。僅29% 認為是大陸造成的。

  至於“一國兩製”,在台灣民間的接受率,也有民意調查的記錄。甚至在民進黨的陳水扁執政時期,台灣三家媒體做出的民意調查,有30% 以上表示能接受;而新黨所委托做出的民意調查,則顯示有47% 讚同一國兩製。據《聯合報》報導,這些民意數據在蔡英文時代隻有上升而無下降。這也可以從去年底台灣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大敗得到旁證。

  盡管有這些民意數據,而蔡英文仍是我行我素,可見得她口中的“民主”,僅是虛晃一槍的托詞而已。蔡英文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她的“民主”幌子會被戳穿。所以,她又放出風聲,說一國兩製已在香港實行證明失敗,因此,台灣不能重蹈覆轍。這雖然是遁詞,但對第三者極有說服力。譬如香港的某英文早報就來訪問我,其中一題就是:“既然‘一國兩製’在香港實驗有欠成功,那麽您能同意蔡英文認為不應該加諸台灣身上的說法嗎?”由於這個問題貌似複雜其實簡單,可是解釋起來卻煞費口舌,所以我須要另辟以下一節,以便將之交代清楚。

  五、台灣能否以“一國兩製”在香港實施的案例作為推辭的藉口

  的確,回歸後的香港特別行政區,一再有示威遊行發生,似乎表示港人對一國兩製實施的現狀不滿;並且還有立法會議員主張“港獨”的聲音。但是,我們須詳加辨別,這些香港市民的不滿,是否純粹來自“一國兩製”本身的缺陷?我們在以下的探討中,將會發覺這些不滿的表現,多半受到兩個來源的激勵或“鋪路”而來。有足夠的事實證明,第一個,慫恿鼓勵示威遊行的動力,是源自某外國政府和他們支持的香港某些政客。另一個就是港英政府離開之前夕,對在香港實行多年的法律動了手腳,無異於為香港回歸後大開示威遊行方便之大門。這些須要詳細解說。

  單說2014年“占中”(指占領香港城中區的“中環”)事件發生,連續80天之久(9月26日至12月15日。這是根據“維基百科”的記錄)。參加示威的數萬學生們,認為他們是在爭取以“普選製”選舉香港特區的行政長官(簡稱“特首”)。即在產生特首的過程,不須要經過一個1,194 人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先提名兩個候選人、然後再從其中選一人充任特首。因為這樣做法,除了使得該選舉委員會受到北京的控製外,還會受到一般大公司與功能性組織的偏頗影響。因此,就會讓很多忌諱如此程序的政客(所謂的“泛民主派人士”)被淘汰出局的遭遇。其實,事後證明參加“占中”的學生們,是被這些政客利用了;正如這些政客(根據事後報導泄密所知)是有國外支持讚助的。外國政府願意巨額捐贈、讚助這次導致香港長期癱瘓的“占中”運動,是因為這些香港政客。他們所提供的理由,是要藉香港的“民主”運動來讓中國大陸也“感染”到民主的氣息、使其最終也難以逃脫民主化的趨勢。

  據華盛頓一家智庫(名叫Land Destroyer)由負責人Tony Cartalucci署名而於該年九月30日發布的報導稱:單就2014年 這次“占中”行動而言,香港“泛主民派人士”的李柱銘與陳方安生曾來到華盛頓,接受了美國國務院的款待。而國務院所支持的NED(全國民主基金)與其下屬的NDI(全國民主研究所)捐助了美金一百萬給他們帶回香港,用以支持“占中”運動數十天的開銷。

  另外,我們再看香港基本法第23條的規定,特區的立法會“應自行立法禁止任何叛國、分裂國家、煽動版亂、顛覆中央人民政府及竊取國家機密的行為……”可是,1997以後,立法會任何時候預備討論作此立法的時候,就會像2003年7月1日那樣有50萬港民上街示威遊行反對。香港一共才不過七百多萬人口。此類遊行人數豈止匪夷所思而已!試問這究竟是證明香港特區的“民主”忍讓氣度非凡、還是特區政府極端無能?

  經過仔細研究目下香港特區的法律與港英時代相比,終於恍然大悟(可參照拙著Hong Kong the Super Paradox: Life After Return to China),原來是港英政府在撤離他們的殖民地以前,把香港有關社會秩序的法律徹底改變了。譬如,港英時代的“公安條例”規定,必須先向警察申請批準,才可以合法上街遊行。如若不然,警察可以緝捕非法遊行大眾。所以港英時代甚少有上街遊行的事件發生。可是港英政府臨走前夕把它改了。按照改後的法律,遊行示威者不需警察批準;隻要上街的同時通知一聲即可。所以,號召萬人上街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另外,港英時代還有一個“社會組織條例”,隻要那時(由英國派來)的港督憑直覺認為香港某社團組織有裏通外國謀反串聯之嫌,就可以將它定為非法組織而令其關閉。而在英國人離港回國之前夕,竟將此法廢除。要不然,今日的特首即可將“泛民主人士”組織的裏通外國(見上)定為非法,而將其封閉;那樣香港就不會有類似“占中”運動的幕後指示者了。這樣,香港豈不將有足夠證明“一國兩製”成功的社會安寧秩序?

  總而言之,香港在回歸後之政治動亂與不安,並非一國兩製自身的缺陷;而是由於以上我列舉的兩種原因。由於證據確鑿,是無法辯駁的。香港回歸已進入第22年。盡管有外人企圖塗黑,港內響應自我作賤的大有人在,但虛假不能掩蔽事實。特區在一國兩製之下,正如鄧小平當年所說的,不但保持它原有資本主義的經濟製度,而且馬照跑、舞照跳。更爽的是,當初港人在英國人統治下不能做的事(如不須警察批準即可上街遊行;裏通外國的破壞島內秩序的串聯等),港人今日照做。所以,台獨人士之如蔡英文者,企圖用一國兩製在香港之所謂失敗來搪塞,跡同掩耳盜鈴;亦是昧良心的托詞。

  六、結語

  大陸對台灣同胞的關切與呼籲,在新時代習近平的主持下,重心已由強調一國兩地之統一,轉而為一個民族複興而兩岸須密切攜手的共同大業。正如我以上所言,一國可能難免兄弟鬩於牆,但一族則須兩岸——甚至海外中華兒女全體——同心同德全力以赴。

  不管蔡英文如何裝傻,台灣支持一國兩製的的民意,至少介乎30% 與 47% 之間;近年來可能還有上漲。而讚同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與大陸開始談判的民意,亦有46.6% 之多。而有46%的人希望蔡英文能接受這個選項(已如上述)。在習近平向台灣同胞傾述他的殷切統一心願以後,想必會打動更多的台灣同胞。有更多的人唾棄台獨路線。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9年2月號,總第254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