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專譯:土耳其不會把俄羅斯嚴詞威脅放在心上

(2015-12-01 21:08:36) 下一個


莫斯科民眾在土耳其大使館前抗議。(來源:半島電視台新聞網)

      中評社香港12月2日電(記者 張爽編譯報道)11月24日,土耳其戰機在接壤敘利亞邊境,擊落一架俄羅斯蘇-24戰機,這是冷戰後首次有北約成員國擊落俄國戰機。俄羅斯總統普京讉責土耳其,認為土耳其給在執行反恐行動的俄羅斯“背後插一刀”,對兩國關係帶來嚴重影響。曾任職於克林姆林宮的亞曆山大.涅克拉索夫(Alexander Nekrassov)在半島電視台新聞網撰文稱,土耳其的這一行為並不存在合理性、弊大於利,但土耳其並不會把普京的威脅和指責放在心上。 

      全文編譯如下: 

      “看起來不重要的事件也曾釀成過世界大戰。”當我問一位俄羅斯官員怎麽看俄羅斯轟炸機被土耳其空軍擊落的事情時,他臉色陰沉地開了這個玩笑。 

      莫斯科還要為自己隻有有限的幾種選擇來回應這起發生在敘利亞的事件而煩惱。或者就像土耳其政府所堅稱的,在土耳其的疆域內,蘇-24戰機在執行任務的最後階段被兩架土耳其的F-16戰機擊落了。但事實是,俄羅斯和土耳其的關係太重要了,盡管發生了這樣戲劇化的事件,兩國關係也不能走入險境中。

      普京總統在索契會見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之後所說的狠話可能根本不會被安卡拉放在心上。普京指責土耳其暗箭傷人、和恐怖分子沆瀣一氣。普京的這一言論與俄羅斯外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宣布取消訪土的聲明相呼應。

      公眾的憤怒

      我甚至可以大膽預測,盡管這件事已經激起了俄羅斯的舉國憤怒,但是大批的俄羅斯遊客還是會以全包式度假的方式到土耳其遊玩。並且,俄羅斯的天然氣也會如常按照合同上寫的那樣,足量供應給土耳其。 

      但是對俄羅斯來說,很難弄明白土耳其軍方高層是怎麽想的,他們如何在懷疑一架俄羅斯轟炸機入侵的情況下就下令擊落它。這些決定是最高層做出的,如果苛責地方軍隊指揮官或者“現有製度”是非常愚蠢幼稚的。

      即使俄羅斯的戰機真的侵犯了土耳其的領空(注意,我說的是“即使”),很明顯也不會對土耳其的領土造成任何威脅,因為這架轟炸機執行的任務是炸毀位於敘利亞北部的伊斯蘭國地麵武裝。 

      順帶一提,現知土耳其飛機經常侵犯敘利亞的領空,但是大馬士革並不把這當做一回事,當地政府總是站在一個非常務實的角度來看待這些侵犯的。 

      除了俄羅斯,為了打擊敘利亞的伊斯蘭國,以美國為首的軍事聯盟的成員在過去幾年裏幾乎每天都侵犯敘利亞的領空。在最近聯合國安理會關於共同打擊伊斯蘭國的投票上,這一行為已經被賦予了合法性。 

      弊大於利

      另外,就像莫斯科所認為的那樣,對土耳其來說,擊落俄羅斯飛機這一行為所帶來的弊端遠遠高於它能帶來的好處(如果有任何好處存在的話)。俄羅斯官員私下裏曾說,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土耳其的這一指令肯定是提前知道的。 

      任何擔心俄羅斯可能會因為損失了飛機而實施軍事報複行為的焦慮情緒都被克林姆林宮安撫了下來。俄方的發言人說,對於這件事,俄羅斯不會采用軍事方式來回應。 

      這可能是一個非常及時的聲明,它在飛機被擊落後幾小時內就發布了,當時正群情激奮,“膝跳反射”的可能性真實存在著。最初的報道說,一名飛行員已經喪生,一名俄羅斯士兵在搜救行動中遇難,這些都讓莫斯科那些情緒激動的人開始呼籲實施報複行為。 

      通常,危機發生後的頭24小時是非常關鍵的,尤其是俄羅斯/蘇聯的飛機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就沒有被屬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國家擊落過了。

      很可能這是一個代價極其高的錯誤。雙方都在獲得政治資本和迎合本國國內希望被視為強勁對手的激動情緒的誘惑下蠢蠢欲動。所以,應該慶幸在最危險的時期,事態沒有激烈化,而雙方可能不久之後就為這樣做而感到後悔。 

      樂觀的理由 

      如果當有人喪生且壞情緒蔓延的事情發生時,還有什麽正麵的東西可以被提煉出來的話,我們也可以找出一些理由讓我們對這件事保持樂觀。這件事很可能讓政要們意識到,在打擊伊斯蘭國的時候,如果想避免更多的空中和地麵悲劇發生,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俄羅斯、伊朗、可能的話還有敘利亞政府之間的協調是必不可少的。 

      自從俄羅斯九月開始在敘利亞開展轟炸行動,俄羅斯人就已經提出了協調各方行動的要求,但是西方國家的政府回應地很勉強,他們指責俄羅斯不僅轟炸伊斯蘭國,還轟炸持中間立場的地區(其實現在“中間立場”的指向很模糊),他們認為,俄羅斯的轟炸計劃是為了支持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的政府。 

      現在,俄羅斯的飛機被擊落,可能會幫助解決“多方協調”的問題,並可能最終引進一個多方之間適用的信息和情報交換機製。特別是英國首相卡梅倫恨不得立即加入這個聯盟,好讓英國的飛機不僅僅能去伊拉克,還能去轟炸敘利亞的伊斯蘭國。至於卡梅倫到底為什麽要這麽做,還是一個謎。 

      悲劇發生了,一些積極的改變可能也會出現。我知道這可能是一個不大會成功的願望,但是在這個危險又令人困惑的時刻,這是我們能期待的最好的事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