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社評:把日本核材料問題提上議事日程是未雨綢繆之舉

(2015-10-23 21:14:06) 下一個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評論員 餘永勝)10月9日,首份由中國學術機構撰寫的《日本核材料問題研究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日本貯存大量核材料,供需嚴重失衡,存在嚴重的核擴散、核安全以及核恐怖主義等風險。這份由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和中國核科技信息與經濟研究院耗時一年多編寫完成的報告,標誌著中方正式將“日核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報告把關注點著重落在核材料問題上,是有具體原因的。

      從道理上說,一個國家是否會擁有核武器,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是否具有研製核武器的能力;二是是否有擁核的意願。就前者而言,日本的核研製能力在無核國家中可以說是首屈一指。實際上,核武器的製造技術上早已是公開的秘密。還在幾十年前,美國大學生就依據公開出版的資料,設計出具有專業水準和實際操作意義的原子彈圖紙。對於處於全球科技高端位置的日本來說,核彈的理論設計更是小兒科。

      當然,現在研製核武器的最大難題已不是理論設計,而是符合要求的核材料難以獲得。目前的核聚變反應主要依靠兩種物質——高純度的鈾或鈈。這兩種物質在自然界中純度都非常低。要把它加工成發生核聚變所需要的純度,必須有過硬的工業設備,比如高速離心機等。而這一點,考驗的則是一個國家的基礎工業水平。這就不是一般國家能做到的了。過去伊核問題各方博弈的核心就是濃縮鈾的提煉問題。

      但這個問題對於日本來說卻不算什麽。眾所周知,日本的基礎工業水平在全球處於高端位置。當年前蘇聯為了降低潛水艇的噪音,就曾以暗渡陳倉的方式從日本東芝公司偷偷進口了幾台機床。結果,潛艇用上東芝機床加工的零部件後,噪音大幅降低,以至躲過了美國軍艦聲納的偵察。日本基礎工業技術水平之高,可見一斑。

      而在核原料方麵,日本是個核電大國,擁有50多座核電站,各種核材料如鈾、鈈都非常豐富。據權威機構估計,日本目前存放的鈈原料就多達10噸。以日本的技術,將其加工成可用於軍事用途的高純度鈈,決非難事。

      所以,對於日本來說,不管是核彈的設計技術,還是所需的高純度原料,都不是問題。現在製約日本擁核的主要障礙,已經不是技術和物質因素,而是內在的擁核意願與外在的外交約束。一旦沒有了這二者的製約,日本的核彈研製不過是把現有的核材料與核裝備“合成”與“組裝”一下而已。

      那麽,製約日本越過核門檻的內在與外在因素主要有哪些呢?

      從最根本上說,民意及法律是最重要內在製約因素。作為世界上惟一遭受過核打擊的國家,日本人民對核武器有著外人難以體會的厭惡。1954年3月,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比基尼島(馬紹爾群島北端)附近試驗氫彈,結果導致航行在公海上的日本漁船“第五福龍丸”遭受原子輻射,全體船員發生放射能症。這一事件引起日本國民的強烈抗議。以該事件為契機,日本發生了大規模的禁止原子彈運動,運動波及全國。在此背景下,日本國會眾參兩院於當年通過了要求禁止核武器和原子能國際管理的決議。日本政府要想突破這些因素的製約,至少暫時來看可能性不大。

      就外在因素來說,美國對日本的鉗製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由於曆史上日本的軍國主義行為,以及現實中右翼勢力日益抬頭的趨勢,美國對日本的核顧忌是非常嚴重的。美國能夠默認以色列擁核,寬容印度、巴基斯坦擁核,卻對日本在核問題上的舉動極其敏感,並嚴加限製。自2010年起,美國一直在討要幾十年前贈送給日本的核材料鈈,也表明美國對日本的核企圖保持警惕。

      所以,就短期來看,日本突破約束上馬核武項目的可能性還不大。不過,由於日本國內民意的右傾化趨勢越來越嚴重,各種製約因素正呈明顯的弱化之勢。事實上,日本政府就曾經令專業機構論證過擁核的可行性。隻是由於論證的結論是弊大利小,才沒有上馬。但任何事情的利弊得失,都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而不斷改變的。誰能保證日本政府不會因為利弊的此長彼消而改變原先的核政策呢?就在今年8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廣島舉行的原子彈爆炸70周年紀念活動上發表例行講話時,打破了曆任日本首相強調“無核三原則”的慣例,首次未提及相關內容。而早在2006年10月的時候,時任自民黨政調會長的中川昭一就在電視節目上宣稱,應該允許討論日本是否應該擁有核武器,認為“憲法並沒有禁止日本擁有核武”。這個言論得到了時任外相麻生太郎的追捧,麻生在各種場合多次重複這一論調。

      綜合上述因素,國際社會顯然應當對“日核問題”保持高度警惕,並加大監督力度。這次中國公布“日核問題”的相關報告,顯然就是這樣的未雨綢繆之舉。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