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中國博物館一天建一座,缺少管理人才

(2011-12-06 18:19:45) 下一個

9月30日,北京國家博物館,觀眾欣賞遼金時期的玉器飾品


  中評社香港12月7日電/羊城晚報報道,中華大地,博物館忽如雨後春筍般湧現。數據顯示,短短一年,中國的博物館增加了395座,超過一天一座。上月16日,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博物館免費開放與公民文化權益”亞太地區館長高層論壇上用“驚人”一詞來形容這種速度。

  “大躍進”式的博物館建設,隱憂重重。

  一天一座博物館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落成,南越王宮博物館開館,辛亥革命紀念館迎客,廣州博物館新館擬立項,農民工博物館正在選址……

  短短兩年,廣州市內重量級博物館建設高潮迭起。

  不僅僅是廣州。省內其他地方,也掀起了博物館建設的熱潮,如東莞、珠海等地方,均規劃打造“博物館之城”。

  國內其他地方也是如火如荼。西安提出要建“博物館之都”,計劃在3年內使全市博物館數量從目前的47所增加到100所以上。昆明也提出要打造“博物館之城”。

  11月16日,單霽翔在“博物館免費開放與公民文化權益”亞太地區館長高層論壇上說:“在年初的報告中,我們說三天有一座博物館,今年我們不敢說我們一天就有一座博物館,但是這種速度是驚人的。”

  羊城晚報記者在國家文物局網站看到了具體數據:經過匯總審核,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3020個博物館。其中,根據博物館舉辦主體,文物行政部門所屬的國有博物館2193個,非文物行政部門所屬的行業性國有博物館499個,民辦博物館328個。2009年全國年檢合格的博物館2601個。2010年底博物館數量增加到3415個。其中,文物行政部門所屬的國有博物館2384個,非文物行政部門所屬的行業性國有博物館575個,民辦博物館456個。2010年全國年檢合格的博物館共有3252個。

  數據顯示,短短一年,中國的博物館增加了395座,超過一天一座。

  活化舊城?複興舊城?

  廣州博物館館長程存潔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實際上,3000多座博物館對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來說,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他認為單霽翔的這一說法,是想提醒各地在建設博物館的時候要克服種種不健康的攀比心理。

  北京亞泰都會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三所所長、高級規劃師吳誌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目前各地興起的博物館建設熱潮,從城市規劃和發展的角度看,有其必然性。吳誌勇分析,一是寄望於博物館建設帶動,活化舊城,複興舊城。西班牙Basque政府建立的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就是一個把畢爾巴鄂變成主要大都會的長遠計劃的一部分。當時畢爾巴鄂已經成為一座衰落的城市,畢爾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館的建立,讓這座城市一夜之間名揚國際,城市因此得到複興。“這對中國的城市管理者觸動很大。”其次,是希望通過博物館建設帶動新區發展,“廣州的珠江新城和白雲新城就是典型例子。”

  “你覺得建‘博物館之城’麵臨哪些問題?”某網站的一項調查顯示:選擇“距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的人占30.7%;認為“博物館文物缺乏,‘名不副實的占28.5%;認為“大興土木,浪費資金”的占26.1%,認為“耗資嚴重,沒有修建必要”的占14.8%。

  建得起,養不起?

  中國大運河聯合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綜合處劉處長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博物館的增多實際上是補上多年來各地社會經濟與公共事業發展不平衡的欠賬,短期內要補上幾十年的欠賬,就顯得多了。博物館建設,對文化遺產的保護無疑是個巨大的福音,提升了文化遺產的影響力,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中國文物保護能力和水平有了顯著的進步。但一哄而上的建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重硬件建設,輕管理服務,成了政績工程、形象工程;設計貪大求洋,不切實際,利用率低。

  史晉燕、周景波、王雷等人在《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工程後評價報告》中不無憂慮地說,從總體上看,新建的博物館建設項目既有佳作也有敗筆,有些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問題和不足,甚至留有遺憾。他們舉例說:例如有的博物館建築成覆鬥狀或陳列展廳呈扇形,既不利展陳布置,又浪費空間麵積;有的博物館建築設計不能滿足展陳的要求,其主題意境全部破壞,整體方案失敗,結果推倒重來,耗費人力、財力、時間;還有些博物館因門口小、通道窄、展品無法進去,隻好棄電梯而動用吊車從窗戶解決等教訓。

  數據顯示,短短一年,中國的博物館增加了395座,超過一天一座。

  一哄而上的建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重硬件建設,輕管理服務;設計貪大求洋,不切實際,利用率低。

  參觀者糊裏糊塗推門,糊裏糊塗參觀,“僵屍服務”是文博領域的一個通病。

  廣東省文物局副局長魏峻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采訪時坦言,目前各地對建新博物館有非常高的熱情,但後期投入不足,“而博物館和其他場館不一樣,後期的投入和維護特別重要,由於後期投入不足,導致了很多需要保護的文物得不到保護”。魏峻表示,許多新建博物館都是免費開放的,按照中央、省、地方各出1/3資金的做法,中央一年給予廣東5000萬元,但省財政對全省其他非省屬博物館的財政支持一直沒有落實,而各地方也存在著投入不足的問題,“各地的情況不一樣,但總體是不足的,沒有達到國家對免費開放的財政支持的要求”。

  據介紹,省財政給予省博一年的運營經費是2400萬。夠嗎?廣東省博物館館長肖洽龍對羊城晚報記者說,“經費相當緊張”,今年缺口估計會達到800萬-1000萬,隻能靠國家和省裏對免費開放的財政支持“緩和一下”,但他表示,中央和省財政對免費開放的財政支持是根據以前十幾二十萬觀眾量而定的,而省博現在一年的觀眾量卻是兩百萬,這筆投入解決不了問題。

  輝煌的博物館建起來了那隻是外觀。2002年至2005年,國家文物局委托中國文物研究所組織開展了全國館藏文物腐蝕損失調查。經專家組調研和統計分析得出結論,全國共有50.66%的館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蝕損害。初步估算: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有可能造成數以億元計的損失。

  據報道,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博物館免費開放與公民文化權益”亞太地區館長高層論壇上說,“博物館文物藏品家底不清、保管環境質量不佳、安全保護狀況不利、保護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成為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管理二流,人才三流

  有人用“建築一流,管理二流,人才三流”來形容今天某些博物館的現狀。

  北京的文化學者裴鈺剛剛參觀了武昌的“辛亥革命博物館”。裴鈺對羊城晚報記者說,該博物館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僵屍服務”,“接待人員的服務意識薄弱,接待態度冷淡,讓參觀者進入遺產地之後一頭霧水,糊裏糊塗推門,糊裏糊塗參觀。”裴鈺說,“服務”屬於旅遊資源的範疇,是旅遊發展的“硬件”,“僵屍服務”是文博領域的一個通病。

  大型博物館大排長龍,也成了城市一大痼疾。記者從湖南省博物館網站上看到,參觀者李潔給湖南省博物館留言說,湖南省博物館內部環境展品、講解都很不錯,就是進館參觀太難,網上預約淩晨零時剛開始就顯示預約滿了。“節假日如何應對大批參觀人流,如何提高效率,如何讓參觀的人滿意,值得博物館好好研究。”

  大量增加和擴建的博物館,對人才問題是一個考驗。對於廣東省博物館新館這樣剛剛落成的大館,概莫能外。肖洽龍說,館裏的專業技術人才還是不錯的,現在主要缺乏的是運營管理方麵的人才,此外,“安防、消防以及涉及其他後勤管理的人才比較缺。還有,博物館專業文物保護這一塊也比較薄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