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範劍平:2009年中國經濟運行預測

(2008-11-27 06:30:39) 下一個

2009年人民幣流動性局麵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中國評論》月刊十一月號刊登了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範劍平的分析文章,他認為2008年中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意圖基本實現,2009中國經濟的主要特征將是“促轉型、保增長”。而由於目前發達國家聯手挽救金融市場動蕩的主要手段是不計後果地向市場投放大量貨幣流動性,肯定已經種下了下一輪通貨膨脹的種子,中國明年仍然要將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全文如下:

  2008年中國經濟經受了國內外諸多不利因素的衝擊,通過精心有效的宏觀調控,基本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大局,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夠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率明顯高於物價上漲率的經濟大國。展望2009年,中國經濟運行將以促轉型、保增長為主要特征。

  今年的宏觀調控意圖基本實現

  無論是年初確定的“雙防”方針還是年中調整的“一保一控”方針,中國始終將控製物價過快上漲作為2008年宏觀調控主要目標之一,采取綜合措施全麵控防通貨膨脹。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加強,使夏糧連續第五年增產,秋糧豐收在望,肉禽蛋等生產穩定發展,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已經從2月份最高時的23.3%回落到8月份的10.3%。食品價格過快上漲勢頭的扭轉成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明顯回落的主要原因。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9%,比2月份本輪通貨膨脹頂峰的8.7%回落了3.8個百分點,年內有望繼續小幅走低,物價過快上漲的趨勢初步得到扭轉。

  這輪世界性通貨膨脹的源頭是前期美國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和不負責任地濫發美元帶來的世界性流動性過剩,全球出現資產價格暴漲以及國際油價、糧價等初級產品價格持續?升。由於近期次貸危機嚴重惡化,發達國家普遍由過去流動性過剩突然陷入流動性不足,全球經濟降溫也使需求猛烈收縮,本輪世界性通貨膨脹壓力可能在2008年達到頂峰。今年8月份以來,全球經濟降溫使石油供需矛盾有所緩和,國際油價從7月初創下的每桶147.27美元的曆史最高位後出現連續下降走勢,每桶下跌至70美元左右。石油價格作為本輪通貨膨脹周期的風向標,已經帶動其它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同程度的下降,近期世界各國通貨膨脹率紛紛呈現見頂回落跡象。

  預計2009年隨著世界經濟進一步降溫,世界通貨膨脹壓力較2008年減弱。從趨勢看,整個世界經濟將從2008年低增長、高物價的“滯脹”為主的運行狀態向2009年低增長、低物價的“低迷”為主的運行狀態過渡,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2008-2009年世界主要經濟大國的宏觀調控目標排序中,反衰退優先於反通脹。

  次貸危機不斷惡化,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消極影響大大超出年初預期,國內又遭遇突如其來的南方雨雪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中國經濟連續減速,經營困難的企業和行業不斷增多,中央及時將“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的政策取向調整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新目標,出台了提高出口退稅率、增加信貸額度、下調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和取消部分政府行政性收費等措施。

  這些政策微調措施促進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現積極變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更加強勁,1—8月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1.9%,增幅同比加快6.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8%,增幅同比加快1.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基本保持穩定增長,前8個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84920億元,同比增長27.4%,增幅同比加快0.7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由負轉正,設備購置投資增長31.3%,增幅超過建築安裝工程投資4.6個百分點,投資粗放化趨向開始轉變。在出口退稅率提高和匯率升值放緩等多項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外貿順差停止負增長,7、8月份當月貿易順差同比增長3.8%和14.9%。消費、投資和出口三大需求的發展更加協調,總需求的積極變化有利於穩定經濟走勢。

  從年初的“雙防”到年中的“一保一控”,中央政府對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的把握,充分體現了宏觀調控的預見性,抓住了關鍵,取得了明顯成效。當前,價格上漲壓力尚未根本緩解,但從國內農產品價格走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次貸危機後國際上貨幣流動性變化趨勢和美元匯率走勢等因素看,中國控製物價過快上漲有了更加有利的國內外環境,控物價的政策效果2009年將進一步顯現。與此同時,次貸危機對世界各國實體經濟的破壞作用不斷加劇,世界經濟下行周期對中國形成較大的周期性調整壓力,企業還麵臨成本上升、市場需求結構變化和節能減排等政策性導向所形成的結構性調整壓力,國內一些地區和行業增長速度回落過快,經濟過快下滑的風險在逐步增大。

  明年經濟運行特點

  2009年,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在中國宏觀調控中的重要性提高。之所以要將“保增長”和“促轉型”為列,是因為當前經濟運行中總量矛盾和結構矛盾同樣突出,解決當前經濟困難不僅需要總量政策的適度放鬆,更重要的是隻有通過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才能重構中國經濟增長新活力,重獲中國經濟新的國際競爭力。將“保增長”和“促轉型”列為主要政策目標有利於進一步統一全國應對複雜形勢的思想和行動,將各級政府和企業的發展積極性更好地引導到落實科學發展觀上來,防止為保增長重走粗放型發展老路。

  2009年的財政政策安排應當是比今年更加積極。不同於應對亞洲金融危機時所實行的積極財政政策,這次不僅要擴大政府建設投資,由政府配置更多資源來集中力量辦大事,更要強調通過減稅和減費來降低企業成本和居民負擔,增強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的積極性,更多通過市場配置資源來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如果在全國全麵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以促進企業設備裝備更新,據初步測算,實行消費型增值稅第一年,名義總投資增長率可以提高2.25個百分點,實際總投資提高1.16個百分點,且對投資的促進作用呈逐年略有擴大的態勢。

  2009年中國貨幣流動性局麵存在較大不確定性。既可能因為次貸危機進一步惡化使國內金融機構預期轉壞,普遍出現“惜貸”現象,同時,國際“熱錢”大量撤出,由流動性過剩轉變為流動性不足;也可能因為中國經濟表現明顯好於其他國家,從而國際“熱錢”繼續大量流入中國,延續中國這幾年一直存在的貨幣被動投放局麵,銀行體係流動性過剩。麵對不確定性,實行緊縮或擴張的貨幣政策都不適宜,因此建議2009年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貨幣當局要根據貨幣流動性變化實際情況,隨時靈活調整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力度,重點加強信貸結構引導,在重視中小企業貸款的同時,引導資金向結構調整、自主創新、節能環保和國債項目配套傾斜,更好發揮貨幣政策在促轉型中的獨特作用。

  目前發達國家聯手挽救金融市場動蕩的主要手段是不計後果地向市場投放大量貨幣流動性,雖然能否成功解決金融機構倒閉潮不得而知,但肯定已經種下了下一輪通貨膨脹的種子。對未來的世界性通貨膨脹壓力仍然必須保持警覺,2009年中國仍然要將保持物價水平基本穩定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任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