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小築

我享受烹調出記憶中的家鄉菜,歡欣能做出不同文化背景親人記憶中的滋味,更享受以文字的方式紓解羈旅異鄉的愁懷,拾掇文化與精神的饗宴
個人資料
盈_盈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藥膳』肉骨茶

(2010-12-26 12:03:11) 下一個


去年回鄉過年的時候媽媽特別讓藥材鋪配了好多的肉骨茶料包讓我帶回美國送朋友,茶包是送出去啦,可大家要食譜呢。


答應了吃喝飯團的朋友們要做個肉骨茶的帖子。趁今天下雪。。我就做個肉骨茶禦寒吧!


材料:


1 lbs 排骨


1 個豬肚


1 lbs 五花肉


8-10朵香菇 (泡發)


2-3頭大蒜 (去薄膜,洗幹淨)


8-10隻豆泡 (切半)


1 包肉骨茶包


1把小白菜/生菜


1把金針菇


調味:


1/2 tsp 醬油膏 (Optional)


1 tsp 鹽


1 小塊冰糖 (Optional)



先看看所有材料,這裏要讚讚(NJ)大中華,豬肚清理得好幹淨,完全沒有味道喔!


把排骨豬肚和五花肉洗幹淨,然後汆燙再用涼水洗淨備用。



把要肉骨茶包打開,小紗布包裏的是香料,塑料袋裏的是熟地。在一口砂鍋裏倒入14-15杯水,把藥材洗幹淨,放入大火煮滾,然後轉中小火先放入豬肚,煮一個小時。


然後加入五花肉,排骨,泡發的香菇(水倒掉不用),和蒜頭,再燉一個小時。


注:這個過程千萬不要加鹽和醬油喔!



一個小時後,把五花肉和豬肚撈出來,冷卻,切塊。湯那裏可以下鹽,醬油膏和冰糖調味。



在爐子上另外架上一口砂鍋,把材料全擺好,注入肉骨茶湯(把藥材都過濾了)。煮滾,就可以開吃啦!



再做一個蠔油生菜,切一小碗的油條,和一碗白飯或是芋頭飯,就是很好的晚餐了。


注:網上抄來的說肉骨茶:『此湯具生血、旺血、補氣之功效,甚為滋補養顏,可謂男女皆宜的補品。』



說“肉骨茶”,可能很多人會誤認為是一種茶品名稱,其實,此“茶”非彼“茶”,雖然肉骨茶名為「茶」,不過,卻是一道豬肉藥材湯,湯料卻完全沒有茶葉的成份,反而是以豬肉和豬骨,混合中藥及香料,如當歸、枸杞、玉竹、黨參、桂皮、牛七、熟地、西洋參、甘草、川芎、八角、茴香、桂香、丁香、大蒜及胡椒,熬煮多個小時的濃湯。“肉骨”是采用豬的肋排(俗稱排骨);而“茶”則是一道排骨藥材湯。


先上一壺茶,你可以用茶水把杯子和餐具裏裏外外衝一遍,將套裝的調料、蒜米、樹椒油和辣椒絲倒入餐碟中,以備蘸排骨或佐湯調味之用。然後,在品茶間,一砂鍋熱氣騰騰冒著芬芳藥香的肉骨茶便端上來了。其湯極其香濃,有種獨特的味道,肉骨也很細嫩,再加些蘑菇或冬菇,就是地道的吉隆坡式肉骨茶了。當然,還可以配上一碗切成寸段的油條,泡在湯裏,這種方式吃油條,別有一番滋味。偶爾,攤主會向食客透露湯的秘訣,在於香料的精選和材料的新鮮。而他們每天淩晨5點,便會到攤口來用慢火熬湯,往往要用上三個小時。



【名稱由來】

《第一種說法》:  


相傳華人初來南洋創業時,生活條件很差,由於不適應濕熱的氣候,不少人因此患上風濕病。為了治病趨寒,先賢用了各種藥材,包括當歸、杞、黨參等來煮藥,但是,因忌諱而將藥稱為“茶”。


有一次,其中一人偶然將豬骨放入了「茶湯」裏,沒想到這「茶湯」喝起來十分香濃美味,風味獨特. 後來,人們特地調整煮茶的配料,經過不斷地改進,就成為了本地著名的美食之一。   


《第二種說法》:  
 
這是最有代表性的「苦力」論,這可說是流傳最廣也影響許多人將肉骨茶定位成庶民飲食的腳本。   
在一般人的觀念裏,多把南洋與賣豬仔劃上等號;慣性思考的結果,這些被賣來南洋當苦力的先輩們,很自然便成了肉骨茶的創始者,或是參與其中以突顯早期華人艱辛歲月的時代角色。有說發生在馬來西亞的巴生,有說在獅城新加坡,反正場景不外是港口就是碼頭,據說在清末時期,那時的華人為了離開動蕩不安的國家,到來南洋謀生計。


那個時候,馬來西亞為英國殖民地,英國人在馬來西亞搜刮了許許多多的資源,需要運送回英國,於是便在巴生(距離首都吉隆坡30公裏的城市)建立了深水碼頭。當時,不少華人因為知識水平不高,來到馬來亞也隻能以勞力換取薪酬,如當三輪車夫、在碼頭做苦力或采挖鍚米,因此需要有很好的體力。   


為了長時間維持體力和適應熱帶地區的氣候而需要進補。但是,他們並不舍得購買昂貴的中藥食材。當時的中醫師便把閩南及潮汕一帶的飲茶加以改良,並且使用當地出產的胡椒,加上當歸、川芎、肉桂、甘草等材料配置成肉骨茶包,讓他們在早上出門工作前,燉煮排骨及配上白米飯或油飯,來增加體力,應付工作,在那個時候,肉骨茶屬於窮人家的食物。   


由於用藥材和豬肉煲煮的湯底除了非常美味可口之外,且營養豐富和抗風濕,並且提供了苦力們所需的能量,所以從此廣傳開來,後來經過不斷發展和改良,便成了現在新馬華人社會的特色佳肴。而另一個名稱由來就是,據老巴生回憶,戰前在巴生南區一帶已經有好幾位永春老鄉在街頭巷尾擺賣家鄉小食,如蠔幹鹹飯,肉羹湯以及後來演變成肉骨茶的燉肉骨,隻是當時沒肉骨茶一詞,都說是「吃肉骨」吧了。   


戰後有個名叫李文地的人,曾經在這些食攤當過夥計,後來在後街經營起自己的生意,他隻賣家鄉燉肉骨,並以豬油炒飯取代蠔幹鹹飯,由於他在肉骨中加進中藥配方,大受食客歡迎。當時,由於其藥材成分能強身健體,肉骨茶因而大受勞動工人的歡迎,漸漸地肉骨茶獲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   


後來,人們更以李文地烹製材料(肉、骨)和他的名字(地)福建音譯命名, 「肉骨地」,就有如賣豬肉的阿榮被稱為「豬肉榮」一樣,再加上吃肉配茶原是永春的食俗,李文地就幹脆掛起招牌寫上寶號「德地肉骨茶」!於是「肉骨茶」一名正式誕生;同時,坊間也稱李文地為「肉骨茶之父」。據李文地後代說,當初包括李文地在內,就隻有區區七人售賣這道美食;目前,李氏肉骨茶已傳到第四代,烹煮肉骨茶的秘方不外傳。還有一種說法就是當地人在品嚐這湯底時,都喜歡喝上一、兩杯功夫茶來去油膩,所以自此就名為「肉骨茶」了。   



《第三種說法》:   


這是最具「創意」,也讓大家見識一下肉骨茶在國外的另類起源說法。話說當年一潮藉男子離鄉背井到南洋謀生,其妻特地在行李中塞進一包湯料,意在讓他出門在外煲湯自足,以便寄托懷鄉思妻之苦。後來,該男人深得一馬來女子心儀,委身下嫁;馬來新婦決定恪守中國婦道,經考究發現其夫從故鄉帶來的湯料營養有餘口味不足,遂加入肉骨和香料,每日子夜即起,熬湯兩時辰,以湯泡飯侍夫。男人湯足肉飽,力氣大長,天色未亮,就出門割膠,這就是創意十足肉骨茶起源。   


以上一段是從網站抓下來的,一看就知道絕非出自新馬華人之手,想也不會有華人將肉骨茶與娘惹給聯想一塊吧!在笑話之餘,也佩服作者對南洋有所概念,所以故事情節才會出現南洋、割膠等意象字眼,再溶入峇峇娘惹文化的烘托,一同拚湊出一幅「想像」的南洋風景畫,為肉骨茶在國外增添一份讓人信以為真的綺想,這就是杜撰飲食起源之說的「偉大」了。   


無論「 肉骨茶」名稱從何來,肉骨茶從食材到服務皆不停獲得改進,已從最初屬於「窮人食物」,發展成為今日貧富及男女老幼都喜愛的著名美食之一,是巴生華人最具特色的早餐,更是招待客人的最佳選擇。由於巴生肉骨茶的名氣響當當,因此,許多外地業者都以「巴生肉骨茶」為名,在外坡做起肉骨茶生意;甚至遠至鄰國新加坡,都不難找到「巴生肉骨茶」。有人說沒去過茨廠街,便不算到過吉隆坡;來到巴生未吃過道地美食肉骨茶,豈能算來過肉骨茶之鄉─巴生呢!



《肉骨茶藥材香料功效》 :

【當歸的功效】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
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癥瘕結聚,崩漏;血虛頭痛,眩暈,痿痹;腸燥便難,赤痢後重;癰疽瘡竊,跌撲損傷。


【枸杞子】
降低血糖、 抗脂肪肝作用,並能抗動脈粥樣硬化。枸杞子亦為扶正固本,生精補髓、滋陰補腎、益氣安神、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良藥,對慢性肝炎、中心性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等療效顯著;對糖尿病、肺結核等也有較好療效;對抗腫瘤、保肝、降壓、降血糖以及老年人器官衰退的老化疾病都有很強的改善作用。作為滋補強壯劑治療腎虛各症及肝腎疾病療效甚佳,能顯著提高人體中血漿睾酮素含量,達到強身之功效。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枸杞對體外癌細胞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可用於防止癌細胞的擴散和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


【玉竹】
  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燥咳;勞嗽;熱病陰液耗傷之咽幹口渴;內熱消渴;陰虛外感;頭昏眩暈;筋脈攣痛。


【黨參】
性味甘,平。歸脾、肺經。具補中益氣,健脾益肺功能。生黨參片益氣生津力勝。常用於氣津兩傷或氣血兩虧。


【桂皮】
溫脾胃;暖肝腎;祛寒止痛;散瘀消腫。主脘腹冷痛;嘔吐泄瀉;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濕痹痛;瘀滯痛經;血痢;腸風;跌打腫痛


【牛七】養陰清熱,安神定誌,祛風除濕,止血鎮痛。治骨蒸潮熱,神經衰弱,風濕疼痛,癲狂,外傷。


【熟地】又名熟地黃或伏地,屬玄參科植物,是一種上好中藥材,具有補血滋陰功效,可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不調,崩漏等症,亦可用於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症,是虛證類非處方藥藥品六味地黃丸主要成分之一。


【西洋參】
西洋參性涼味甘,除有補氣養陰的功效外,還能清火生津,對津液不足,口渴舌燥具有相當的療效。長期服用,能提神醒腦、生津止渴、調節平衡,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是進補強身的上佳之選。


【甘草】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喜陽光充沛,日照長氣溫低的幹燥氣候。


【川芎】
行氣藥;祛風藥;活血藥,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用於安撫神經,正頭風頭痛,症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撲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八角】又稱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屬的一種植物。
果實與種子可作調料,還可入藥。具強烈香味,有驅蟲、溫中理氣、健胃止嘔、祛寒、興奮神經等功效。除作調味品外,八角還可供工業上作香水、牙膏、香皂、化妝品等的原料,也可用在醫藥上,作驅風劑及興奮劑。其性溫,味辛。有溫陽散寒,理氣止痛之功效。用於治療寒嘔逆,寒疝腹痛,腎虛腰痛,幹、濕腳氣等症。


【茴香】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調料,是燒魚燉肉、製作鹵製食品時的必用之品。因它們能除肉中臭氣,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大茴香即大料,學名叫“八角茴香”。小茴香的種實是調味品,而它的莖葉部分也具有香氣,常被用來作包子、餃子等食品的餡料。它們所含的主要成分都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腸神經血管,促進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腸蠕動,排除積存的氣體,所以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有時胃腸蠕動在興奮後又會降低,因而有助於緩解痙攣、減輕疼痛。

《中國藥典》載有茴香製劑是常用的健胃、散寒、行氣、止痛藥。茴香烯能促進骨髓細胞成熟和釋放入外周血液,有明顯的升高白細胞的作用,主要是升高中性粒細胞,可用於白細胞減少症。


【桂香】不加亦可,現在的肉骨茶都沒加桂香了。
【主要成分】黃芪、桂枝、丹參等。
【功效作用】益氣溫胃,散寒行氣,活血止痛。用於脾胃虛寒,寒凝血瘀證。


【丁香】
【功 效】:溫中、暖腎、降逆。   
【主 治】:治呃逆、嘔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疝氣、癬症。   
【性味歸經】:辛,溫。 ①《開寶本草》:“味辛,溫,無毒。”入胃、脾、腎經。


【大蒜】
《名醫別錄》:“散癰腫魘瘡,除風邪,殺毒氣”。   
《新修本草》:“下氣,消穀,化肉”。   
《本草拾遺》:“初食不利目,多食卻明。久食令人血清,使毛發白”。   
《隨息居飲食譜》:“生者辛熱,熟者甘溫,除寒濕,辟陰邪,下氣暖中,消穀化肉,破惡血,攻冷積。治暴瀉腹痛,通關格便秘,辟穢解毒,消痞殺蟲。外灸癰疽,行水止衄”。


【胡椒】
 溫中,下氣,消痰,解毒。治寒痰食積,脘腹冷痛,反胃,嘔吐清水,泄瀉,冷痢。並解食物毒。   
①《唐本草》:主下氣,溫中,去痰,除髒腑中風冷。   
②《海藥本草》:去胃口氣虛冷,宿食不消,霍亂氣逆,心腹卒痛,冷氣上衝,和氣。   
③《日華子本草》:調五髒,止霍亂,心腹冷痛,壯腎氣,主冷痢,殺一切魚、肉、鱉、草毒。 ④《本草蒙筌》:療產後血氣刺疼,治跌撲血滯腫痛。   
⑤《綱目》:暖腸胃,除寒濕反胃、虛脹冷積,陰毒,牙齒浮熱作痛。


【香菇】
味甘,性涼,有益氣健脾、解毒潤燥等功效


【金針菇】
補肝,益腸胃,抗癌;主治肝病、胃腸道炎症、潰瘍、癌瘤等病症。

1. 金針菇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成分較全,其中賴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尤其豐富,且含鋅量比較高,對增強智力尤其是對兒童的身高和智力發育有良好的作用,人稱“增智菇”;
2. 金針菇中還含有一種叫樸菇素的物質,有增強機體對癌細胞的抗禦能力,常食金針菇還能降膽固醇,預防肝髒疾病和腸胃道潰瘍,增強機體正氣,防病健身;
3. 金針菇能有效地增強機體的生物活性,促進體內新陳代謝,有利於食物中各種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對生長發育也大有益處;
4. 金針菇可抑製血脂升高,降低膽固醇,防治心腦血管疾病;
5. 食用金針菇具有抵抗疲勞,抗菌消炎、清除重金屬鹽類物質、抗腫瘤的作用。
6.經常食用金針菇,不僅可以預防和治療肝髒病及胃、腸道潰瘍,而且也適合高血壓患者、肥胖者和中老年人食用,這主要是因為它是一種高鉀低鈉食品。

【豆腐幹/泡】
豆腐味甘、淡,性涼,入脾、胃、大腸經;
有益中氣,和脾胃,健脾利濕,清肺健膚,清熱解毒,下氣消痰之功效;
可用於脾胃虛弱之腹脹、吐血以及水土不服所引起的嘔吐;潤燥生津,用於消渴、乳汁不足等症;用於硫磺、燒酒中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