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飛的蜂鳥

蜂鳥有極強的飛行能力,它們能敏捷地上下飛、側飛、倒飛,還能原位不動地停留在花前吸食花蜜。蜂鳥翅膀扇動極快,每秒鍾達80次之多。
個人資料
正文

& 周五植樹:栽一棵“金子一般稀有”的樹

(2008-06-05 19:30:12) 下一個

 

原文請見:http://108st.com/xuhui/yueyang.html

    嶽陽路並不是一條很長的馬路,也沒有什麽顯赫的聲名,然而它卻因了“嶽陽”的名字而變得古樸和優雅起來。走在嶽陽路上,我們似乎可以真切地聆聽到範仲淹的餘音,恍惚中眼前也許真的會浮現出湖南的靈山秀水呢!

    嶽陽路上招人注意的宏偉建築並不多見,這裏有的隻是高大茂密的法國梧桐、不事張揚的藝術科研機構、安然佇立的施特勞斯鋼琴專賣店和普希金充滿憂鬱的臉……這一切使嶽陽路少了幾許喧嘩,多了一些人文的氣息。

     要真切地領略嶽陽路的氣息,不妨沿馬路徐行。 沿途的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上海科學院、上海中國畫院、上海京劇院、上海教育會堂等科研藝術單位不時給您送來文化藝術的馨香;宋子文故居那橘紅色的屋頂在陽光的照拂下依舊顯得富麗堂皇,花園裏,香樟、鬆柏、棕櫚、 冬青也一如往日地蒼翠欲滴、生機勃勃,自有一種佳景迷人眼的韻味。踱到嶽陽路的盡頭,您會看到,在與東平路和桃江路相接的地方,佇立著俄羅斯著名詩人普希金的雕像。這位昔日沙俄的貴族卻也如同我們的範文忠公一樣,生就了一副憂國憂民的心腸,就連雕像上都依稀看得見他憂心忡忡的表情。站在普希金的銅像下麵,吟誦著《葉甫蓋尼-奧涅金》的詩句,你會發覺連這個路口都被熏陶得富有了文化的味道。旁邊的街心花園綠樹成蔭、鳥語花香、氛圍獨特,寧靜而悠遠,實在是繁華鬧市中不可多得的一隅淨土。

    如果你覺得精神壓力過大,嶽陽路確是一處抒解心情的好地方,在這裏,周遭的喧鬧都不複存在,在濃鬱的人文氣息裏,剩下的隻有你自己。

    嶽陽路,梧桐樹會說話,特別到了晚上,馬路上車子少了,可以聽到嶽陽路上老梧桐樹葉子,在風裏沙沙沙像喋喋不休地講述著哪些老故事

有普希金像的街角

    在嶽陽路上的十字路口,有一個小小的街心花園,街心花園的中央,有一座普希金的銅像,那是從前淪落到上海來的白俄豎起來的,不過,在我出生以前,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在一九四九年逃到外國去了。他們住過的房子,俄式的,還在那裏,紅色的、有著白漆斑駁的窗子,門楣上還有一百年以前的石頭浮雕,半圓的灰色石頭上,雕著有藤蔓的葉子和花。……


                                                  —— 陳丹燕的故事

詩 魂

    已經非常遙遠了。母親攜著我經過這條林蔭路,走進三角街心花園。抬起頭,就看見了你。你默默地站在綠蔭深處,深邃的眼睛凝視著遠方,正在沉思……
這是誰?這個鬈頭發的外國人?”
普希金,一個詩人。”
外國人為什麽站在這裏呢?”
哦……”母親笑了。她看著你沉思的臉,輕輕地對我說:“等你長大了,等你讀了他的詩,你就會認識他的。”……


                                                   —— 趙麗宏的故事

孤獨的普希金

 來上海許多次,沒有去過嶽陽路看過一次普希金的銅像。忙或懶,都是托詞,隻能說對普希金缺乏虔誠。似乎對比南京路、淮海路,這裏可去可不去。
  這次來上海,住在複興中路,與嶽陽路隻一步之遙。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銅像盡收眼底。大概是緣分,非讓我在這個美好而難忘的季節與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湧出許多普希金明麗的詩句,春水一般蕩漾。……

原文請見:http://news.tom.com/1020/1022/2005816-2393678.html

普希金雕像在上海屢次重建見證中俄文化交流


http://news.tom.com 200508162127分  來源:人民網  

新華網上海1129日電(記者孫麗萍 嶽連國)

兩次毀壞又兩次重建的普希金雕像,至今仍然豎立在上海市中心一條名為“嶽陽路”的靜謐街道上。普希金的半身雕像安置在約5米高的混凝土基座上。他麵朝南方,沉思的表情中透出淡淡的笑意,飄逸的卷發和濃重的絡腮胡子顯示出詩人氣質。令人驚奇的是,在這個以遍布法國梧桐著稱的街區,卻有一棵高大的楓樹依傍在詩人雕像前。時值初冬,滿樹深深淺淺的紅葉非常耀眼,令人聯想起詩人火熱的詩篇。

  雕像基座上用中文刻著“俄國詩人亞曆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紀念碑(17991837)”,雕像背麵的文字記錄了它不平凡的經曆:19372月初建;19472月再建;19878月重建。過去幾十年中,幾代中國人曾受到俄羅斯文化的深刻影響,這座屢次重建的普希金雕像,就是文化交流不可磨滅的見證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常駐上海的外籍人士已經從不到兩千人迅速增加到六萬多人,上海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也日益成為中外文化交匯的中心地帶。在這裏,俄羅斯文化藝術仍然受到人們的喜愛。

  “上海在俄中文化交流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俄羅斯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莫初黎對記者說,“人們在上海經常可以欣賞俄羅斯著名芭蕾舞團、合唱團和馬戲團的演出。”

  包括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和新西伯利亞芭蕾舞團在內的眾多俄羅斯舞蹈團體都曾在上海演出,幾乎場場滿座,上座率超過90%。去年 10月,“俄羅斯繪畫藝術300年展”在上海展出了來自葉卡捷琳堡藝術博物館的132幅作品,包括列維茨基的《契爾諾娃婭肖像》、克拉姆斯柯依的《婦女肖像》、列賓的《狗》等等。據悉,另一台更大規模的俄羅斯畫展還將在年內亮相。

  中國國家話劇院導演查明哲不久前將《這裏的黎明靜悄悄》改編成話劇,並搬到上海大劇院演出,獲得轟動。他說還計劃將更多俄羅斯當代文學名著搬上中國舞台。“在中國,深受俄羅斯文化影響的一代人已經人過中年,而中俄兩國的文化交流似乎還停留在一些傳統領域。”查明哲說。

  在中國最大最繁華的城市上海,年輕人更迷戀來自英美或者日本韓國的時尚、流行音樂和飲食,而中俄文化在這些領域幾乎是空白。

  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這種現狀正在得到改變。莫初黎認為:“近年來,中俄兩國對文化交流越來越重視,兩國正在尋求途徑豐富文化交流的內容。”今年2月,包括莫斯科國立大學在內的40多所俄羅斯著名大學校長來到上海,與複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近30所中國著名高等院校探討教育合作。就在上個星期,來自中國14所著名大學的60位大學生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俄語知識競賽”,優勝者將赴俄羅斯留學。隨著教育交流合作的拓展,年輕一代將更有興趣把兩國的文化交流推向未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