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中國心

混跡文學城已九載,神交愛護華夏之網友,掃潑向故國之汙泥 (人勤筆拙,轉貼為主,請作者見諒)
正文

勝利者不需要理解(九)爭奪在繼續 [ 達雅 ] "剝奪對方鬥爭意誌的實質絲毫沒有改變"

(2010-06-29 03:35:28) 下一個
勝利者不需要理解(九)爭奪在繼續 [ 達雅 ] 於:2010-06-28 11:20:48 複:2989302

會議中,參會人員多次提到自己個人的經曆,以至於南渝霜華覺得這幹脆是個老戰友聚會,所以連25日晚上UCLA韓國研究中心老大 J. B. Duncan 教授的 Dinner speech 都沒聽就回去了。Duncan 教授講得挺感人的,講他在韓國留學期間的經曆,恰逢學運和戒嚴,有一種打動人心的淒婉和無奈感,還帶幾分幽默。當然主題是 Freedom is not free。

當時我覺得這是美國文化的一部,以小見大嘛。直到閉幕式上 Tilelli 將軍的講話。將軍講了一段定調子的話,大意是:Freedom is not free 這個道理,我們要常常講,要結合自身經曆來講,這裏我說的是個人的Freedom。

就在那一瞬間,我明白了,六十年前的這一場戰爭遠未結束。爭奪仍在繼續,隻是換了方式,同時變得更加複雜。

客觀地講,抗美援朝的三年,也是韓軍不斷進化的三年。鴨綠江邊的懦夫菜鳥,到了白馬山、上甘嶺,也能在誌願軍麵前走幾個回合不落下風了。在這個過程中,韓軍也錘煉出了敢與強敵爭高下的意誌品質,並成為日後經濟騰飛的精神財富。

但是,這種精神財富,對於美國控製韓軍並進而控製整個韓國來說,卻並非福音。英勇善戰同時敢於為韓國利益流血犧牲的韓軍,不僅會把槍口對準中朝,也更可能首先把槍口對準駐韓美軍。為了避免這一局麵的出現,美軍通過種種手段對韓軍進行洗腦,而這次會議,就是洗腦的一部分。

1950年6月25日爆發的戰爭,無疑是一場內戰。當時南北雙方想的都是“統一”,南方士兵不也信心滿滿“三天打下平壤”麽。到了1953年,李承晚仍然叫囂“單獨北上”,甚至拒絕在停戰協定上簽字。而在六十年後的會場裏,參會韓方人員眾口一詞認定60年前的戰爭是兩個獨立國家間的戰爭,這顯然是背離了當初的事實。

而這種背離,就是美國60年不間斷洗腦的結果。其洗腦手段,就是“曆史研究”。強化6月25日開戰前後的蘇中朝關係研究,把朝鮮定義為“侵略者”,而美軍是大救星,是為保衛韓國人民的freedom而戰的。然後60年如一日地把這種概念灌輸到韓軍和全體韓國人民腦袋裏去。同時,對不接受洗腦的分子,清除或者邊緣化。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會場中的loser們。你很難說他們是因為害怕美軍而故意這麽說,因為大家都結結巴巴用英語表達的時候,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要花更多的時間。他們比較快速的回應,其實是他們真實的想法,隻是這種“真實的想法”是美軍從外部洗進去的。美軍說兩個獨立國家他們就跟著說兩個獨立國家,美軍說朝鮮的核武器最先威脅韓國他們就說最先威脅韓國,完全是美軍的應聲蟲。即使有獨立思考,也必須在美軍所設定的框架內。在經過很多年這樣的訓練以後,當美軍說“指揮權不能移交”的時候,韓軍的JY就發自內心地大喊:“指揮權不能移交!‘Let\'s go together!’for another 60 years.”

這樣的JY不僅韓國有,中國也有啊。

曆史,絕不僅僅是“發生了什麽”和“為什麽這樣發生”,更是“你要講什麽給我聽”。曆史敘事的過程,就是一個民族記憶構建的過程和民族精神再武裝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吸取什麽養料,將直接決定在下一次鬥爭中雙方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關於朝鮮戰爭或抗美援朝曆史的所有研討,其實都是那一場戰爭的繼續,其目的都在於更好地實現己方的意識形態整合並盡可能剝奪對方的抵抗意誌。變的隻是形式,身上的軍裝換成了西裝革履,手中的槍炮也換成了書本和筆記本電腦,彼此相見風度翩翩絕不吐髒字,但是剝奪對方鬥爭意誌的實質絲毫沒有改變。

在這一場沒有硝煙的爭奪中,韓方已經徹底失敗,淪為美國的附庸。美國要同時對付韓軍和中朝兩個對手,其目標是矛盾的。為了控製韓國,必須剝奪韓軍的獨立思考能力;而剝奪獨立思考能力的結果,必然是戰鬥力的下降。中國方麵,比美國略好一點但也沒有好到哪裏去。從薩蘇從北京傳回來的消息看,相當多中國人沒有認識到更沒有體驗到抗美援朝的偉大意義,同時研究也在美國人設定的框框裏打轉轉。倒是朝鮮方麵,地圖上不畫三八線,勒緊褲腰帶造核武器,我覺得是他們對那一場戰爭的精神財富繼承得最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