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變中國心

混跡文學城已九載,神交愛護華夏之網友,掃潑向故國之汙泥 (人勤筆拙,轉貼為主,請作者見諒)
正文

一次火災引發的心靈震顫

(2010-12-26 18:05:17) 下一個
一次火災引發的心靈震顫
劉向群
2008-12-26
十一月中旬的一天,正在全麵整修的江西省政府大院一角,一座三層住宅的一樓突然起火,當時家中無人,大門緊鎖,現場施工人員不得不破窗而入進行滅火。好在救火及時,隻燒毀朝北的一間書房,但其它房間由於濃煙彌散及消防液體的浸泡,牆壁和天花板都變成了黑色,地板翹起,家俱和被褥都被煙塵及汙水浸染。
據了解,這家的主人就是早已退下來的江西省政協副主席,現已九十八歲的老人——朱旦華。幸虧失火當時老人住在醫院,不然的話,僅是有毒的濃煙霧汽對她都可能是致命的。據現場調查,這次火災的原因,責任完全是省政府房管處負責的樓上裝修嚴重違章作業,電焊火花掉到一樓所引起的。
我在讀高中時,就多次從這個院子的大門外展覽路騎車經過,隻聽說是省長大院。望著高高的圍牆,紅漆的大門,威武的哨兵,總給我一種既神秘又好奇,還參雜著某種莫名的,想說又說不出的感覺。這大院裏住的都是省級高官,想必裏麵環境優雅,設施豪華,是我等南昌草民絕對可望不可及的殿堂。
由於朱旦華老人的家已無法居住,她的親屬及身邊的工作人員,隻得將家中的物什收拾到一些廢舊紙箱中,準備搬到附近一間空房臨時存放,以便對房間進行必要的重新維修。這次被迫不得已的搬家,省裏並沒有派人幫忙,應好心朋友的要求,我單位的老總親自率領十來個人趕來幫助搬運。我也就第一次跨進了這座神秘的大院。
走進老人的家中,眼前的景象令我們驚訝得目瞪口呆:除了一台新的平板電視機(據說是她兒子的一位朋友剛剛送給老人的98歲生日禮物),再沒有一件象樣的家具。沙發、桌椅、櫥櫃都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東西,早已破舊不堪,加上煙薰水澆,即使扔在馬路上都不會有人撿回去;窗簾是由薄到半透明的最便宜的的確涼藍布拚軋起來的,上麵居然還有不少手縫的補丁……
難道這真是1937年隻身奔赴延安並被黨中央派往新疆工作,後被軍閥盛世才投入監獄,受盡磨難,文革期間又被誣為叛徒嫌疑,接受批判審察下放勞改,最後從江西省政協副主席位置上退下來的朱旦華老人的家嗎?就連我單位一個小小科長的家都比這裏強得多了啊!
然而,掛在客廳牆上,已經被濃煙薰得黑糊糊的兩幅照片,卻說明了一切:一幅是毛澤民烈士和朱老抱著兩歲兒子的合影,一幅是江西省原省長方誌純同誌的遺像。這兩個人曾經是朱老一生中最親密的戰友和革命伴侶。毛澤民烈士是毛澤東主席的弟弟,1922年入黨,曾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任國家銀行行長,他參加了長征,負責保管運送黨中央及中央紅軍的全部錢財,紅軍到陝北後,他任國民經濟部部長,手握共產黨中央和工農紅軍的全部家當,卻從來沒有為自己多花過一分錢,1943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在新疆。方誌純同誌是方誌敏烈士的堂弟,1925年的黨員,方誌敏烈士於1935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在南昌。方誌純同誌繼承了堂兄那篇曆史名篇《清貧》所述的真正共產黨人的作風: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據說1993年他去世時,全家的積蓄隻不過四萬元人民幣。
再想想我們自己現在的生活,我和幫助搬家的同事們的心都為眼前的景象深深震顫!
“同誌們幸苦了,來喝點水吧。”一位高個子満頭銀發的老人提著一大包礦泉水走過來。向我們老總一打聽,此人是這個家庭年約八十的老司機,他是這次搬家的總指揮。
我主動靠上去和老司機攀談,從他那沒有牙齒的嘴裏,又從我們老總的嘴裏,我得知了有關朱旦華老人更多的情況:
省委為了照顧老幹部,在風景優美的青山湖畔修建了一片副省級以上幹部的別墅樓房,給朱旦華老人分了一套省級幹部的別墅樓,老人家隻需花十萬元左右,就可買下屬於自己的別墅樓,而這套別墅目前就價值270萬。在許多幹部都爭著購買別墅樓時,朱旦華老人給省委書記孟建柱同誌寫信,說感謝省委對老同誌的關心,但明確表示自己不要,還說把這個指標分給更需要的老同誌吧。
省裏曾派人來作朱老的工作,說這套房子可以作為遺產留給子女,勸她還是買下來。朱老卻回答說:我參加革命時,連自己的命都交給黨和人民了,根本沒有想過自己還要什麽財產。至於說給子女留下遺產,毛澤民烈士為革命事業不惜獻出生命的精神,方誌純同誌一心為人民利益奮鬥,一生正氣,兩袖清風的精神,就是留給子女最好的遺產。據說,孟建柱同誌要求有關部門要好好照顧老人的晚年。
朱老對子女及身邊工作人員曾說過:從報刊上看到,一些過去自己心目中十分崇敬和尊重的老同誌去世後,他們的子女為了爭奪遺產鬧得不可開交,甚至鬧上了法庭,真給他們的父輩丟臉,也給我們共產黨臉上抹黑呀。好象老一輩人革命一輩子,就是為了給自己子女弄這點財產?實在太令人寒心了!
朱旦華老人在給省委的信中還說:我現在住的房子(就是這次起火燒了的房子)是公家的,等我死後,全部交公。我在銀行還有點存款,等我死後全部用於我的後事花銷,不要給組織再增加負擔。
我問老司機:“朱老的子女能接受她的決定嗎?”老司機笑了笑,指著旁邊一位正忙著指點保姆在捆好的舊紙箱上做標記的人說:“你去問他,他就是朱老的兒子老李。”
我沒有當過記者,始終沒敢直接去向老李問這個問題。
當老李幫我們放倒一個三合板釘的大立櫃,準備抬出門時,我問他:“為什麽整個大院所有房子都在重新整修,唯獨你們家不整修呢?”
老李說:“能住就行了,老太太說不願意浪費國家的錢。要不是這把火……”他搖搖頭,沒再往下說。
我說:“價值二百多萬的別墅不要,老房子整修又怕浪費國家錢財,這樣的幹部現在打著燈籠都沒處可找!”
一個同事說:“這把火燒的,不重新整修也不行了。我看呐,恐怕是連老天爺都看不過去了。”
抬立櫃另一頭的同事大聲嚷了句:“應該請那些貪官們來幫助朱老搬家,要他們看看,共產黨的官應該是什麽樣的!”
老李抬頭看了我們一眼,沒說一句話,又去忙別的了。
回到單位,我就從網上查找朱旦華、毛澤民、方誌敏、方誌純的相關資料。
當晚,我失眠了。下午在朱老家裏的情景,一幕幕像放電影似的從我眼前閃過,雖然我從來沒親眼見過朱老,但又好象那麽熟悉,那麽親切。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年代,無論是在敵人的監獄裏還是在自己的家裏,她心裏隻有國家利益,隻有人民利益,她就是這樣既普通又偉大的人。
從朱旦華老人,我想到了毛澤民,想到了方誌純。又從毛澤民想到了毛澤東,從方誌純想到了方誌敏。正是由這樣一批人組成的共產黨,才能夠率領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才能夠率領中國人民建設起一個繁榮昌盛的新中國。
我小時候,在課本上就讀過方誌敏的《清貧》,那是他犧牲前,在敵人牢房裏親筆寫下的共產黨人的“正氣歌”,是秘密托人經魯迅先生之手轉給了黨組織。文中最後一段說:“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胡錦濤同誌在西柏坡曾提醒全黨,務必保持謙虛謹慎、艱苦樸素的作風,朱旦華老人不正是這種作風的優秀代表嗎?


評論人:【嚴冬】 評論時間:2009-1-22 23:16:19 打分:5分
無比感動!無比崇敬!無比慚愧!向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學習!過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這是力量的源泉。
評論人:【左克】 評論時間:2009-1-22 23:14:42 打分:3分
朱旦華的兒子“老李”,應該是化名“李實”的毛遠新吧?
評論人:【梅花歡喜漫天雪】 評論時間:2009-1-22 23:03:12 打分:3分
首先,向老李同誌問候並致敬.
其次,難道這真是1937年隻身奔赴延安並被黨中央派往新疆工作,後被軍閥盛世才投入監獄,受盡磨難,文革期間又被誣為叛徒嫌疑,接受批判審察下放勞改,最後從江西省政協副主席位置上退下來的朱旦華老人的家嗎?就連我單位一個小小科長的家都比這裏強得多了啊!說明毛主席發動文化大革命不是為了私而是為了公,是“正氣歌”.
再次,是毛澤東主席的弟弟,1922年入黨,曾擔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一任國家銀行行長,他參加了長征,負責保管運送黨中央及中央紅軍的全部錢財,紅軍到陝北後,他任國民經濟部部長,手握共產黨中央和工農紅軍的全部家當,卻從來沒有為自己多花過一分錢,1943年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在新疆。如果毛澤民烈士不英年就義,解放後主持經濟工作,可能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派們還要強吧.

評論人:【夢中相似】 評論時間:2009-1-22 22:20:13 打分:5分
在我的主觀意識中,共產黨的幹部全他媽的住的大宅子.全是封建製度下的特權主義,看到這篇文章,我深深感動.共產黨的幹部這樣的不多了.
評論人:【德勝】 評論時間:2009-1-22 21:53:12 打分:3分
向朱旦華老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評論人:【gaoju1200】 評論時間:2009-1-22 21:36:27 打分:5分
感動了,流淚了,向朱旦華老人敬禮!
評論人:【zeverest】 評論時間:2009-1-22 21:25:15 打分:3分
這個老李應該是毛遠新吧。
評論人:【蔣瀾鵬】 評論時間:2009-1-22 16:07:17 打分:5分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隻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共產黨最可貴的就是那清廉剛正的品質。
評論人:【率性人】 評論時間:2009-1-22 15:55:39 打分:5分
這篇文章仔細讀完了,為老一輩革命家樸實無華、不求享受、隻求奉獻的精神所感動。如果社會多幾個這樣的人,多幾個這樣的榜樣,那麽我們的社會風氣就會好得多。
評論人:【homexjl】 評論時間:2009-1-22 15:13:17 打分:3分
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評論人:【nich】 評論時間:2009-1-22 13:54:51 打分:5分
朱旦華老人,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現在黨內這樣的人太少了,特別是領導幹部,還能如此廉潔的更是鳳毛麟角了。



附文:
毛遠新在南昌照顧母親朱旦華--98歲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815d670100bkmm.html

賈冀豫的 BLOG

(2009-01-06 09:57:43)
今天整理書架,看見壓在書下麵的兩本什麽,拿出來一看,是101中學的校友通訊錄。我打開一看,有劉亞樓兒子劉煜奮的,我剛看了劉亞樓臨死說羅瑞卿的4條報紙,就想問問他,拿起電話,他太太接的,說劉煜奮出去了,她有病,不願意多談。又看見毛遠新的電話,他已經改名叫李實。猶豫了一下就打了,是他愛人全秀風接的。我問毛遠新的身體,答道很好,並且說他目前正在南昌照顧他母親朱旦華---曾是毛澤民的夫人。網上看了一些材料。不勝唏噓。當年我在101中學,毛遠新是少先隊大隊長,我們都認識他。




傳奇女性朱旦華
http://www.people.com.cn/digest/200012/08/rw120805.html
江西省政協副主席朱旦華的本名姚秀霞,祖籍浙江寧波,在上海長大。20年代,朱旦華考入上海務本高中師範專科學校。
在這裏,她接觸到上海地下黨,開始參加進步活動。1937年冬,朱旦華被黨組織送往延安。1938年1月,朱旦華在陝北公學入了黨。從陝北公學畢業後,朱旦華被組織分配到新疆一所女中教書。在那裏,朱旦華經鄧發介紹,結識了毛澤東的大弟弟毛澤民。1940年兩人結婚。1941年2月朱旦華生下她惟一的孩子毛遠新。1942年9月,盛世才“翻臉反共”,突然間將新疆共產黨人一一抓進監獄,連小孩也不放過。毛澤民被秘密殺害。那一年朱旦華剛剛30歲,和毛澤民結婚不到4年。
1945年,朱旦華和一百多名關押在新疆監獄的戰友一起,被營救回到延安。第二天,朱旦華帶著毛遠新去看望大伯毛澤東。那天毛澤東正在窯洞外邊散步,一聽警衛員介紹,雙手就把毛遠新抱起來,兩眼望著侄兒,眼睛慢慢地潮濕了。毛澤東動情地對朱旦華說:“你們受苦了。”又連忙吩咐李訥快叫“嬸嬸”。李訥很喜歡這個比她小半歲的弟弟,當時還遞上她舍不得吃的半塊烙餅。
不久,朱旦華被分配到中央婦委,和蔡暢、康克清、帥孟奇等女革命家一起工作。她編報紙、寫材料,夜以繼日忙得很。毛遠新被送往中央托兒所,和不少中央領導的孩子寄宿一起,毛澤東一家人也經常把毛遠新接過去,和李訥一起玩耍。
1949年的端午節,這時中央機關已搬到了北平。由帥大姐作為介紹人,鄧大姐作為證婚人,朱旦華和方誌純舉行了婚禮。方誌純是江西革命根據地創始人方誌敏的堂弟,曾和妻子方朗一起被黨派到蘇聯學習,40年代初回國也留在新疆工作。朱旦華與方誌純夫婦是多年的好戰友。後來方朗在西柏坡因病逝世。婚後沒多久,毛澤東簽發了方誌純為江西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的委任狀。
解放初期,朱旦華先後擔任了江西省婦聯宣傳部長和江西省婦聯副主席、主席。1951年朱旦華作為江西省婦聯代表到全國婦聯開會,毛遠新也吵著要到北京去。毛遠新從小在中央托兒所長大,後來這些烈士和高幹的孩子多讀育英小學,毛遠新也鬧著重回北京讀書。朱旦華把他帶到會場,康克清一邊摸著孩子的頭,一邊慈愛地說:“開會帶個孩子怎麽行,我們把他送到他伯伯那裏去。”休會時,朱旦華帶著毛遠新來到大伯毛澤東的家裏。毛遠新跑到毛澤東跟前,纏著說:“大伯,我要來這裏讀書。”毛澤東搖搖頭:“在我這裏是溫室的花朵,跟媽媽可以經風雨見世麵。”毛遠新大聲“搶白”:“我也不住你這裏,我住學校,怎麽是溫室的花朵呢”侄兒天真有個性的反駁,引逗得毛澤東哈哈大笑。江青在一旁也笑了起來。江青把朱旦華拉到一邊,說:“自去年毛岸英犧牲後,潤之從來沒笑過。今天頭一次大笑。孩子就放這兒吧。”解放初期的江青,倒沒有後來那樣專橫跋扈,大麵上還是很嫻靜的。這樣,毛遠新留在了毛澤東身邊,而不是像有些報刊上宣傳的朱旦華臨回南昌前“跪拜托孤”。
毛遠新雖然隻比李訥小半歲,小時候個子卻比李訥矮一個頭,李訥、李敏都親切地叫他“小豆豆”,關係非常融洽,江青也很喜歡他。50年代,毛澤東休息時出外散步,暑期到北戴河避暑,身邊往往帶有三個孩子,那就是李敏、李訥、毛遠新。在假期隨主席外出,暫時不能回南昌的時候,毛遠新總是給母親寄上一封信提前告知。回北京後,毛澤東往往囑咐毛遠新回南昌探望母親。這樣,毛澤東和朱旦華的關係一直是比較親近的。毛澤東南行南昌或在廬山開會,往往會接見方誌純和朱旦華。1959年7月賀子珍上廬山,晚上和賀子珍住在一起的人就是朱旦華。
“文化大革命”中,朱旦華、方誌純都受到衝擊。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朱旦華、方誌純恢複工作。後來方誌純病重直至病故,朱旦華都是盡心盡力地照顧他。在此同時,朱旦華老驥伏櫪,先後擔任了江西省婦聯主席和省政協副主席。現在朱旦華已離休,仍堅持學習和寫作。
(摘自第11期《人物》作者:馬社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