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阿育王的君士坦丁之路

(2008-09-23 09:35:55) 下一個
中國阿育王的君士坦丁之路


王永貴


公元502年,那年農曆四月十八,是南朝梁武帝登基的日子。蕭衍率領群臣、僧道、百姓上萬人,在都城建康的南郊,舉行了盛大的祭天儀式。
天子“祭天”,是儒家文化的傳統儀式;被祭祀的“天”,無疑具有宗教人格神地位。
四月十八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誕生的日子。農曆四月十八,俗稱“浴佛節”,又是“佛誕日”,蕭衍選擇這樣的日子登基,具有特殊的政治和宗教意味。
自西晉以來,四月初八佛誕日,舉行“浴佛”、“灌佛”、“行像”儀式,已經成為南北朝流行的一項節日慶典 。
蕭衍選四月初八登基稱帝,意味著他將像如來佛祖一樣。在這一天誕生的新君,當拯救天下眾生,像轉輪聖王一般,在三界行正道,而庇護十方人民。

蕭衍“少年學孔周,弱冠窮六經”。在青年時代,他遊於齊竟陵王門下,為“竟陵八友”文壇領袖之一。
蕭衍具有十分深厚的儒學修養,儒家思想已經進入他的骨髓當中。
而在他登基的這年,正值三十八歲的中年。這段時間他的信仰中,又刻有道教文化的印記。他說在他晚年,開始係統學習佛教經典。
他並不是一個標準的佛教徒。選擇如來誕日登基,也就是在政治寓意上,他希望能夠成為如來式人物,並擁有他那樣的權威與尊嚴。
縱觀梁武帝執政後政策的變化,他這時的政治思想,和當時對峙的北魏王朝,在宗教政策上“同處一轍”,那就是“皇帝即如來”的政治理念。

在公元500年前後,北魏王朝發生了十起暴亂。在這些農民暴亂中,其中竟然有六次是由佛教徒領導的。麵對佛教徒領導的起義,北魏進行了殘酷的武力鎮壓,最後這些起義都以失敗告終。
當時北魏的一位高僧,曾經不無感慨地說:“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北魏世俗政權,具有超越宗教性的權威。就連北魏開國皇帝的雕像,也被刻在山西大同石窟寺當中。
蕭衍在此時選擇在佛誕節登基,他的政教思想不可能不受到北魏的影響。

梁武帝的生前死後,一直是一個不容易被理解的人。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502-549),前後期在政治上有明顯的變化。
天監元年至十八年間,他先後實行土斷,安定民心的政策,然後頒布新的法律,置五經博士、定百官九品十八班,詔試通經之士,不限門第授官,讓下層的庶族地主階級,也有參政的機會;修丁五禮,規範儒家文化等一係列政治、經濟、文化方麵的改革。
天監六年(507)之後,對北魏戰爭獲得勝利,梁朝大抵在安定的社會中,得以不斷的推行各種政策,曆史上的“天監之冶”,為史官們所稱譽。
這就是為什麽在當時亂世中,梁朝政權在蕭衍的統治下,能有48年的和平與穩定。然而,夾雜在士族和僧侶階層之間,他依然是一個弱勢的君主。

在天監十八年四月初八,蕭衍親受菩薩戒的後,提出了“皇帝菩薩”的稱號。由此開始了蕭衍政治上,一係列看似荒唐的舉動。
佛教史上說,蕭衍曾“三次舍身”同泰寺,而《梁史》和《南史》都記載,蕭衍曾“四次”到同泰寺為奴。
在大通元年,也就是公元527年,梁武帝下令在皇宮旁建一座同泰寺。這年三月,梁武帝對文武大臣說:自己已看破紅塵,要到同泰寺裏當和尚。不管大臣們怎麽勸說,梁武帝竟真的脫了龍袍,剃了頭發到同泰寺出了家。
在同泰寺裏,梁武帝住的是便房,睡的是素床,床上是百姓用的葛帳,茶具和碗都是土瓦器皿。每天不但晨鍾暮鼓念經文,還和僧眾一樣打掃佛殿,他所有舉動與出家人一模一樣。
滿朝文武大臣急壞了,到同泰寺皇帝跟前跪了一地。又是磕頭又是央求,堅決請他回宮執政。梁武帝開始怎麽也不答應,直到群臣答應用一億萬錢(古代一億是十萬,一億萬相當於現在十億)為梁武帝贖身,梁武帝才勉強點了頭。

公元529年9月,梁武帝在同泰寺舉行大典,召開了佛教“四部無遮大會”。皇帝身穿袈裟,口念佛號,帶著一批大臣前來拜佛。當晚,梁武帝便住在同泰寺裏,依然和僧眾一樣素床瓦器。
第二天,在佛堂之上,他為四部大眾(即和尚、尼姑、善男、信女)開講《涅崒經》。他學識淵博,講得活靈活現,大臣們又急壞了。公卿以下群臣,又一次集資一億萬贖金,梁武帝在十月份才回皇宮。
第三次“舍身”,相隔十五年之久;第四次“舍身”,梁武帝已是八十四歲高齡了。就在梁武帝最後一次從同泰寺贖身,當晚同泰寺突然發生大火,大火把同泰寺的佛塔燒毀了。
梁武帝下令重建佛塔,新塔比舊塔高出一倍。他招大批和尚尼姑做法事,給他們吃上等的素齋,消耗了上萬斤香燭,念了好幾天經。叫大臣們跟他一起燒香磕頭,還派出大批工匠上山采石砍樹,花了無數的錢財,建造一座十二層的高塔。
新塔還沒有竣工,就發生了著名的“侯景之亂”。
連續七年的社會動亂中,百姓遭受荼毒之苦,皇族遭受相互殘殺的慘劇,梁武帝蕭衍也在動亂中被軟禁,最後在痛苦、無助中死去。有人說,梁武帝是餓死的。

史官們無法理解梁武帝,士大夫則評價他“佞佛”;就連唐代著名宰相姚崇,文壇領袖韓愈、司馬光,對他也同樣無法理解。
在梁朝的士族階層,說蕭衍佞信“小人”。士族階層眼中,所謂的“小人”,正是魏晉南北朝的“庶族”階層。
而“庶族”階層代表,官員賀琛上了一個奏章,對梁武帝提出四條意見,說現在各地州郡官吏搜刮殘酷,官員窮奢極侈,浪費太嚴重;奸臣當道,作威作福,陷害好人;百姓實在受不了。
後世佛教界更不認同,盡管他大量設施寺院,廣泛地剃度僧尼,為四部大眾大做法事,為佛教傳播編輯經典。教徒們還是編排他的故事,就連當時的達摩法師,還當眾忤逆梁武帝。
作為社會底層的農民,則普遍逃避稅賦徭役,就連當時征兵都成了問題。

以上,僅僅是梁武帝“佞佛”的表象,形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又是什麽?
梁武帝,可是說是第一流學者,不但兼備玄、儒、文、史的士大夫教養,也受到竟陵王優遇沙門、崇敬佛法的影響,對佛教以及佛學思想,有一定的接觸與理解。
梁武帝登基之後,在著手解決棘手的政治、經濟問題的同時,他知道魏晉南北朝,朝代更替頻繁原因是什麽,更知道他的政權是怎樣的來的。
齊永泰元年(498),蕭衍任雍州刺史,雄據一方,開始聯結雍州豪族。永元二年(500)建牙集眾起義,更擴大聯結荊州豪族;而中興元年(501)十月,義師登陸建康城南之後,聯結首都中央士族,最後才推翻了蕭齊,建立新的梁朝。
梁武帝創業,不僅需要貴族的支持,同樣也僧侶們“圖讖符命”之說。蕭衍運用宗教預言,進行登記前的輿論宣傳,他必須尋求寺院僧侶們的支持。
南朝受到“沙門不敬王者”影響,沙門在佛法理論上,地位不亞於王者,甚至淩駕於王者之上;沙門在實際社會中,也有不敬王者的傳統。同時,在社會上,也存在著一係列政教衝突,宗教是任何帝王無法忽視的政治力量。
作為貴族勢力的士族,和作為宗教力量的佛教,是梁武帝政權的基石。
宋、齊、梁、陳四個朝代,變換的是如此之快,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皇權的政治基礎太薄弱。這種皇帝、貴族、沙門三方鼎立抗衡的形勢,不是雄才大略、兼備文武才幹的梁武帝,所樂於見到的。
為了抑製“士族”勢力,梁武帝啟用“庶族”階層;為了消除“沙門不敬王者”的論調,他就必須拉攏、控製僧侶階層精英,達到為我所用的目的。
要想消除僧侶們“製外發權”,就必須從“佛理”的闡釋入手,掌握“佛理”的闡釋權,也就意味著掌握了宗教的控製權。
梁武帝是一個真正儒者,他以“法王治世”的目的,在中國進行了一場“宗教改革”。
他的這場改革,在曆史上,往往被人們所忽略。他對佛教的本土化改革,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一樣影響深遠。

梁武帝的宗教改革,在和風細雨中進行。
梁武帝於齊永元二年雍州起兵, 翌年九月在建康新亭附近上陸,與結集在新林的齊軍決戰,獲得了決定性的大勝。梁武帝建國的第二年,為了紀念這個“首祚王業”的戰勝之地,於此建造“法王寺”。
印度的阿育王,被稱為“阿育法王”。“首祚王業”之地興建法王寺,梁武帝就已經以“武帝法王”自居了。
梁武帝即位前“龍興故宅”,於天監元年至六年,被改造為“光宅寺”。一方麵彰顯政冶上將“光宅區宇”,另一方麵則可以“廣集四部弟子”,發揚無盡的宗教作用。
天監十四年(515),梁武帝為紀念“保誌菩薩”,而再次建造“開善寺”。梁武帝想開展黃帝、堯、湯、武以來的美善之風,不局限於黃老神仙獨善其身之術,而效法菩薩普渡眾生,使遊於法海波瀾。
此外,梁武帝還建造解脫寺(511),大智度寺( 520),同泰寺(527),皇基寺(536)等寺院等一係列的寺院。

第一步拉攏佛教精英,然後把這些精英人物,組建成自己的“建康教團”。“健康教團”是梁武帝宗教政策,製定、執行,乃至發揮梁武帝王權影響力的核心機構。
在這一機構中,不僅有這些皇家寺院家僧,甚至有持不同政見的反對者。
梁武帝自即位之後,立即禮遇神異、明律、義解各科高僧,並且聘請其中八位為“家僧”。梁武帝聘請這些高僧,不但協助製定與執行各種“政教結合”政策,且擔負起衛護佛教與審查、批判偽經等工作。
與此同時,這些僧侶們,也在從事大規模佛經編譯與批注的工作。
在儒學道德家的眼中,這就是梁武帝的“佞佛”行動。
梁武帝從天監六年(507)起,應用帝王的政治權力,敕令僧侶或學者從事各種佛教經律論類聚書的編篡工作。在天監末年(519)之後,這種大規模編纂工作大抵完成。
梁武帝在佛教經典編撰中,發揮君王主導性的影響力,不但要清除“沙門不經王者”的傳統,同時還利用“建康教團”,進行宗教裁判,懲治宗教異端,促進儒教和佛教之間的文化融合。
“健康教團”,在人數最多的時候,曾達到幾十人之多。

梁武帝從對佛教義理與戒律的了解,進而掌握義理與戒律的解釋權。即通過佛法而指導、規範每一個僧、俗佛家弟子,這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
所有的闡釋中,《阿育王經》的翻譯與注疏,與《涅盤經》、《般若經》的注疏,可以說是重中之重。
西晉安法欽翻譯《阿育王傳》七卷,留傳至今。梁武帝不但請沙門重譯,而且於天監十一年(512)六月二十六日,初次翻譯時親自筆受,再交給僧正慧超等人,譯成《阿育王經》十卷。
《涅盤》與《般若》,是佛教的兩部重要經典。這兩部經的集解、注疏,對於當時乃至整個中國佛教思想演變史,都起重大的承先啟後作用。
梁武帝“建康教團”為中心,透過“涅盤學”的研究,編纂、注疏,而建立一廣博深邃的“涅盤思想”體係,作為政教結合政策理論基礎,並進而據以實施政教改革。

梁武帝按儒家治世傳統,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治世”的標準,而且在改革中身體力行。
梁武帝稱帝不久,於504年下一道詔書,鄭重其事地宣布:從今而後不再事奉道教,而飯依佛教。梁武帝親率領僧俗人士兩萬人,在重雲殿裏手炒這道詔書,以示決心。
天監十八年( 519 )四月八日, 梁武帝親受菩薩戒。日進一食,素食粗飯。一冠三載,一被二年。五十外便斷房室。後宮職司,貴妃以下,六宮皆衣不曳地,傍無錦綺。不飲酒,不聽音樂。
梁武帝深知“榜樣”的力量,以菩薩皇帝的身份,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麵,不遺餘力地推廣佛教,擴大它的影響。
梁武帝佛教本土化改革,也正是按照儒家標準進行。製定佛禮祭祀內容,與佛教音樂的創作,把佛樂引進宮廷,同時對百姓也進行音樂的移情教化。

在梁朝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兩次大的“教案”。
在天監六年,梁武帝與光宅法雲為領導,動員王公、朝官、武將、地方大吏、博士學官等六十四人,對範縝《神滅論》進行討伐,開啟了中國佛教史上的首次宗教裁判。
在武帝政教結合的決策中,這場“神滅論爭”凸顯了僧侶集團的重要性。
也是這場論爭,意味著梁武帝在政教關係中,要獲得佛教領導權,必須透過佛理的解釋、應用,甚至是佛法的體會、實踐等途徑,方能取得穩固的地位。
天監九年(510),梁武帝敕僧正、慧超召集能講大法師二十人,共同審查偽經《薩婆若陀眷屬莊嚴經》。結果判為異端,作者妙光被處以終身監禁,服勞役的刑罰;偽經被燒除,猶恐再為惑亂,特詳加記載以告天下。
在爭取主導“健康教團”過程中,他同樣遇到了來自僧侶集團的阻力。在梁武帝的“建康教團”中,梁武帝雖對釋智藏,師禮遇備至,並未獲得其對帝王的尊重。
智藏本身承襲了士族的地位,又是有“沙門不敬王者”的傳統。在梁武帝麵前,他不僅遵循抗禮王侯的傳統,甚至故意侵犯帝王權威。武帝不但無可奈何,在辯論中,不得不承認沙門,甚至可以坐上皇帝寶座。

可見,當時梁武帝政教改革的艱難。

天監十四年,(515)年的“白衣僧正論爭”,起因是有些規避稅、役,或趨勢逐利之徒,遁入寺院為沙門,引起僧團穢惡蕪亂等問題。
梁武帝想自兼“白衣僧正”管理僧團。武帝首先征求高僧大德意見,當時無人敢抗聖旨,皆署名同意此事。隻有智藏橫筆敲打“詔疏”,並抗議道佛教世界,超然於俗世之外,不是世俗君主所能介入管理的。
梁武帝想以帝王的君權,兼任“僧王”的教權來管理教團,結果遇到很大的阻力。武帝雖援引佛典主張王權正法的責任,但是麵對智藏所指出:“佛法大海,非俗人所知”,在這樣理論前提之下,他不得不屈服。
梁武帝在政教關係的發展上,必需通過大規模佛教經典的整理、重編與譯注與闡釋工作,從而使皇帝地位提升,在佛法中得到神聖的地位。

如果把蕭衍、阿育王、和君士坦丁三人放在一起,另兩位無疑是曆史成功者。而梁武帝,年輕的時候文武雙全,一個活了86歲的小老頭,在人生的晚年,要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不得不把某些工作放一放,必然給王朝管理帶來了大量的疏漏。
政治上的失敗,對他的家族是一個損失。但是,他的佛教闡釋工作,為中國後來的佛教發展,乃至王權的建設,不能不說留下了一筆巨大的財富。
梁武帝的“佞佛”行為,如果從他政治實踐上看,更接近於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三世紀初以後,隨基督教傳遍羅馬帝國全境,成為除國家政權之外,最大的宗教政治力量。
公元325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親自主持召開尼西亞宗教會議。
他不僅確立了基督教,正統教義和教會組織條例,而且確立羅馬皇帝,對基督教會的最高領導權。基督教的性質,從此發生變化,逐漸成為維護羅馬帝國的精神工具。到了公元392年,羅馬帝國狄奧多西皇帝,正式宣布基督教為國教。

梁武帝雖然是一個創業,同時又是亡國的君主,在他的身上顯示出巨大的人格魅力。
“侯景之亂”破城以後,侯景帶五百甲士來見蕭衍。蕭衍不慌不忙地問道:“你是哪裏的人,竟敢作亂,你的妻子、兒女還在北方嗎?”侯景汗流滿麵,竟不知如何回答。
旁邊的部下說:“妻子和兒女,都被高氏所殺,隻有一人歸順陛下。”蕭衍問:“你過江時有多少兵馬?”侯景答道:“千人。”蕭衍問:“攻城時多少?”“十萬。”“現在呢?”“率土之內,莫非己有。”
最後,蕭衍安慰他:“你有忠心於朝廷,應該管束好部下,不要騷擾百姓。” 侯景答應了。
侯景後來對親信王僧貴說:“我多年征戰疆場,從沒有膽怯過。見蕭衍時竟然有點怕他,莫非,天子威嚴不容侵犯嗎?”
侯景作亂打進都城,軍隊掌握了都城管理,衛兵進出皇宮很隨便,身邊還佩帶武器。蕭衍見了很奇怪,問左右侍從,侍從說是侯景、侯丞相的衛兵。
蕭衍生氣地喝道:“什麽丞相!不就是侯景嗎。”
在帝王中,人格分裂的很多,但蕭衍去是一個例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