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時光

二野,居於南美,正宗華人也。
正文

巴拉圭戰爭 幾乎亡國滅種的大血戰

(2012-04-13 06:00:50) 下一個
巴拉圭戰爭 幾乎亡國滅種的大血戰

對於19世紀60年代的戰爭,對於熟悉軍事史的朋友來說,大概就隻有美國為維護統一的的南北戰爭以及隨後的德國、意大利國家統一戰爭,然而就在同時,拉丁美洲爆發的一場戰爭卻很少被人提起——它就是從1864年~1870年由巴拉圭考迪羅(考迪羅,原文是Caudillo,係首領或領袖之意。原指與布宜諾斯艾利斯省作戰的普拉塔地區的首領,後引申泛指拉丁美洲軍事獨裁者,即以暴力攫取政權並用暴力維持其統治的獨裁軍人;有時亦指掌握軍事力量的獨裁政客和向追隨者宣揚個人崇拜觀念的政黨領袖,考迪羅主義幾乎在獨立之後的拉丁美洲各國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過,對社會發展危害極深)弗朗西斯柯??洛佩斯以一個內陸小國巴拉圭,傾國傾力獨力對抗南美最強的兩個國家巴西、阿根廷以及烏拉圭3國同盟的戰爭,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巴拉圭不單止割地賠款還差點亡國滅種。這一場迄今為止整個美洲最大的戰爭,就損失人口占當時人口比例而言這一場可能是人類曆史中最慘烈的戰爭。

提起南美洲,很多朋友第一個會想起的就是足球,的確,南美洲各國基本上都是足球強國(相比於中國);第二個可能就是熱情奔放的拉丁美女了;但第三,第四是什麽呢?有人說是阿馬遜森林,也有人說是哥倫比亞的毒品,也有人說是智利豐富的資源,也有人說是貧富懸殊,社會分化,也有人說是令人側目的超高犯罪率和社會腐敗程度(與南美洲各國相比起來,突然發現咱們中國的犯罪率和社會腐敗程度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不值一提)。其實,是我們對這個大洲了解得實在是太少了。假如各位有幸能進入高中(在廣州,考高中比考大學還難),接觸到高中所謂的“曆史課本”,就會發現有關南美洲的內容,除了在地理大發現時代的一筆帶過、南美各國的獨立之外,基本上南美洲就在我們所謂的“世界曆史觀”中消失了。

巴拉圭戰爭是很值得慢慢去研究一番的。
就如阿根廷和英國的馬島戰爭是現代化高科技局部戰爭的開端一樣,巴拉圭戰爭同樣也是近代戰爭與現代戰爭的分水嶺。這場戰爭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大量普及使用了步槍、機關槍、高爆炸藥、大炮等現代武器,電報、偵察用的熱氣球也投入使用。很多後來在一戰中使用的武器和裝備,已經在這場戰爭中亮相了。許多後來一戰、二戰的作戰形式也開始有雛型,一排排步兵站成一排排放槍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散兵線,戰壕、散兵坑等野戰工事也開始在戰爭中出現。一切都證明了,就戰爭形式而言在巴拉圭發生的一切與幾年前美國的南北戰爭有天淵之別。

巴拉圭概況

巴拉圭,從地理位置上講,作為內陸國與玻利維亞一樣可謂是南美大陸最封閉的小國,這個在拉丁美洲獨立運動浪潮中從西班牙殖民地省份直接轉變過來的國家,相對來說巴拉圭的獨立並沒有經曆太多的腥風血雨。

巴拉圭全名為巴拉圭共和國,1811年脫離西班牙獨立。巴拉圭一詞在印第安語係古瓜拉尼語意為“有一條大河的地方”。位於南美洲中部安低斯山脈、亞馬遜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三者之間,氣候濕熱。為內陸國家。麵積4 0 6 7 5 2 平方千米。2000年時人口510萬。居民90%是印歐混血種人稱為瓜拉尼梅斯提索人(Mestizo)人,其餘為德裔、意大利裔白種人。居民多信天主教。瓜拉尼語為民族語言,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巴拉圭河從北向南把全國分成東西兩部分。河東為山地、沼澤和波狀平原,集中了全國人口的9 0 % 。河西為拉普拉塔平原北部的大查科( 草原) ,多小山丘。北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南部屬亞熱帶森林氣候。年平均降水量西部在1 0 0 0 毫米以下,東部在1 0 0 0 毫米以上。巴國資源並不豐富但森林麵積很大約占全國麵積3 1 % ,並盛產貴重硬木和其它優質木材。全部土地中天然牧場占4 0 % 。水力蘊藏量約2 1 0 萬千瓦。 巴拉圭經濟主要依靠農、牧、林業。為聯合國公布的第二批全球最不發達國家之一,農業人口約占全國人口4 9 % 。農牧業占國民收入的2 3 % 左右,林業占3 %。

在西班牙王國將近300年的殖民統治中,巴拉圭隻是以一個不引人注意的內陸省,而且歸屬治所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拉普拉塔總督區的管理之下。因為交通閉塞,土地貧瘠,人口稀少,資源匱乏,巴拉圭一直都不是一個引人注意的地方,這種不引人注意的特性,即使在巴拉圭獨立之後,直到今天也依然頑固地保持。但相對其他省,巴拉圭省的瓜拉尼印第安人,恐怕是最少能感受到西班牙人的統治和征斂壓力的。所以直到現在巴拉圭是南美各國中印第安人比例占最高的國家。

從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建立美洲秩序的過程中看,在美洲,除了印加帝國、阿茲特克人這些建立了高度文明的部落之外,其餘的印第安部落中,全民尚武且能夠擁有強大的戰鬥力的民族,多半也是服從權威、恪守紀律的民族。作為南美大陸上最剽悍善戰的瓜拉尼人,卻能在將近500年的文明曆史中,順從於每一個漫長而又野蠻的統治者,這似乎能證明這一點。

也許是這個國家太小,沒有充裕的土地和莊園,去構建類似其他拉丁美洲國家那樣的莊園主政治結構。也許又是瓜拉尼文化中權威主義的根深蒂固,使得這個國家隻存在政治思想上的反對派,而缺乏以經濟為基礎的政治反對派。但這還是不能說明問題,巴拉圭的第一個移民首領伊拉拉,一個沒有瓜拉尼文化影響的外來者,就可以保持20年的統治地位,西班牙任命的曆任省長都形同虛設。

19世紀初,當整個拉丁美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的時候,巴拉圭並沒有和鄰近地區那樣,到處醞釀著這反對西班牙統治的獨立運動,二是繼續恪守本分地過著自己的原有的生活。1810年5月亞鬆森的上司布宜諾斯艾利斯宣布獨立,接管原西班牙拉普塔拉塔總督的權力,並要求總督區內各省加入獨立後的阿根廷共和國,但屬於拉普塔拉塔總督區的巴拉圭省長貝拉斯科拒絕了要求。為了迫使巴拉圭接受這一要求,布宜諾斯艾利斯派遣貝爾格諾將軍(英阿馬島戰爭被擊沉的阿根廷的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就是紀念此公)率軍進入巴拉圭,1811年1月,迎接阿根廷著名將軍貝爾格拉諾率領的拉普拉塔聯合省革命軍的不是鮮花,而是被仍然效忠於西班牙政府的巴拉圭民兵利用巴國內複雜的地形擊敗。1811年5月14日,迫於形勢,巴拉圭人發達起義驅逐省長貝拉斯科,組織了“洪他”( junta委員會)。6月,巴拉圭省議會宣布脫離西班牙統治,成立獨立的巴拉圭共和國。1813年10月通過共和國第一部憲法。1814年,巴拉圭首任獨裁者卡洛斯.安東尼奧.洛佩斯(Carlos Antonio López)要求阿根廷獨裁者羅薩斯承認巴拉圭為獨立國家,放棄巴拉圭加入阿根廷的要求,但卻一直遭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拒絕,巴阿關係因此長期緊張。

戰爭爆發的原因

戰爭爆發前的巴拉圭其實在當時南美各國中算是比較強大的。1862年,老獨裁者老考迪羅老洛佩斯逝世了,其長子弗朗西斯柯??洛佩斯(Fancisco Solano López)接過了父親手中的權杖,繼任巴拉圭總統。在他父親老洛佩斯的近50年的苦心經營下,曾經貧瘠的巴拉圭迅速崛起,他鼓勵對外貿易,大量引進外資;請來英國和奧地利的工程師幫助修建了鐵路、船廠、鋼鐵廠;招聘歐洲和美國醫生、工程技術人員,開辦工廠和學校;架設了電報、出版了報紙;1850年國家大劇院也落成了,一個歐洲化的巴拉圭以強國的麵目出現在拉美。到弗朗西斯柯??洛佩斯接班時,巴拉圭已經成為惟一沒有外債的拉丁美洲國家,當時巴拉圭的國民生產總值據巴西聖保羅大學彼得羅教授估算,約為當時的160萬美元,僅次於人口和國土麵積都大它十倍的巴西的210萬美元。在繼任總統前,小洛佩斯已經擔任了巴拉圭軍隊的總司令和國防部長,他從歐洲采購了包括機槍、大炮在內的大量新式武器,使得巴拉圭軍隊成為拉美最現代化的部隊。而反觀當時的巴西和阿根廷,一個因為奴隸製的廢存而整個國家顯得動蕩不安,上層權力掌握葡萄牙裔手中,雖然已經獨立,但基本國策和葡萄牙殖民政策差別不大,國家缺乏凝聚力,各州與中央政府經常發生衝突。阿根廷獨立後也是陷於長期的政治動蕩中。除了複雜的地形外,國力的差別也是為什麽巴拉圭以一國之力對抗南美兩大強國5年之久的原因。

巴拉圭戰爭的起因是多方麵的,首先,是巴拉圭與阿根廷、巴西在領土問題和拉普塔水係通航問題上長期存在爭執。1814年,巴拉圭獨裁者卡洛斯.安東尼奧. 洛佩斯要求阿根廷獨裁者羅薩斯承認巴拉圭為獨立國家,放棄巴拉圭加入阿根廷的要求遭到拒絕後。巴拉圭方麵的反製措施就是與由阿根廷國內分離主義分子控製的科連特斯省訂立了條約,阿根廷以加緊對拉普塔河的封鎖作為回應。兩國關係一直比較緊張。由於巴拉圭是內陸國家,其對外貿易通過巴拉圭河經巴拉那河再經拉普拉塔河(Río de la Plata)出海,強大起來的巴拉圭妄圖擴大版圖獲取出海口。1845年12月4日,洛佩斯在巴西的支持下對阿根廷宣戰,第一次巴拉圭戰爭爆發。巴軍沿拉普塔河而下,妄圖和吞並科連特斯省。但遭到阿根廷軍隊和當地人的聯手阻擊,被迫退回國境,隨後與1846年6月接受美國調停。巴拉圭與巴西也同樣存在領土爭議,並由來已久。巴西為了通航到馬托格羅索州(位於當時巴西、巴拉圭、玻利維亞三國邊境,從巴西經濟腹地巴西沿海到馬托格羅索省需要穿過全球最大的熱帶雨林阿馬孫河流域以及數座高山十分不方便,最佳的辦法是從巴西南部的格蘭德河南下到巴拉圭的耶格雷斯,在沿巴拉圭河北上),要求能獲得在拉普塔河支流巴拉圭河自由航行的權利,遭到巴拉圭的強烈反對。巴西對巴拉圭北部地區有領土要求,多次提出兩國的邊界應以阿帕河為界,巴拉圭表示拒絕。1856年4月,兩國簽訂條約,規定在6年內討論巴拉圭河、巴拉那河自由航行問題並裁決兩國邊界。但在此期間,兩國不斷發生邊境衝突。巴拉圭的獨裁家族洛佩斯家族一再擴充軍隊,巴西也在布蘭科河北麵的馬托格羅索州加強防衛。雙方的大規模軍事衝突一觸即發。

其次,英國企圖將其經濟勢力滲透到拉丁美洲,在挑起這場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由於美國的南北戰爭,英國失去了重要的18世紀中期重要的農業生產基地和工業品傾銷市場,於是它力求通過向南美洲進行貿易擴張和經濟擴張,來填補英國的損失。從1857年起,英國根據同阿根廷聯邦政府和巴西帝國達成的協議,開始在兩國建設聯係最重要農業區和港口的鐵路。與此同時,英國希望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能完全實行通航自由化,(兩河均屬於拉普塔河流域,主要流經巴西、巴拉圭、阿根廷三國),並希望同阿根廷內地各省和巴拉圭進行自由免稅貿易。對此,富有獨立性和自我封閉性傳統的巴拉圭堅決反對,可是由於巴拉圭河從布宜諾斯艾利斯經過巴拉圭可以通向巴西南部沿海的富庶地區,所以英國無論如何也要粉碎巴拉圭的反抗。另外,英國希望通過在戰爭中資助巴西和阿根廷,“摧毀這兩個國家獨立的幼苗,從而逐漸把它們置於大英帝國的控製之下,以取得英國在南美洲有一個穩固的立足之地。”在戰爭爆發前,英國竭力燃氣戰火。阿根廷政治評論家哢哢說道:“這場戰爭由巴西和阿根廷提供軍隊,英國提供黃金和槍炮。”

第三,巴拉圭戰爭的直接起因,是各國對烏拉圭政局變化的不同態度。1863年,烏拉圭紅黨(Colorado Party)領袖貝南西奧.弗洛雷斯在巴西和阿根廷的支持下發動政變,妄圖推翻本國白黨(Blancos Party)總統貝爾納多佩羅。由於阿根廷和巴西都承認了弗洛雷斯,佩羅總統於1864年8月請求巴拉圭剛上台不久的弗朗西斯科.薩拉諾.洛佩斯予以支持,以應付巴西的入侵威脅。洛佩斯為了建立自己個人的威信,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佩羅的建議。接著巴拉圭向巴西發出了最後通牒,警告巴西不要侵犯烏拉圭的主權,從而危及拉普拉塔河流域諸國的安全。因為烏拉圭獨立前曾經是葡屬巴西的一部分,對此,巴西置之不理,並於1864年10月派出戰艦和軍隊進入烏拉圭,以支持烏拉圭紅黨的政變。1864年11月12日,巴拉圭正式向巴西宣戰。與此同時,巴西扶持的烏拉圭紅黨推翻佩羅政權,然後請烏拉圭新政府參加了巴西的反對烏拉圭的戰爭。此時兩國在邊境上還算太平,戰爭主要發生在烏拉圭,為了讓部隊更快的到達烏拉圭,洛佩斯請求阿根廷總統巴托洛梅.米特雷允許他的部隊穿過阿根廷的科連特斯省(烏拉圭和巴拉圭之間隔著阿根廷的科連特斯省)。米特雷拒絕了巴拉圭的請求,並進行了動員,阻止巴拉圭軍隊強行穿越。雙方軍隊在邊境地區發生多次衝突,隨即洛佩斯向阿根廷宣戰。1865年5月,在英國駐阿根廷大使愛德華??桑頓的策劃下巴西、阿根廷、烏拉圭結成同盟,並簽訂秘密條約,其中規定對巴拉圭的占領劃分,北部歸巴西,東部和西部歸阿根廷。當時,英法兩國從經濟上和政治上全力支持3國同盟,並動員起世界輿論反對弗朗西斯科.薩拉諾.洛佩斯這個“暴君”與“野蠻人”。

戰爭正式爆發

洛佩斯原來打算撈點小便宜,順便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占領整個烏拉圭,獲得一個出海口,但想不到居然引來一場大戰。到了這個時候隻能硬著頭皮頂上了。這是一場力量懸殊的戰爭,戰爭爆發時巴拉圭總人口隻有52萬,訓練有素的正規軍隻有8000人,連上預備役軍隊約2萬,而三國同盟方麵,巴西總人口約1100萬,常備軍約15萬;阿根廷總人口約225萬,軍隊約10萬;烏拉圭總人口約10萬,軍隊約4000人。巴拉圭方麵的戰略打算是速戰速決,在三國未徹底動員起來之前,擊潰他們的主力。

1864年12月,洛佩斯希望趁烏拉圭內戰拖住了巴西的主力之際,自己像拿破侖那樣越過阿爾卑斯山遠征歐洲那樣給敵人一個出其不意。經過對軍隊的充分動員候,巴軍人數升至5萬。洛佩斯首先向北進擊,派兩支軍隊對巴西防守薄弱的馬托格羅索(matogrosso)州,這個州的麵積比英、法、德三國的麵積還要大,但是人口隻有9萬,防禦虛弱。巴西軍隊未作抵抗便倉皇撤退。洛佩斯的大軍如入無人之境。巴拉圭的指揮官維森特.巴裏奧斯上校繳獲了32門火炮和大批軍備物資。此後,巴拉圭軍隊繼續開進阿布爾開克和科侖巴,也未遇到較大的抵抗。由於地勢險要,巴西援軍花了兩年的時間才得光複這一地區。

但是,漸漸地烏拉圭內戰的格局變得不妙了,巴西人支持的弗洛雷斯新政府開始占上風。為解烏拉圭之危,洛佩斯決定向巴西和阿根廷的腹地進攻。他設計了兩條戰線,一條是沿著巴拉那(Parana)河進入阿根廷有爭議的地區科連特斯(corientes),吸引部署在那裏的阿根廷軍隊主力;另一條是沿著巴拉圭河殺入沿岸巴西人的居住區,擾亂巴西人的陣腳。洛佩斯原來估計這兩路進攻的都是兩個國家有爭議的領土,巴拉圭軍隊可以利用當地人的分裂主義情緒,對抗巴西和阿根廷中央政府。

隻是,這兩個計劃隻有一個得了手。1865年1月,洛佩斯親自率部進攻阿根廷科連特斯省,英勇善戰的瓜拉尼人付出重大代價後,擊退了阿根廷軍的主力。於4月13日經過苦戰最終占領該省。

1865年5月1日,阿根廷、巴西、烏拉圭形成3國同盟後,由阿根廷總統巴托洛梅.米特雷任聯軍陸軍司令,巴西的海軍上將塔曼達雷任海軍司令。米特雷提出了以下的口號:“1天之內打到敵人兵營,2月內拿下科連特斯,3個月拿下亞鬆森!”但實際上,盟軍必須上溯巴拉圭河攻打設防堅固的陣地,或者在兩河匯流處和思卡納西翁之間強渡巴拉那河。人員、必需品和糧食必須經過遠距離運輸等等。

另一方麵巴拉圭利用自己順河而下的優勢,繼續進攻。根據洛佩斯製訂的作戰計劃,另一路文塞斯芬.羅夫萊斯將軍帶領的2.5萬人向巴拉那河下遊進軍,安東尼奧.德拉.克洛斯.埃斯蒂加裏維亞上校帶領1.25萬人沿烏拉圭河南下,這兩支部隊預定在烏拉圭邊境上會師。巴拉圭的艦隊與羅夫萊斯並行,試圖肅清河上的敵人。

1865年6月11日,與羅夫萊斯並行的巴拉圭艦隊在裏亞丘埃洛河主動襲擊了巴西艦隊,雙方展開激戰,巴西艦隊在陸上炮台的支援下,成功擊退巴拉圭艦隊。這次戰役後,巴拉圭方麵失去了對拉普拉塔河的絕對控製權。8月初,埃斯萊加裏維亞侵入巴西,並從伊塔魯阿進至烏拉圭河,占領了左岸的南裏約格郎德的基博爾雅和烏拉圭啊納,8月17日,巴西軍隊開始局部動員並反攻。埃斯萊加裏維亞因寡不敵眾於9月18日率部投降,餘部撤出巴西。至此,巴拉圭軍隊在戰爭初期的占有相對的優勢。但隨著埃斯萊加裏維亞上校慘敗之後,戰爭進入第二階段。洛佩斯不得不將戰爭由進攻轉為防禦。

戰爭第二階段

1865年10月,苦於巴拉圭軍隊陷入科連特斯泥潭,洛佩斯開始部署撤出科連特斯,以及在本土準備防禦戰。1866年4月16日,盟軍發起全麵反攻,在收複阿根廷的科連特斯省後,進入巴拉圭。在巴拉那河和烏拉圭河匯合處的一片湖泊裏三國同盟以巴西艦隊為主力,動用了16艘當時最先進的鋼鐵炮艦,加上70多艘木質戰艦對付巴拉圭的木質軍艦,這場美洲最大的海軍會戰以巴拉圭方麵幾乎全軍覆沒告結束。4月17日,洛佩斯派出了一支3000人的隊伍突襲了奧索裏奧和弗洛雷斯率領的由1.5萬人組成的阿根廷軍隊,盡管瓜尼拉人勇猛而又頑強,給予阿根廷人沉重的打擊,但由後備兵組成的巴軍在經驗和訓練方麵都不是經過殘酷血戰的阿根廷老兵的對手,加上人數上的不占優勢,仍遭到慘敗。5月2日,洛佩斯又組織6000人對前進到帕特裏亞小道的盟軍發動攻擊。兩戰,巴拉圭方麵損失了2500~3000人。5月20日,3國同盟軍沿帕特裏亞小道向巴拉圭腹地進攻,洛佩斯率部退到河畔的虎美塔(humaita)要塞,憑借地勢抵抗聯軍的進攻。1866年5月24日洛佩斯在圖尤蒂(tuyuti)發起了一連串的反擊,巴拉圭方麵在搜刮國內可以作戰的兵源候,幾乎傾全國之兵發動反攻,以2萬人的巴拉圭部隊,攻擊3.2萬人的聯軍,妄圖將三國同盟軍趕出巴拉圭。在巴拉那河畔,雙方的陣亡至少都達到了18000人以上。成為南美及美洲大陸上最慘烈的戰鬥。曆史學家稱在這場戰爭中:雙方用盡最大的想像力,使戰爭的慘烈程度達到極限。

根據洛佩斯的命令,巴裏奧斯將軍率7000步兵和1000騎兵對左線的巴西軍,何塞.迪亞斯上校率領的4000步兵居中,雷斯金將軍帶兵8000對付右翼的阿根廷軍,11時30分,巴拉圭軍開始進攻。右翼雷金斯部的進攻由於出其不意而大獲成功。但由於缺乏後援,戰局發生逆轉,阿根廷軍在頂住巴拉圭軍初期的猛攻後,在後方源源不斷的支援下,開始扭轉局麵。巴裏奧斯對巴西軍的進攻十分勇猛,但一時卻難以分勝負,但也因缺乏後援而最後失敗。下午2時,戰鬥基本結束。巴拉圭方麵此役陣亡5000人,350人被俘,8000人受傷,也就是說,參加戰鬥的不到2萬人中,傷亡總數達1.335萬人。同盟軍方麵傷亡3913人。圖尤蒂戰役可以說是整個巴拉圭戰爭的轉折點,因為他使洛佩斯喪失了挽救巴拉圭敗局的機會,巴拉圭軍隊主力盡失,再也無力組織有力的抵抗。馬斯特曼寫到:“圖尤蒂戰役可以說是滅絕了巴拉圭的西班牙種族後裔,在隊伍前列的士兵是這個國家所有上等家族的男子,它們幾乎全部陣亡;許多家族,特別在首都,沒有留下一個丈夫、父親、兒子或者兄弟。被留在亞鬆森的所有男子,包括老人、印第安人、奴隸、和少年現在全部被編入國家軍隊稀疏的行列中。”

但是,直到現在,巴拉圭還流傳著不少可歌可泣的戰鬥故事,證明著瓜拉尼人的英勇不屈:一個個小分隊堅持到最後一個人,在被敵人俘虜之前,受傷的傷員連皮帶肉撕下自己的繃帶,寧死也不願意被俘。

1866年9月1日至3日,盟軍攻打並占領了位於巴拉那----巴拉圭河匯流處與馬邁塔之間河流中的庫魯帕提(curupaity)炮台,洛佩斯要求和盟軍進行停戰談判。談判於9月12日進行,但因盟軍方麵堅持讓洛佩斯離開巴拉圭流亡國外而失敗。戰爭隻能繼續了,庫魯帕提炮台讓阿根廷軍隊損失了1/3,用了10個月的工夫也沒有打下來。衝鋒的士兵一排排地倒在要塞前麵,令親自擔任阿根廷軍隊總司令的米雷特總統顏麵掃地。就在這時,天花開始肆虐,接著霍亂也開始流行,光是這兩種疾病就造成了兩方不少的死亡,也大大地打擊了兩方士兵的士氣。有資料說,這些天花是洛佩斯故意利用天花病人用過的物品留在陣地上,然後再撤退,當阿根廷軍隊清理戰利品的時候,就中招了。

阿根廷、巴拉圭聯軍陷入苦戰的時候,巴西人也不好過。巴西剛開始介入烏拉圭內戰的時候,隻動用了1.6萬人,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隨著巴西軍隊的失利,當時的歐洲觀察員對聯軍動作的緩慢非常不滿。這些歐洲人不了解拉美地形的特殊性——由於所有物資都要從幾百英裏以外沿著巴拉那河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和蒙德維地亞運到戰場,後勤補給非常困難——他們卻隻管指責指揮官是懦夫,同時,在巴西的工商界也出現了換帥的呼聲。還有一些人認為巴西軍隊失利的主要原因是雇用了一大批素質低下的、沒有土地的黑奴,他們強烈呼籲巴西政府招募誌願兵。很快,巴西政府便動員了一支14萬人的軍隊,同時巴西政府也用還以自由身作為獎賞,激勵黑人奴隸作戰。在英國的黃金支持下,巴西的工商業則加班加點,生產大批的武器和軍火。

在聯軍苦撐的時候,巴拉圭方麵撐不住了。因為,不論是食品還是武器,運輸線都被聯軍封鎖,而自身國內的生產卻十分不夠,甚至出現了部分二線部隊使用長矛作戰的情況,國內大部分地方開始實行配給製。

1867年,巴西和阿根廷繼續補充兵力,兵力達4.8萬人,並且擁有了一致騎兵部隊,備有充足的武器和軍需品,還完全控製了巴拉那河的河麵,從而保住了一條主要的供給線。而巴拉圭軍隊減少到了1.5萬人,而且半數是少年和老人,另外一半也是缺乏足夠訓練的新兵。

1866年巴西換掉了陸軍元帥米特爾,由加西亞接任。在他接任時,巴西軍隊在8個月內僅僅前進了15英裏。加西亞沒有急於進攻,而是用了8個月做攻擊的準備,同時也讓海軍方麵下決心把最昂貴的艦艇調來專對付巴拉圭人的水雷和岸上的炮火。他精心地布置了一個計劃,通過向東大迂回繞過了巴拉圭人的防禦工事。1868年5月,他終於完成了對巴拉圭人的核心要塞虎美塔的包圍。洛佩斯不得已率領大部隊突破重圍,僅留下很少但卻是最英勇的戰士守城。靠著每天不停地炮擊,聯軍終於在3個月後攻陷了這個要塞。7月,盟軍占領了重要的馬邁塔防禦基地,損失慘重的洛佩斯退縮到亞鬆森以南的比列塔,以組織保衛首都的最後一條防線。但是加西亞巧妙地通過巴拉圭河上的一處無人區,將部隊帶到巴拉圭人的後方,在巴拉圭河西岸的查科登陸,修築了一條包圍比列塔陣地兩翼的道路,然後進行了圍攻。

1868年10月1日,4艘巴西鐵甲艦突破還掌握在巴拉圭軍手中的安戈斯圖拉炮台。1個月後,和其他幾艘炮艦順利在比列塔外的會師。12月5日,它們占領了通向巴拉圭防線的一條小河上的一座橋梁。經過幾次決定性的戰鬥後,巴拉圭軍隊人數從8000降到3000。盟軍對洛佩斯的司令部發起了最後的攻擊,經過7天的戰鬥,巴拉圭軍隊被重創,巴拉圭首都亞鬆森陷落,加西亞急忙建立一個傀儡政府,接著宣布戰爭終於結束,他隨即告老還鄉。

但是洛佩斯仍然率領著他的1.3萬人繼續打遊擊,他仍然鬥誌旺盛,他的遊擊戰經常在亞鬆森城外把巴西軍隊的陣地攪得一塌糊塗。不過他的兵力越來越成問題,連8歲的孩子也戴上假胡須跟成年人一起作戰。

巴西人開始了14個月的清剿,洛佩斯被迫撤退到巴拉圭東北部山區。在這裏他陷入了走投無路的境地,他懷疑很多人在出賣他,開始處決他最親密的追隨者。1870年在2月底在亞鬆森北麵200餘公裏的阿基達班河岸他被包圍了,但他拒絕投降,還下令將他的母親和姐妹也處決掉。兩天以後的3月1日他被巴西軍隊俘獲隨即被巴西軍用大刀將他砍死,亂葬在叢林中。
結果

巴拉圭戰爭是南美曆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次戰爭。巴拉圭不但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還差點亡國滅種。正如我上麵比較地圖時候說的那樣,巴西和阿根廷通過這次戰爭瓜分了巴拉圭約14萬平方公裏國土,而巴拉圭不僅失去了大片國土,其人口也從戰前的52萬多減少到不足21萬,其中成年男子不到2.8萬,同時巴拉圭還向巴西和阿根廷支付了巨額賠款約680萬美元,相當於戰前巴拉圭6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戰後的巴拉圭,滿目瘡痍,土地荒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各種生產活動均由婦女承擔,社會經濟長期無法恢複。還使得巴拉圭70%的國土包括最富庶的地區被三國聯盟軍隊長期軍事管製。1876年,阿根廷和烏拉圭聯手排擠巴西,巴西的軍事力量才撤出烏拉圭,而阿根廷直到1890年才最後完成撤出巴拉圭占領區的軍事行動。當然,三國同盟也付出了巨大代價,在戰爭中死傷士兵19萬人。這是人類曆史上一場史無前例的慘烈戰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