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時光

二野,居於南美,正宗華人也。
正文

世仇的誕生與蔓延

(2011-08-22 07:45:47) 下一個
世仇的誕生與蔓延

利比亞這個麵積176萬平方公裏、人口僅有數百萬的北非國家,是一個盛產石油的地區。它的石油生產占國民生產總值的50-60%,石油出口占總出口的95%以上。但美國對利比亞的仇視很可能帶有超出利益的、非同尋常的曆史性因素。

美國仇視利比亞的曆史因素
在美國短暫的建國曆史上,就曾與的黎波裏一帶的統治者進行過十多年的你死我活的較量——當時還遠沒有利比亞這個國家。

  在16—19世紀這幾百年時間,是世界海盜業發展的全盛時期。這些海盜中尤以地中海上的北非海盜最為強悍。他們得到了當地統治者的支持,在地方首領“帕夏”的領導下,對來往於地中海的歐洲各國商船進行劫掠,歐洲各國經常為釋放船隻和海員為此要付出大量贖金。後來,繳納贖買金製度變成了定期的貢金製度。

  18世紀末,新生的美國盡管政治上獲得了獨立,但軍事上還十分弱小。由於沒有強大的海軍鞭長莫及,美國也被迫像歐洲國家一樣,向北非海盜國家繳納貢金。比如與的黎波裏簽訂的“的黎波裏條約”,就年繳納貢金100萬美元。

  1801年的黎波裏“帕夏”亞瑟夫要求美國增加貢金,新當選的美國總統傑斐遜斷然拒絕了新的勒索,的黎波裏“帕夏”就命令砍倒美國駐的黎波裏使館的旗杆,以示宣戰。 傑斐遜調動了海軍最新最大的戰艦7艘,後備支援船隻20餘艘——這差不多是海軍的全部家底——下令駛向地中海對海盜“護航作戰”。

  美國軍艦在地中海南岸水域不斷封鎖、攻擊。但的黎波裏海盜就像今天的索馬裏海盜一樣打遊擊戰,美國軍艦收效甚微,甚至還有戰艦在巡邏中由於太靠近海岸而擱淺,船上300多名官兵被海盜俘虜的重大恥辱。後來經大膽的500英裏沙漠登陸奔襲威脅的黎波裏;又利用外交手段,支持被廢黜的合法“帕夏”複位,簽署和平協議,此後又經過一次清剿,終於保證了美國對外商業貿易的安全。可以說,利比亞和錫德拉灣是美國海軍初生搖籃和“革命聖地”,所以美國對利比亞桀驁不馴的新“帕夏”卡紮菲極為警惕和仇視就再自然不過了。

總之,縱觀曆史,卡紮菲及其主導下的利比亞當局製造針對無辜平民的恐怖襲擊事件層出不窮、罪行累累(這些罪行都是其承認的),而美國更絕非其自我標榜和打扮的那般正義和偉大,美麗的詞藻背後是赤裸裸的利益。這就是國際政治的現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