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時光

二野,居於南美,正宗華人也。
正文

沒有蛐蛐知了的巴西

(2011-07-01 07:16:54) 下一個
沒有蛐蛐知了的巴西

如果現在是巴西最熱的季節。

那麽太陽是直射的,花兒被曬的嫣紅透紫,紅綠相配的小仙人球讓人感覺是藝術品。
大概因太陽波段輻射量不同,這裏的花草無論赤橙紅綠青籃紫,總為鮮豔到極致。

巴西從沒有看到蟬。
從來聽不到它們高昂激進不衰的鳴叫,所以即使有意誌力也不等於能表現表達。
大概他們為鳥兒打壓了,消滅了。如果蟬兒們開始就象是屎殼郎,也不會上樹,
那麽它們也許能傳承下去,默默的生存總有它的道理。

北美的蟬還是很正常的,它們的後代要在地下13年才孵化,可見生存不易。
為什麽要13年,科學家提出了什麽素數原理:總之,歸於優化和自然競爭。

蛐蛐在中國存在的必要性是什麽,隻有上帝知道。

但凡一旦它們富裕就會異化到不咬不鬥,所以有謂:窮鄉出刁民,蛐蛐就是象征。
咬死對方是一種生存法則,如果對方的存在對自己絕對沒有好處,那麽不鬥就不行。
似乎有好處也不行。

但是在自然原理上,如果對方的存在對自己有好處,那麽就不要鬥,是應當講團結和諧與共存的。

中國的蛐蛐求偶也真不容易,晝夜不停的叫著,如同高樹梢上的蟬,那叫音響廣告。
中國的蛐蛐比蟬還心胸狹小,即使它們窮到那樣,還要堅持搞霸道的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製度,這個種族已經到了快要絕種的地步,還要堅持這些封建原則。

於是真所謂天下之地,莫非王土,自然的封建專製色彩也遺傳到蛐蛐這小小蟲上,更表現的淋漓盡致。比如對獨霸地盤這個概念就是無師自通,對異性的獨占性等,都證明了一條原則:存在的穩定性,要壟斷獨占才是最現實的,要唯一才是最重要的。

巴西同樣很難看到蟋蟀,在巨大的農場,夜晚微風習習,烏雀喳喳,卻幾乎沒有地下的蟲鳴,大概也或者有,卻極少,或者已經進化到不叫了。我終於在大水廠的附近大片草地,聽到一隻蟋蟀不時的可憐低吟,實在孤單悲哀的很,但是,這已經難能可貴了。

據說,沒有蟬是因為有太多鳥的原因,沒有了蟋蟀則是因為有蛇,蜈蚣等。至於中間那一鏈的青蛙,則夾在鳥和蛇之中,左右逢敵,所以自然界中它們活不下去了,或者活的極難,除非人工飼養還需要它們。

現在知道,巴西人也有動物屬性,如牛馬豬等,外加鱷魚分為12類。但是他們這個屬性是按照出生所在的月份來的,而不是按照年份。

鱷魚是巴西人最喜歡的動物之一,但是對於中國處處宣傳要保護的那大嘴吧的天真可愛青蛙,巴西人則是討厭它們到了極點,並認為它們醜陋無比,這到底是為什麽審美觀這樣不同,隻有天知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