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時光

二野,居於南美,正宗華人也。
正文

美國的大學生真的很牛嗎

(2010-04-26 22:05:04) 下一個
美國的大學生真的很牛嗎

英國《金融時報》刊登了一篇題為《美國大學生有多“牛”》的文章,引起很多爭議。作者吳絹在文中提到美國學生擁有自信,不委屈自己,沒有金錢壓力等特點。對此,有讀者並不認同,並在給《金融時報》的信中寫出了反對的理由。

  美國大學生有多“牛”?

  美國的大學生無論考分如何低,都覺得自己是最好的;無論觀點如何幼稚,都覺得自己是最重要的。大多數美國大學生在課堂上都自我感覺良好,特把自己當根蔥。他們在班上當眾發言可以侃侃而談,麵對校外的公眾演講也同樣從容不迫。美國教育中似乎的確有一個魔幻環節,讓學生們年紀輕輕,就懷有這樣的自信和從容。

  在我看來,美國教育的最亮點在於:它可以把一個學生的數理化都教得很差很差,卻讓這個學生相信自己畫的畫很像畢加索的。這個係統完全就是有預謀地忽略學生的缺點,同時拚命發掘和培養學生的優點。因此很多鼓勵教育的巧妙設計被發明出來,但卻很少有像樣的懲罰教育。從小到大,學生從家長和老師那裏聽到的都是“你是最棒的!”(即使不是最棒的)你也是最獨特的(這句話非常保險。即使運用最精密的科學計算,這句話也一點都不錯)!所以在美國人心裏,“與眾不同”是一個很有力量的褒義詞。美國大學生做什麽都顯得自信滿滿,因為做得好做得差都十分獨特,十分“與眾不同”。

學生們畢業的時候,甚至有些在還沒有大學畢業的時候,就大體能了解到自己擅長和喜歡做的事。大學4年裏,他們可以選不同專業的課,做不同的課外工作,通過實習來嚐試到底什麽最適合自己。大學教育的成功並不在於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於讓學生有足夠的機會了解和發現自己,並且建立更多的自信。學生選擇專業與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標準,是看自己是否有興趣。興趣比賺多少來得重要。因為感覺自己是根蔥,美國的大學生從來不在錢上委屈自己。錢算什麽東西?自己的興趣和時間才最重要。有興趣才有創造力,有創造力才能賺錢。雖然美國人以數學不好著稱,這個公式卻算得沒錯。

  “不委屈自己”這樣的信條,不但體現在賺錢花錢上,也體現在讀書生活的各個方麵。在土生土長的美國學生裏麵,很少見到壓抑的個性。所以雖然美國的外交政策在全世界都不那麽討好,美國人的陽光笑容還是自有它的一番感染力。美國學生隻要遭遇不平,一定不會默默忍受。即使個性安靜的,內心也非常驕傲強大。如果對考分有爭議,他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對我不公平。其實,幾乎對任何有爭議的事,學生說得最多的都是“這對我不公平”。美國學生對自己的權利維護得非常好。做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要一碗水端平。對自己心愛和不心愛的學生都要完全一致。比如有個好的實習機會,做老師的就要對全班所有人宣布這個機會,讓大家公平競爭,而不是把機會留給自己喜歡的學生。

  大學教授再不懂如何教學的,也深知一句鼓勵學生提問的很管用的口頭禪:沒有愚蠢的問題……換句話說,無論學生的提問有多麽愚蠢,做老師的一樣要耐心解釋。並且不能絲毫流露出對學生智商的懷疑。我上過一個給教師開的教學學習班。在班上傳道的老教授被問到:如果學生問了一個剛剛解釋過的問題該怎麽辦?老教授說:那就再解釋一遍!無論多麽有個性的教授,我也從來沒有見過敢當眾出言羞辱或者打擊學生的。最多拿學生開個無傷大雅的玩笑。對於叛逆的學生,隻要他不觸犯校規,完全是聽之任之。既沒有班長來以身作則,也沒有班主任的循循善誘,甚至根本沒有班級一說。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開了一個大大的天窗。

  大學教育從來都不是雙人舞。學生和教授的配合固然重要,但學生自信不自信,從容不從容,很大程度上和整個社會如何要求和對待他們相關。美國的個人主義不但在校園盛行,在社會的各個地方都很走俏。在培植個性的同時,不讓“個性”傷人的辦法之一,就是對他人的尊重。所以美國學生在展示他們亮麗的個性尾巴的時候,也同時被要求考慮他人的感受。(文/吳絹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終身助教、博導)

  不是“牛”,隻是文化不同

  讀了《美國大學生有多“牛”》一文後,我不太能認同作者的觀點。作為一個留美大學生,覺得有必要說幾句。作者的文章看起來並不像真正體會過美國大學生活的人,比較像個新來的中國教授,聽過幾節課就憑第一印象說話。

第一、美國現在大學生的就業率逐年下降。這份壓力我身邊的所有美國同學都感受得到。作者說成績無論多差都很有自信,都覺得自己是根蔥,根本是錯誤的。國內的大學生,自己問問有多少人是上課睡覺作業抄襲成天打遊戲做個實習還挑三揀四的?美國大學生作業絕對準時準點做好(不說質量怎麽樣,但有一條,絕對不可能是抄的),然後一有空就去增值自己,學語言,參加學生組織擔任職位,打工實習,一天發三遍郵件求教授讓自己跟做實驗,而且不管是不是大四的一有招聘會在學校開都去體驗,了解社會的需求,回來就拚命想怎麽充實自己的簡曆。上課暢所欲言並不代表他自信,美國教育需要的是有思想的人,大家都必須要證明自己有思想,所以表達直接並不是覺得自己是根蔥,而是因為別人逼著你表達。作者大概認為非自大不足以大聲說話?你傳統思維太重了吧。我覺得本文作者在這裏把一個文化現象和教育現象混淆了。總之,我想說的是,美國大學生看起來比中國大學生能說,但這是因為文化不同,不是因為他們個個都覺得自己了不起。

  “因為感覺自己是根蔥,美國的大學生從來不在錢上委屈自己。”作者你真的了解美國的經濟狀況嗎?

  你知道現在大學學費對一般中下層美國民眾是多重的負擔嗎?你知道去年加州大學學生暴力示威抗議天價學費的事嗎?我知道的10個美國學生,3個貸款,3個申請聯邦經濟援助,4個家裏付,還和我談起過其實家裏壓力都有點大。我室友最近告訴我不去派對了,她說派對的門票太貴(10美元)。

  美國的作業,大家都說少,你們想過少的原因嗎?中國的教育是盡可能讓所有人都過關,笨的多練,聰明的那好吧,更累。但美國大學上的課一樣的內容,作業就那麽幾道題,這就要求你就用這麽幾道題充分理解課堂知識。這樣一來,最後成績好的,更可能是真正腦子聰明的人。不能在這門課過關的人,就去選容易一點的課。這樣我覺得是一個合理的機製。因為人的智商本來就不同。這樣最後的結果是,人人都在他勝任的位置上。

  我覺得作者這一篇文章讀下來,好像美國大學是個作業又少,要求又低,學生隨心所欲,教授盡量滿足的天堂。我總結我的觀點:

  1.美國學生並沒有特別自信,更不像作者認為的那樣不可一世。他們是直接表達、並證明自己的緊迫感。

  2.美國的數理化根本不差。作業少利於篩選出真正腦子聰明擅長數理化的人才。懲罰教育根本不需要,因為無需老師說,如果掛科,是很嚴重的事,美國人自己就會非常在意。不在意的人,就是不想上學的人,他們才不會費勁上大學,高中畢業就工作了。在美國一個人如果隻求有飯吃,不需要上大學也行。

  3.我不知道作者的大學是什麽水平的大學,教授是麵向什麽樣學生的教授。我的教授,的確什麽問題都會回答,但他的回答是:我上課講了,回去看你第幾節課的筆記。或者這本書上有,在第幾頁,你去哪個圖書館可以借。

(文/rowenam中國大陸留美學生)(英國《金融時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