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時光

二野,居於南美,正宗華人也。
正文

曆史上的中國國旗

(2009-09-10 22:26:06) 下一個
曆史上的中國國旗



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與西方列強交往日益頻繁。西方國家高懸國旗,而大清國無國旗可掛。官員深感不便,有失“天朝威儀”。鑒於此,1866年,當時的總理衙門仿照外製確定了中國第一麵國旗。該旗式樣為三角形,底色為正黃色,四周以藍色鑲邊,中間繪有一青色飛龍,左上角有一顆赤色玉珠。黃色及龍都是大清皇帝的象征,以黃龍旗作為國旗有“朕即國家”的意思。當時人們習慣稱之為大清黃龍旗。





1881年,洋務大臣李鴻章奏請把三角旗改為縱高三尺、橫寬四尺的長方形旗幟。他曾在19世紀60年代上奏過慈禧太後,請求頒製國旗。1888年10月3日,慈禧太後批準《北洋海軍章程》,規定大清國國旗為長方形黃龍旗。自此,清政府的國旗才算最終確定。



十八星旗原是湖北革命團體共進會的會旗。1907年8月間,焦達峰、劉公、孫武等一批在日本的同盟會會員,籌組湖北共進會,任務是謀劃準備在長江中遊的反清武裝qiyi,議定以十八星旗為會旗。1911年9月,在同盟會推動下策劃武昌qiyi,定十八星旗為旗幟。武昌qiyi在1911年10月10日晚7時左右爆發。qiyi軍成功占領武昌全城。10月11日,中華民國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十八星旗為其旗幟。



1912.-1915.10.22 中華民國五色國旗 國號從帝國改成了民國,國旗也從龍旗改成了紅黃藍白黑五色旗,象征著漢滿蒙藏回五族共和。



1915年春,袁世凱陰謀恢複帝製。擬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年號洪憲,廢棄五色國旗,另製中華帝國國旗。關於中華帝國國旗式樣的取義,有關袁世凱複辟帝製的史料中,不見確切記載。據載,袁世凱無奈取消帝製後,將有關帝製的文書信劄800餘件悉數焚毀,以免醜聞傳世,致使後人難以查考。該旗為議會文獻敘述所繪,下幅為實際所用。



“中華帝國”實際所用國旗



1907年2月,孫中山提出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方案,即紅者血之色,言必流血而自由可求;青者天空之色,即公正之義,言公正即平等;白者清潔之色,言人心清潔乃能博愛。同盟會曆次反清***均都以此旗為標幟。1920年l1月,孫中山在廣州重組軍政府,宣布廢止五色旗,頒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1927年4月,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法律形式頒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中華民國國旗



公元1932年3月9日,在當時已被侵華日軍占領的中國東北三省,日本軍部策劃的滿洲國在長春正式成立,年號大同,改長春為“新京”。末代皇帝溥儀為政府執政,鄭孝胥為國務總理。當時的旗幟參照了革命時期的五色旗改變而成。偽滿洲國五色旗,由紅藍白黑黃組成。在旗麵的左上方的四色條紋中,紅色代表大和族,藍色代表漢族,白色代表蒙古族,黑色代表朝鮮族。旗的底色黃色代表滿族,象征著五族協和,四個民族在滿族的統治下聯手建立滿洲國。這種排列方式也表明了各民族的地位的不平等。



公元1932年3月9日,在當時已被侵華日軍占領的中國東北三省,日本軍部策劃的滿洲國在長春正式成立,年號大同,改長春為“新京”。末代皇帝溥儀為政府執政,鄭孝胥為國務總理。當時的旗幟參照了革命時期的五色旗改變而成。偽滿洲國五色旗,由紅藍白黑黃組成。在旗麵的左上方的四色條紋中,紅色代表大和族,藍色代表漢族,白色代表蒙古族,黑色代表朝鮮族。旗的底色黃色代表滿族,象征著五族協和,四個民族在滿族的統治下聯手建立滿洲國。這種排列方式也表明了各民族的地位的不平等。



公元1933年11月20日,駐守福建的國民黨第十九路軍,在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的領導下,在福州南校場召開了“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11月22日,陳銘樞等人又宣布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宣布設首都於福州,廢除原來的青天白日黨國旗,改用此國旗。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誕生於1931年11月7日,(前蘇聯國慶節),建立者為中國共產黨,首都為江西省瑞金。在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由中國國民黨領導的國民政府開始采取軍事圍剿的方式,不斷攻打中國共產黨所占據的若幹根據地。為了防備國民政府的軍事打擊,同時繼續加強其對於紅色革命的探索和實踐,中國共產黨決定仿效蘇聯模式,嚐試建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1937年9月6日,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最後一個政府機關“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改為“中華民國陝甘寧邊區政府”,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至此自動終結。



公元1937年12月14日侵華日軍中的華北方麵軍扶植江朝宗、王克敏等人在北平成立了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其“國旗”初期采用五色旗,後期加上火把及字句。



公元1938年3月28日,侵華日軍華中派遣軍扶植的梁鴻誌在南京成立了所謂“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其國旗初期也采用五色旗,後期加上火把及字句。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於1939年9月合並“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三傀儡政權成立,以德穆楚克棟魯普為主席,李守信、夏恭、於品卿為副主席,用成吉思汗年號。公元1941年8月4日改名“蒙古自治邦”。左為“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國旗,右為“蒙古自治邦”時期國旗。



公元1940年3月30日在南京組建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權汪精衛政府,汪任行政院長兼政府主席、中央政治委員會最高國防會議主席,企圖將重慶中華民國中央政府貶為地方政府。汪精衛初期所采用的國旗如下,後於公元1943年2月3日,將上方的三角黃旗廢除,同重慶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國旗相同,以示正宗。



1949年7月13日至8月15日,新政協會議籌備會的《征求國旗、國徽圖案及國歌詞譜啟事》,先後在《人民日報》、《北平解放報》、《大眾日報》、《解放日報》、《新華日報》等全國各大報紙上連續刊登,麵向海內外公開征稿。征求國旗圖案的消息,迅速地向全國、向海外傳開。許多人展開想象的翅膀,攤開稿紙,開始了設計工作。人們精心設計,繪製出一幅又一幅各具特色的圖案,標上詳細的說明,寄到了北平。他們把設計繪製國旗圖案作為一件光榮、崇高的事情,以傾注自己對新中國無限熱愛的心意。



中間的黃杠代表黃河.在評選中,張治中問毛澤東同意哪一個國旗圖案。毛澤東回答說喜歡一顆星和一條黃河的。張治中說:“我反對這個圖案,紅地國旗是代表國家和革的,中間這一杠不就變成分裂了國家分裂了革命嗎?同時以杠代表黃河也不科學,老百姓會聯想到是一根棍子,像孫猴子金箍棒。”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五星紅旗原來被稱為紅地五星旗,是在1949年7月由上海“現代經濟通訊社”的曾聯鬆設計的。9月26日,馬敘倫在北京飯店又一次主持會議,會上最後確定複字32號圖案作為提交政協大會審議的國旗樣式。同時對複字32號圖案也作了一點修改。原設計圖中,大五星中有斧頭鐮刀,經過籌委會第六小組討論刪去。圖案其他部分未作修改。鑒於有的代表對圖案的不同理解,這次根據毛主席的講話對五星紅旗作了如下說明:紅色象征革命,星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