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看電影《怪物》有感

(2023-08-10 20:48:50) 下一個

  看電影《怪物》有感
  詩雲:
  見怪無驚慣異奇,
  人間萬事實難期。
  河東丗曆河西轉,
  愚者精心嗜賺賠。
  看完新片《怪物》後覺得很有感慨卻都又是無語,比聽完刀郎的《羅刹海市》還令人糾結。
  寫《聊齋誌異》的蒲鬆齡,和寫《鏡花緣》的李汝珍都是有著借“怪”喻古,借古諷今。有人說今天的刀郎可能是借古諷今,而日本電影劇作家是枝裕和是借想像笞現實,又結合現實讓人名自去想像……。
  《羅刹海市》是蒲鬆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作品描寫一個虛無飄渺的國家,那裏的人以醜為美,完全是一個顛倒過來的世界,此篇乃憤世嫉俗之文章,作者巧借醉鄉以指桑罵槐,旁敲側擊。
  而《怪物》,戛納電影節獲劇本金獎。故事簡單卻又離奇,與《羅生門》效果一樣。
究竟誰是“怪物”讓觀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早織獨自一人辛苦撫養兒子。當她察覺到孩子的行為舉止出現異樣後,懷疑他在學校裏受了委屈,一氣之下衝到學校指責老師欺負自己的兒子。然而,老師卻指出,是早織的兒子在學校霸淩另一位家庭情況複雜的同學。究竟哪個孩子才是受害者,如同羅生門一般撲朔迷離。之後,在一個暴雨的早晨,兩個男孩失蹤了。
  《怪物》是是枝裕和執導的劇情電影,由安藤櫻、瑛太主演、黑川想矢、柊木陽太、高畑充希、角田晃廣、中村獅童、田中裕子等共演,於2023年6月2日在日本首映。
  在以胖為美的世界裏瘦子是很“醜”的,在以“苗條”為美的世界裏“胖子”又是“醜”的代名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美與醜又可能完全顛倒過來。而一些“英雄”轉眼之間又成了“小醜”。韓國的總統過不了幾年就成了“獄中人”。想當初得了新冠的人不就象馬驥一樣麽,被“國人”避之猶恐不及”。
  《山海經》中《西外海經》,《大荒西經》,《鏡花緣》中的女兒國,“男子反穿衣裙為婦人治內事;女子反穿靴戴帽為男人以治外事”。禮樂之邦的君子國裏市場交易中,賣主力爭要付上等貨,受低價;買主力爭要拿次等貸,付高價;國主嚴諭,巨民如將珠寶進獻,除將本物燒毀,並問典型。在這樣的國度裏貪汙受賄是絕無可能的。這當然是李汝珍寫書在針砭時弊:市場盛行欺詐,寡人好貨,賄賂公行,無疑是發泄對鹹豐年間人們的不滿與無奈。
  無腸國,想像豐富,筆調幽默,誇張,隱喻,反襯手法巧妙……(略)。

  安倍小部,Abekobe
  帯刀野郎,社會風刺曲再生數十億回。“彼辺此辺”,“彼方此方”(achirabekochirabe)。
  顛倒黑白,指鹿為馬,顛倒乾坤、賊喊捉賊、顛倒是非,黃鍾毀棄,混淆是非,混淆黑白,是非顛倒,指鹿作馬,指皂為白,識龜成鱉,詈夷為蹠,以白為黑,隻手遮天……。
  苗字帯刀:帯刀野郎,準許稱姓佩刀,整個江戶時代至明治維新時期武士的特權。實際上是兩個特權,分別是“苗字”加“帶刀”。“苗字”是指一種特殊的姓,隻有封建領主才被允許擁有,屬於一種社會榮譽。授予“苗字”意味著承認你是統治階級中的一員了----盡管是最底層的統治階級,被授予苗字以後除了擁有一係列特權以外而且還能世襲,即便沒有自己的封地也能在當地擁有一定的司法權。簡單點說你可以理解為我國的舉人,即便沒有當官,在當地也是一霸。“帶刀”是指一種特殊的權力,是一種武士階層在政治層麵上的特權,如果爆發戰爭那麽這些人被允許參軍來獲取功名(老百姓沒這種特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屬於武士階層也不意味著屬於統治階級,因為武士階層範圍很大,沒有在幕府當官的底層武士可不少呢,這些人與普通百姓除了身份不一樣以外幾乎沒啥差別。江戶時代百姓允許佩戴一把刀(脅差),而武士允許佩戴兩把刀來彰顯身份,在江戶時代中後期武士出門不帶刀或者隻帶脅差的話,被發現了是要受罰的----屬於衣冠不整、違反了封建禮法。此外與苗字不同,帶刀這種特權有可能僅限於一代人,不一定能傳給子孫。
  幕府末年的時候各藩財政都很糟糕,普遍虧錢。於是就出現了買官賣官的現象,也就是說隻要有錢就可以買到苗字帶刀的特權----盡管藩裏不會給你發俸祿,不過有錢買官的人通常都不差那點錢。再提個好玩的。江戶時代中期開始,但凡享受苗字帶刀的武士們都要遵守一個特別奇葩的法律,名叫“大髭禁止令”:武士們必須剃胡子,要不然不能出門。德川家綱認為如今日本已經是天下太平的文治之國,留胡子屬於戰國遺風,這種好戰的遺風無疑會增加社會上無賴之徒的數量,破壞和諧社會。對於老百姓的話要求沒那麽嚴格。但是對於武士而言,臉上不能留一丁點胡子渣,包括嘴唇上的胡子、下巴上的胡子、臉頰上的胡子,若被發現會視你胡子多少而罰款。不過如果是醫生、神官、山伏、人相見(算命的)這幾類職業可以留胡子,幕府不管。
  苗字相當於姓氏,一般是官職、領地等祖宗傳下來的蔭庇,用來彰顯身份。古代日本隻有貴族才有苗字,普通平民有名無姓。帶刀就是隨身佩戴武士刀,封建時代晚期的武士要隨身帶一把打刀(就是我們俗稱的武士刀),一把肋差,世代相傳的打刀也是身份高貴的象征。普通平民當然不能帶。苗字帶刀特權,就是賜給平民稱苗字和帶打刀的特權,然後你就可以自己編一個氣派的苗字,借錢買一把刀,會不會用反正先掛腰上唬人。這樣哪怕你還不是武士,沒有領地,也半隻腳脫離平民階級了,有資格和武士老爺們一起吹牛逼了。說到苗字之前不得不提一下姓氏,我們都知道姓和氏是分開的,xx姓中的xx氏族,是大集合和小集合的關係,到了戰國時候基本姓氏苗字固化,以名字第一個開頭為姓,後來中國從秦朝一直到宋朝都在削弱地方豪強世家大族的實力,氏也漸漸消亡。這個是簡單的解釋,複雜的解釋詳見線裝書局的《中國姓氏》。而日本在大化改新到平安時期,一直在經曆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大化改新之前,朝廷頒布了“臣、連、伴造、百八十部、國造、縣主”這幾種姓,但是後世說法不一,以目前主流觀點來說,這些代表的是身份和地位有些接近於官職的概念;氏代表的是出身或者職業,姓代表身份。由於大化改新和“壬申之亂”的衝擊,各氏族的實力和地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天武天皇即位後,對日本的“姓”作了重新改訂。天武十三年(684年)十月,天武天皇下詔規定:“更改諸氏之族姓,作八色之姓,以混天下萬姓。一曰真人,二曰朝臣,三曰宿禰,四曰忌寸,五曰道師,六曰臣,七曰連,八曰稻置。” 於是標誌著“八色之姓”正式誕生。又過了幾百年,中途日本沒有了唐這個恐怖的敵人後開始一心一意搞國內經濟建設,為了開墾國內土地,天皇給工具人賜姓“源平橘藤原”等,讓他們去朝廷當各個廳長部長或者去荒涼之地開發地方,這些又和上述的姓氏混合,比如德川家康有時候縫合起來寫法就是德川右大臣源朝臣家康。德川就是名字,右大臣是官位,源是血脈傳承,朝臣是氏族,家康是實名。當時不入流的人就隻有實名,比如秀吉一開始就叫日吉丸,人送外號禿鼠和猴子。但在戰爭年代,有土地有兵有錢就是大爺,得勢者自立上麵也沒辦法。沒苗字肯定要搞個苗字啊(北條早雲和明智光秀還有齋藤道三),更有甚者逼著上麵賜姓認親(豐臣秀吉)。而在江戶後期,一開始農民商人之子還得搞認親當人家幹兒子獲得苗字(近藤勇),後來就直接明碼標價買了(土方歲三)。而帶刀很簡單,就是佩刀的權利,也別聽一群精神武士瞎扯什麽武士拿刀殺平民特權無事啥的,各個司代所和奉行所(地方衙門)不衝kpl的嗎?就和今天有些國家持槍證一樣,天天帶著武器街上晃,但也不能當街隨便殺人是不是?而平民隻能帶自衛武器,自衛武器的參考標準由地方決定,比如朋克的地方藩國(記州還有仙台)火槍都算自衛武器。說白了就是有姓氏可以拿武器,是武士階級了(武士階級在平安後期到幕府後期都是統治階級人上人)。但是呢,所說的一切和答主問的無關。明治維新初期,下級武士活不下去了,造反。明治維新中期,所有武士活不下去了,造反。活下去武士成為了農工商或者體製內的人,政府又全盤西化搞資本主義,武士階級就消除了。1871年的《廢刀法》和1875年《苗字必稱令》的發布,每個人都是名字+實名,而且廢除了苗字,就成了今天被我們熟知的的日本姓氏名字。並且除了軍警都不允許佩刀了(沒錯我就是在黑日本古流所謂百年曆史)。
  曆史書上的廣義明治維新指的是從黑船事件(1853年)到1911年的第三次日英條約,標誌著日本走出中世紀從封建王國過渡到資本主義國家又完成帝國的建設,而狹義的明治維新指的是1867年明治天皇上台後的一係列改革,明治維新取消了“苗字帶刀”這一特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