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泰浩

海納百川,取他人長高求成長;
剛自無欲,走自已道爾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個人資料
辛泰浩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咀外文嚼漢字(89)漢字之生山寨之師

(2021-11-13 05:03:03) 下一個

      大日本山寨王國
      要說“山寨”,中國曆史遠沒有日本那麽“悠久”。
     二戰後,日本在一片戰火廢墟上重建家園,“有奶便是娘”地,海綿吸水般地吸收美國的先進技術。比“明治維新”要徹底地、來者不拒地為美國的馬首是瞻。當年的“Mare in Japan”(舊本造)就是“粗製濫造”的代名詞。以至於美國人開玩笑的口頭禪就是,什麽東西壞了就歸咎於那是“made in japan”唄。
    日本有一個城鎮地名叫“宇佐”(USA,吳撒),日本廣商就拿此地名大作文章。隻要是在宇佐生產的產品都打上“Made in USA”的產地,既不違法又可騙美國人(USA)。模仿商品,模仿電影,模仿什麽都可以,連國名都敢利用,美國人也真是“服了”日本人。日本一度對中國的模仿地地道道不勝枚舉。
    日本的宇都宮的“東北餃子”,來來軒的“天津飯”就是連外國地名都隨心所欲地使用的典型特例。
   日本的餃子和中國的餃子並不完全一樣。日本人認為煎餃就是餃子,中國的一些地方煎餃也叫“鍋貼”。兩種料理雖然都是麵皮裹著肉餡,但是一個水煮一個油煎,並不完全算同一種料理。
    日本的餃子正是由當年返回國內的“關東軍”老兵和“滿洲開拓團”的團員從中國東北帶來的。
    二戰結束後,日本百廢待興。糧食供給不足,再加上幾百萬從外地複員回國的日本軍人。這些青年很多人的家都在之前的美軍大轟炸中被炸。
    1945年,600萬日本男丁返回國內,此時又趕上稻米歉收,本來不吃豬絞肉的日本人也管不了那麽多了。隻能把許多豬肉的下腳料統統攪碎當做肉餡以補充蛋白質。
    就在這個時候,大量從“關東軍”複員的士兵帶回來了一種新料理——餃子。1945年,東京還沒有餃子店。到了1954年,東京有了40家餃子店,此後以每個月新增20家的速度激增。這些餃子店無一例外都是退役的關東軍老兵開的。餃子是他們在中國的接觸到的食物,而這些人戰後生活無以為繼,為了生活下去隻能做些生意。開餃子店幾乎不需要設備,豬絞肉的價格也很便宜,一個低成本的餃子店可以很快的開起來。
    本世紀初,日本知名餃子店“餃子王將”準備打入中國,2005年8月,“餃子王將”第一家海外分店在大連開張。開店之初還打出來了“餃子王將重新凱旋到餃子的發祥地”的旗號,在日本日本一度引起熱議。
    不幸的是,東北人對這個日本逆輸出的餃子並不感興趣。到2014年,業績慘淡的“餃子王將”宣布徹底退出中國市場。
    天津人鮮聞的“天津飯”,是“山寨”天津地名而杜撰的菜譜。資料考證,天津飯可能是因使用了天津著名的小站鎮稻米為原料而得名。
    發明人據傳為馬蓮慧,但也有其他說法,比如“來來軒說”和“大正軒說”。
說法之一是1910年,東京淺草的中餐館“來來軒”的廚師被客人要求“快點做出能吃的東西”,於是廚師利用手頭的雞蛋和螃蟹製作出了芙蓉蟹,然後將其蓋到米飯上。
    說法之二是同樣在大正時代,大阪一家名為“大正軒”的中餐館的廚師利用天津盛產的梭子蟹製作出芙蓉蟹,將其蓋到米飯上,據稱由於使用了天津的螃蟹,所以起名叫“天津飯”。
   中國的“山寨”文化可說是“山寨”了日本的“山寨”罷。中國有“師夷長技以製夷”,而日本則有“師夷之技列強於夷”。日本師法中國的漢字,中國學到了日本山寨的本領之一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