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4)
2009 (146)
2010 (71)
2013 (4)
2017 (3)
2020 (504)
2021 (563)
2022 (432)
2023 (410)
2024 (364)
在日本,男權社會一直占據著社會的主體,男人作為兩性之中是永遠的決策者,製定人。日本男人在心理上,形成了男強女弱的心態。
因此日本男人的嫉妒心比女人的更可怕。在日本“強女”(女強人)的名聲永遠都不好,受普通小心女人的嫉妒同時受日本男人們的厭惡與仇視。日本男人見不得一個女人比他們自己強,也說到底就是嫉妒。是日本男人天性的自大自傲心理作怪。在垂直型的公司、會社男人有先輩後輩之區分,上司與部下之規製,在社會上日本女人始終是低於日本男人,女的要臣服男的,依靠男的。
在女人麵前,幾乎所有的日本男人都有自大自傲心理。
當然不說智商成就,單就力量而言,男人也是遠遠大於女人的。
因此當一個女人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中,處處走在他們的前麵,並且引領他們,指揮他們,他們的男性自尊就先受不了的。大多數的男人其實都很自負,處在女人的後麵這無異於是一種羞辱,踩著他們的麵子。被女人超越的羞恥感使他們不甘心,很雙標。他們希望女人自強,但這份自強,僅限於不能超過他,但又能自立自養的那種。所有的嫉妒背後都是不甘心,不服氣,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原因皆同。隻要男人起了嫉妒之心,他們的很多行為,其實跟女人差不多,就差罵街一項而已。
男人嫉妒起來,一樣會惡意,會詆毀,會仇視,會在背後陰損使壞。
在高爾夫球場上高大的男人被瘦小的男人超越,除非是職業選手,業餘球員都有一些嫉妒之心。
男主義控製之下的不甘心裏不斷膨脹,嫉妒之心也就越發強烈,各種嫉妒行為也就自然而然出現了。其實也在變相說明男人不如女人罷了,無能且醜陋。高爾夫球員在職業賽場上的競爭關係複雜多樣,既有技術層麵的相互欣賞,也存在個性衝突和商業利益競爭。
部分球員因爭奪賽事影響力而產生矛盾。例如德尚博與科普卡在2019年美巡賽中因場外言論和比賽風格產生公開對立,科普卡曾諷刺德尚博缺乏腹肌,兩人互動充滿攻擊性。
業餘高爾球員之間的羨慕嫉妒恨是家常便飯。
初次一起打球相互不知底細,都覺得自己優秀,本領功夫可以壓倒他人,給其它球員展示一下自己的能耐。這時相互之間幾乎一言不發,牛高馬大的球員自然顯得有話語權一些,有的是對矮小球員的邈視。然而兩三個洞打完便基本知道對方的底力與底氣了。這時那些差點高的球員會主動向差點低的主動示好。因為與高手近可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希望從他的揮杆擊揮動作中受到一些啟發以提高自己的水平。再打幾個洞就會家長裏短,鎖碎零星事套近乎。
對於相等技術的球員之間不乏嫉妒之心。決不會對你的失誤和失敗有半點提醒。有的是打了好球後的例行公事般的喝彩“好球!”連番。如果是相識的球仲間,球達子或經常一起打球的人多希望你的失敗,這樣會讓他的心情會得到安慰。他人的不幸甜如蜜,是最好的治愈係。
法國諺語的“joiemaligne”(惡毒的喜悅)同樣描述了從他人不幸中獲得的扭曲快感。而與之對應的"自己的不幸苦澀如黃連",則將個體麵對困境時的痛苦體驗具象化為中藥黃連的苦味,形成強烈的情感張力。
一球場可以體會到豐富多彩的人間況味。真是四人一組,各自性格全露。
有遲到導致比賽延誤(規則上可取消資格)的,有過多虛幌動作的,有各種潔癖動作的,有窩牛一樣行動遲緩的,慢打行為(多次試揮、拖延走動)影響後組進度。有隨便和前組後組聊天,或“好為人師”的說教者,也有相反乞討教技術的,有嫌慢急燥高聲呐喊的。有習慣性地打球後再來練習一個的(違規),有推杆不入調狠狠擊球的,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還陳殿丞原人論
司馬光
品物芸芸遊太虛,不知誰氏宰洪爐。一株花落分榮辱,萬竅風號見有無。覺後共占猶是夢,衣中所得亦非珠。何如鼓瑟浴沂水,春服成時詠舞雩。
嫉妒源於資源競爭與社會比較的適應性機製,男性關注性不忠以確保父權,女性防範情感背叛導致的資源轉移(鄰近性與資源可及性決定觸發閾值)。
嫉妒激活前扣帶回皮層,與腹側紋狀體幸災樂禍反應相關聯,這種生理機製可能驅動攻擊行為。超過40%的暴力犯罪(傷人、投毒等)與嫉妒相關,病態嫉妒常伴隨偏執型妄想、人格障礙或酒精依賴。
回想一下你的學生時代,是不是有些同學之間的矛盾,甚至是霸淩都源自嫉妒?那時候的人們被放在一個固定的集體中,這種感覺就會被放大。看到別人長得好、成績好、朋友多,或者在意的人跟別人親近,嫉妒就會像野火一樣蔓延開來。
記得當年某大學畢業包分配,留校的兩位同學很有背景,學校為了早日培養教授師源二人被派往同一M國(公派培訓),羨煞許多同輩人,然而到了M國,L氏妒忌Z氏才能,在一次聚會上借機用錘子叩打Z氏,當然Z氏報警後L氏被逮捕後遭遣返,不過某校還照顧L其人網開一麵,保留了講師資格。結果握說前幾年L氏鬱鬱而?。Z氏則留在了M國。本來可望成為名校名教授的二人竟因為嫉妒恨使其人生齒輪完全脫軌瘋狂發飆亂轉……。
劉禹錫《竹枝詞》直言“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揭示人性險惡。
現代箴言:“妒忌是人性上的瑕疵,詆毀了別人,也烤焦了自己”描述嫉妒的雙重傷害,《人性的弱點》指出“無知和貪婪是文明的絆腳石”。
在社交場合,嫉妒更是無處不在。實驗顯示,長期處於孤獨與嫉妒狀態會加速動脈硬化、膽固醇升高,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這種心理壓力對代謝係統的破壞力甚至超過單純的高脂飲食。
嫉妒心理可能通過影響健康行為間接導致不良後果。
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周瑜因嫉妒諸葛亮的才華,多次試圖陷害卻未果,最終在:ml 搜索[赤壁之戰]後因“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鬱鬱而終。
莎劇《奧賽羅》中,伊阿古因嫉妒奧賽羅提拔卡西奧,設計陰謀導致悲劇發生,其嫉妒心直接引發了人際關係的破裂與多人死亡。
龐涓嫉妒孫臏之才,那嫉妒的小火苗在他心中越燒越旺,竟設計陷害孫臏,使其遭受臏刑。孫臏本與龐涓同窗學藝,情誼深厚,可龐涓卻因嫉妒蒙蔽了雙眼。孫臏雖遭此大難,卻憑借智慧逃出生天,最終在馬陵之戰中大敗龐涓。龐涓落得個自刎而死的下場,這難道不是嫉妒害了自己嗎?就如同自己給自己挖了個大坑,最後把自己埋葬。
李斯嫉妒韓非的才華,韓非作為戰國末期的大思想家,其學說深受秦王嬴政賞識。李斯害怕韓非威脅到自己的地位,便在秦王麵前進讒言。可憐韓非空有滿腹經綸,卻因李斯的嫉妒被關進大牢,最終被迫服毒自盡。而李斯呢,後來也沒落得好下場,被趙高陷害腰斬於市。李斯的嫉妒,不就像一場暴風雨,不但毀了韓非,也將自己的前程衝得七零八落。
袁紹帳下的謀士田豐,極有智謀。但袁紹此人剛愎自用,還嫉妒田豐的才能。在官渡之戰前,田豐諫言不可貿然進攻曹操,袁紹非但不聽,還將田豐下獄。後來袁紹戰敗,有人對田豐說:“這下您肯定能被重用了。”田豐卻歎道:“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果不其然,袁紹因嫉妒田豐之前的諫言,竟下令殺了他。袁紹的嫉妒,如同遮住自己雙眼的黑布,讓他錯失良才,也將自己推向敗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