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秘魯行(2)--Arequipa, Colca Canyon

(2008-01-16 10:01:00) 下一個
26日下午4點30分從利馬起飛,到Arequipa時已近傍晚6點。我原打算到達後讓出租車帶我去事先查好的旅館,可是在機場看到有家旅館介紹所,就上前詢問了一下。介紹所推薦的旅館看上去很不錯,而且免費把我送過去查看房間,如果不滿意再換,我就決定跟他們去看看。我又問了雇出租車去Colca Canyon的事宜,回答說通常的價格是250-300USD一天。那個小姐告訴我,她有幾個顧客正在找人合租一輛14座的麵包車去Colca Canyon,問我願不願意和他們一起去,租車加司機,向導的全部費用是450USD一天,平攤租金,她說現在已有7個人。我正求之不得,就答應下來。她說明天出發的時間是早上2點30分。我知道去Colca Canyon一日遊走的很早,但沒想到這麽早。看來今夜是別想睡好了。

6點多正是下班的高峰時期,從機場到旅館短短的路出租車足足走了半小時。Arequipa是秘魯第二大城市,人口有一百多萬。Arequipa比利馬更破更舊,利馬好歹還有個新區看上去象個樣子,Arequipa則到處都一樣,全是低矮破爛的房子。Arequipa最宏偉輝煌的建築全部是殖民時期的舊建築,坐落在城中心的Plaza de Armas的周圍,好象每一個秘魯的城市都有這樣一個廣場。我的旅館在廣場附近,進去看看很不錯,就決定住這裏了。從舊金山起飛到現在已有36個小時沒合眼了,趕快出去吃晚飯回來休息,因為明天2點就要起床。

實在是太累了,睡得正香,鬧鍾把我吵醒,起來洗漱一下就到了2點半。出租車準時來接我,車上已有幾個人,接上我後又在城裏的幾家旅館接了幾個人,總共有十人。我們十人平攤費用,每人45USD。在大家自我介紹中,得知十人中有一對來自澳大利亞的夫婦,他們已在南美旅行了二個月;二個來自安道拉的女孩,一個哥倫比亞女孩,一個在智利學習的德國小夥,二個美國靦因州的男女大學生,一個來自加拿大的外科醫生,再就是我。差不多三點鍾我們正式上路,那天天氣不錯,月明星稀,從車窗往外看,是一片朦朧的灰白和山的輪廓,道路彎彎曲曲,隻感覺到車子在不斷地爬山。正是午夜時分,不一會兒車上的人就很快又進入夢鄉。大約過了一個多小時,我懵懵中感到呼吸困難,心跳加速,一下子醒來,發現其他人也都醒了。我意識到可能進入高原了,一問向導,果然,當時車子在平均海拔4700米的高山行駛,最高的地方是4910米。很多人都出現了高山反應,向導讓大家保持平靜,說一會兒就會越過高山向低處行駛。這時天已開始亮,外麵是低矮的草地和灌木,遠處群山連綿,山頂白雪皚皚。安第斯山是世界上最長的山,連綿達7000公裏,橫貫整個秘魯。安第斯的火山活動也極為頻繁,地震較多。Colca Canyon位於Arequipa西北的安第斯深山之中,距Arequipa約160公裏,是近年來才紅起來的秘魯旅遊熱點。Colca Canyon號稱是世界上最深的峽穀,有大約4公裏長的峽穀深度在3200米,足足是大峽穀的二倍。我就是衝著這“世界最深的峽穀”幾個字才決定來看看。不過,因為看峽穀的地點是在峽穀的中段,Colca峽穀並不象美國大峽穀那麽垂直,所以並不特別壯觀。如果能在山頂看,我想一定氣勢非凡。但山頂太高,沒有路上去,即便有路,那裏海拔都在5400米以上,也非一般人能適應。Colca Canyon除了是世界上最深的峽穀外,更吸引人的是那裏絢麗濃鬱的印加文化,那裏的印加人至今保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耕種在印加帝國之前就已存在的梯田上。整個峽穀鬱鬱蔥蔥,綿山如黛,天空蔚藍動人,白雲飄飄,純樸的印加人熱情而羞澀,Colca Canyon之行是我至今難忘的一次旅行。

1. 這是mount misti,海拔高度5800多米,Arequipa就在山腳下。mount misti是個休眠的火山,有時會有煙冒出來,如果真正活動起來,大概Arequipa就該遭殃了。這張照片是剛下飛機照的,機場較小,沒有連接通道,在停機坪照的。看到這個山,聽說有5800多米的高度,我就動了登山的心,可惜時間太短,登這個山最少要3天。



2. Arequipa中心的Plaza de Armas,殖民時期的建築,具有濃厚的西班牙風格。



3.



4. 中心廣場外的幾條街,看上去就很破舊了。




5.



6. 雖然街道破舊,但從那些臨街的門進去卻別有洞天。這是我住的旅館,就是從一條破街上的一個門洞進來的。旅館比我想象的要好,很幹淨,衛生間也很大。更主要的,讓我領略了秘魯的南部建築風格。這個小院很安靜,主人收拾的一絲不苟。



7. 我們合租的車在去Colca Canyon的路上。



8. 6點多到了Chivay,這個小鎮是遊覽Colca Canyon的起點。為了吸引遊客,小鎮組織了印加女孩在一個廣場上跳舞,舞蹈很簡單,就是圍著那個圓圈轉。



9. 看到幾個早起的當地人,不知這麽早就出門去幹什麽。



10. Colca Canyon中的印加村落和梯田。這些梯田遠在印加帝國之前就有了,主要耕種玉米,豆類和土豆。這些起源於南美(主要是秘魯)的食物,如今已遍布世界各地,養活數以十億計的人類。如果沒有玉米和土豆,人類的數量會大大低於現在的數量。



11.


12. 途中看到一隻安第斯狐,這種狐又叫作Culpeo



13. 這是峽穀中最深的一段,從山頂到穀底,落差達3200米。這裏每天上午有Andean Condor翱翔,所以大部分旅行團都要趕在10點多到這裏,讓人們觀看。那些禿鷲展翅淩空,翱遊於世界上最深的峽穀,那是怎樣一幅圖畫。可惜那天禿鷲可能不爽,我隻看了三,四分鍾,它就不飛了。



14.


15.



16. 這是小鎮Maca的一座教堂,是殖民初期的建築。



17. Maca小鎮



18. 遠山,驢和它們的主人



19. 中午時趕回Chivay吃午飯,餐館在一家印加人的後院,不過,印加人的居所已混合了西班牙的因素。



20.



21. 午飯後在Chivay鎮上走了走,正好有集市。



22.



23. 印加人的織物真是漂亮。



24. 當地人的小巴,擠得滿滿的.



25. 印加兒童和她們的Alpaca



26. 一個小雜貨鋪,讓我想起在中國農村看到的供銷社



27. 回途中在秘魯的一個國家公園裏看到Vicuna。這種動物一般很難看到,因為它們生活在海拔4000米到5500米的高原。Vicuna曾一度瀕危,後來保護後才逐漸恢複。Vicuna的毛紡品非常珍貴,它的毛細膩柔軟保溫,三年才能剪一次毛。在Cusco和利馬的高檔專賣店裏曾看到一條寬一尺,長四尺的Vicuna圍巾,售價650美元,一件毛衣,售價2600美元。比vicuna 便宜的是Alpaca(上圖和兒童一起的那種動物)毛紡品,Alpaca頭一次剪的毛叫做“baby alpaca,一件100% baby alpaca的毛衣,在秘魯的售價是120美元左右,alpaca毛衣還要便宜一半,羊毛的就更便宜了。國際市場上的100% baby alpaca毛紡品要比秘魯貴二到三倍。



28. Vicuna能在海拔4000米以上奔走如飛,它們的紅血細胞很特別,能最大地捕捉氧氣。我們回程時在最高點4910米處停留一會兒,我試著小跑一段兒,剛20多米就氣喘噓噓了。



29. 五點多回到Arequipa,來到城中心的一家餐館,品嚐當地特產--alpaca,不知是肉本身問題,還是烹調方法的問題,總之,alpaca肉很不好吃,纖維粗糙,堅硬,味道有些象羊肉,但遠沒有羊肉鮮嫩。到是有二種當地飲料別有風味,一種是chicha morada,一種是Inca Kola。前者是用紫玉米發酵加菠籮汁和冰,後者是一種加了可卡因的蘇打水。我當時坐在城中心廣場一家餐館的二樓,夕陽的餘輝抹在Arequipa大教堂的塔頂,天還是藍藍的,飲一口Inca Kola,仿佛回到那個逝去的輝煌的時代。

杯中紫色的飲料就是chicha morada



後記:去Colca Canyon不要奢望舒適幹淨,車子是在狹窄的山路上行進,揚起的塵土很快能把你搞的灰頭土臉。有很長一段路是在海拔4700米以上,會有高原反應。但是這個世界上最深的峽穀絕對值得一看,尤其當你到達Cruz de Condor,看到那展翅於風聲礪礪的峽穀中的禿鷲時,你會覺得那種自信的從容,那種尊貴的孤獨,那種俯視一切的高高在上感染著你。那是真正的翱翔於天際的自由自在的靈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