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

談談文學城文化走廊裏的新鮮事兒
個人資料
正文

閑話軍銜

(2010-08-04 07:32:46) 下一個
閑話之九閑話軍銜

1955年,解放軍正式授銜,其中元帥10人,大將10人,上將55人。

這時授銜,正當其時。此時經過了長期的軍事鬥爭,開始轉入和平建設,需要以某種形式確認開國將領的功勳,並且確定功勳的等級,頒授軍銜就成了不二之選。

這次授銜,發生了兩件事,至今仍讓人評論不休,一是劉亞樓爭大將,另一是粟裕讓元帥。

當時,劉亞樓是空軍司令員,又做過四野林彪的參謀長。授銜結果,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是大將,空軍司令員劉亞樓隻是上將,確實讓人惱火:一個軍種司令的軍銜,竟低於一個兵種司令,實在不該。劉亞樓爭大將,不是沒有道理。

至於粟裕讓元帥,其實讓與不讓,粟裕都當不上元帥。但粟裕自己提出不當元帥,著實讓老毛鬆了一口氣,省卻了一件心事。在開始考慮元帥人選時,圈子劃的比較大,粟裕圈在裏麵。但這個圈子是要逐步縮小的。應該是在這個時候,粟裕提出不當元帥。我們來看看老毛和周恩來當時的反應,聽話聽音,不難品出粟裕最後也不會有戲:
毛澤東:“論功、論曆、論才、論德,粟裕可以領元帥銜。誰人不曉得華東的粟裕呀?!”
周恩來:“可是粟裕已經請求辭帥呢!”
毛澤東:“難得粟裕,壯哉粟裕!竟三次‘辭讓’,1945年讓了華中軍區司令員,1948年讓了華東軍區司令員,現在又讓元帥銜。比起那些鬧著要跳樓的人,強千百倍麽!”
周恩來:“粟裕二讓司令一讓帥,人才難得,大將還是要他當的。”
毛澤東:“而且是第一大將!我們先這樣定下來,十大元帥十大將,提交中央軍委討論最後通過。”

這個對話,應該發生在具體操辦授銜工作的彭德懷提交元帥名單之後。1955年9月3日,“(55)總幹銜字第561號”文件呈報元帥名單,有11人,具體是:
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這11個人,正是前一年,即1954年,重新成立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的完整委員名單。這份名單上,已經沒有粟裕的名字了。正是因為名單上沒有粟裕,老毛才提起他,才需要額外討論。後來又確定了一個授銜原則,就是已經轉到地方工作的,原則上不再授銜。這樣,鄧小平被請了出去,名單上剩下的10人,就是最終的十大元帥。

如果還有疑問,可以再比較一下陳毅留在元帥名單上的故事。陳毅與鄧小平一樣,當時主要精力放在地方工作上,理應與鄧小平一樣退出評帥的行列。但1955年9月11日,周恩來從北戴河打電話到北京,主張授予陳毅元帥軍銜。周恩來在電話中指出:“軍銜授予,對陳毅同誌現在和將來的工作均無不便之處,平時可以不穿軍服(必要時穿)。”這樣,把陳毅給拉了回來。

粟裕讓元帥的故事,就到這裏。現在來看一下王耀武讓上將的故事。當然,這是民國時期的事。

王耀武是在1945年2月敘任陸軍中將的,短期內晉升陸軍上將或加上將銜的可能性應該不存在。退一步講,如果真有這樣晉升的機會,理應當仁不讓,沒有任何理由謙讓。所以說,所謂讓上將一事,隻能是司令官前麵那個虛銜。不管是中將司令官還是上將司令官,都不影響手中的職權,也不是將來晉升的必要鋪墊,所以按王耀武的為人,推掉司令官前麵的上將虛銜,是很自然的事情。

總結一下:粟裕讓不讓元帥銜,他都當不上元帥。王耀武要不要司令官前麵那個上將虛銜,都沒有用處。所以,兩人都應該讓,事實上兩人也都這樣做了,都屬明智之舉。

從王耀武讓上將這事裏,引出了民國時代軍銜製的虛銜和實授。

所謂實授,是指經銓敘廳正式敘任的軍銜。比如1945年2月20日王耀武敘任的陸軍中將。
所謂虛銜,是指在軍職任命時所帶的職銜。比如1944年3月14日李天霞被任命為第100軍中將軍長中的中將。

李天霞這個中將虛銜掛了近一年,直到1945年2月20日才敘任陸軍少將。也就是說,李天霞掛著個中將虛銜,其正式軍銜連個少將都不是。

不明mm曾問過,他是“中將軍長”,怎麽會不是“中將”?他不是“中將”,怎麽會是“中將軍長”?這個問題不好直接回答。即使回答了,不明mm可能還是不懂。但事實是最好的回答。事實就是,李天霞被任命為中將軍長時,軍銜還是上校,後來才敘任陸軍少將。他一輩子也沒得到陸軍中將的實授。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理解 “中將軍長”中的這個“中將”,以及為什麽會出現這種讓不明mm感到不解的尷尬情況。

先來說如何理解 “中將軍長”中的這個“中將”。這個“中將”,是個職銜,是與“軍長”連在一起的,是軍長級別的標識符,相當於說這個軍長是“中將級”的軍長。

了解國內科研職稱的人知道,國內科研單位有一種職稱,叫“教授高工”。“教授高工”,不是說這個人既是教授又是高工,而是說他這個高工不是普通高工,是“教授級”的高工。所以,“中將軍長”和“教授高工”使用了同樣的構詞法。這樣可以理解“中將軍長”中的“中將”了吧?

現在來說一下為什麽會出現這種尷尬的情況。這得從民國的軍銜製度說起。

民國的軍銜製度,基本上沿襲了晚清的軍銜製度。開始時,軍銜與軍職連在一起。比如任命你為“上校旅長”,那你的軍銜就是上校,軍職就是旅長。由於軍官的任命不是由中央統一管理,所以任命也五花八門。比如說同是保安旅長,有的地方任命為上校旅長,有的地方任命為少將旅長,有的地方可能就任命為中將旅長。為結束這種混亂狀態,國民政府決定把軍銜和軍職分開,軍銜由銓敘廳統一掌握銓敘,這是1934年的事。

1935年4月1日,銓敘廳正式開始授銜。

第1天, 海陸空軍特級上將1名:蔣中正
第2天, 陸軍一級上將8名:閻錫山、馮玉祥、張學良、何應欽、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陳濟棠
第3天, 陸軍二級上將20名:陳調元、何成浚、朱紹良、韓複榘、宋哲元、劉 湘、劉 峙、萬福麟、何 鍵、白崇禧、劉鎮華、顧祝同、商 震、傅作義、徐永昌、於學忠、楊虎城、蔣鼎文、龍 雲、徐源泉
接著逐日銓敘中將和少將。在這一批裏,俞濟時敘任陸軍中將(1936.1.28),王耀武敘任陸軍少將(1936.9.5)。

年底時,銓敘陳紹寬為海軍一級上將,楊愛源、程潛為陸軍二級上將。這樣,計有特級上將1名,一級上將9名,二級上將22名。之所以提到這些數字,是因為民國時期上將數目是有限製的,不是想銓敘多少就銓敘多少。在上將滿員時,其他人不能晉升。怎麽辦呢?對於那些達到上將標準但苦於名額限製而一時無法晉升的,采用加銜製,即中將加上將銜。先排隊,等有了名額,再扶正。久而久之,中將加上將銜似乎也成了一種軍銜,盡管屬過渡性質。

如果銓敘廳能一直按部就班地升銜、授銜,那軍銜與軍職也會大致相當。可是過了不久,抗戰爆發,銓敘廳的授銜工作嚴重滯後,甚至可以說是處於停滯狀態。比如1944年一整年,隻銓敘了4人為將軍。再加上戰爭期間,軍官升職很快,這就更進一步拉開了軍銜與軍職的差距。就像上麵所說的,李天霞的軍銜是上校,但軍職已經是軍長了。再一個就是王耀武,他在師長任上敘任陸軍少將,七八年都過去了,他還是少將,但軍職卻一升再升,軍長,集團軍司令,方麵軍司令。稱李軍長為李上校,稱王司令為王少將,總是不好叫出口。職權部門想了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在任命軍職時,同時掛個虛銜,麵子上好看一些,這可以看作是實授軍銜的一種補充吧。

這樣一來,至少在形式上,此時的虛銜軍職與以前的軍銜軍職看上去是一樣的。這讓很多人誤認為這個虛銜就是軍銜,盡管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對此,銓敘廳多次下文強調,各單位不得私授軍銜。所以,按虛銜佩戴肩章領花是不怎麽合法的。但戰時,多數人都這樣戴了,也沒有人去計較。這種把虛銜當作正式軍銜來佩戴領花肩章的做法,泛濫成災,連老蔣都看不過去了。1945年3月24日,老蔣在昆明作報告,有下麵這段講演:
還有一點要提到的,就是我們一般將領的階級。現在美國派到我們總司令部的聯絡官,階級最高是少將,軍部不過上校,普通多半是中校或少校。而我們各機關部隊負責同誌的階級,總比他們高一級或兩級。這件事使我覺得慚愧!我自從民國十三年興學帶兵以來,就常對學生和部下說,我們軍人最要緊的是學問能力,有了學問能力,則階級俞低愈光榮!反之,如果自己的學問能力與官階不稱,那就是軍人的恥辱!現在我們自己的學問能力技術經驗,樣樣都不如人家,而階級反在人家之上。相形之下,如何能不引起對方的輕視,而且我們自身也應該感覺這是最恥辱的一件事!我常想我自己最好能將我所帶的領章減少一顆星,作為大家的模範,使大家都能自動的降低階級和地位,來維持我們國家名器的尊嚴。但因為我現在是一國的元首,又是全軍的統帥,事實上當然不能做到。因之我也不一定要各位降低自己的階級,隻要求各位不必按照編製的官階,而按照自己實授的官階佩帶領章,就可以使名實相符,例如作軍長的如果實授少將,就不必帶中將領章,作師長的如果實授上校,就不必帶少將領章。這件事看起來似乎很小,其實關係我們軍隊榮譽,國家地位都非常重大,所以大家要切實做到。

虛銜的泛濫,也使後人造成了誤解,就是民國的將軍,多如牛毛。其實這種將軍,都不是真正的將軍。比如網上流傳的一份17人的名單,聲稱是在南京保衛戰中犧牲的將軍名單。經核查,其中隻有蕭山令一人是將軍(陸軍少將),其他人在犧牲時都不是真正的將軍,並且犧牲後沒有一人被追贈將銜。

犧牲後追贈軍銜,是民國政府從北洋政府那裏學來的,似乎還有所發展。三十年代開始銓敘軍銜時,就追贈了一批清末民初的軍人以上將軍銜,其中包括吳佩孚(1939.12.9)和施中誠的叔叔施從雲(1936.4.2)。

民國時期的軍銜追贈,細分起來,還有3種:追贈、追任、追晉。
這裏麵,以追晉最高,相當於審查符合軍銜的要求,隻是人過世了,隻能追晉。
追任,感覺上稍次於追晉,但強於追贈。
一般來說,軍銜追贈,等於說經審查,發現你並不符合這一軍銜的要求,但作為一種榮譽,贈送給你。

國軍官兵戰死之後,追贈軍銜是比較普遍的現象,而追晉、追任的並不多。比如說第74軍,正式敘任陸軍中將的,隻有俞濟時、王耀武、馮聖法和施中誠等4人;而追贈陸軍中將的,卻有5人之多。這裏麵,有在孟良崮戰役中被擊斃的整74師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傑和旅長盧醒(1947.7.30),在淞滬會戰中犧牲的174旅旅長吳繼光(1946.2.1),以及在常德為掩護餘程萬突圍而犧牲的169團團長柴意新(1944.9.8)。

(下一回標題:閑話之十閑話勳章)

本文首發在 有文化的軍事家——王耀武 ੍ 閑話之九閑話軍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無中生有 回複 悄悄話 文化走廊的回帖:
* 一帝這個係列很好看,有理有據 --華安-- ♂ (0 bytes) (20 reads) 07/19/2010 17:09:25
* 不錯。 -5.16通之- ♂ (0 bytes) (15 reads) 07/19/2010 17:42:23
* 學習了。一帝弄這麽多詳實史料,佩服。 -nisky- ♂ (0 bytes) (19 reads) 07/19/2010 18:35:49
 * 中/德/美仨博士,好像是. -白梅格- ♀ (0 bytes) (30 reads) 07/19/2010 19:35:09
  * 好家夥,這拿博士大概也上癮。也把他人肉一下? -nisky- ♂ (0 bytes) (20 reads) 07/19/2010 20:11:55
   * hahaha! 高危哦,狂搖尾巴易被嚴辦. -白梅格- ♀ (1 bytes) (17 reads) 07/20/2010 06:42:17
* 鼎!粟裕讓元帥分析精當。這個有一點真假文憑的意思:) -有言- ♂ (0 bytes) (19 reads) 07/19/2010 19:27:47
* 蔣匪軍的軍銜製度真亂 -月城- ♂ (0 bytes) (29 reads) 07/19/2010 19:46:36
* 這個要頂,這係列是真功夫,就算收集來的也不容易 -紅豆豆- ♀ (52 bytes) (56 reads) 07/19/2010 20:37:54
* 蔣上將不合適作將軍(草頭將)。但周恩來有偏心(陳毅) -金筆- ♂ (136 bytes) (178 reads) 07/19/2010 21:06:27
* 對人性而言,把功名利碌看透,要這比打勝仗還難... -彩雲舒- ♀ (0 bytes) (14 reads) 07/20/2010 06:13:44
* 統一回複一下 -千古一帝- ♂ (1499 bytes) (131 reads) 07/20/2010 08:06:46
 * 這個寫地很有深度,,, -夏仲夢- ♀ (0 bytes) (17 reads) 07/20/2010 08:39:56
 * 粟裕與韓信,相似程度極高 --康七郎- ♂ (262 bytes) (98 reads) 07/20/2010 10:15:00
* 粟裕辭帥,故事很多,遠不是那麽簡單 :) --康七郎- ♂ (0 bytes) (27 reads) 07/20/2010 10:05:11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