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辛 潔: “孟母”聚會

(2004-04-05 21:38:20) 下一個
 “孟母”聚會                 ·辛 潔·   自古聖賢首推孔孟,說到孟子不能不提孟子傑出的母親,孟子幼年不甚開竅,孟母為了兒子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不得不三次搬家,因此有“孟母三遷”的典故。孟母也就成了望子成龍的母親們的榜樣,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美國也不例外。   過節,一群太太聚在N太(N太太簡稱)家的餐桌前,一麵享用著N太精湛的廚藝,一麵打開了話閘子,太太們談話的中心不外是孩子的學習,如何處理家務,她們很少談自己。   在這些太太當中A太無疑講話最具權威性,隨著幾聲你兒子最近怎樣的親切問侯,話題便扯到了她兒子身上。A太的兒子是本地華人中的出類拔萃之輩,在八十年代末隨母親到美國時剛在中國念完小學。十二歲的他也不過隻用了一年半載的時間便成為當地市中區一所中學的全能第一。像美國其它大城市一樣,市中區多是黑人集聚區,教育質量與郊區以中產階級為主的學區差距很遠。A太一家並沒像其他中國人那樣,一找到工作就搬走,他們相信兒子一定會從那裏走向麻省理工學院。果不其然,A太兒子用了五年的時間在麻省理工學院修完了本科和碩士學位,現已成了矽穀集高薪與股票於一身的新貴。對那些孩子正在讀中學的太太們來說,如何教育孩子成為名牌大學的一員,是她們最關心的話題。A太和藹,謙虛,一臉滿足的神情,一時間她成了解惑釋疑的老師,慢條斯理地回答著學生們的各種提問。她說“孩子不能罵,更不能打,父母要多花時間和孩子交流。”她來美以前在國內做會計,來美後在家相夫教子,等兒子上大學以後才出去找工作。她認為無論孩子有什麽錯,都是父母的不是。沒有不對的孩子,隻有失職的父母。她承認她的兒子與在這裏長大的中國小孩也不完全一樣,她的兒子小學畢業才來到這裏,中文已沒問題,更難得兒子喜歡中國古文,中國曆史,他們夫婦又肯花時間與兒子交流,談古論今,儼然朋友一般相處,美國孩子瘋打遊戲、貪玩好動的習性,A太的兒子一概沒有,他的成功與本身的條件和父母的努力自然密不可分。   B太是位職業母親,八十年代中期移民到加拿大,由於在國內僅有“工農兵”的學曆,到加拿大後從計算機本科讀起,在計算機行業已做了十年之久,是位高級分析師。她的三個女兒個個學業優異,三年前大女兒考上哈佛大學,舉家南遷到美國。B太的體會是給孩子以信任感,引導孩子將興趣放到學習上。B太的大女兒從小就照顧妹妹和堂、表弟妹,是個孩子頭。為了給下麵的弟妹作表率,她處處以身作則,爭強好勝。五年級時由父親教授高中數學,每天一小時,堅持一年,數學比同齡孩子有長足進展,在當地的天才班裏各門功課都名列第一。她尤其喜歡各種社會活動,是電台,電視台知識競賽的常客。在日常生活之中,勤於思考的習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令人印象頗深。一次聚會後,一位客人怎麽也找不到自己的藍夾克外套,等多數客人都走後,衣櫃裏隻留下可數的幾件大衣,那位客人仍沒法找到自己的那件,最後請來B太的大女兒,隻見她將剩下那幾件衣服的麵子和裏子調個個,客人的藍夾克就在其中,原來客人無意中把夾克掛反了,變成了紅色。以大姐為榜樣,二妹,三妹也不甘示弱,更有後來居上之勢,進哈佛,耶魯也是指日可待。最難能可貴的是B太夫婦均為全職高級電腦專家,女兒們調教得如此一流,令人敬佩。   C太也是一位家庭主婦,來美十多年一直在家照顧女兒,有空去打打工,並不刻意,日子過得也很不錯。C太夫婦對教育孩子頗有耐心,女兒小學時就做單詞卡片認字,單詞一個個記。功夫不負有心人,女兒中學時參加拚字比賽一舉奪得州裏冠軍,雖然在全國比賽中失利,但成為當地名人。當地美國報紙曾頭版頭條詳細介紹過他們家庭和女兒學習的情況,是當地華人的驕傲。C太夫婦和女兒一起製定各種學習計劃,使女兒在數學和領導能力等方麵得到全麵發展,最後也如願進了麻省理工學院。   在座的其他太太們的孩子正在中學,前麵幾位名校生的母親正是她們的榜樣,希望孩子進名校的目標倒是一致,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可不小。拿D太來說,盡管念高中的兒子是全A的好學生,藝術和體育又很出色,可兒子的夢想是去好萊塢發展而並非麻省理工學院,對好萊塢的明星軼事如數家珍。平時有空在家都是聽著音樂寫劇本,一般中國孩子稍弱的英語寫作在他根本不在話下。在學校裏自製過一個記錄短片,被藝術老師稱讚為專業水準。D太一直在打擊兒子的好萊塢夢,想讓他棄藝學醫。別人提醒D太,李安、吳宇森的成就一點不比進哈佛或麻省理工學院遜色,她卻反問,李安、吳宇森是幹什麽的?   E太也是位全職高級電腦工程師,多年來一直為如何教好兩個兒子煞費苦心,管得太嚴太鬆都不行,如何拿捏這個模糊尺度,簡直成了心腹大患。就說上高中的兒子吧,學習上放的心思並不多,盡管數學跳了一級,功課也都是A,可打遊戲那份爭分奪秒的勁頭從來就沒用過在學習上。要進好學校也僅是嘴上說說而已,並無什麽實際的行動。從幾位“孟母”那裏反饋回來的經驗,好像還是自己努力不夠而不是兒子的問題。E太正在感慨,F太不失時機湊過來,“想要兒子像別人的一樣,乾脆辭職回家管孩子算了。”這話真把E太嚇了一跳,辭職回家管孩子倒也沒什麽,說起來還是母親待在家裏的孩子上名校的比例大些。按兒子目前的程度進二流大學並無問題,可要是兒子並沒因為她辭職而進一流大學,還是進了二流大學,那豈不冤枉?   E太打算增加與兒子的溝通,回家後和顏悅色地問兒子學習上有什麽要求盡管提出來,兒子也不含糊,趁機說想把鋼琴和中文都停掉,E太一轉念竟同意了。她覺得美國固然是一個崇尚名牌的國家,但整個社會還是靠普通人撐著。每次和“孟母”們聚會下來,E太都覺得累。在學校讀書時大家比的是專業,畢業後比薪水,比房子,現在輪到比孩子了,中國人的這種攀比心理可不得了。實際上在老美眼裏,老中也就這點死啃書本的本事。再想想鄰居白人小孩約翰,與兒子是同學,哪天不在街上閑逛,玩的都是最時髦的,人家活得才瀟灑。能進哈佛,麻省理工學院自然是做父母的福氣,進其它學校,也照樣一大把前途,想到這裏,E太一臉的烏雲都散掉了。 □ 寄自美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