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北美

在美國,忙忙碌碌地求生存,謀發展,我雖一直想寫些什麽記下這些年的心路曆程,可還真不曾想過要寫成一本書。但經過9。11事件......
正文

給兒子:提前15年的信 (第十六封)

(2005-05-15 06:40:04) 下一個

第十六封

小語:

    上幾封信的話題愈來愈沉重,看來得喘口氣,換個輕鬆的話題。這封信咱們談談時尚吧。十五年後的你,正當追逐時尚的年齡。

     這個話題不假思索,很輕鬆;細細辨察,卻不知從何說起。

     你很容易想起T型台上那些身高瘦細、表情冷峻、走著貓步的模特兒;想起大街上那些俊男靚女,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的發型、服飾上,挖空心思、永不疲倦的變換花樣。

     如今更擴而大之,家電、手機、汽車、房屋裝修以至社交方式和整個生活方式,都在講究時尚。

     這與上個世紀5070年代大不一樣。那時的人們像是得了“懼怕美麗”症,講時髦,那就是資產階級腐朽生活方式。破破爛爛、邋邋遢遢,是“革命本色”。如今講時尚求美麗,當然是一個進步。

至於什麽是時尚呢?卻說不清。有人幹脆給時尚下了這麽一個定義:“時尚是什麽?就是你不懂別人的生活方式,那個讓你不懂的人自己也不懂。隻有不懂,時尚才謂之時尚。”

粗粗一想,有點兒道理。

你看,先是不大不小的褲筒,忽而有人把它變小,繃緊屁股和大腿,。人們說,這是時尚。為什麽非得如此才是時尚?說不清。又忽而變得肥大,褲筒變得像倒空的麵粉口袋。人們說,這是時尚。位什麽非得如此才是時尚?說不清。

再看,我們一直把女人之美說成是“嬌媚”。忽而有一天,變了,美要達到“酷”才是時尚。為什麽?說不清。形容女人的美發,我們用“烏亮”二字。忽而有一天,女人開始不滿足於黑發,於是滿街飛揚起金黃、麻黃、棕紅的頭發。人們說,這是時尚。為什`麽?說不清。

而確實,你如果死心眼,老跟在別人後麵追問“為什麽”,這個要弄“懂”的行為本身,就很不時尚。別人的褲筒、發型變了,你非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為什麽這叫時尚?對方就會投來輕蔑的目光,潛台詞是“保守落後”,是“阿土”,北京人會說“傻冒”,上海會說“阿木林”。不懂,也不想懂,才是徹底的時尚。不是流行歌曲這麽唱的嗎,要“跟著感覺走”。

        我呢,偏要“土”一回,來試說時尚。

        時尚有一個特點:變幻無常。這是很有人性味兒的。動物靠本能生存,沒有要變的欲望。而人性中有一個突出的東西—— 創造性。創造性是人性的實現,人性的發展。表現在自然科學中叫發明;表現在社會生活中叫變革,叫革命;表現在日常生活特別是穿著打扮中,就是沒完沒了的花樣翻新。推翻清王朝,男人以剪辮子為“革命”,不剪就是“頑固不化”;而如今又變過來了,最“前衛”的男人紮辮子。女人的頭發更是長、短、卷、直,變得眼花繚亂;變到無可在變的時候,幹脆剃光頭;如今最前衛、最時尚的Miss是剃光頭的。當然,沒幾天又得蓄起來,老光著,又不時尚了。

        孤立地看,為什麽此時長比短時尚,彼時短比長時尚,確實說不清。聯係起來,宏觀地看,這就是湧動於人心中的,求變求新的創造欲望的表現。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個糟粕,就是拒絕變異,派斥異端,稍有新奇就驚慌失措、深惡痛絕。如今的女孩子,把頭發染黃了,把嘴唇塗黑了,把眼睛畫得像大熊貓,雖不一定人人喜歡,但敢於標新立異,與眾不同,至少是一種進步。

        縱觀曆史,一個停滯沉悶的時代,是時尚追逐萎縮的時代,也是人性遭到壓抑的時代。

   文化大革命中,我就遇到這樣的趣事。軍代表為了批判我的“資產階級腐朽生活方式”,派學生去調查我一個月理幾次發,一星期換幾次衣服,頭發、衣服與大家有什麽不同,等等。試想,這都成了“反動罪行”,還能追逐時尚嗎?

   時尚由此而成為一個時代的檢驗標尺:是一個發展變革的時代,還是一個停滯不前的時代;是一個人性張揚的時代,還是一個人性壓抑的時代。

   所以,時尚是什麽?回答:人性。

   人性的發展條件是什麽?回答:時代。

   因為人性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因而時尚的追逐也就現出了不同的層次。

   時尚追逐的最低層次的是:從眾。

   你穿什麽,我就跟著穿什麽。上海話中有一個詞:“行(讀昂)伐?”翻譯成普通話就是:流行嗎?我有一個女朋友,很會穿著,於是在她後麵就有了一幫追逐者,她穿什麽,她們就跟著穿什麽。甚至到她家索取舊衣服,有時還開玩笑,趁她不在,幹脆把衣服拿走了。殊不知她穿著好看,你穿就未必好看。所以,美麗的西施帶來了一個成語:東施效顰。西施的顰,美;東施的顰,不美。顰是蹙眉的意思。西施蹙眉,表達著淡淡的憂鬱,讓人憐愛,是一種美。東施蹙眉,隻是模仿,一種借來的表情,讓人感到虛假,能美嗎?

   當然,從眾心理有很大的商業價值。靠著這種心理,商家可以進行低成本的批量生產。

   時尚追逐的又一個層次是:求異。

   說白了,要和大家不一樣。你們這樣,我偏不這樣。希望一種與眾不同,出類拔萃的效果。這在西方很突出。在人們追求豪華靚麗的時候,我幹脆穿破衣服,有意在好好的衣服上剪一個洞;我想“乞丐服”就是這麽來的。你們把頭發梳的油光雪亮,我就亂七八糟;甚至東剃一塊,西剪一撮,搞的像生了癩頭瘡。

  這是內心貧乏而又不甘於平庸的一種可悲、可憐的心理表現;這需要經過人生磨練;有了充實的內涵和底氣,才能把求異升華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時尚追逐的最高層次是:創造性、審美性與整體素質的統一。

這是一種由內向外的、有充足內涵的外露。最近美國有一次關於時尚的活動。奧斯卡金像獎獲得者、女演員奧黛麗-赫本,雖已去世多年,在頂級國際時裝雜誌《Vogue》舉辦的時尚代表人物的選舉活動中,位居榜首,被推舉為時尚的“風向標”。為什麽?她與眾不同,但不怪異;靚麗,但不張揚;性感,但不風騷;開放,但不失控;談吐優雅,但不矯揉造作。。。。。。給人一種增一分多,減一分少的適度感。活動發言人特別指出,她的特點是“高貴又有氣質”。在此,人的氣質被認為是美的核心,於是,“她的美麗永恒不變”。

這樣的時尚追逐,是人的素質的提高,是人性的升華,它脫離膚淺,脫離庸俗。

人們更注意到當今時尚追逐的危機。

在我們的身邊,你可以遭遇無數令人作嘔的時尚追逐。我已不願一一列舉,但有一個共同的特征: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的嚴重脫節。它成了資源浪費、環境汙染、道德敗壞、社會不寧的原因之一。

時尚追逐正在考核著我們整個社會的質量。這個問題看來還有深入的必要。

 

                                          敏特

                                              2003/6/26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