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北美

在美國,忙忙碌碌地求生存,謀發展,我雖一直想寫些什麽記下這些年的心路曆程,可還真不曾想過要寫成一本書。但經過9。11事件......
正文

給兒子:提前15年的信 (第三封)

(2005-04-28 16:03:51) 下一個
第三封 小語: 在你沒出生的時候,我已在思考為你起名。 中國的名字,幾乎是一部社會發展史。 它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代號,名字是一個人的自我肯定。當政敵落入敵手,先把你編號,這是人格蔑視以至消滅的象征。 名字是不同時代、不同人群的利益、社會理想、文化取向的體現。 中國曆史中政治上的,以皇權為中心的等級製是以家族為基礎的。家族是這個政治係統的縮影。這個政治係統又是家族關係的放大。所以,過去很講究家譜,其中,按輩分排列家族成員是一個重要部分;而輩分是以名字為標識的。譬如,在我們沈氏家族,我是“毓”字輩,和我同輩的家族成員的名字裏,都有這個“毓”字。你的祖父是新派人物,他在給我起名的時候,沒有把家譜當回事。我比新派更新派,我現在用的名字是長大後自己起的。所以,我現在給你起的名隻能算暫用名,長大後,你覺得好,就繼續使用,不好,就自己再起一個。 近五十年,時代變遷,特別是其中的政治變遷,在名字裏,大有反映。 如“興國”、“國富”、“國強”等,大都反映了老百姓對國家前景的祝願。這是五十年代的時尚。 這之後,所謂緊跟正確路線,向領導人表忠心,也一度很熱火。於是而有“衛東”、“衛彪”、“衛青”之類的名字出現。 我給你起名,與這些思路完全不搭界。我給你起的是:今語 從字義上說,就是要講今天的話。反過來說,不講過時的話。 其中滲透的——並非誇大其詞——是一部血淚斑斑,教訓慘痛的曆史。, 中國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的專家說,遠不止五千年。不管怎麽說,反正是傳統深厚。這是好事,值得驕傲,使用價值也不小。你看,什麽什麽的 “遺址”,什麽什麽的陵墓,那些棺材、遺體,都成了經濟價值很高的旅遊資源。但是,傳統中的主體觀念又是不合時宜的。它束縛著人們的頭腦,擺布著人們的行為,阻滯著曆史的進程,一次又一次地,有時甚至如直線上升,給中華民族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有些事,有些大的政治運動,有最新的口號、最新的旗幟、最新的陣容,給人民造成元氣大傷的巨大損失。你把老根一挖,還是舊病複發。 所謂反右,不就是曆史上屢屢重演的文字獄嗎。隻不過形式更新,規模更大罷了。 所謂要創造一個紅彤彤的新世界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幾千年來最傳統的 皇權專製主義的最新版本。“最高指示”無異於不容懷疑、不容討論、隻能堅信、隻能服從的聖旨;“忠於領袖”無異於君給臣生,感恩戴德,君要臣死,還是感恩戴德的臣對君的愚忠;“洞察一切”無異於君權神授,君成了法力無邊的天之子;一位偉人有精辟的概括,“馬克思主義主義加秦始皇”。這一“加”,使皇權專製主義在形式創新、深度發掘、規模擴大上,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境界。 你也許會說,拘留於傳統,是老人的通病,咱們青年人和傳統無有關連。 是的,青年人最不保守,最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這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問題的另一個方麵,恰恰是容易接受新事物的青年人,又最容易接受改頭換麵的舊事物。而中國文化的超穩定性,又恰在於它的無與倫比的適應能力,它的改頭換麵的能力。曆朝曆代的新保守派,幾乎都是青年人。 魯迅的思想飛躍有一個標誌,就是對青年人認識的改變。他曾籠而統之地認為,青年必勝於老年。之後,他發現自己錯了,青年豈是劃一的;在青年人中,進步者有之,保守者有之,反動者,也有之。 反右鬥爭的積極分子,都是老年人嗎?文化大革命的積極分子,都是老年人嗎?大多數還是青年人! 我曾對青年的朋友無數次地說過,不要以為自己是青年人,就一定是現代人,未必! 你不要以為,穿著最時髦的名牌服飾,就是現代人。薩達姆兒子烏代,那個專製主義的毒瘤,擁有的時髦服飾比你多得多。 你不要以為,使用著最新的科技成果,就是現代人。希特勒急不可待地要掌握最新科技成果。 現代化的本質,隻能是科學化、民主化。在這有著幾千年皇權專製主義傳統的國家,現代化山高水長,路途遙遠,必是幾代人的奮鬥,庶幾可能實現的目標。今語的內涵就是堅持這個目標。 孩子,我把你迎到這個世界上來,又給你起名今語,看來是和你為難了。而這為難,充滿著最偉大的愛! 敏特 2003/5/30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