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蕩北美

在美國,忙忙碌碌地求生存,謀發展,我雖一直想寫些什麽記下這些年的心路曆程,可還真不曾想過要寫成一本書。但經過9。11事件......
正文

從《闖蕩北美》到《時差7小時》--- 看中國留學生的時代變遷

(2005-01-11 18:32:12) 下一個

                                             Chris

聽說中國最近出了一部電影,叫《時差7小時》。據說,是根據小說《長翅膀的綿羊》而拍的。作者這麽說,一個中國16歲女孩獨自到英國闖蕩,她沒有虛度她的如花歲月,她將這段美妙 經曆寫成了書《長翅膀的綿羊》。主要是寫她16歲的時候在英國這一兩年生活的經曆和故事,她隻想告訴大家他們這一代人在國外的成長,而不隻是說在英國留學怎麽樣。該妞自演電影。

電影和書我沒看過,也沒興趣去看。一個16歲的黃毛丫頭能玩出個什麽花樣來?更何況,綿羊想長翅膀,那分明是小孩的遊戲嘛。老友陳思進的自傳<<闖蕩北美>>該比一隻小綿羊要牛吧,我都沒時間看呢。

但接下來,網上開始大炒,容不得我兩耳不聞“時差”事。這才知道,此妞可不簡單,年僅25歲、且長期在英美留學的李妞目前已擁有出資總額達769萬元人民幣的三家公司。共青團深圳市委、深圳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頒發。要求初中學生安排在上課時間,自費購票觀看《時差七小時》。原來老李頭是深圳市委副書記。本以為,隻是老李頭的部下和該妞玩玩,而深圳人見多識廣,她很快就玩不下去的,老李頭也提前暴露了目標。沒想到,這兩天在網上隨便一點,就發現他們已在全國"甚囂塵上”。以下一段是他們上月在我家鄉的活動:

全國第一部完全在國外拍攝反映中國留學生生活的中英合拍青春片《時差七小時》將於本月23日,在成都王府井影城舉行影迷見麵會。屆時一些將要出國和準備出國的孩子及家長,會在看完《時差七小時》後與導演及主創人員妞妞等人一起討論孩子出國的事宜,交流留學心得。主創人員導演阿甘、編劇兼主演妞妞、將和觀眾見麵,並且在映後和觀眾、記者進行一場特別的互動現場對話。當今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越來越關注,大中小學生的生活中充滿了對人生價值的迷茫,對價值取向的困惑,對層出不窮新生事物的態度,對性的態度,對師生關係的重新定義……一 個16歲的中國少女,遠渡重洋獨闖英倫,在異國他鄉體味不一樣的人生。她享受愛情、友誼和英國式老歐洲的獨特韻味。全戲每段情節均洋溢著一位少女留學生的真實性情,也表現了國際背景下當代青少年的不同成長經曆。麵對盲目留學的今天,電影《時差七小時》將為我們中國的留學生父母提交一份好的意見和建議書。”  

好家夥,砍到咱家門口來了。我很清楚,人家可比咱當年的日子好過多了。稍微評論幾句,就可能被聯想成妒嫉。比如,錢從哪來,由別人去聲討。我隻有兩聲感歎:1。時代不同了!2
你糊塗啊,老李!

1。 時代不同了,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一代的就是不一樣。人家一到國外,就有帥哥機場迎接。然後,無憂無慮地和男生騎車逛街,再來一段無人監護的未成年少女的愛情。回想當年,同學思進《闖蕩北美》時也是天天騎車,但那是思進的交通工具呀!記得在晚上上學的路上,常常見到思進在腳踏車上的英姿,有時還停下來和他打個招呼。他下午為一家叫“川霸王”的正宗川菜館發外賣單,下班後趕到校讀碩士。紐約的碩士課大都在晚上。有幾次嚴冬下大雪,他就搭我的車。其實,90年代初的大陸留學生基本都是自食其力,當然包括我在內。記得思進告訴過我,他老爸是溫州市府顧問,我當時的理解是離開一線後的顧問,不是聘請的民間顧問。總之,陳老爸沒給兒子一筆可讓他騎車是作為逛街的開銷。經過幾年含辛茹苦的打拚及太太小玲的打工犧牲,思進學成畢業,碾轉到了加拿大。在加國的“移民監”住滿, 20018月在紐約世貿北樓80層找到工作。一個月以後第一架飛機撞進頭上的90多層。在此後一個多小時從樓梯徒步逃生的路上,南樓倒下了.他親曆了生於死,見證了西方文明的偉大,人性的光芒。象泰坦尼克號一樣,沒有相互推擠,窄的地方女士優先,還有那些逆向行去救援的消防員警察,他們再也沒有回來。當晚11點,我收到他的電郵(Email)回複:“I'm still alive(我還活著)",我流下了熱淚。極大的內心震撼,促使思進把自己的經曆寫成了<<闖蕩北美>>.

那時期一般的留美幹部子弟,情況如何呢?

Z89年夏,我終於鄉巴佬進 城,在103街的一家福州外賣餐館打了三個月的工,負責接電話,收銀,打包。一天來了位外賣小弟,“小弟”是餐館職稱,相當於工廠的工程師。來人大約35 歲。一口京腔,象個文人。他告訴我剛到美國,英文不會講,但認路還可以。我把地址特別為他寫得清清楚楚,再告訴他街道方向,並叮屬他不可往北走遠。那裏是雜區,治安還馬馬虎虎。但110街就是哥大,哥大以北,就是鼎鼎大名的哈林區(Harlem),美國黑人文化的起源地。結果,實在太難為他了,一晚上隻送了兩單,其他的客人餓著肚子,苦等了一兩小時,打電話發誓再不買我們的中餐。被炒魷魚時,被那個曾在福州鄉下種地的老板客氣地挖苦了一通,沒用粗話算客氣了。兩天後,在一個聲援北京學生的街頭大會上,他被主持人介紹出場演講,知道他在社科院工作,叫Z,高幹子弟,剛出版了一本<<ZZY >>ZZY同月被清洗。他文革後期從廣東調到四川,為咱家鄉人作了好事,解決了吃飯問題。老板聽說Z後,滿不在乎地回答:“以前在你位置的一個打工小姐,是司令員的女兒。”

X:父親是一副部長級的幹部,我所見過的最背的幹部子弟。他和我室友老王是哥們兒,老王的老爸是北京一 大學的係主任,我讀大學時就知道的一個學術權威。X比我來美還早,特點是喜歡到大西洋賭城學雷鋒送錢,先送自己的,然後是朋友的。我見到他的時候,他已欠 朋友們的錢從一千到兩萬不等,老王算是幸運的,拖欠最少,所以他還可以來找老王混口飯吃。不讀書了,打工是斷斷續續,作個裝修小幫手。常常手上連飯錢都沒有,有一段時間,連房租都免了,晚上溜到另一個朋友破車上睡,一早就離開,那車的後門關不上。被發現,那朋友除催錢外,也人道地給他放了被單。白天就到我 們的住地衝個涼,再打開冰箱找老王的剩飯啤酒。我們都有點不耐煩了,問他為何不打工,他總有一百個理由,還吹牛在等一筆車禍賠款。大家都知他在說謊,懶得點穿。據說有的朋友急了,找到他北京老媽,氣得老太鬧病危。若老媽有人家老李頭的一個零頭,區區幾萬美元何足掛齒。論級別,老李不過是部長下麵的一個正司 級而已,對北京人來說,不過是個小官.時代不同了!

據說,這老兄因為覺得無法還清債務,幹脆破罐破摔,成了個流浪漢,不知以後怎樣。其實,在紐約這大都市,有黑人,西語人,白人homeless(流浪漢),中國人為什麽就不可以做homeless?多少人流落美國,遇到挫折,人生徹底改變。美國是天堂,美國是地獄!

S: 東北一省城書記,省委常委的公子,我90年端盤子的師兄,也是我研究生的學長。那是在新澤西州Freehold鎮一家高級中餐館,離紐約一個半小時。S老實中厚,已利用周末假期在此端了幾年的盤子。老板正好是台灣來的東北人,曾到大陸做生意,極力希望他電腦碩士畢業後留餐館當經理,總管跑堂夥計,並打包票為他辦綠卡。開頭一年,老板讓S一個人睡在餐館地下的一個簡易房間。一天半夜,S夢中驚醒,聽到餐館內有人講英語,還搬東西,出了一身冷汗。要知道,餐 館在公路邊,周圍沒有任何建築。他冷靜下來,哆嗦著摸到了床旁的電話,躲到被窩裏給老板匯報了敵情。老板讓他掛了電話按兵不動,自己立即報警,然後給餐館打來電話。電話足足響了十分鍾,直到警察趕到。突然的電話聲,配上幾台電話機上的閃閃紅燈,嚇得盜賊們倉皇而逃。老板怕這十分鍾內,S被發現慘遭滅口,人命關天,抓小偷其次。這個平時國罵TMD琅琅上口,夥計們口頭的“胖子”,關健時刻不但頗富人性,還如此機智。當然,S表現也滿分,尤其是他的鼻子,沒打呼嚕.餐館很快裝上了警報係統,之後的一兩個月,老板把他的有照手槍留給S壯膽,但還是不妥,最後給S另外安排了住房。S 91年畢業後,一直在該餐館邊 打工邊找白領工作。兩年後終於找到,托老板介紹,成了老板的食客的手下,任職於華爾街一家銀行作信用方麵的工作。我7年前在街上見到他幾次,當時電腦工作發燒,他有意轉回電腦。

幾年前,在我給所有中國朋友的一封關於美國轟炸中國駐南領館的電郵中,卯上了素不相識的思進,起源於思進給大家的回複,提出“愛中國就應回中國”。當即回複:“那你幹嗎還不回去?”兩人一左一右,在我所有的電郵朋友(包括大陸,台灣,香港人,ABC) 麵前大戰五天,拖入了另外的朋友,我不得不幾次公開和私下要他倆停戰。我是唯一的尷尬者,因為他們大多不相識我看到S和當年觀念不一樣了。

W: 父親是知名學者,上海著名大學的書記,直接向國家教委主任何東昌匯報。W是我同學,來美前已從複旦電腦研究生班畢業,隻是無碩士。老兄寫程式一流,我這個半路出家門外漢,第一年常靠他的幫助才度過難關,至今不敢忘本。不過,他們夫婦是典型的中國讀書人,那年的涉外活動,基本由我負責,尤其是幾次關健之時, 由我策劃,轉危為安,功不可沒。W原住在一個非常爛的地下室,老婆來了,租另一家大一點的房間,結果在搬家的頭一天,首飾電器悉數被盜,連帶借我的英文字幕機。房東或他的親戚有重大嫌疑,至少房東本人有相當的責任。他們找房東,根本就是對牛彈琴,居然就老老實實地搬走了。手上牌沒了,但我給他們一計,然後開車在一個街口外等候,房東乖乖地給了W嫂幾百元,夫婦倆心上愁雲就此飄散。他們搬到的房裏,有一個房客,是一個隱藏的香港有錢人的長子,看中了兩人的老 實,來路清白,有(父親)根可查。幾個月後,出手60 多萬現金買了附近靠海的高級住房(現大慨150萬到200),為他20歲不到的弟弟留學準備。要 有文化又信得過的人看房看小弟,W夫婦欣然應允,不但解決了房租問題,還在高級住宅一直住到W南下找到工作,離開紐約。其間,雖和小弟及不斷更換的小女朋友有過摩擦,但小弟大半時間在外混,他們總的是非常開心的,常常約我們去唱K。住房解決了,還得吃飯交學費。W找了一份曼哈頓送外賣的工,我課後開車送他見工。坐在巴台上和老板砍,憑我的經驗,老板是周扒皮,當即把他叫到一邊勸他走。他不信,是他老鄉,“阿拉想害隱”。回家的路上,我半開玩笑:“上海老鄉又怎樣?上海人在紐約的形像不行嘛。”不知為什麽,那年頭,上海人在紐約華人社區名聲不怎麽樣,有的雇主聽到是上海人就沒下文了。果然,老鄉欺老鄉,氣得你發慌。第二天晚上,外賣郎身上皮已快去了一半。想逃,不行,底薪和介紹信不給,往哪走?第三天第四天不得不去,因為介紹信就有50元。三天後,拿到介紹信到介紹所要退款,晚了,剛好超過了三天期限,看來老鄉是有備的,甚至和介紹所有協議。我不得不再次出馬,叫了幾個有顏色的同學,玩了點小小的心裏遊戲,好歹拿回一半介紹費。為了專心學習,W嫂決定暫時犧牲小我,代夫出征,遠赴新澤西一家小中餐外賣店。累了一天,終於打烊回宿舍。正在衝涼,響起了敲門聲,原來老板“酒醉”,聲言要洗鴛鴦浴。嚇得W嫂大哭,驚動其他夥計,把醉鬼勸走。接到W的求救電話,我正在臨時抱佛腳,第二天要考試。緊急“調動”了一個北 京兄弟,同時我給他們宿舍打了電話,警告醉鬼不得亂來。他們星夜兼程,安全帶回了W嫂。現在他們倆都是IT人士,今年全家要到夏威夷度假,靠自己的艱苦奮 鬥,過上了幸福美滿的日子。

以上幾例,乃早期華夏遊子之縮影也。當時,留學生百手起家,無論你的父親是副部,正司()還是普通百姓,在 (美國)新社會人人平等。“7小時的時差”,世界變了, 中國人富了!今年在成都計程車上看到報載,崇州一個小小九品鎮書記,就配有豪華汽車,上班時間酗酒賭博被記者抓個正著。司機說,“這哥算啥子,有的生產隊長都配有小車嘮。”所以嘛,人家一個堂堂六品正廳的女兒,配輛自行車有什麽了不起?

2。你糊塗啊,老李!

李妞說:“199516歲,小留學生還不多的時候,我去了英國,又有一種是試驗品的感覺。無可否認的是,我還滿喜歡當實驗品的感覺,雖然有點冒險。因為,我感覺自己是Leader(領導者),不是Follower(跟隨者)。”

Hello, 你不是領導者,也不是跟隨者,你不過是child dependent 

on rich parents(不能自食其力的富家女}。1980年代,港台來了許多小留學生,尤其是台灣的小男生,目的之一是逃兵役。小留學生們我耳聞目睹不少,條件好的,有母親或近親相伴,生活有照應,同時防範誤交損友。而那些在國外無父母監管,委托朋友照看的,就麻煩了。W夫婦照看的小弟,成天不在家。後來駕照年齡一到,就買了名跑車,帶小女生兜風。有時半夜帶回家,睡到第二天小午起床,倆人到冰箱裏見什麽吃什麽。晚上W嫂打工回家,發現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一個小女孩,一到國外,就有帥哥機場迎接,太真實了!大學的情況是,新同學還沒到,那幫光棍學長們個個就已從同學會接到任務。雷鋒哥哥們軍號已吹響,汽車已擦亮,部隊要出發,期盼自己接回的是小美妹。好不浪漫!但老李啊老李,16歲的小女還未成人呀。你送去的不是一隻小飛羊,而是一隻小肥羊,明擺著是羊入虎口嘛。初到異國它鄉,異常孤獨,是最脆弱的時 期。一個無社會閱曆又正值最危險的年齡,禁得住幾隻溫暖狼爪的誘惑?你讓她在此狀況下獨自研究“對性的態度,享受愛情”,算得上個稱職的父親嗎?或許李妞會說我已過時了,美國的中學生談戀愛很正常,父母不管。錯也!父母不是不管,而是管不了,後果就是美國有這麽多的少女媽媽 (teenage 

mother)。女中學生若無男生陪同參加學校舞會或約會是丟臉的事,但一旦出去約會,無論黑爹白爹都會緊張得不得了。老爹或老哥化妝跟蹤保護,電影上常見。有時小男生提上褲頭,越窗而逃的鏡頭讓觀眾大笑。這就是美國,老爸擔心小女吃虧,但又無能為力。英國我不知,應該差不多吧。去年, 紐約一17歲小韓妹交了男友,被驚恐萬狀的老韓用腳鐐關在家,警察趕到,給小韓去掉腳鐐,給老韓帶上手銬。幾個月前,一19歲華人女生從曼哈頓20層縱身 躍下,因為和男友吵了一架。她老爸在加州“桂古”(Silycon Valley)開公司,和李妞相似,從小生活優越,品學皆優,一帆風順。紐約每年有不 少的少男少女為了“純潔的愛情”,離家出走。有的一年半載後被警方在聲色場所找到,有的混不下去,抱著孫子向“年輕”的爺爺奶奶報喜了。

今年回川,在一老朋友家作客。朋友本人是川大碩士,留學歐洲博士,在成都事業有成。虎父無犬子,他小孩考上省重點四中,還贏得全國奧林匹克競賽獎,留洋是早晚的事。他想聽聽我的看法,究竟小孩是去讀高中,學士還是碩士好?我一般不會介入朋友的任何決定,但人家是誠心想了結各種利弊,我就直接了當的談了個人觀點:“如果你或太太不能去長期相陪,留學高中萬萬不可。女兒有女兒的擔心,兒子有兒子的擔心,比如加入幫派,吸毒,當少年父親或在學校被惡少當沙袋等。至於讀本科還是碩士,利弊各有。早到語言文化吸收好,但生活擔心多。大致上,10歲前到,多年後英語會沒有任何口音;15歲前到,英語會很好,但一般會有少量的口音。20以後到,口音難取掉,英文也不會地道。當然,個人來前的基礎,來後的環境非常重要。外語學院英語係出身的就不一樣,女生似乎在口音方麵進步 快。紐約不象美國,更象聯合國,想提高英語,別來紐約。這隻是個人的片麵看法,沒有經過大量的數理統計,可能有偏見。”

以李妞在深外語學校的基礎,16歲“到異國他鄉體味不一樣的人生”,相信現在英文一定很棒。小女最終也安然無恙.事實證明,你的冒險是成功的,隻把我的那些擔心當成是個玩笑吧。
安哪,老李。恭喜!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