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樂無窮

上帝不響。如歌單車。
Tune Your Ride. Every Day. Amen.
"Bicycling: Big Brainpower Booster."
個人資料
stillthere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騎車樂

(2006-08-11 21:48:47) 下一個
騎車樂


                    靜 也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與我有同感:是誰發明了自行車?這個人可是太偉大了!從車子的結構看物理學的運用,這其中的智慧足夠讓人稱羨,如果再從騎車鍛煉身體愉悅身心、保護環境及更廣範圍進行探討,則話題就更深入更多了。

  我從小喜歡自行車是因為父親有時騎車帶我去走親訪友,那種方便和隨意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另有一件小事也讓我下定了決心要學會騎車。那年叔父要騎車去春遊,我纏著要同行。叔父見甩不掉我,就讓我去換鞋,可等我興衝衝換好鞋出來,叔父和自行車卻早已不知去向。從此,13歲的我就下決心要學會騎車。我與幾個同學合租了一輛自行車,在月光下的操場上輪流學騎車,不斷地摔倒不斷地爬起,一夜之間,我們竟都學會了。當然代價是巨大的:自行車的鋼圈被摔變形了。為了不賠錢,我們自己動手找來石塊敲打,結果是敲正了的鋼圈上又出現了新的傷痕,隻好再用泥巴在上麵塗抹,許是車行老板對學生比較寬容,總之我們拿回了租車的學生證,順利“蒙混過關”。

  與很多人一樣,剛學會騎車的我常常不安分,看到熟人的自行車就要借來過把癮。記得學校有位領導擁有一輛非常輕巧的進口自行車,但不太好掌握,刹車在腳蹬後麵。同學們向他借車,他就要考車技,要求我們在籃球架下麵走“8”字,走過了才能借。用這位領導的話說,就是不怕摔壞車,就怕摔壞孩子們。每遇這樣的“考試”,我都會輕鬆勝出,然後用車帶著同學們瘋玩。一次,在鼓樓廣場帶著同學差點拱到公共汽車上,情急之下急打籠頭,車子直衝到了廣場裏麵(那時裏麵還沒有花草),好在有驚無險。當然還有比我更“危險”的。我的同學兼同事王國柱學騎車較晚,但很快卻達到了“雙脫把”的水平,一次我和他騎車在環城路上玩,突然看他連人帶車翻了一個大跟頭。原來是他得意忘形的“雙脫把”造成的:手裏的書包夾到車前輪裏了!此君隻要騎上車,精神就特別亢奮,那次我們去無錫蠡湖玩,他把車當成馬,一路馳騁,嘴裏一邊喊著“駕!駕!”,一邊還大聲念著“信馬悠悠野興長”,可見騎車給他帶來的樂趣。

  參加工作後,受那時的苦練基本功影響,有一段時間曾經學著投遞員練騎慢車,水平雖不能與他們的車技相比,但也屬上乘水平了。有位年輕的投遞員名叫馬承年,在慢車比賽中堅持坐在車上停車不動兩個多小時,讓我自歎不如。有一次與幾位朋友騎車遊蘇州虎丘,在公園門口比不下車撿地上的東西。有位叫徐誌烈的能不下車從地上撿起5分的硬幣,我隻能撿起瓦片,自然甘拜下風。沒料想,回程途中,一朋友卻因車技不老道跌了個大跟頭,到當地醫院縫了13針,頭部全讓紗布纏著,隻能坐在別人的自行車後麵了。但這樣問題也來了,他的車必須由我們中的一人帶回。騎一輛車還要帶一輛車,這可是需要相當車技的,且路途較遠帶起來很吃力,所以也隻有我和徐誌烈輪流帶了。當時一路回來的感覺還真不錯,盡管途中差點摔到河裏去,但還是感覺挺自豪的。不僅僅是因為車技,關鍵是覺得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那種團結友愛精神。

  那時年輕力壯,一天騎車百把公裏都不在話下。一次,我騎車去蘇州探望住院的叔父,剛騎到局門口,一位局領導就追出來喊住我,囑咐我一定要注意安全,還關照我中途一定要歇歇,關懷之情溢於言表,讓我非常感動。騎車不僅讓我找到了快樂,還讓我品嚐到了人世間的溫暖,真是沒有想到的。

  通過騎車,我還從投遞員那裏學到了不少知識,比如騎長途車時一定要把坐墊拔高,這樣腳可以伸直,不容易產生疲勞等等,這些經驗我在騎車中屢試不爽,深有體會。

  後來工作變動後,我仍常常與同事們騎車外出辦事,如為局裏選購職工宿舍地皮、為程控化建設奔波、檢查工作等等,騎車出行成了我的“例行公事”。即使去機關單位辦事,不管是路程近遠,我也都是與同事騎車前往。這其間也遇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當地政府機關一些接待人員可能習慣了以車論身分,見我們騎車而去,“疑問”的目光自然就隨著“冷淡”而來,不過好在他們的頭頭腦腦都認識我,所以才免去了“冒牌”之嫌。可這樣的事情見多了之後,倒讓我向自己提出了一些問題:短短幾年人的觀念轉變就這麽快?這麽現實?騎自行車就真的那麽沒身分?

  提問題歸提問題,我倒是真心希望人們返璞歸真,除必要的汽車出行外,多騎騎自行車,既可愉悅心情鍛煉身體,還可以保護環境,親近自然……話題或許扯遠了,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據一份材料介紹,世界上所有的人中,投遞員的平均壽命是最長的。我有一位老領導,80多歲照樣騎車如飛,真的讓人羨慕!

  在無錫工作期間,有次突發奇想:騎車繞太湖一周當是別有風味。剛一說出想法,就得到很多同事響應,後來因一些客觀原因未能成行。時至今天,我還在為那個願望蠢蠢欲動,總想著如有一天,約上三五好友,一路車鈴一路歡笑地奔馳而去,那該是一件多麽令人賞心悅目的事啊!

轉自: http://www.js11183.com/JSPostNews/second.asp?newsid=4194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