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淡雲鹹(四)——魚吾所欲也

(2006-11-15 00:12:42) 下一個

        吃魚,無疑是飲食文化的發展的結果,上古的神農隻有吃草的命,大禹治水也沒有留下公款吃魚的不良記錄,周公時代,最美味的食品應該是肉脯,好容易撈到吃一回,為了招攬人才,剛到嘴又給吐了。春秋以後的人,開始品嚐魚的鮮美,但吃魚依然是很稀罕的事,孔夫子生了兒子,人家送了一條鯉魚,孔子興奮得立馬給兒子取名為鯉。窮措大馮諼進了孟嚐君子店,首先想到的是改善夥食,也就是要求吃魚。

        當然,有魚,還得會吃,從世界範圍來看,好魚一族當屬中國人。西人吃魚一般都要剝皮去芒,外麵還要裹一團麵糊,或烤或油炸,更多時間就弄些金槍、吞拿罐頭對付,再不然就如[一條名叫旺達的魚]裏的小毛賊,直接從魚缸裏撈活水吃,這樣吃能有什麽滋味?日本人喜歡生魚片,鮮則鮮矣,加工工藝簡單,且品種單一——魚名“三文”,其賤可知,近年來卻大行其道,紛紛以為時尚,真是世風日下,風雅不再。

        國人中最愛吃魚的,應該是江南人,這話說了,各地的朋友肯定不服氣。廣東人會說:吃海鮮可是我們領風氣先。不過海鮮的範圍包括蝦兵蟹將,容易跑題。共守著長江的四川、湖南人有酸菜魚、豆瓣魚,隻是一味狂辣。湖北的武昌魚在當地名氣雖然很響,“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千古以前就不被江南人看好。西北的哥們會說,咱們這裏有黃河、涇河和渭河,想當年渭河的魚特別多,水都給攪渾了,不然薑太公也不會巴巴地趕到那裏去釣魚,“涇渭分明”就是說這事,當地百姓渾水摸魚如探囊取物,太公卻用直鉤釣魚,遺笑後世。然而早在漢代,江南人張季鷹在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做官,“當官吾所欲也,魚亦吾所欲也,兩者不可各兼,棄官而回家吃魚也。” “蓴鱸之思”煎熬不過,居然棄官返回江南,長安廚子固然不擅長做魚,更主要的則是江南人把吃魚當作比升官發財更重要的事,活得聰明的人確實很難認同這種神經兮兮的價值觀。

        江南人擅長吃魚得益於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雖然九省共飲一江水,但是鰣魚、刀魚等美味魚種隻在長江入海口一帶活動,“魚米之鄉”信有之。江南人烹調有道,因魚製宜,各盡其材,“鬆鼠鱖魚”造型靈動,以甜抽彩;“西湖醋魚”醬汁濃厚,用酸去腥。大如沙河魚頭,小如木瀆鲃肺,或盆或盞,或碟或碗,各臻其妙。

        說江南人愛吃魚,最有說服力的是他們吃魚的瘋狂。“拚死吃河豚”,喜歡吃魚則性命以之,令人駭然。江南一地,吃河豚,以揚中、江陰和靖江三地為盛,每年清明前的仲春時節,食客雲集,以食用河豚為天下至樂。然而河豚的內髒和血液有劇毒,盡管加工、食用過程備極小心,幾乎每年仍有樂極生悲的報道。我起初是打定主意不去冒險的,然而,人在江南,身不由已,最終也搞不清楚是禁不誘惑,而是受不得刺激,放膽品嚐了一回,如今回味,隻有帶細刺的魚皮卷過舌麵時的倉惶,估計是恐懼感過於強烈,壓抑了味覺。

        放眼全球,縱覽世界,舍生取義者有之,為財為色損身殞命也不罕見。為吃魚甘願搭上性命者,唯吾江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