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淡雲鹹(三)——舌尖上的泡沫經濟

(2006-11-12 19:58:31) 下一個

       Gum最確切中文翻譯應該是“膠姆”,中國人一般稱為“口香糖”,小孩子叫其為“泡泡糖”,前者強調功用,後者重其娛樂,但都以“糖”視之,其實GUM一般是SUGARFREE的,即不含糖的。

因為以糖視之,所以,國人一般用以哄小孩子,作用範圍有限,市場前景暗淡,主要品種黃箭、綠煎隻能羞縮地呆在收銀機旁,換些零錢。相反,北美大的超市和零售便利店一般都有GUM專櫃。品牌豐富:最著名的當屬EXCELTRIDENTDENTYNE,綠箭、黃箭隻能叨陪末座。種類繁多:GUM雖以薄荷為主要原料,但佐以各種香料或水果香型,調出不同口味,或清純、或濃烈,亦春亦秋,宜冬宜夏。包裝精美,價格不菲。

老外愛嚼GUM,一是與其飲食結構有關:喝咖啡,牙齒容易著色;喜食洋蔥等五葷三厭,口腔異味強勁,乍離餐桌不作處理,絕對不敢越舞池一步。GUM去斑除臭效果頗佳,因此咖啡店、飯館附近的超市、便利店的GUM生意多半不錯。二是口唇滿足的生理需求所致,華漢民族認為口腔位於頭部,事關臉麵,基本功能是攝食養生,社會作用是表述自我、影響他人,自然不能混同於 “形而下”的欲望器官。西人口唇滿足的欲望強烈,即使不進食,嘴唇也得成天吧嘰,小洋娃娃不吃奶,也要含個橡皮奶嘴,一旦成年,自然不能再整天叼個奶嘴四處亂竄,親吻便是滿足的最佳途徑,雖然可以旁若無人地當街親嘴,正式社交場合也可以吻手吻腳、蹭脖子上臉,叵耐親吻要求兩片嘴唇必須有個附著對象,落單時怎麽辦?隻能嚼GUM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