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下客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要不是我自己為自己建立紀念碑,這紀念碑,它從何而來?
個人資料
正文

大千群英錄 - Goldman

(2009-12-31 11:08:25) 下一個

不聽話的孩子沒糖吃

來源: goldman10-05-12 17:24:18


查查老夫在二月份回調的時候建議大家買進的帖子,估計沒幾個人聽話的,因為老夫不畫圖,好多半瓶子醋在別人不給的圖的前提下就想不明白。
到十四連漲的時候,老夫自己“被鎖定”利潤了,好心建議大家也鎖定利潤,聽話的孩子也不多。(查查老夫的帖子去,可能當時還有人幸災樂禍老夫被拱了出去。)
上周四暴跌,老夫抄了底,好心告訴大家一聲,可能大家也當放屁,尤其是星期五又跌了點,有沒有幸災樂禍的混小子就不知到了。我說不必止損,還是有不少抬杠的。現在怎麽樣。跟著老夫做index的,今年少說也該掙15%了。但是,不聽話的孩子沒糖吃。

不是老夫會預測,或者會懵,關鍵是老夫在錢來來往往時有一個正常人樸素的思維和守規矩的操做。二月份,三分之二公司的ER beat exp,股市還爹,說明什麽,是調整不是要崩盤,再看看自己的portfolio,股票的比例已經低於日常水位了,這時有點正常人頭腦的操作就是“買”而不是止損。到了十四連漲,portfolio裏股票的比重嚴重超載,有點正常人的思維,就該lock profit。同樣的道理,上周四這麽跌,操作是“買”而不是止損。何況,俺還給除了這個季度各公司ER,說明基本麵不差。

大家都是聰明人,但是利字當頭是,常常就失去了處子之心。跌到底時,非要往崩盤想。漲到頭時,非要往新高想。

隻要把利字放在一邊,恢複處子之心,用正常的思維操作,認真讀財報和每一份economy data的report,穩定長期掙錢的日子就不遠了。
  

從曆史中學習,可以消除恐慌的心理

來源: goldman10-02-11 16:10:30

大部分個人抄不到底,有些抄到的也是靠運氣。最主要的原因是“恐慌”。當market跌得好像見不到底的時候,沒人敢抄。但是,WS的老兵們抄底的本事卻要好很多,首先,他們能混上十幾年不被淘汰,說明比那些已經被淘汰的人有sense,第二,他們遇到過同樣的情況,最後發現總是峰回路轉,於是敢於抄底。

我們不妨對比一下2003年和去年,有驚人相似的地方;那麽2004年對比今年如何,不知道,今年肯定不會重複2004年的老路,但是,按value分析,由於earnings增加,經濟漸漸好轉,雖然可能很慢,慢慢在股價上會有正麵的反應,對比2005和2003年,就會發現market搖搖擺擺地上升了,同樣,今年會有大跌,但是不必擔心半年一年後接不了套。有了這個信心,就 不必恐慌,逢低買進,回頭發現自己“聰明了”。

再對比dubai危機和greece危機,是否似曾相識。這些局部問題總是可以解決的。那麽,就不必擔心到了低點還會再dip很多。隻是dubai的問題解決的快,greece的問題解決的慢。大家翻番我2/5的帖子。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finance&MsgID=1807311
為什麽我不等了,因為遵守投資比例平衡的鐵律,我必須那是進貨。但是,當一個人有恐慌心理時,他有時不follow當初訂好的投資策略。所以,消除恐慌心理,加上按策略有條不紊地投入,時間一長,beat market就不難了。



金子的用途、價值和價格  
 來源: goldman 於 10-01-11 13:28:33  

 好久沒有post 東東了,玩回來比較懶,終於寫完了點東東。

莎士比亞說過,“金子,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這東西,隻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醜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雅典的泰門)。這說明兩件事,第一金子顯然有用,第二當時的金子非常值錢,可能遠比現在值錢。

金子的用途回頭再說,我們先看看當時的金子有多值錢。

我個人認為(很多人也這麽看)人類有史以來最有錢有勢的家族是Florence的medici家族,他們從十五到十八世紀初控製著歐洲三百年,控製著歐洲三分之一左右的財富,連教皇的錢都由他們管理(相比之下兩百年前的Rothschild家族可差遠了。),歐洲的國王們問他們家借錢。他們的家,現在叫Pitti Palace,是全歐洲僅次於凡爾賽宮第二大,第二豪華的宮殿。整個文藝複興,可以說是他們家資助出來的。他們家的墓,是米開朗基羅雕刻的(就是著名的晝、夜、晨、昏四組),整個uffizzi 博物館(有全世界最多文藝複興和古希臘的作品)是他們的私家博物館,現在Florence市政廣場上的諸多雕塑(全是精品),包括後來搬走的大衛像,是他們家的私有品。好了這樣的家族當時的現錢是多少黃金呢。

根據The House of Medici一書記載,大約不到二十萬florin金幣,那麽一個florin有多少黃金呢,大約不到四克,也就是說他們的現錢當時換成黃金不到一噸,不到30M USD。而全歐洲不過有兩百萬florin金幣。當時的Medici家買pitti palace的價錢是多少呢,兩萬金幣左右。相對於現在的三百萬美元,上海半棟非常俗氣的洋房價錢。要知道pitti palace有三四個足球場大的建築麵積,全是花崗岩和大理石建的,加上上百英畝的花園。且不說這棟樓值多少錢,就是裏麵五百幅文藝複興時期的畫價值就不得了,2002年提香的一幅非代表作賣了100M USD,更不用說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的了。羅嗦了這麽半天,就是為了說明金子五百年前比現在值錢,或者說現在嚴重貶值了。

當然,有人可能會認為發現新大陸後金子多了貶值了,這是一個原因,但是不是主要的原因。我們不妨看另一個例子,蘇州的獅子林。大家對它可能比對Florence熟悉。這是我第二喜歡的蘇州林園,裏麵的景致精巧奇致到了頂點,當然第一是拙政園。這棟林園占地十五畝,大致相當於二十個北京的四合院大小。北京一個破破爛爛的四合院現在至少是五千萬人民幣到一億,現在中國一塊爛太湖石就幾十萬,這麽算來獅子林至少三五十個億,而一百年前是多少。正好那時有個transaction,貝聿銘家化9000兩銀子,相當於100萬人民幣買的。貝家是貨真價實的貝勒爺,一下子拿出近萬輛白銀在當時很是了不起,現在中國工薪階層買房子動不動就一二百萬。從這裏看,金銀也是大貶值。

這種例子就不多舉了,總之一條,從長遠看,金銀不是好投資。

那麽為什麽是這樣呢,這要從金子的價值和用途說起。金子過去有三個用途,首飾,建築和流通。現在隻有一個用途,首飾。過去金子用途多,現在少,所以相對貶值。金子每年的產量並不低,而且沒有人銷毀它,所以越來越多,做首飾是用不完的。它不像石油越用越少。現在買金子的目的隻有一個,對付通脹。也就是說,如果有通脹,就要買金子,否則不應投資黃金,因為它沒用。那麽現在通脹在即,傻子也知道,所以金子要漲,一直要漲到大家覺得通脹不是個問題為止,至於漲多高,就看通脹有多高。因此,雖然從長期將買金子不好,近期倒是不壞。

至於銀子,還有白金主要的用途是工業用途,銀子會氧化,沒有人存銀子,所以,它們的價格和經濟的好壞有關,如果經濟不發展,需求就低,所以近來金價高,相對銀價和白金價低,就是這個道理。白金價一度是黃金的兩倍,現在差不太多。

在過去一百年裏,回報高低的次序是,收藏品》股市》房地產》通貨膨脹》其他(包括黃金)。 
 
 -重金屬的儲量有限.而現在電子產品都需要他們. -春山再醒- ♀   (126 bytes) (92 reads) 1/11/10 
   • 全世界銀子幾乎100%用於工業,而金子(新的)大部分用於存儲 -goldman- ♂   (0 bytes) (15 
 • 不同意,金子保值和傳世的價值永不磨滅! -5HILLS- ♂   (0 bytes) (4 reads) 1/11/10 
   • 傳世啊,medici家全部金子今天還不值它隨便一幅畫,那種畫他們至少1000副。  -goldman- ♂   (12 bytes) (96 reads) 1/11/10 



年終前的幾句多餘的話來源: goldman 於 09-12-17 19:18:16
今天雖然跌了點,依然是調整的事態。做index的人,如果這個月沒有斬獲,很正常,因為market沒有變化,如果有斬獲,說明ST做的好。DQ做個股的人,我估計有些人不大妙的多,因為DQer太愛做垃圾了。調整就是把垃圾的dump掉,load上好看的,雖然好看的未必接下來一定掙錢,但是fund manager年終一定要給client看到自己的portfolio中充滿好看的,總不能對clients講,我給你們load了好多A和C把。這就是為什麽強勢股最後一個月表現還不錯的原因,而很多垃圾很難看。 關於C以後再聊,最近沒有時間了。俺要去休個長長的假,去中國、香港和歐洲轉一大圈。今年是我近十年來唯一一次Active Trading account上12個月全是positive的,上一次在bubble時候。但是,要不是有leverage,就跑不贏大盤。讓大家見笑了,不僅沒有翻番,而且差得遠。反而是我passive的account return更高些,原因是在market一直向上時,最好的操作就是hold別動。但是去年則相反,passive的account損失就不用提了,而active trading account全年是正的,原因是active trading可以及時止損並且快進快出做ST。現在既然大盤是穩健的,我也懶得動了,等一月第二周再恢複操作。 所以呢,我建議今年已經掙到錢的DQ朋友見好就收,保持一個要心情過節。我雖然不太做個股,也不推薦個股,還是給大家三個建議,第一少碰C,第二做中長線的不要追高RIMM,畢竟它的競爭對手AAPL和GOOG太強。第三,手實在癢癢,想碰碰個股的,注意一下XOM,這是好股,也就是說FA沒問題,TA合適可以做。 好了,一月中再見了。也許有空會灌灌水,玩的高興就算了。


隨便聊兩句美國專利和專利的官司
來源: goldman 於 09-12-16 11:25:43
俺以前做science時,比較窮,申請一個專利是有好幾千獎勵的,批準一個又有好幾千,所以整出一大堆,每年這方麵的bonus少則可以去Europe玩一趟,多則可以整出一兩不錯的車,後來看律師寫多了自己也會寫了,再後來就可以幫打官司的律師看專利,挑別人的錯,多少知道一些。 米國的專利大多是defensive的,大公司有很多,除了IBM和QUALCOMM,一般不去主動找別人麻煩,尤其不太找小公司麻煩。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省得讓人覺得“大人當街欺負小孩”,這樣負麵新聞影響很不好。第二很多專利是N+1和N-1的那種(以後在談),有時互相套著,扯不清。小公司賠大公司傾家蕩產也沒三兩肉,大公司陪小公司,動不動幾十個M。所以,隻有不影響它掙錢,大公司有時顯得很大度。IBM除外,養了一群律師,專門靠欺負小公司掙錢,一年有一個B以上呢。還有就是qualcomm其實是靠專利吃飯。 同一個行業兩個公司真打起官司,其實不是比是誰侵犯誰,因為每個公司都有一大堆專利,很容易找到一兩個對方侵犯它自己的情況,所以最後是比誰的專利list長,基本上可以認為是長的剪短的,按淨長度和解,決定settlement的錢。這是俺原來的labs鼓勵我們發專利的原因。這樣下來,一般小公司也不該去碰大公司了,因為大公司專利的list太短。 如果是一個學校打一個公司的官司,一般也不是要這個公司的命,而是要入股,不如當初Stanford就從GOOG拿了好多股票。 最糟糕的情況是一個律師firm打一個公司,因為這個律師firm不做任何東西,沒有來自產品的revenue,它不需要賠對方任何損失,因此永遠是一家真正的實體公司陪這群詐騙犯,這是米國專利製度最大的漏洞。
更正:第三段最後一句應該是 :因為大公司專利的list太長。另外,IBM每年因此掙1B以上的USD.
來源: goldman 於 09-12-16 11:29:36
沒有公司購買的科研專利,沒有經濟效益,個人也沒有報酬 -Jessica22- ♀ (0 bytes) (17 reads) 12/16/09 ?
真刀打官司,你就知道list長度的厲害了 -goldman- ♂ (0 bytes) (17 reads) 12/16/09


大家的回報率真叫我汗顏 來源: goldman 於 09-12-12 17:56:15
老夫也縱橫market十幾年,雖然沒有大發特發,但是想到家裏除了老婆和孩子,剩下了所有的東東,從房子、車子到decoratives,都是投資所得,也心理自足。這兩天一看大家的表現,動不動就一年五十倍,要麽就是天天翻番,而且想錢學森似的,證明這是可能的,一方麵覺得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另一方麵覺得自己這十幾年真是白活了。 不僅我白活了,對我的同行們的佼佼者,我下周一一定建議他們閉關,從新擺大家為師。你想啊,KP的南博萬John Joerr和sequoia的風投之王Michael moritz最近十年最成功的投資不過是GOOG,五年總共才兩百倍的回報,平均一年還不到三倍,何況Sequoia那輪VC funds 2B的錢隻有GOOG一家掙到錢了,剩下的全打水漂了,五年整體回報不過三倍左右。所有,我一定建議Joerr和Moritz拜大家為師,否則何必為區區小利冒大險搞風投,stock market豈不更容易。 至於在股票上打拚的,更是不值一提了,Buffet和Simons固然不行,就是大家痛恨的GS打拚了一百年,最後還欠下政府一屁股債。我也會建議它們拜大家為師,這樣它們一定能很快把世界買好幾遍回來,那稅收就可以把米國的赤子給填平了。 還有那個倒黴的瑪多夫,為例每年區區10%的回報還得作假,最後得在監獄裏度餘生。



這一個月左右,兩股圍城的力量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來源: goldman 於 09-12-10 16:42:12
load上的funds要發獎金,必須realize一些gains。沒上車的funds不能讓人看到portfolio中一大堆的cash,要load一些好的stock,比如GOOG和AMZN,讓自己的portfolio顯得漂亮些。你進我出折騰了近一個月,1100上下隻有2%。 可憐的是攥著一把垃圾的人,portfolio就是不漲,因為進場的funds總不好一些讓clients看到自己year end的portfolio裏是這些破玩意,所以隻有lock profit的,沒有load的。

別亂吵了,聽我講一個超級大散戶的故事開開心 來源: goldman 於 09-12-09 13:55:42
是俺以前一個學生的故事。一個猶太老美,時不時逃課,然後總到我的TA hour來找個地方坐著,邊做作業不懂就問,做完作業就走,省了上課時間,效率奇高。時間長了我們就熟了,他和我聊別的事。我問他為什麽不上課,他說忙啊,忙著學掙錢。他告訴我他家裏業餘替人操作,他希望今後自己能有自己的fund。我就問他怎麽回事,為什麽是業餘。故事是這樣的。他家裏三代經商掙了些錢,拿出一些錢就讓GS投資。GS投的效果不好,因為有conflict of interests,他老爸開始就自己管,僅僅把GS當一個brokerage而已。他老爸最擅長炒垃圾股,幾年下來回報不錯,GS看在眼裏開始也沒吭聲,後來那些專業的發現自己對各個垃圾股的研究還不如他老爸,就找上他老爸,說幹脆我們給你找些願意投垃圾的客戶,你來替它們管算了,第一年是白幹沒有錢,如果可行,從第二年起GS按portfolio的size,給他老爸每年1%左右,當然GS從client那裏收的高一些。這樣就在GS裏辦了個LLC,他老爸就業餘地替人管起了錢,一共管100M左右,這個level並不高。他老爸最擅長的就是能發現那些垃圾實際有value,那些是真的垃圾。return時好時壞,他說最倒黴的年頭,一年損失近一半,好的時候一年60%,70%的return。平均在15%-20%左右,並不像想象的垃圾股能翻番漲,而且這個垃圾fund玩不大,因為每隻盤子太小,所以至今他老爹也就管百十來個客戶的小錢,那些客戶都是大客戶,扔點小錢在垃圾上玩玩而已,算是high risk,high return的distribution。他老爸正經的business是別的,但是這孩子他自己不想繼承他老爸的business,到對這個副業感興趣。也許年輕人都這樣。


今天西線無戰事,出幾道FA的練習題 來源: Goldman 於 09-11-30 13:23:59
 1. GOOG和BIDU有什麽不同,或者說BIDU是否是中國的GOOG。
2. AAPL在中國是否有counterpart
3. ABC中,A和B有什麽本質不同,或者說AIG是為什麽活著或者為什麽還需要活著
4. Dubai對那些國家地區的market影響大,那些影響小 回頭再談俺的兩分錢。
四個FA問題的看法,兼談Dubai事件的影響
來源: goldman 於 09-11-30 17:04:13
1. BIDU和GOOG的差別是,BIDU是一個internet company,GOOG是一個technology company,假如有一天,internet突然消失,BIDU會死掉,或者說沒有存在的意義了,而GOOG會演變成別的什麽東西。BIDU學到了GOOG的型,沒學到其神。BIDU至今還在copy,不是copy什麽美國的公司,而是中國自己的阿裏巴巴和騰訊。現在從investment的角度看GOOG,不是web search,而是它的video和3G。看bidu,是看中國internet發展速度。從某種角度講阿裏巴巴是中國的GOOG。
2. Dubai危機中最倒黴的英國,然後是歐洲其他國家,美國和emerging market影響很小。一方麵,英國之接的債全較高,另一方麵英國和歐洲和Dubai的聯係緊密些。從投資的角度看,SPX和EMM可以繼續投,EFA要小心。這也是最近美國和歐洲股市走法略不同的原因之一。
3. AAPL在中國沒有counterpart。AAPL不是電子公司,更不是計算機公司,而是一個innovation 公司。任何山寨的iphone不管多麽像,多麽便宜,都威脅不了AAPL,就像假的LV包在中國爛大街了,真的照樣熱賣。和GOOG不同的是AAPL現在幾乎不做第一個player,而是後發製人,iPod以前MP3 player已經爛了,iPhone以前,Blackberry和其他smartphone已經很多了。但是,AAPL總是給人驚喜,讓人覺得原來自己熟知的東西還有那麽多玩法。AAPL是美國精神的非常好的代表。
4. AIG現在除了為大的banks,包括GS賠錢,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之所以不死,是因為現在衝擊依然較大,等到了影響不大時,就該拆了賣了。BAC不同,它隻是下棋有幾步沒走好,水平還在。從投資上看,BAC是可以逢低進場的,雖然他有較長的不穩定時期。AIG,自己看著辦吧。 Dubai危機對於投資者心理的打擊遠遠超過金錢的損失。它的衝擊可能到此為止,但是全世界,尤其是中國和印度,有很多的Dubai在成長。好在中國足夠大,自己就能承受幾個Dubai的危機。美國接下來的股市,回到自己的trend上,由自己的number決定自己的發展。



現在的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來源: goldman 於 09-11-23 13:30:19
即使不考慮稅的影響,操作也一定是和portfolio的position有關的。現階段既可以看牛也可以看熊。從長期講去年開始的危機已經離我們越來越遠,不用擔心第二次衰退,那時三年後的事,這是牛眼。另一方麵近期price太高,回頭的壓力很大,這是熊眼。先不考慮稅的因素,如果你的portfolio基本上是現金,那麽唯一的操作應該是逢低買進,而不是建什麽空倉。如果portfolio還是滿吧stock,任何高點都是賣出的機會,直到portfolio平衡到一個自己覺得“舒服”的點。這是第三重要的事。 幾乎所有的fund manager在一年的頭十一個月裏,隻考慮market的走勢,而不考慮稅,而在第十二個月則反過來,它們要harvest gain/loss;具體說是如果今年realized gain太多了,它們要把unrealized loss(也就是說被套的)實現一點,把gain抵到一些,當然無loss也不會故意搞出loss。反之亦然,如果已經割了肉,要把本來打算長期持有的有gain的賣掉。下麵舉兩個例子。 第一, 如果去年你虧了10K,今年三月份進場hold至今賺了20K,要賣掉一部分實現9.7K的gain,不管你的portfolio是否還平衡。當然你可能擔心賣掉以後買不回來的,所以要在同一天買進beta接近1的另一種security,比如賣C買BAC,賣GS買JPM等。三十一天後你可以換回來。(30天裏算wash sale)第二, 你今年至今掙了一筆10K,如果你的某個position,比如C被套牢,不要等著解套,馬上賣掉,讓全年的loss在3K左右。同時防止C突然漲上去,買一隻類似的,比如BAC。結合tax的consequence,操作就不同了,有些等著解套的position你可能馬上要處理掉了。否則年底以前買不回來了。這是第一重要的事。 另外一個tax consequence就是long term和short term的cap gain tax的不同。估計DT和ST的人基本上沒有這個問題,反正是Short Term的。買了index funds的和其他MF的,如果今年上半年進場的,unrealized gain很多,即使知道接下來到DEC market回調5%,也不能賣,因為你要交35%的稅。以DIA為例,如果六月份進場的,成本大致85,到今天漲了21%,或19塊。如果你能hold到明年六月隻要交15%的LTCG tax。也就是說你在現在以105賣掉,或者明年六月以101賣掉,稅後淨收入結果是一樣的。這時候即使你的portfolio不平衡,也不能賣。這個第二重要。(當然,你才hold一個月就不要因此把自己綁上11個月了。) 總結一下,現在在操作上第一優先是讓今年的loss(包括從去年繼承的)正好在3K,(對position中還有loss的人)。第二優先是要讓已經hold半年以上,有大量gain的position hold到一年。第三是要平衡portfolio。在這三個以後,才是“猜”market是熊是牛。而這三件事的操作和熊牛無關。 注意15%LTCG的稅明年是最後一年,以後的測略又要調整了。 還有,為什麽要爭取讓賬麵上有3K的realized loss,因為你可以抵掉你3K工資的稅。



股票“貴”不貴不是以單價衡量的,很多垃圾股今天並不便宜
來源: goldman 於 09-10-28 11:45:49
這就像美元和津巴布韋元的價值不能以麵值衡量一樣。你一隻筆賣了$1,你覺得隻有一個單位的貨幣,賣了1M津巴布韋元,你看上去有好多單位,其實更虧。每個人都財富不是以portfolio中股票的絕對股數衡量的,而是以他們的價值衡量的。 有人說垃圾股便宜,其實未必,比如c一點不便宜。隨便說兩個股票 GOOG和YHOO,一個500多,一個20不到,誰貴誰便宜,當然是GOOG。這是中國老太太永遠搞不懂的道理。所以大部分散戶都沒有從GOOG2004年上市掙到錢,因為他們總以為GOOG比YHOO貴。 BRKA將近十萬貴不貴,並不貴,MTLQQ不到一塊錢便宜不便宜,一點也不。

market跌到現在連5%都沒有,為什麽很多人portfolio大跌,都是垃圾惹得禍
來源: goldman 於 09-10-28 10:51:47 即使spx或者dji在最高點入場,今天滿倉,也不過跌了5%而已,非常小意思啦,5%將來一星期就能回來,所以根本不要用怕。但是如果進的是垃圾給套了,恐怕損失就比較大了,關鍵是首先它可能回不來,第二即使回來需要很長的周期,為什麽呢?因為MM是把錢輪著從一個sector轉到另一個sector,等到轉回來要好長時間。這是散戶掙錢時間短,被套時間長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呢,解決辦法隻有徹底忘記垃圾,尤其是跟風的人,因為跟風總比別人慢半拍。




介紹幾個準確點的網站
來源: goldman 於 09-10-26 17:26:30
DQ大部分人用Yahoo finance和Google finance的到數據,它們的data是crawl來的,很滯後,比如當初C的market cap早就100B+以上了,Y Finance給的還是30B,因為它用的是當前floating的數量,根本不是C全部common的數量。 我一般去sec.gov看公司的財務情況,不相信任何其他媒體的,因為那些都是轉載的。懶得去sec.gov的朋友可以去下麵幾個。 至於簡單的統計數據,我一般用我的broker內部提供的信息,而不是免費的。當然,免費的也有準確的和不準確的。比較準確的是 Standard & Poors的,自己到Google上去查它的網站。還有Bloomberg的和morning star的。當然,有一個number這些網站上沒有,就是一個公司潛在的option可以轉成stock的數量。這將決定在某個價位,該公司的floating會猛增。 出道考試題,MSFT為什麽很難坐穩$30. 答案在這裏 來源: goldman 於 09-10-26 18:03:53 從2001年起,MSFT可能是為了留住骨幹,發了非常多的option,strike price在30左右。怎麽發現它的呢,一般media上都不會給。如果仔細研究它的sec filing,他會說的。它會說什麽時候申請dilute多少,什麽時候option的expense是多少(發下去了),算一算當時的股價,可以算出它最大量的option在那個價位,有多少。於是,股價一到30,賣壓就特別大。不過這批option到2012年要過期。不過它2005年前後又發了一大批。



為什麽不能迷信所謂的institute,轉bill sharpe的觀點。
來源: goldman 於 09-10-18 18:07:42
先聲明,這不是我的觀點,是Bill Sharpe的,我隻是轉述他的觀點。他給我們上課時講的,我經過十年多的實踐,完全接受了這個觀點。如果不知道Bill Sharpe是誰不要緊,一定要知道Sharpe Ratio,否則今天晚上一定要搞清楚,在明天你下第一個單子以前:)。 Bill是主張個人自己理財的,他又句著名的話“fire you financial advisor first." Bill講全世界80%+以上的交易,95%+的量都是institiutes完成的(大家的401K就是例子)。因此institutes的平均回報和market是相同,在美國,略低於spx。institutues平均收費0.5%到2%,因此長期平均一定不如index。(想不通這一點要惡補數學了。)當然他有很多例子,某個很牛的funds其實長期回報net fee以後並不理想等等。
因此,Bill的建議隻有兩條,第一,follow大盤,第二,cut可以cut的任何cost,他認為個人隻要做到這兩點,一定beat絕大多數institute。 為什麽cut cost重要,因為WS的人家裏的豪宅,個人travel坐的biz class,家裏孩子上私校,porsche乃至ferrari的車子,都是大家交到trading fee和management fee買的單。除非你也能想Warren wang那樣從散戶收錢,否則唯一能做的就是cut cost。 經過後來和instititutes打了十年的交到,發現Bill的話完全對。但是,這麽最簡單的道理大部分人並不接受,要麽迷信institutes,要麽認為自己是那個最幸運的、能暴富的。老老實實follow index恐怕1%都不到。




GS, MS和ML的差別有多大
來源: goldman 於 09-08-24 18:26:09
以前一般人把它們叫做investment 的三大,但是行內的人都知道它們的差別(掙錢能力和影響力)大了去了。打個比方它們相當於巴西足球,北歐足球和中國足球的差別。或者說GS和ML差的可不是一兩個數量級。
經營上,GS無散戶,他大多是institute客戶和少量富人。對於個人,你沒有十個M的assets,它不理你,而且一般開戶要求deposit5M以上。曾經有某個大公司(100B market cap的大公司)VP要在GS開戶, GS不要。GS一個private wealth financial adviser一般隻管15-25個clients,這種人整個GS全球隻有幾百人而已。ML正相反,幾乎全是散戶,它按clients的數量上講,曾經是全球第一(MS和smithbarney合並後超過了它。),它的brokers的數量也曾經是世界第一。
MS兩者都有,一度它比GS還好,後來自降門檻,搞得有點人不人,貴不貴,不過這兩年spin off discover card以後,比較專注於institute/private wealth managagement,有所好轉。
三者掙錢的方式不同,GS是操縱market,ML是掙手續費那點蠅頭小利。 GS能操作market的原因不僅僅是它的人員能力強(也確實如此),而且它和全世界的有錢人共進退,Forbes首富中,一半在GS有account,但是他們大多不會在ML開戶,因為太掉價。GS和這些人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以榮俱榮,一損俱損。MS也不錯,比GS差點。 因此,以為BAC買了ML就能像GS那樣掙錢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ML完全沒有GS的能力。現在能和GS一拚的其實是JPM。曆史上Morgan一直壓Goldman一頭,直到近幾十年。這一次,JPM是大贏家。




GOOG ER 評論 來源: Goldman 於 09-07-16 17:08:35
最近休假,很少trade。但是幾大關鍵性的公司出ER,不得不做點功課。 今天重中之重是GOOG(不是IBM和JPM),為什麽呢。我們不能把GOOG的earnings單純看成是Google一家公司的經驗情況,而要看成整個美國商業(乃至世界)的晴雨表,要把它當作WMT來看。 雖然唱衰GOOG的人總是沒完沒了地說它的Biz model不夠diversified,但是它們不了解GOOG。誠然Google的online廣告收入幾乎是他收入的100%,但是這本身是一個非常非常diversified的business。GOOG的廣告商沒有千萬家也該有百萬家,大到它的對手msft,小到我們個人,這些廣告商從零售到服務,到打官司的律師,到各個大學都有,因此它們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濃縮。一個公司、一個行業不景氣根本影響不到GOOG,隻有全社會進入經濟危機才會影響到GOOG。 GOOG的發展需要比經濟發展快,才能支持它的股價,在過去的幾年,GOOG一直做到了這一點。主要有三個原因,最根本的原因,美國Online business從2000年起在GDP中的比重呈直線上升(查一下商業部的報告就知道了,它們有圖),而且是非常漂亮的直線,至今沒有停。今天的e-business大致是2000年的四到五倍,今後還會增加。第二是它不斷侵蝕yhoo和msft等online ads的market,這個今天已經動力不足了。第三是它靠技術,逐漸侵蝕傳統ads的market,這個今天剛剛開始。由於有這三個根本的動力,保證了GOOG有可能高速穩定地發展。當然,加上它們在各個position都有世界上最好的人,保證了executiion。 鑒於這些原因,我一直認為GOOG的earnings extremely important。可以說,GOOG earnings不好,米國經濟好不了,反過來不一定,GOOG earning好,米國經濟也許好。 GOOG今天的number頗讓我有些失望,當然它也有可圈點處。先說好的地方,GOOG這次rev和profit都beat expectations,而且profit乍一看還beat不少。在米國gdp下降5%以上,google能有3%的y2y的增長勉強過關。第二,GOOG的management顯然對公司的成本和盈利有非常好的控製,並且有度過難關的本事,因此,他是個可以長期持有的公司。
接下來談談他的問題,非常多。
第一,revenue 4.07B vs WS的估計4.06B實際是in line,而這個估計是已經下調過的。Q2美元下跌,使得GOOG在會計上賺了便宜,也使得它international的rev比例達到曆史最高點。如果不是美元大跌,GOOG應該是missed expectation in revenue。
第二,它的profit高的原因有兩條,第一是繼續cut cost,比去年同期,它cut了150M的cost,最大頭是cut administration cost,這是所有公司cut cost的第一步。這就相當於美股$0.5的盈利,Goog rev比去年增加3%,cost 反而少了150M,這就是它profit比去年高得多的原因。
第三,它由於缺少了write down lost 的items,tax可能比Q1多交了一些(待證實),因此cash flow沒有Q1 strong,當然這對於Goog關係不太大,比較它一個quarter1.5B的cash flow還是很多的。 Goog的業績完全能支撐400-500的股價,甚至回到600-700。但是,GOOG要想再上一個台階,比如衝1000,這個業績是不夠的。
我們講它的發展有三個動力,第一個是e-business的成長,這個還在。第二個蠶食msn和yhoo,這個幾乎不複存在了,因為msn和yhoo和死了已經差不多了。第三個蠶食傳統ads市場,這個這回又沒有看到。整個ws已經等goog在這方麵的表現很多quarter了,至今它在這方麵的努力依然不成功,這是這次ER最讓人失望的地方。當然,它的browser和cell phone至今沒有給它帶來它多直接的收益,也是一個concern。 透過GOOG的earning,可以看出US的retail小有恢複,但是增長不強勁。整個經濟恢複還要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聲明:本人持有GOOG,該評論不提供任何買賣建議。




當任何消息都可以解釋成好消息時,其實好消息隻有一條
來源: goldman 於 09-06-12 14:15:56
就是investors的信心在增加。 今天,iran毫不相幹的選舉結果觸發The Butterfly Effect,讓market在下午有個delta的跳躍。其實現在的上揚已經沒有任何fundimental 的支撐,但是,大部分人比半年前confident多了。這種confidence是支持market有史以來最長的上揚的根本。有時病人有了confidence,病自己就好了。(當然,也可能耽誤治療。) 從中期看,這種confidence會持續到independece day,然後又是ER season了。估計到那時才會有方向。



大致解釋一下為什麽大股不動小股動是快到頂的特征
來源: Goldman 於 09-06-09 16:37:01
這個現象通常是對的,當然解釋有多種,下麵是兩種合理的解釋
解釋一,任何推動individual stock和market上漲都是有成本的。當market漲到一定程度後,必須有新的錢投入,才能繼續上漲。如果新的錢進不來,經濟形勢再好,market的高點也維持不住。2007年底中國A股下挫就是這個原因,雖然經濟形勢依然好,但是沒有錢接盤了。對於大股,想AAPL和GOOG,因為Mass太大,推動它需要的力量也非常大(牛頓第二定理),這不是散戶和小fund能推的動的,必須是大莊家。大莊家推到一定高度,再向上推,要很多錢,這對於它們來講是很大的風險。所以在上升的最後,莊家要讓散戶來接盤,這是雖然還有新的錢近來,但是price上不去了。因此,常常是到頂的特征。這時一般還應該伴隨量較小。小股票則不然,尤其是價錢在5塊以下的小股票,一般的mutual fund是不願意投的,因為成本太高。因此,通常是散戶自己在炒。這些stock,因為market cap不大,散戶完全能炒上去。因此,在大股到頂是,他們還會衝一陣子。因此,就造成了權重大的停滯,而index還在上漲的矛盾現在。
解釋二,一般大股多為Mutual funds held,它們因為資金多,可以一支一支買,構成它們funds 的portfolio,完成diversified目的。比如parametric,雖然也是完全按spx的比例投資,那可是一隻隻individual stock湊出來的,哪位老兄如果加入過這個fund,每年初會受到幾百本annual report,你的account 上能看見幾百個positions。而散戶為了diversity,更多是買etf,比如spy,dia等,因此,散戶推動etf上漲,反過來推動index上漲,但是,大股上漲不明顯,因為mutual fund沒有加倉。這時一個特征是,index和它相應的efa出現脫節的現象。上周五,昨天和今天DJI和dia,spx和spy都有這個現象。 講得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




任何一種option的操作都是機會和風險對等的操作。
來源: goldman 於 09-05-27 16:49:03
Trade 股票是一種投資,刨去交易費等,long stock總體是掙錢的。而trade Option是一種賭博,刨去費用,交易option總體是零和的遊戲。當然會有人掙錢,也會有人賠錢。必須強調的是,雖然option的time value 在一天天萎縮,並且大部分option最終成為廢紙,但這絲毫不表示write option,或者說sell option就比buy option掙錢多。當然,這不是以一兩次、兩種stock的結果為準,而是長期交易各種stock總體為準。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先要搞清楚option的價錢有什麽定。當然,從理論上講,option的價格基本上是和stock price成正比,和它的volatility成正比,和時間的平方根成反比。但是,從實際上看,主要有買賣供求決定,或者說供求影響了它的under line stock的volatility。要理解這一點很容易,我們不妨看看歐洲人愛玩的world cup賭局。假設兩個隊A和B,大家普遍看好A能贏,都去賭A贏,那麽即使A贏了,押寶的人也贏不了什麽錢。當年賭意大利對高麗棒子恐怕就是這樣,為了從意大利身上贏一塊錢,恐怕要壓上十塊錢。如果B爆冷,賭A贏的人可是要大書特書,而賭B贏的人一夜暴富。結果是賭賭韓國的人都發了。Option也是一種賭局。當大家都覺得漲不過一個bar時,都在賣這個strike price的call option時,option就變得非常便宜。或者說這時候,underline stock的volatility被限製的很小。因此,你即使賭對了也贏不了什麽錢。但是一旦輸了,可要輸非常多的錢。反過來也一樣,當大家都覺得一定能漲過某個strike price時,它的option就變得很貴,因此你買了,即使最後漲過bar,也未必能掙什麽錢。對put option也是如此。有人覺得sell option掙錢的時間是buy option的三倍,但是忘記了輸錢的數量也是buy的三倍,因此兩者的數學期望相等,而且是零。要理解這一點很容易,你去賭場玩輪盤賭,在所有的數上下等額的注,除了No1。不考慮那個莊家通吃的slot,你有(n-1)/n ~ 1的概率贏錢,但是你你一次隻能贏1/N的本金,一旦輸錢則要輸掉全部的。任何學過概率的人都能算清這筆帳,所以沒有人到casino這麽賭的。Write option是exactly the same strategy!!!學過概率的人不妨自己算算sell 和 buy option的數學期望,而不是簡單的概率。 Option掙錢的關鍵在於你的看法和別人不同而且你是對的。我記得DQ有位大俠去年這時候賭GOOG的ER,大概有50倍的return,因為大家當時不看好GOOG 大幅beat expectation的可能性,option便宜得不得了,而他賭對了。這位大俠不妨站出來現身說法。今年同一季度(就是這次)大家普遍看好GOOG的earnings,option變得非常貴,結果雖然beat了expectation,並且漲了,option也沒的掙。 如果你去年十月前後naked sale puts,即使是spy的puts,現在估計已經件外婆了,同理,你兩個月前sell calls,現在可能也在同樣的地方。Sell option開始給人一點甜頭,然後一次不但把前麵的gain 全輸出去,而且會通吃掉本金。 Option另一方麵很有用,前幾天一位老大講用buy put止損是至理名言。除此之外,對我來講它另一大用途是鎖定今後可能的增長。我半年來option的幾次操作大致是這樣。去年九月第Lehman出問題時, spy在120幾的時候買進了今年一月份110的puts,因此去年逃過一劫,當然花了點option的本錢。今年二月進場時,買了三年後spy的calls,大家可以查我的貼子,目的是為了leverage gain,而且三年後的option time value下降很慢。同時買入一部分dia,在66左右,作為保護,花了$0.8買了六月的puts(現在看著錢是廢了),當dia漲到75時,賣掉了一些dia,同時買入五月dia 77的的calls。我是那時開始從牛看熊的。雖然我沒有從66吃掉83,但是由於有著些calls在手,我從77到83是吃到了,隻差75到77。當然,option本身花了我$1左右。這裏麵,我用option做了三件事: 去年,止損。今年,預防和鎖定利潤。 Option的應用並不容易,要做的得心應手需要很長的時間,對於散戶,操作option見外婆的比發財的多得多。希望大家先把stock做好,再慢慢進入option嚐試。還是那句話,掙錢不爭一時,難的是十幾年,幾十年掙錢,把stock market變成你的印鈔機,而不是鈔票碎紙機。 我還差關於建長倉的看法,另外有空談幾個2000年前後我和幾個狐朋狗友option的得失。 為什麽我不做day trade和短線 來源: goldman 於 09-05-22 14:02:38 很多年前bill sharpe給我們上investiment 101,讓大家分成兩組,一組不斷做trade,另一組跟著index走,假如market上隻有這兩組人,兩組人最後平均的收益不考慮fee是一樣的。如果考慮transaction fee,第一組還不如第二組。如果你每年收益是10%,交掉2%的transaction fee,20年下來你少了35%的收益。 接下來sharpe讓大家回答幾個問題,第一,你是否相信你的trading 水平比WS的professional高,大部分人給的答案是否定的。第二,你是否知道WS誰的表現好,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你並不會因為他們以前的表現就完全相信他們,因此你即使在一段時間裏有幸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沒有人相信你以後還能如此。 sharpe給出的結論是,少做無味的trading,多賣index funds。當然,還是有人相信自己能beat index的,事實也是如此,因為WS的traders也會在panic的時候不當地拋售,就跟散戶撿便宜的機會。但是,長期(不是三五次)day trade,尤其靠一些人所共知的TA,贏WS或者贏index就很難了。 感謝我的兩撥朋友convince 我這一點。第一波是一對同孌兄弟,我過去的同行,在他們進入金融界以前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兩個統計模型專家(搞統計模型的人應該能猜到他們是誰了。)他們後來在一家非常有名的hedge funds工作。我們談起TA管不管用,他們說你的不管用,我們的管用。為什麽呢,你的是全世界都看到的,不帶有任何新的信息。對於一個信息係統,要想減少它的不確定性(熵),就要加入新信息(學過信息論的人應該知道這一點),從其它信息中derivative的不算。你看到的TA是股價走勢的derivative的信息,不具備新東西。當然,如果你手工畫線,加入了你的知識,而你的知識是對的,你又是中立的,可能有點用。但是,你的手抬高一點或者降低一點,結論就不同了。幾乎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希望在抬高或者降低。而他們funds用的TA數據是外麵人不知道的,而且每個月要開發幾個新的,淘汰幾個不管用的,經過二十年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功。 第二波朋友是兩個把上市公司賣掉的闊佬,創辦了一個trading company雇了上百個traders做day trades。他們告訴我他們可以掙錢,並且一直在掙錢,而個人不行(除非那個個人也是個這樣的corp),原因首先是cost。他們一個trader一天做100-200個trades,(非常累),如果按DQ大家一個trade交$8,一天trading fee就是一千塊,一年是二十五萬。我不覺得DT大部分人能afford這麽高的trading fee。而它們trading company幾乎是零trading fee,而且SEC對於out money 的limit order還是倒給錢(因為你make了market,100股是20cents),因此,有時他們平進評出也掙錢。他們除了信息多以外,還具有兩個個人沒有的優勢,第一是係統反映時間奇快,第二是有幾乎無限製的margin。DT的散戶實際是和他們競爭,而且GS,MS等內部有無數這樣的人,更厲害。 DT之間近乎零和遊戲。即使他們,從internet bubble 完蛋後,把business也逐步一道中國和印度,因為即使一天一百個trades,每個traders掙得錢扣掉工資,基本上公司是無法盈利的。也就是說,一個一天trade100-200個transactions的trader,勉強養活自己。他們把trading移到中印以後,馬上盈利很好,因為工資的cost低了。traders的淘汰率非常高,一年要換掉一半,他們告訴我原因是如果一年不能掙大錢,這個人幾乎一輩子培養不出來,因此,長期淘汰下來,他們剩的都是厲害的主。聽了他們的介紹,我早就指南而退了。



沒參加過public offer的朋友請進,定價和配股的原則,老手就不必浪費時間看了。
來源: goldman 於 09-05-09 15:14:31
 public offer分為initial public offer,即ipo和一般的public offer兩種。public offer不一定是發行新股賣,也有不少是原有的preferred和bonds holder,或者pre-ipo的private hold把自己的liability轉成common stock來賣。ipo一般讓人比較exciting。由於pre-ipo公司沒有market承認的價格,因此它的price由公司和underwriters商量定。它們先在給sec一個參考價,寫在s1上(有的甚至不寫),隻是為了算registration fee,這不是ipo的價錢,ipo的價錢根據供求不斷調整,在上市當天(前一天收盤後)才能定。比如當初bidu的價錢,開始是13-17左右,後來不斷調,從21到23,上市前才定在27. 其它public offer的價錢很好定,就是前一天的收盤價。拿到過stock option的人也會知道,你們option的strike price是granted to 你前一天的收盤價。但是,公司和它的underwriter要早幾天通知SEC,所以在prospectus上要給一個參考價,以這次bac為例是8塊多,但是它有一行小字清清楚楚寫著隻是算registration fee的參考價,真正的offer價格等前一天收盤定。我去年參加了某公司的public offer,不是ipo,消息出來後,我一看AH比收盤價高了不少,就知道可以掙個快錢,跑去要,結果給了我大約10%,價錢就是這天的收盤價。 那麽怎麽能拿到public offer的股票。對於hot的股票,比如當年的goog,ma和bidu,你必須在它們underwriter那裏開戶。這對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因為你不可能在所以investment banks開戶,何況像GS和CSFB根本沒有散戶。對於不太hot的,你可以從二級broker手上拿,但是很多開盤就跌。 能配給你多少(比例),主要看兩點,你對這家broker(underwriter)的重要性和你在他那裏參加ipo的次數。如果你是向它叫management fee的reserved clients,有好幾個M在那裏,能拿到的就多,同樣,你如果每次它underwrite的ipo都參加,拿到的也多。對於很hot的股票,能拿到你提出的數量的1-2%就不錯了,比如你要10000股,給你100股。能拿到多少股,要上市當天開盤前才知道。當然,有人會問為什麽不要1M股,不是就分到10K了嗎。這樣的話,underwrite要你先準備好1M股的cash,如果你有,當然可以。
 Goldman lao Dao, BAC dilution question.
來源: inet-fan 於 09-05-09 12:21:36
Every one know BAC will dilute big(30%), why big fund take the current price? So they think in a few years that the stock price will be 30% + higher? Thanks a lot!
-莊家必須控盤,才能保證融資的價格,而且必須接著控盤
來源: goldman 於 09-05-09 14:44:32
-曆史上最經典的是GOOG第三次public offer,是spx宣布goog加入以後,本來按慣例,goog應該漲10-20%+,誰知goog和gs早就盤算好了,前者趁機融資4b左右,讓後者獨家underwrite,完全衝掉了spx效益。這是gs既不能讓goog張太高,影響它的客戶的效益,也不能讓它降,影響google的利益,於是,愣是在十天左右時間將goog的價錢穩定得像個常數(390-400),然後就放開了,讓股價雖市場去了。



2002 SARS和今年的Swine
來源: goldman 於 09-04-29 16:35:50
最近關於Swine的報道都提到2002年的SARS。很巧的是,2003年最後的大底是隨著SARS的消失形成的。2000-2003的熊市經曆了五波下跌,2000年底和2003年春天形成雙底,確認後回頭向上。這次的危機比2000年深得多,至今才經曆了四波下跌(2007年底-2008年初,2008年夏天,2008年10-11月,今年初),應該至少還有一次大跌,何況現在的情況比2002年糟糕得多。也許這次的大底會在Swine期間形成,並且隨著Swine的消失開始真正進入全麵恢複。如果這樣,真是曆史的重複。 另外Chrysler的問題得到解決是個好消息,比大笨的虛詞實在。 今天的GDP掉得很多,不完全能用inventory自圓其說。Q2的retail受退稅的影響,應該不錯。另一方麵,今年各級政府稅收明顯不足,最近各種新issue的Muni Bonds非常多,yield很不錯。不知道最終fed打算再印多少錢替州政府還債。我估計一些膽子稍大的人最近把幾乎沒有利息的treasury dump掉換成了各州的Muni,導致treasury 的principal大跌。



今年Q1 ER的特色
來源: Goldman 於 09-04-21 15:25:30
這次ER的一大特色就是各個公司profit beat expectation,sales大降或者missed expectation。所有的banks都是這一類型,INTC以及一個月前出來的mrvl的revenue下降的嚇人。就連GOOG rev也missed一點點expectation。JNJ,CVX,rev也在下降。這反映出兩個問題,第一profit好的原因不是銷售上升而是裁員和cut cost。GOOG號稱受recession影響最小,也不得不cut cost,yhoo今天再一次裁員。從全社會看,靠cut cost帶動的profit上升不能持久,因為一個公司的cost是下遊公司的revenue,如果很多公司cut了business travel的cost,旅館業、commercial real property和航空業就完蛋了,如果各公司再cut IT的cost,HP,IBM銷售就上不去。下遊公司銷售下降,最終會導致上遊公司無生意可做。這是一個負反饋。 第二個問題,大量裁掉的人最終會使經濟進一步萎縮。現在多出了怎麽多人,都扔給了chairman maobama。小奧再印錢給他們工作,殊不知政府投資,效率恐怕比私有企業的一半都不如。打個比方,IBM雇一個人,成本可能是政府的70%,創造的財富倒有後者的150%。現在,IBM為了短期的利潤裁掉這名雇員,如果他有幸被小奧雇上,從全社會的經濟效益講,比他在IBM差得多。 裁員以後各公司的利潤在improve,另一個方麵說明大部分公司不需要這麽多人。但是,又不能把他們趕到社會上去吃閑飯。所以要消化這麽多多餘的勞動力,必須有新的產業出來,而不是靠政府印錢借錢來養。十六年前克林頓靠IT,消化了大量的勞力,創造了八年的經濟奇跡,現在,經濟要真正走出低穀,必須有新的產業出現。否則,cut cost的負反饋將使實體經濟萎縮或者長期沒有增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