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的博客

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Happy Everyday!
個人資料
正文

正月裏的黃土高坡 (下)

(2011-03-01 06:10:19) 下一個


- 陝西吳堡古城 -

吳堡古城,始建於五代時期北漢政權,金正大三年設縣治於此,元明清至民國各代,皆為吳堡縣城。1938年日寇占據了山西軍渡,經常將炮彈打過黃河這邊的吳堡城,居民紛紛逃離,自此沒落,1941年縣城逐廢。

古城又稱石城, 是西北地區迄今保存最完整的千年古縣城。它地處黃河高原之東陲,黃河中遊之西濱,扼秦晉交通之要衝,頭枕黃河,東以黃河為池,西以溝壑為塹,南為通城官道下至河岸,北門外為咽喉要道連接後山,乃“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險地,它又坐落在黃河天險之石山上,所以被古人譽為“銅吳堡”。

自從上世紀90年代被列為陝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繼而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中的居民被陸續遷出,這座占地近10萬平方米的古城裏目前隻剩下三四戶人家十幾個居民。
1




行走在曾經的街巷間,耳邊隻有颼颼作響的山風,周圍是一片靜寂。高大敦厚的牆垣難掩這裏過往的繁華,講究整齊的院落仍然保存完好,門口那些粗壯的棗樹不但健康挺拔,周圍還長出了很多細長的樹苗,也許是果熟落地生根發芽,沒有人照料卻也沒有人打擾,才得以自由自在地長大成才。我想,這裏的盛夏一定是綠茵茵的,茂密樹葉包圍著褐黃色的斷壁,給人忘卻時光般的迷幻,那麽秋天裏呢,紅紅的大棗從枝頭漫向房簷,遠遠看去該是多麽絕美的畫麵。
2




好可惜啊,這裏曾是多麽美妙的一處居所!越走向古城深處越不由得我這樣感歎。然而,滿目隻見荒涼,幾個鍾頭裏真的是一個人影不見,順著城牆一直向北打算出城,竟然發現這裏住了一家人。這是個典型的陝北四合院,正房四大間窯洞坐北朝南,院中一棵粗壯的棗樹,院落方正氣派,人一踏進門檻便感舒暢釋懷。

主人名叫王象賢,今年82歲了,他看上去腰板挺直精神矍鑠,走起路來都帶風。老人祖輩在這院裏住了一百多年了,“隻有中間那個窯洞1938年被鬼子的炮彈炸踏了,後來重建了,其他的都有一百多年了!“ 老人回身指了指自豪地對我說。
3




王家住得緊臨城牆,站在牆頭就能看到腳下翻滾著波濤的黃河,河那邊就是山西,全城古城牆基本保存完好,隻有這一段被鬼子當年的炮火完全炸爛了。城牆與院子間有很大一片棗樹林,看得出有人精心照管,眼下正是剪枝的時候,茂密茁壯的枝椏露出新木色,看上去像是人剛剛理了發,透著那麽一股精氣神。

王老爺子自己隻住一間窯洞,其他幾間都做了自助遊的“客房“,恐怕這是古城唯一的住處了,我便向老人索要預定電話號碼,跟著老人進了他的”房間“。
4




告別時,老人拿出自己編撰的一本“吳堡古城春秋”,裏麵有關於古城的各種傳說,眾廟諸神的故事,還收錄了很多名人來訪者的文章,還有老人自己手繪的“古城內衙廟宇古建圖”,15元一本,他試探地問我是否感興趣。且不說關於古城的文字介紹並不多,就為了老人這份熱愛家園固守曆史的心思,支持一把是責無旁貸的。



- 山西磧口古鎮 -

山西磧口與陝西吳堡隔黃河相望,是清代及民國初年聯係西北與華北地區經濟往來的重要商埠,有“九曲黃河第一鎮”之譽。

磧,指水中的沙石。 因黃河400米寬水道在這裏流至湫水河入口處,受阻於麒麟灘,水道驟窄至幾十米,同時伴有險灘而形成“磧” 。磧口亦稱大同磧據稱是“二磧”,中國第一磧即黃河壺口。


這裏是當年繁忙的水旱碼頭,使得吃喝住行等行業隨之繁榮,百十年前那是相當的富足,曾帶給小鎮無窮的財富。今天作為磧口客棧的大院就是當年碼頭上的一個貨棧,原名叫“四合堂”,它裏外兩進院,上下兩層,當時的四個股東合做生意,憑靠天時地利人和,輝煌時期窗泊百舟門走千駝。

5





象很多旅遊景點一樣,剛下車,我就被眾多的“導遊”包圍了起來。因行程前有做足功課的習慣,一般我不會請人講解,寧肯自己慢慢地看細細地品,可這一天也不知怎地,或許是出門在外想找個人聊天說話,便答應了磧口本地人劉姐陪著走走。

沒想到,這個劉姐口音太重,講的普通話是一點不靠譜。貨棧貨棧,被她說成“互讚“,搞得我半晌不知其所雲,又想起在安塞鬧的笑話,跟農民大哥聊天,人家說”工人農民哦“,我聽成了”果仁羅米歐“! 有口音也沒啥,但她的身體好象還不太好,稍微爬兩層樓梯便氣喘籲籲,說話也是顫巍巍的,我連忙讓她坐下休息,百般無奈地笑著說:“你別說話了,就當我的模特吧,讓磧口人在磧口客棧裏留影一張!“
6。




整個客棧由兩個大四合院組成,現在的標間由昔日儲油存糧的窯洞改成,底層的屋頂就是上一層的庭院。窯洞前加有很寬的簷廊,客人可以在廊下閑坐,即可遮雨又可納涼。從院子的規模看得出,老板們當年把倉儲加貨運生意做得是風生水起,不但有一開闊屋頂平台可俯瞰黃河,更還有一涼亭監督渡口的上下裝載。

看古鎮不需要門票,因為它仍住滿了居民。古鎮的街道店鋪是清代時山區傳統建築的典範。主街道順著臥虎山,從東開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黃上,時曲時折。古鎮後街隻有200 餘米,卻轉了十八道彎,這些建築完全依地形而建, 腳下是石板路,兩邊是高圪台, 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條比一條短,形成了梯型的建築格局。 老店鋪老字號老房子上有明清風格的磚雕木雕石刻,房簷連著房簷,店鋪挨著店鋪,門對門窗對窗,夜間屋裏說話對麵總能聽得清楚。
7.





8.





9.





10






當年黃河水運貨物轉運和倉儲生意多由陳氏晉商掌握.臨近的李家山山坡陡峻,耕地稀少,依靠農業顯然難以獲得大發展, 李氏人家便紛紛養駱駝跑旱路運輸,漸漸壟斷了 磧口一帶的旱路運輸。 按照晉商的規矩,外出經商的人不能攜帶家眷,於是財主們賺錢後就回家蓋房,逐漸地形成了現在保存的建築質量上乘講究的民居群落。
11




圖中最高處的那座大院子有一百四十多年了,是當年大財主李子壽的產業,現也改成了客棧,仍由本主的第七代子孫李銀蘭在管理經營。由院內望出,全村上下一目了然。
12




李家山的房屋依山勢而建,有的地方陡峭達70多度,在這個呈V形的小峽穀裏,無論
在哪個角落說話整個村子都能聽得見。村子裏仍然隻能看到老人,除了幾處家庭客棧掛著鮮亮的門簾,大部分房屋見不到修複和整治的跡象,任憑黃土的層層侵襲覆蓋。 這座深山中寂靜無聲的村落,本已跟著歲月老去殘敗,卻因畫家吳冠中的一幅畫作重被人記起。她的魅力需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就像是麵對一位老人,他有很多故事,聽眾需得花時間去傾聽。

13。村口坐著曬太陽抽旱煙的李姓老人,今年83歲。




- 陝西米脂 -

米脂除了婆姨美得出名,有個薑氏莊園名聲很大.雖然名聲很大,莊園卻位於荒涼偏遠的山圪嶗嶗裏。

14 山裏的鄉親閑來無事喜歡聚在村口曬太陽拉拉話,順便把我這樣的過路人當熱鬧看看。




15. 當時富甲一方的大財主薑耀祖於清光緒十二年耗時十三載建成,據說修此宅院光人工就耗費了小米九千餘石,每年食鹽多達一石。它是陝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的古民居,也是全國最大的城堡式窯洞莊園。




薑耀祖的父親薑安邦,當年隻是楊家溝財主馬家的一個普通長工,可財主的女兒偏偏喜歡上了薑安邦,幾經周折薑安邦最終還是做了馬家女婿。因為門第觀念,馬財主當然不喜歡薑安邦,便開了張空頭支票,將自己在外麵的一批收不回來的死賬爛帳甩給了薑安邦作為女兒的陪嫁,但沒料到薑安邦卻想辦法討回債務而發了家。到兒子薑耀祖這一代, 更底氣十足地修建了現在的薑氏莊院,和外公家分庭抗禮。

薑耀祖當年的家當中,光是城堡裏的倉窯就 設有12個大小石倉,每倉儲糧50餘石,每石以 200公斤計算的話共可儲糧240,000餘公斤。據說,當時他家的土地範圍已擴大延伸到方圓幾十裏外的綏德,佳縣,吳堡,清澗等縣份,大約180,000餘畝。可見其範圍之大,分布之廣,儲糧之多。有碑文記載,薑耀祖於清光緒26年(1900年)“ 綏米歲凶,哀鴻遍野,公輸糧散,賑濟災民,實為仁澤,被民眾稱頌也”。
16



莊園由上中下三院以及碾磨院,葡萄院,雞鴨棚,庫房,井樓,炮台,暗道,寨牆等部分構成,大到整體設計,小至局部結構,無論防禦體係,還是水利係統,構建精巧,形成一個完整的配套體係。 莊園內的台階總計為365個,正合一年的天數,寓意一年四季,天天吉祥,歲歲平安,步步登高。


17.上院的側院現仍居住著薑家的後人




- 陝西佳縣 -


想來佳縣就隻因為香爐寺。

一柱形似香爐的巨石崛起於半空,被稱作香爐峰,民間傳說,香爐峰不是人力所為,而是開天辟地的盤古安放好的。明朝萬曆年間 (1583年)在巨石上修了座寺廟,三麵淩空, 俯瞰黃河激流澎湃,構成又一黃河奇景。

踏上那僅一米寬的高空天橋,眺望呂梁山脈,低俯黃河波濤,我仿佛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天地在迷霧中失去了距離, 視覺上的衝擊似乎形成一股無窮的能量穿過全身。。。我不敢相信,真的走入了那幅當初讓我心跳不已的畫麵!
18





全文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加州花坊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北京西城區,最喜歡看你的照片和介紹,在內蒙呆了11年,對窯洞有極深的感情,多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