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的博客

快樂地過好每一天 Happy Everyday!
個人資料
正文

小議北京人和北京話

(2006-10-29 10:43:25) 下一個

不是所有的北京人都會講或是愛講北京話,北京話和普通話有很大的區別。

北京人大體由三部分組成:

1. 本人土生土長,祖祖輩輩都是北京的

2。本人土生土長,祖輩由外埠遷來北京

3。本人由外埠遷來北京

這三類北京人之間存在著天壤之別。

第一類北京人多居住或成長在胡同裏。家中,鄰裏都是老北京人。

這老北京人講究的是個禮兒,出來進去的都是您,您的。凡事長者為大,小輩的不得造次。

老北京人說出來的北京話和普通話有很大的區別, 也就是說字不正腔也不圓,滿嘴跑舌頭就是用來形容老北京人的。

這北京話的最大特點就是兒化音, 但也不是字字都可以兒化的,這裏麵的學問可是不少。

要見識真正的老北京樣兒,遠了說, 老舍的茶館兒,近了說,電視劇大宅門, 這都是經典之作。

這裏麵您不光能聽聽那京腔京調,還能欣賞一下老北京人的俏皮話兒和幽默感, 不是祖祖輩輩的北京人, 您沒這本事。

第二類的北京人多是生於北京而父母是外埠來的,天南海北的哪兒都有。

這類人散居在北京,有住胡同的,也有住樓房的。

這第二類北京人和老北京人之間存在著一個公開的秘密。那就是誰也看不上誰。

老北京人覺得,“你們哪是北京人?你們是外地來的,不懂規矩!住樓房不好,接不著地氣,哼”

新北京人不服,“我們怎麽不是北京人,生在北京就是北京人!你們住胡同的都是胡同串子,上公共廁所,住大雜院,說的話都俗不可耐!”

是的, 新北京人不講北京話,講的是普通話,字正腔圓的普通話。

現在北京的胡同越來越少了, 老北京人正在被滾滾而來的新移民浪潮所代替。不少老北京人也都搬到樓房裏去住了, 沒了地氣, 可是有了衝水馬桶和自家的水龍頭,唯一不變的是那兒呀兒的老北京話。

第三類北京人, 他們的北京“化“ 要看他們是多大時遷來北京的。

北京人固有的幽默,仗義,能說會道像所有事情一樣沒有絕對的。

但是有一點:學是學不來的。

最後,是北京人就要有北京人的樣子。如果我這幾句有得罪哪位同鄉,請多多包涵,嗬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九天星 回複 悄悄話 嘿,哥兒幾個!即使是京片子們,也不大一樣。海澱的京片子和宣武的京片子說出來的京話京腔就差的挺大,用詞兒和腔調都有不同啦。恐怕宣武的胡同串子是最地道的老北京腔了——土得掉渣兒,但有品頭兒。
三更半夜瞎溜達 回複 悄悄話 我是胡同裏長大的,可不是祖祖輩輩都在北京。
祖祖輩輩都是北京人的,應該很少。
StillH2Orundeep 回複 悄悄話 語言是和生活環境有關係,方言(京片子可算一種了)更是如此。我倒是住樓房長大的,
但是從小兒帶我們長大的阿姨是老北京,住在西四牌摟附近。所以,北京話和風俗
都是跟她學的。而且,上小學時,班上的同學大都住在手帕胡同附近(實驗二小),
受過不少熏染,也見過一些典型的四合院兒。小時候不覺得,大了才發現,北京人
的實在,獨特的處世哲學,實在是受益匪淺。

後來當醫生時,70 年代後期曾為隨訪治療過的腫瘤病人跑過西城,南城,和當時的
四季青一代,見到不少的北京人住在很擁擠的四合院裏(76 年地震後建了不少“違
章”房),回想起當年上小學見到的情景,很有感受。自然,現在大部分的這樣的房
子都給拆了,利弊眾說不一,隻是這也是典型的北京文化的一部分。

有意思的是,90 年代中期去台灣訪問時,在從機場去市裏的車上,和同行的人還沒
說上幾句話,接待的秘書小姐就說,你在這裏可以找一份很好的工作,剛一納悶兒,
她就說, 你的北京話說的很好,這裏沒有老師能說。倒還真沒想到,海峽對岸的人
耳朵還真尖。

有兩個小小的異見,其一,文革時出現的一些“術語”,例如“拍婆子”之類,隻
流行於一部分學生中,恐未 qualify 北京話。另一是,稱章含之為“我國著名外交
家”恐不敢苟同,其有爭議的人品質與能力與周恩來極為欣賞的龔澎(曾任中華人民
共和國外交部部長助,1964年至1970年)相差遠了去了。

另外,恐怕北京話的令一個“特色”是,有時候損人還讓人聽不出來。最典型的是
吵架。記得曾在80 年代前後的上見到一篇說北京人在公共汽車上吵架的
文章,那寫得真是活神活現,“外地人”恐是難“欣賞”語言中的尖刻,幽默。現
在回京坐公共汽車,有時候想起來,環顧左右,好像少了什麽似的!?

謝謝。
北京西城區 回複 悄悄話 北京人的語言

來源: 退休導遊


回答: 這篇小文寫的真好看。也給我這假北京人補補課。

珊班說自己是外地人, 其實現在在北京能有幾個純粹老北京呢. 隨著天南海北的人在北京落戶, 又多少受了北京貧嘴的影響, 北京人的方言隨著年代,隨著社會的變故有了很大改變.

麵 -- 喻此人辦事黏糊, 不利索, 一看中國隊踢球, 急的大喊, "謝麵(謝玉新) 射門啊, 真末幾"
瓷 -- 喻關係極好, 哥們. "你別跟我套瓷(兒)".
噴 -- 吹牛 "1-7你就噴吧, 嘿嘿?"
撮 -- 這大家都知道: "明天我到LA, 姍班咱撮一頓去?"
練 -- 揍, "你丫找練那"
詹 -- 取自Gentle : "這人詹的一塌糊塗"
二 -- 傻的意思: "這人真二"
花 -- 這字現在不怎麽用了,就是打破頭: "誰欺負你了, 俺花了丫的"

單挑: 文革期間常用, 一對一打架: "你別仗著人多,有本事咱倆單挑" 有時也用 單練.
拍婆子: 文革期間大院用語, 追逐女青年, 現在叫泡妞了.

至於現在青年口頭常說的哇塞, 喔靠, 就更現代了.



北京西城區 回複 悄悄話 談談“你丫”,“胡同串子”和“板兒爺”。。。

來源: -1234567--

我前天在這兒轉貼了一則考北京話的帖子讓不少網友很感興趣,這是我最初所沒有想到的。我是在查找某個名詞時偶爾在網上發現了這套考題,覺得挺有意思,就隨手貼了過來。在西城妹子,PY11妹子和九月九老兄等網友率先跟貼後(在此對他們表示感謝),其他網友也紛紛回帖,突顯出了大家對北京方言文化和其它中國母語文化的喜愛和興趣。。。。

我今兒換個話題,來談談原本僅限於北京人使用,但後來直到現在又逐漸在更廣泛的範圍裏被使用著的一些詞匯的含義。我注意到這些詞匯近來在文學城裏也被很多網友開始使用了。但有些朋友對其精確的含義並不一定拿得很準。而當使用者不能準確地了解它們的原本含義時,使用起來輕則會貽笑大方,重則傷了人可能連自己都還不知道。。。。


我要說的第一個詞語是“丫的”或“你丫”。對北京話不大熟悉的朋友請注意,一般說來這是個罵人詞語。“丫的”是“丫庭的”簡稱。而“丫庭的”則是丫頭養的的意思。你看這不是罵人,而且罵得很損嗎?如果前邊再加一個“臭”字,那您不論對著哪個北京人用這個詞,對方都會有足夠的理由和您玩兒命。雖然這麽說,這個詞的使用還是有個例外,那就是在很要好的朋友之間相互稱呼並不一定傷人,到透著關係十分地近乎,但也隻能說到“丫”,或“你丫”為止,千萬不要加上“庭”字。

就著這個詞語我捎帶說一個據說是真實的笑話:痞子文人洪晃(陳凱歌前妻)平時愛與好友使用“你丫”相互稱呼。其母,我國著名外交家章含之經常聽見女兒在打電話時和朋友說你丫,你丫的,於是有一天問洪晃:我老聽你跟人家在電話上說“你丫”什麽什麽的,這“你丫”到底是什麽意思啊?“末代名媛”章含之可是正宗的北京人(1935年生於北京),但卻愣不知道這麽個詞。洪晃雖痞,但也不好意思對她媽媽這麽一個文雅之人解釋說“你丫”的原本之意是“小娘養的”,而且說這個話是要講究場合,身份和關係的,反而隨口對章敷衍道,嗨,“你丫”是很好的朋友,同事之間打招呼,問好的話。誰之章含之實誠,並且馬上活學活用。一天在外交部上班,章看見老上級迎麵走來,就很熱情地打招呼道:“王部長,聽說你丫的上禮拜出國了?”。。。。


我要說的第二個詞語是“胡同串子”。先強調一下,這個詞語絕不是“正宗北京人”的替代名詞。“胡同串子”是北京人嘴裏的中下層社會的人群,泛指沒有文化不入流的社會閑雜人。在上海,可能就是叫 白相人的那一類,或者弄堂兄嫂之類的。 胡同串子可以說是從事體力勞動的北京貧窮人群。其所居住範圍,在解放前北京有句順口溜能概括:窮東城,富西城,撿破爛的住南城。這麽一說,就非常形象地說明了胡同串子的劃分標準。再強調一下,“胡同串子”不是正宗北京人的代名詞。是一句不尊敬人的蔑稱。

第三個詞語是“板兒爺”。不少的人誤以為板兒爺是蹬平板兒車的。其實那是望文生義了。北京話裏的“板兒”是膀子,或肩膀的兒化,溜化音。比如說“光著板兒脊梁”。板兒爺實際上是指光著膀子的漢子,也即泛指做體力活的勞動階層的人。“板兒爺”一詞倒不一定全是貶義,有時用起來反而透著一股豪爽勁兒。。。。。





北京西城區 回複 悄悄話 由1-7 大哥轉貼:

ZT個北京舊時童謠,讓你多些個同感:

l 摩挲肚子,開小鋪子,又賣油來又賣醋。
l 黃毛兒丫頭去趕集,買個蘿卜當鴨兒梨,咬一口喉兒辣的,誰讓你專門兒挑大的!
l 數一數二數老張,老張的媳婦會打槍,槍對槍,杆兒對杆兒,不多不少十六點兒。
l 小小子兒,坐門墩兒,哭著喊著要媳婦兒。要媳婦兒幹嗎呀?點燈說話兒,熄燈做伴兒,明兒早晨起來梳小辮兒。
l 一年級的小豆包兒,一打一蹦高兒。
l 一隻小花狗兒,坐在大門口兒,兩眼黑溜溜,想吃肉骨頭。
l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沒水牛腰。
l 妞妞騎牛,牛獰,妞妞擰牛,媽媽趕馬,馬慢,媽媽罵馬。
l 下雨了,冒泡兒了,王八戴著草帽兒了。
l 從前有個山,山裏有個廟,廟裏有個和尚在看報。
l 小耗子兒上燈台,偷油吃,下不來,叫媽媽,媽不來,嘰哩咕嚕滾下來。
l 吃汽水,喝麵包,夾著火車上皮包,下了皮包往北走,看見一個人咬狗,拿起狗來砍磚頭,反被磚頭咬一口。
l 蟲兒蟲兒飛呀,拉屎一大堆呀。
l 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你在河裏蹦,我拿叉子一叉,你蓋子還挺硬。
l 報告司令官,沒有褲子穿,穿個小褲衩兒,露著肚臍眼兒。
l 編編編花籃兒,花籃裏麵有小孩兒,小孩兒的名字叫花籃兒。
l 水牛兒,水牛兒,先出犄角後出頭,你爹你媽給你買了燒羊肉,你不吃不吃,全讓老貓給你叼走了,嘔!
l 剃頭打三光,不長虱子不長瘡。
l 老狼老狼,拉屎靠牆,牆倒了,老狼蹶著屁股逃跑了。
l 臭豆腐臭,醬豆腐香,誰買臭豆腐多給湯。
l 這麽好的天兒,下雪花兒,這麽好的孩子,沒有腳巴丫兒。
l 奔兒頭,奔兒頭,下雨不發愁,人家打雨傘,他打大奔兒頭。
l 奔兒頭窩窩眼兒,吃飯挑大碗兒,給他小碗兒他不要,給他大碗他害臊。
l 拉瞎,拉瞎,拉到河裏喂王八。
l 二月二,龍抬頭,金子銀子滿地流。
l 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著,掉眼淚兒。
l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放屁就是他。
l 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小外孫子也要去。
l 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妹妹睡了留一個。
l 跟人學(xiao),一嘴毛,跟人走,變花狗。
l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小輩兒的磕頭,老輩兒的給錢。要錢沒有,扭臉兒就走。
l 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兒要頂新氈帽。
l 逗……逗……乞逗乞逗強強,土豆蘸白糖。
l 小巴狗,上南山,吃金豆,拉金磚。
l 你打燈,我抽煙,你放爆仗我放鞭,嘀嘍劈啦過新年!
l 小白兔兒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
l 買扒拉,賣扒拉,不買扒拉別扒拉,扒拉壞了算誰的。
l 剃頭的不用刀,一根一根往下薅,薅得腦袋起大包,到了醫院就開刀。
l豆蟲豆蟲飛,拉屎一大堆,大蟲往家跑,小蟲後麵追
北京西城區 回複 悄悄話 感謝1-7 大哥的評論。

我的是個人的淺見,你的看法也來自你生活的經驗而得。之所以尊稱你一聲大哥,就是看出了你的經曆豐富,閱人無數的一麵。如果你完全苟同這些觀點,我可就白叫你了!

很喜歡你的“北京話托福考“以及下麵的跟帖,簡直是太經典,太好笑了。如果有北京的朋友碰巧進到這裏,請打開下麵的連接,仔細閱讀,應試,並且看看下麵的跟帖 - 你一定會感到親切!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travel&MsgID=66758


-1234567-- 回複 悄悄話 的回帖稍改動了一下,貼在下麵:

1.很抱歉,我覺著您對北京人的分類不是十分的準確。首先我想說的是,“本人土生土長,祖輩由外埠遷來北京”與“本人土生土長,祖祖輩輩都是北京的”在掌握地道的北京話方麵應不會有什麽差別。但要說到一個人的北京話能“土”到什麽程度,那就要跟這個人過日子的周邊環境有關係了。關於這點,你說的是對的。那就是,住胡同和大雜院的會和住樓房的有所不同。誰叫樓房它高呢不是。另外,在北京人的分類當中還應加入"童年時從外埠遷來北京的”。強調一下,您提到的和我加進來的幾類北京人彼此之間並不存在“天壤之別”。
2.北京話是方言的一種。因此和普通話比較起來可以說它“字不正腔也不圓”。但如果說北京話是“滿嘴跑舌頭”就不對了。因為這“滿嘴跑舌頭”在北京話裏有說瞎話,胡說八道的意思。北京人雖然愛調侃,但還不至於一張口就胡說八道。
3.說“北京話的最大特點就是兒化音”也算是一種誤解。其實全國各省市的方言都有帶兒化音的,隻不過北京話比較突出一些而已。北京話特點應該是簡明,利落,兒化,語速快。這些是其綜合特征。
4.同意老舍的“茶館”北京話極其地道。但“大宅門”就差得遠了。別人不說,斯琴高娃,茹萍和“抱狗丫頭”的“北京話”就讓人難以忍受。
5.說“第二類北京人和老北京人之間存在著一個公開的秘密。那就是誰也看不上誰”,這話也欠準確。其實北京人的胸懷還是能夠“”的。北京人除有時偶爾拿過分怪腔怪調的外地話開開玩笑外,一般來說對外埠人,外埠方言和外地文化以及習俗還是有很大的包容性的。

西城大妹子,以上所言不要介意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