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夜話

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和感想寫出來,也算是給來過文學城這段經曆留個存證吧
正文

我的母親節感言

(2007-05-09 17:37:33) 下一個
今年的母親節就要到了,文學城的許多網友們都在寫關於母親的文章。 在去年的母
親節我就想寫寫我的母親,但幾次提筆又放了下來,實在不知道應該如何去寫,而
且覺得寫出來可能會和別人的母親不太一樣。今年幾經思想鬥爭,覺得還是寫幾句,
寫出自己心中那個真實的母親。

印象中的母親,是一個即遙遠又生疏的概念。曲指算下來,真正和母親朝夕相處,
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其實是短之又短,在從出生到長大成人的大部分時間裏,不是
寄居在親戚家中,就是走進了社會,過著集體生活,很少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然而,
就是在這些短短的時間,也依然留下了永生難忘的記憶。

母親出生在內蒙,姥爺是蒙古族,是當地的大戶和頭麵人物,母親是他第三個妻子
生下的女兒,既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孩,她上麵有七個哥哥。生長在
這樣的家庭環境中,必定是嬌生慣養,集各種寵愛於一身, 因此養成了她驕橫跋扈,
凡事以自己為中心的性格。姥姥曾給我講過一件媽媽小時候的故事:有一年的秋天,
媽媽和她的那些哥哥,還有親戚的孩子們一起賽馬,大家知道媽媽的脾氣,如果不
得第一是絕對不會善罷甘休的,所以姥爺和大舅就事先和其它孩子說好,誰也不要
超過媽媽,要讓她得第一。比賽開始後,雖然大家表麵上是你爭我奪,但實際上都
是心中有數,在快到終點時都不快馬加鞭,讓媽媽衝到前麵。可是唯有她的六哥,
平時和媽媽關係就不好,對全家人都寵著媽媽一直不服氣,所以這個時候突然的加
了幾鞭,一下子就衝過了終點,得到了第一。這一下子,可是惹下了大禍,媽媽大
哭大鬧,不依不饒,無論大家怎麽哄,怎麽勸都不行,更過分的是,她還突然拿起
鞭子,朝著六舅身上就抽,至今六舅的胳膊上還依稀可見當年留下的傷疤。而那時
的媽媽,還不到十歲。

解放前一年,媽媽被在北京作生意的大舅帶到城裏來上初中,進的是一個有名的私
立女校,班裏很多達官貴人的女兒,從草原來的母親和她們這些城裏人相比,立刻
就相形見“土”,而且雖然在老家時姥爺也為母親請了家庭教師教漢話,但那畢竟
不是字正腔圓的京片子,所以孤陋寡聞,說話帶口音的母親自然就成了同學們嘲諷
取笑的對象。巨大的反差讓母親的自信心受到了嚴重的打擊,曾經有一段時間每天
在家哭泣,排斥去上學,鬧著要回內蒙老家去。不過,母親很快就此這個打擊中恢
複了過來,而且把同學們的嘲笑,別人的冷眼當成了自己奮發的動力,以一種近乎
於血恥,複仇的心理去努力學習,最後初中畢業時,她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
當時北京最好的女子高中 - 師大女附中。這段往事是媽媽最得意的曆史之一,她曾
經多次對我提及,目的是以自身的事例來激勵我。催我上進,可惜我天性愚笨,在
很多地方都和她的期望相差甚遠,這些都是後話了。

母親上高中時,有一次去參加舅舅就讀的民族學院的國慶聯歡會,認識了當時在北
大讀書,作為市學聯的少數民族學生代表,去參加聯歡會的父親,從此就開始了兩
個人的交往。後來母親高中畢業時,功課很好,本來可以去考北大,清華,民院等
學校,但當時父親已經大學畢業,進入了部隊工作。所以媽媽受了父親的影響,為
了以後也能到部隊工作,毅然地報考了一所軍隊院校,後來果真如願以償,進入了
那個學校,畢業後還被分配到了和父親在一個總部工作。

說起母親對我的教育和影響,真的是一件很難開口的事。我是獨生子,父母唯一的
孩子。從我出生不久,父母的感情就出現了問題。然後又是父親被派駐國外工作,
而母親的工作性質又是常年的出差在外。在這種情況下,不到兩歲的我就被送到了
舅舅家,靠近內蒙包頭的一個小鎮上。在那裏,我一直生活到上完小學一年級才回
到北京。即是這樣,我仍然沒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他們一方麵是無瑕照看我,另
外還有是想讓我上一個好一些的學校。所以,我又被送到了爺爺家,因為在那個胡
同裏的那所小學,是北京最好的小學之一。

從出生到小學畢業的這些年裏,和媽媽見麵的次數都是屈指可數,更別提是在一起
生活了。在我的印象中,媽媽對我是嚴厲多於關愛,苛求多於鼓勵。每次見麵。第
一件事就是檢查成績,如果不能令她滿意,劈頭蓋臉的指責和諷刺馬上就隨之而來,
如果我有半句反駁,那就會輕則挨罵,重則是一頓痛打。即使是在我能拿出好的成
績,讓媽媽檢查的時候無可挑剔時,媽媽也會報著一付不屑的神請,說上幾句“沒
什麽了不起的,本來就應該這樣”,然後就開始喋喋不休地說起某某的孩子多有出
息,某某某某的孩子得了什麽獎等等,最後還會放下一句“你要是有人家的一半,
我就知足了”。

媽媽從她的那個家庭,從她的那個生長環境,從她自身的經曆,被深深的植入了
“男孩子要苦養,女孩子要嬌養”這個概念。所以她在對我的養育過程中,一直是
在遵循著這個信條。而我偏偏是膽子比較小,性格溫和,做事拖拖拉拉,憂柔寡斷,
所以必然地被媽媽認為是“沒出息”,“缺乏男子漢氣質”,因此常常受到她的責
備也就是必然的了。

小學畢業後的沒幾個月,我就參軍入伍,雖然駐地就在北京,但我很少回家,最多
的時候近半年才回去一次,因為相比之下,在部隊裏和戰友們在一起似乎更有溫馨,
親切的感覺。在這期間,有兩件事讓我至今難忘。

一次是我在訓練中摔斷了肘關節,由於經常要到積水潭醫院治療,所以回家住了一
段時間。我從小學二年級起,就是自己的衣服自己洗,現在雖然受了傷,但這個規
矩還是依舊。那時家裏還沒有洗衣機,所以隻能用手搓。有一天我的舅媽來我家,
正好看到我在廚房的水池旁,用胸口頂著搓板,吃力的用一隻手搓著衣服。舅媽感
到十分的不解,趕快要幫我洗。媽媽這時在旁邊說:“你別慣他的毛病,他如果不
能擰幹我可以幫他,但能幹的部分還是要自己幹,男孩子連這點出息都沒有還行”?
舅媽隻好搖著頭走開了。

我的一個好朋友,在部隊裏一直很關照我的大哥哥,因為車禍去世了。我想給他的
家裏寄些錢去,可是那時我每個月的津貼費也不過十幾元,都是花得幹幹淨淨,不
剩一分錢的。所以隻好向媽媽借錢。媽媽對我說:“借錢沒問題,再多些都可以,
但你要寫一個借條,保證按時歸還”。當時我是強忍著氣沒有把錢給她扔回去。

雖然媽媽在生活上對我似乎疏於關心,但其實在我成長過程的每一步,媽媽都是象
別人的母親一樣,付出了極大的關注的。如果沒有媽媽的鼓勵,支持,甚至是強迫,
以我這種小學畢業基礎的人不可能考上大學,不可能走到今天這一步,當年我收到
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媽媽那欣喜若狂的神態我至今難忘。我上大學,大學畢業,碩
士畢業,博士畢業的這幾個時期的照片,媽媽都放大了裝在鏡框裏,擺在家裏最明
顯的地方,多少年過去了,我上次回家是整理東西時發現,連我上小學時的成績單,
媽媽還一直保存著。

回想從小到大的這些年裏,真正和母親在一起生活過的時間大概不到三年,而她在我
心裏的形像也是很矛盾,對她有愛也有怨,有親情也有遺憾。然而,她雖然不完美,
但畢竟是我的母親。我相信,天下的母親們撫養,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不盡相同,
但愛子女的心是一樣的,在我母親身上,跳動的是同樣的一顆慈母心。

在這母親節到來之際,想對我的媽媽說:“媽媽,雖然你的某些做法我不完全認同,
但我知道你是為我好,你是愛我的。我雖然沒能達到你期望的那樣,但我一直在努
力,在在朝你的期望方向去做,而且會一直這樣做下去。”

祝我的母親,還有天下所有的母親們幸福安康!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