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夜話

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和感想寫出來,也算是給來過文學城這段經曆留個存證吧
正文

在異國他鄉的那些三百六十五裏路 - 出國後我喜我憂

(2007-11-06 17:33:20) 下一個
<<三百六十五裏路>>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不僅是因為那優美,激昂的旋律,更因
為每一句歌詞,都像是在描述著自己來美國以後的心路曆程。

回想當年,依依不舍地脫下軍裝,告別情同手足的戰友,還有感情淡漠但親情猶在
的父母,孤身一人來到這塊陌生的土地,踏上尋夢的旅程,如今屈指一算,已經走
過了這麽多個三百六十五裏路了。

這些年來,真的是像歌裏唱的一樣,漂泊日夜餐風露宿,旅途枯燥寂寞難熬,然而,
三百六十五日年年度過,過一日行一程, 雖然路途漫漫,經曆了多少艱難險阻,但
還是走過來了。回頭望去,沒有什麽值得自豪的輝煌,卻有很多跌倒時的陣痛。不
過還是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留下了那麽一串腳印,留下一段永不消失的回憶,回首
望去,不禁感歎一聲:原來我已經走了那麽遠!

出國時選擇學校時,不自量力的謝絕了兩個學校的獎學金,來到這個自己心中的名
校, 當時想得是,名校科研項目多,資金充裕,來了之後再申請也能弄個TA,RA的。
但實際情況並非開始想像的那樣,而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切都要自費。經濟上的壓力
就象一塊石頭似的壓在心頭,出來時帶的那些美元也就夠兩個月的房租,其他的毫
無著落。為了生存,隻好利用開學前的兩個月時間來紐約打工。 當坐了兩天的灰狗,
來到這個世界聞名的大都會時,沒有任何興奮的感覺,心裏隻是想的是要在這個繁
華,喧鬧的大城市裏找到工作,為下一步的學校生活掙夠錢,這是出國後的第一
“憂”,對經濟狀況上的憂。

幸運的在來到紐約的第二天就找到一份餐館的工作,雖然有苦有累,有背井離鄉的
孤獨和屈居人下的艱辛,但總算熬過了這兩個月,也掙出了來美國的第一筆學費。


回到學校,進入了一個新的環境,為了爭取第二個學期能有獎學金,一下子選了四
門CORE COURSE。 而在這裏的學習,遠非像在國內時聽說的和自己想象的那麽容易,
有些地方的難度甚至超過國內,而爭取獎學金的首要條件就是成績要好。於是“憂”
的主題從經濟轉到了學習上,思想壓力之大,讓我這個一貫是沾枕頭就睡著,早上
沒有鬧鍾永遠也醒不了的人也破天荒的有了好幾次的失眠,還有夢到交不出作業,
考試不及格而嚇醒的經曆。然而,困難就在麵前,想躲也躲不開,闖不過這關就意
味著要再回到紐約去打工掙學費。在那些日子裏,付出了比高考,考托福,GRE 多
數倍的努力,經常每天隻睡五個小時或更少,但總算是讓這些付出得到了回報,以
四門課都是A的成績結束了在美國的第一個學期。

當那個學期的最後一天,坐在係主任的辦公室裏,在接受下個學期的TA表格上簽上
自己的名字時,才算放下了一顆心,知道以後不用為付不出學費而擔心了,從而迎
來了來到美國的第一個“喜”。

完成了碩士的學習後,來到東部的學校繼續讀博士。開始的幾年是順風順水,經濟上
不用擔心,學業進展也算順利,一起似乎都是在正常的軌道上走著,但是,當時美
國的經濟還是不夠景氣,我的專業又屬於比較冷門,就業前景非常黯淡,讀書之後
的出路在何方,成了來美國後的又一個“憂”。

似乎是有好運氣罩著我,剛想在職場探探路,就遇到了一個機會,一個兩年前畢業,
而且找到了工作的學姐打電話來,她因為要到加州和老公團聚,準備辭職,她的公
司正在找人接替她,馬上將要公開招聘。如果我對這份工作有興趣的話,她可以推
薦我,被聘用的機會很大。接到學姐的電話後,我陷入了兩難之中,去工作肯定會
影響完成學業,不去的話,這又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這家公司是行業中的龍頭,
也是我導師一個項目的 SPONSER, 以前一直希望畢業後能在這樣的公司找到工作。
更重要的是,那時候的就業市場仍不見好轉,係裏,還有是組裏許多先期畢業的學
兄學姐都沒找到工作,轉行的轉行,做博士後的做博士後,有些人則是回國發展了。
經過一番考慮之後,我決定去應征這份工作。同時並不放棄自己的學業,因為論文
已經到了最後的階段,剩下的主要都是文字和計算的工作,即使有一些需要補充的
實驗,我也可以在公司裏完成,因為那裏有和學校同樣的儀器設備,同時這個公司
離學校並不算遠,隻有兩個多小時車程,我可以隨時回校做實驗和向老板請教。如
意算盤打好之後,就是要爭取導師的同意了。

雖然這樣的請求無疑是在給老板出難題,雖然每個老板都不願意自己的學生放下未
完成的論文而去外麵工作,但經不住我的軟磨硬泡,再加上我的實驗已經接近尾聲,
更因為我的導師對學生,尤其是外國學生的體諒和關心,他竟然同意了我的請求,
隻是要求我不能耽誤了論文的完成,要按時畢業。

很順利的得到了那份工作,迎來了到美國後的又一個“喜”,而後來的經曆證明了,這
不過是出於短淺的目光,追求贏頭小利的一個錯誤決定的開始。

在每天的工作之餘,我也在繼續著自己的論文。然而,事情並非想開始想象的那麽
簡單,有些原來認為合理的結果卻無法作出合理的總結,有些原來認為做得不錯的
實驗又發現存在著紕露。於是,重複進行實驗,重新推導公式,一係列的難題擺到
了我的麵前。在公司單兵作戰的我充分暴露出了高分低能的特點,實驗做得一塌糊
塗,許多以前已經確認了的結果也重複不出來。進度被無限期的拖延下來,麵對導
師的詢問隻能是推脫,敷衍,甚至是不敢回複他的E-MAIL,聯係越來越少。而此時
的我,還在處於樂不思蜀的狀態,工資不算低,工作也不吃力,似乎生活就要這樣
的繼續下去了。

這樣的日子一過就是兩年多,直到有一天收到了學校的信,要求我在一年內完成論
文,畢業離校,否則就取消學籍了。這時候,才突然醒悟到,我已經偏離了人生目
標,走上了錯誤的軌道,在這種庸庸碌碌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記得當年背井離鄉,
踏上異國土地的三百六十五裏路時,是為了尋夢而來,而現在的我,已經離昨日的
夢越來越遠了。

雖然辭職的決定是痛苦的,但我還是義無反顧的去做了。回到了學校,重新走進了
實驗室,懷著對導師的歉意和對浪費的這兩年的痛悔,以“知恥而後勇”的態度,
在半年中完成了論文,拿到了自己夢想,家人期盼的博士學位,體會到了出國後的
又一個,而且是我至今還認為是份量最重的一個“喜”。

畢業後不久,就在一次專業會議上遇到了我現在的老板,被他介紹到現在的公司工作,
到今天,已經又走過好幾個三百六十五裏路了。這些年走過的路,既有自己負責的
項目通過鑒定,順利投產的成功,也有由於工作失誤,能力有限而造成耗資巨大,
開展數年的題目最後半途而廢的失敗,而我也從第一線的科研工作走到了管理的崗
位。

雖然在這塊土地上的路已經走了這麽久,雖然已經到了不那麽再容易做夢的年齡了,
然而,心頭又有了新的“憂”,那個多年來一直想再讀個MBA學位的夢還至今未園。

所以,從去年的感恩節開始,經過數月複習,考試,選校,申請,終於走上了園夢
的第一步,從這個秋季開始,作為一名PART-TIME 的學生,在我心儀多年的學校上
課了。這算是又一個初步的“喜”,然而在背後,也還有著能否完成這個學業,是
否值得去完成這個學業的“憂”。

不僅是被朋友們問起,自己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問自己,這個將犧牲今後兩到三年的
所有業餘時間,並將付出接近六位數的費用的學位究竟是為了什麽,值得嗎?在美
國讀了這麽多年書,終於完成學業,走出校門,找到一份還算稱心,並符合自己的
興趣及專業的工作,然而,如今又要重回校園,捧起書本,坐進教室裏上課, 難道
是人生的一次輪回?

而所做的一切,隻是為了一個MBA的學位,讓自己的履曆看起來更好看一些,突破所
謂的“玻璃天花板”?其實也不然。已經有了一個PHD 的學位,再修一個MASTER,
雖然是管理方麵的,但在我們這種重工業領域,製造業的公司,其實加分是很有限
的。

那麽,現在又去讀書的目的到底是什麽,難道真的是一時的衝動?我自己對這個問
題似乎也沒有一個很清楚的答案,如果一定要回答的話,有一篇我以前貼在文化走
廊裏關於登山的文章,其中的一段話,似乎應該是對自己的動機的最好解釋了:

“曾經有記者,問一位世界著名的登山家 (好像是日本的植村已己, 已經在一次山
難中遇難) 為什麽要登山?他的回答是:因為山在那裏。---- 這個簡單的言語中,
不正是表達了一份對未知世界的向望,一種永無止境的追求嗎?”

我還記得馬克思最喜歡的一句古羅馬格言:“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

我天性愚鈍,在學習,事業上的起步也晚,所以一路走來經常是遠遠地落於他人之
後,也總是在對別人的成就感到羨慕,同時為自己的無為而痛心自責, 唯一能安慰
自己的是:從來沒有放棄過對信心,堅信“勤能補拙”,一直是朝著成功者追趕,
在朝著自己的目標而走過的這麽多三百六十五裏路上,雖然充滿艱難險阻,我也走
得比別人慢,但從來沒有停下過,如今雖然人到中年,但性格未改,激情猶存,我
心依舊。

人生之路無坦途,越要領略無限風光,越要麵對荊棘密布,困難重重,最終結果如
何也是難以預料。然而,不經曆風雨,如何見彩虹?在過去的那些三百六十五裏路
上,曾經有過絕路逢生,越挫越勇的輝煌,也有麵對困難,氣餒退縮的恥辱,然而,
無論是怎樣情況,如今回想起來,當時都是應該可以再堅持一下的。

海到無邊天做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人生如泛海,亦如登山。雖然麵對驚濤駭浪,
層層暗礁,雖然命運不知將人拋至哪座山下,也不知是否山高路遠,但唯有博浪,
唯知登攀,務求達岸,力爭衝頂,作人若能如此,當白發皓首,回顧往事時,想必
不會感歎年華虛度,青春留白了吧?

喜歡<<三百六十五裏路>>這首歌,唱出了我的心聲,是我從少年到白頭的心路寫照,
在以後的日子裏,它還會伴著我繼續向前走,伴我度過時光漸去,卻依然執著的每
一個春夏秋冬。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風之飄 回複 悄悄話 可敬、有趣、喜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