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夜話

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和感想寫出來,也算是給來過文學城這段經曆留個存證吧
正文

轉貼: 自學未成材,一考訂終身 - By 翠竹風

(2007-04-13 18:11:00) 下一個
我參加高考是在80年代,而那時的我,已經是一個在軍營裏生活過6年的“老兵”了。

剛跨入中學的校門不到兩個月,就被選入了部隊的體工隊,成了一個專業的運動員。而這在當時為許多人所羨慕,而且自己也頗為自豪的人生轉折,被後來的經曆證明了是一個非常愚蠢的錯誤。首先它使我中斷了從小學起一直還進行得不錯的學業,而另一方麵,我的身體條件和在體育方麵的天賦又注定了我不可能在競爭激烈的這個領域裏出人頭地,甚至生存下去。進入體工隊不到半年,就處在了一個非常尷尬的狀態,大多數時間碌碌無為,但也偶有靈光閃現,所以被稱之為“雞肋隊員”,之所以沒有被淘汰主要是因為我是教練親自選上來的,他不想過早的否定自己。

這種狀態也並沒有維持多久,不久之後的一次嚴重受傷使我的專業生涯走到了盡頭。又過了幾個月,在我的傷還沒養好的時候,隨著部隊的建製更改,我們這個隊就撤編了。

那時的我,已經沒有什麽別的選擇了,重回學校,從初一讀起,已經不可能,而且自己的心理上也承受不了。走向社會,參加工作,又年齡太小,無處接收,所以隻能留下。幸運的是,我被分配到了一個部隊的科研機關做行政,後勤工作,不僅接觸的大都是軍中的知識分子,還遇到了非常開明,對知識分子理解,關懷,支持的首長。

幾年之後,隨著年齡的增長,看著以前的同學們大都步入高中,積極準備著今後的升學之路,我也忍不住開始了自己的大學夢。每次看到,聽到身邊的人,認識的人上大學的消息,都會在我心裏激起一番波動,對他們極度的羨慕,也感歎自己失去了機會。

雖然大學夢對我來說是那麽的遙遠和不可能,但在親人和朋友的鼓勵下,我也開始了自己的嚐試。原本是打算讀對於文化考試要求比較低的軍校的。然而,隨著學習的深入,對自己有了一些信心,再加上同為大學畢業,又同在部隊工作的父母出自親身經曆的勸告,使我把目標轉移到了理工科上。雖然這個目標對我這個隻有小學畢業文化程度的人看起來是高不可攀,然而,我相信“有誌者事竟成”。我雖然不具備那些考入名校的人所擁有的聰明和才智,但我和他們一樣,擁有著通過努力而提高自己的空間。

在準備參加高考的兩年裏,父母的關心,那些被我稱為“老師”的同事們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首長的支持,是我自學的最大動力。每當我感到疲憊,受到挫折,想放鬆自己,甚至放棄的時候,想到父母從不給我壓力,總是默默的關心,想到那些5,60年代大學畢業的同事,孜孜不倦,不厭其煩地幫我複習,給我講解作不出來的難題,再想到我們的政委,頂著有些人的閑言碎語,嫉妒諷刺,堅定的支持我,給我時間參加補習班,為我報銷學費, 頓時覺得,不這樣挺下去,我就真的是辜負了他們。我想,雖然經過這番努力,我最終可能還是沒能得到理想的結果,但隻有自己盡力了,就不會後悔,也是給那些支持,關心我的人的一種交代和報答吧。

在那些日子裏,可以說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沒有娛樂,沒有假期,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外,就是看書,作題,上補習班。毫不誇張的說,用在高考的那幾門課上的時間絕對不比一個在校的高中生少,每一科的補習班都重複上過好幾次,高中的數理化課本,雖然包了書皮,最後依然是七零八落了。各種複習材料在宿舍裏堆成了小山,而且都是至少讀過,作過一遍的。雖然是這樣,但每次自測成績都不算很理想,因為基礎實在太差了。

到了跨進考場的那個時刻,雖然兩年多的努力就要在幾天內見分曉,雖然我知道這是自己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參加高考,因為在我們部隊裏是一考定終身的,不可以因為成績不好而來年再考,但心裏是十分的平靜。 看到那些和自己大都是同齡但一路從學校走出來的考生們,我感到一種自信,雖然我的基礎不如他們,但我的人生經曆比他們豐富,我能走進這個考場和他們一起參加考試,就證明了自己在人生的旅程上還沒有落後。我還想起前一天政委對我說的話:你的努力是咱們全體同誌都看到了的,即使考得不理想,也沒關係,這兩年的時光你沒有虛度,自學到了要考大學所應該具備的知識,從這一點上看,你就已經得到了你在這個階段所追求的東西。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成功是由1%的天分和99%的努力構成的”。我雖然天分不如別人,但“勤能補拙”在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幾百個日日夜夜的苦讀,平和的考場心態,使我得到了超水平的發揮。從第一場開始,就感覺良好,後來就更是順風順水的考下了後幾場,那幾天的表現比每一次模擬考試的狀態都好。

後來的結果應該是對自己努力的肯定,更是對關心,支持我的家人和首長,老師,戰友們的回報。我的分數超過了重點大學的錄取線。雖然由於身份的關係,沒有能進入我夢想的北大,清華,但還是去了一所著名的軍工院校,讓自己的人生又走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