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96)
2024 (67)
2025 (4)
生活方式比生活本身更重要
——讀彭小玲老師《生活在英國》有感
(趙輝 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收到彭小玲老師的作品《生活在英國》有一段時間了,很開心通過一本記錄個人在英國的點滴生活來觸及作者的生活、學習和寫作的心態,作者帶我們走進英國的家庭生活、親子教育、社會風貌、人文環境和情感世界,也進而讓我個人從中受到感悟和啟發。
如果一個人長期因為生活而奔波勞累,他的生活除了工作還是工作,長久之後無疑是枯燥、乏味的,這個人便是我自己。所以我渴望通過別人的文字來溫暖自己,希望用別人的影像來激勵自己,以喚起我們內心對於這個世界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渴望。
初為人夫,為人父,一切都是朝著一種美好的希冀前進,雖然這種生活過程中充滿了羈絆,充滿了很多不確定性,但是當我看到兒子出生的那一刻,也禁不住感歎,哇,一顆小豆芽般可愛的嬰兒,他是我的兒子。如今過去五年,兒子轉眼長大,一路走來對他傾注了全部的愛,但是又想讓他盡量做到的最好,來完成自己以往未實現的願望,讀了彭老師的書籍,反過來看如今的自己,發現自己很多事情沒有想明白,需要重新出發。
於是,我通讀彭小玲老師的作品,試圖從他的點滴生活中提煉我作為一個父親應該固守或者需要改變的心態。作者在前言即點明了寫作的動機和主旨,她這個“懶媽”的任務完成,兒子進入了名牌大學,他堅持獨立自主的生活,再不需要自己傾注心血去教育和陪伴的人,而彭老師作為一名開放式教育的老師,教育理念“好好享受生命的過程”也是值得回味和學習的,正是這種理念,讓自己的孩子從小拜托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人們加入各種培訓班的教育方式。
正式這種自我的獨立和獨特的教育方式,讓這個家庭在兜兜轉轉中聚散又團圓。“人們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的生活”,丈夫在英國學習,她也在孩子兩歲半的時候去了英國,也許正是這種留學的經曆,讓他們能夠堅定的選擇英國去學習和生活,也正是彭老師的這種理念,才讓自己教育孩子的時候能夠發揮自己作為一個母親的責任和作為一名老師來言傳身教,最後她發現這是成功的。
起初,我以為這會是一本散文類的作品,但是當我看前幾章,發現它更多的是一種隨筆,就像日記一樣記錄著各種“瑣碎的”生活。想起我初中和高中也喜歡寫日記,幾年下來也有好幾本。但最後上了大學,發現自己的生活單調而枯燥,每天的生活一成不變,甚至驚不起一點波瀾,甚至在一個不開心的家庭裏自己也變得疏遠和難過,逃避現實和追逐新的生活成為了一種奢侈的願望,我一直在努力實現心中的夢想,但是當夢想靠近又發現自己其實躲不掉自己的親人,離不開自己的家鄉,因為自己的“魂”留在了那個生我養我的故土。
彭老師的感情細膩,能想到將這一路的生活記錄成冊,她的人生充滿了意義,享受好的生活的方式比追求過好生活本身更值得回味,正是因為自己知道想要什麽,所以才毫不猶豫的選擇了一條自己的道路,所以我們能看到家庭的民主生活和夫妻之間那種相濡以沫的愛情。我就在想,如果我寫自己的東西,可能有些事情我羞於麵對大眾,可能會說的隱晦一點,這麽多年的耳濡目染和在推理小說作品的加持下,很多東西可以寫的很隱晦,留下想象空間。但是生活它又不是推理小說,沒人真會去揣測你的內心,看到不解之處,可能會停頓,然後繼續讀下去,最後讀的一知半解,不知作者所謂何事。但是彭老師的文字很直白,我想人到中年了,想留下一份回憶,而不在乎別人怎麽看,如果還像1995年和丈夫去結婚那會在意別人的目光,接受別人的審視,那這本書的內容可能會大打折扣。當然現在大可不必在意,寫和老公結婚後假期的生活,每天吃喝玩樂無憂無慮的生活,覺得自己該有個孩子了,進而小生命的降臨,還把中國式的“走後門”托關係分房子的事寫出來,確實直白大膽。當然我這隻是一種冷幽默式的調侃,隻是想說,彭老師記錄文字很細膩,很多事情成為了當下一種幸福的回憶,當然這種幸福中還摻雜著生活的波折和對生命的不屈。
通過對家庭生活和兒子教育的點滴描寫,也反映出整個英國社會的人文現狀,足可以窺斑見豹。但是自己曾經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血濃於水的關係,對於父母的懷念和沒有盡到的孝道的感歎,也是足以讓人感動。父親身上的諸多優點是那個時代的人樸素勤勞的體現,對自己從不張揚的愛,對鄉親那種熱心、正直的品格,重視教育,對知識的尊重,才成就了他們這個家族年輕人優秀的品格,父親樹立了一個言傳身教,令人尊敬,讓人懷念的高大形象。英國人愜意隨性的生活夾雜著東方人的故土情懷,為我們呈現了一個孤獨的人,一個有牽掛的人,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在第二故鄉的幸福生活。
三十多歲的我,正在努力奮發的年紀,這本書給我很多努力的方向,對孩子的愛,成長的教育,對夫妻間的溝通交流,無不令人深思。通過別人照亮自己,我們還得自己努力。
作者簡介:趙輝,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黃石市作家協會會員,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網絡小說創作者,以散文,小說,隨筆見長,作品散見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