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文史

介紹雲南文史,講述自己的故事。
個人資料
正文

從現代領導學的角度讀《淮南子·主術訓》

(2006-10-30 21:48:49) 下一個

從現代領導學的角度讀《淮南子·主術訓》

      摘要:《淮南子·主術訓》是我國古代領導學專著,它以道家思想為基礎,兼采儒、法,概括地反映了漢初及文、景之治的“南麵術”。《主術訓》部分內容與現代領導學相同或相近,另部分內容為現代領導學較少涉及,兩部分論述都有一些值得借鑒的東西。 

    《淮南子·主術訓》是我國兩千餘年前的“領導學”專論。它較為係統、全麵地闡述了道家“南麵術”的一般方法,在我國古代眾多的帝王術中,占有一席之地。我們對它作一番審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對於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領導學,無疑有一定意義。基於這種認識,本文試作一簡單的嚐試如下。

一、著書背景、著作者及流傳情況

1 、著書背景

西漢建立,曆高祖、呂後、文、景四代,以“黃老之術”治國,一脈相承,“天下懷安” ① 。此時的“黃老之術”,是以先秦道家思 想為基礎,在實際運用中兼采儒、法,且取得極大成功的領導術。對其作學術性總結的,有司馬談《論六家要旨》,對其從領導學角度作概括總結的,則是《淮南子·主術訓》

2 、著作者

《淮南子》一書及著者劉安,曆來為國內學界所熟悉,據《資治通鑒》載,劉安於漢文帝八年 ( 公元前 172 年 ) 被封為阜陵侯,於漢武帝元光元年 (公元前 122 年) 自殺而亡,在侯、王之位凡 50 年。

劉安之父淮南王劉長為高祖劉邦之子、文帝之弟,於文帝六年 ( 公元前 174 年 ) 謀反,“罪當棄市”,文帝念其手足之情,赦其死罪,“徙處蜀郡嚴道邛陲”,劉長“憤恚不食死 ② 。

兩年後,文帝封劉長之子劉安等四人為列侯,時任梁懷王太傅的賈誼上書諫,以為:“擅仇人足以危漢之資,於策不便。” ③ 文帝未采納賈誼的意見,封劉安為阜陵侯。文帝十六年,徙封劉安為淮南王。此後,劉安經文帝、景帝,而曆武帝,為淮南王而終其生。

武帝六年,劉安與其弟衡山王劉賜謀反未遂,安、賜俱“自剄”死。史載:“凡淮南、衡山二獄,所連引列侯、二千石、豪傑等,死者數萬人。” ④

劉安“好讀書屬文”,在曆史上是很有名的。

高誘《淮南子·序目》說:“初,安為辯達,善屬文。皇帝為從父。數上書,召見。孝文皇帝甚重之,詔使之離騷賦 ( 傳 ) ,自旦受詔,日早食已,上愛而秘之。”

《資治通鑒》載:“淮南王安,好讀書屬文,喜立名譽。”又說:武帝“以安屬為諸父而才高,甚尊重之,每宴見談語,昏暮然後 罷。”

《資治通鑒·漢紀九》全文載劉安上書諫伐南越,從這篇文章可以看出劉安在治國用兵方麵有相當理論水平,文章也寫得很好。武帝采納他的意見,改變原先征伐的方案,派莊助出使,“諭意南越”,兵不血刃而取得成功。

《淮南子》一書,史稱為劉安與賓客所作。高誘《淮南子·序目》:“天下方術之士多往歸焉,於是遂與蘇飛……等八人,及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講論道德,總統仁義,而著此書。”

3 、流傳情況

《淮南子》誠海內奇書,垂二千年而不朽。高誘說:“故夫學者,不論《淮南》,則不知大道之深也。”然而考諸載籍,曆代君臣、學者,鮮有引述《主術訓》而論治道者,其原因,愚以為有如下三點:

其一,淮南王父子三人先後謀反,“大逆不道”,其事著在卷冊,昭然若訓,後世君臣,或出於忌諱,或出於憎惡,不願對其“治道” 加以引述。

其二, 《淮南子》的作者,無論是劉安還是他的門客,在後儒眼中地位不高。比如司馬光說:“淮南王安……喜立名譽,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其群臣、賓客,多江淮間輕薄士。”其人其書不為後儒所重,可見一斑。

其三,《淮南子》以道家思想貫串全部內容,《主術訓》也不例外,後人以“道經”目之 ⑤ 。而自武帝以還,曆代論治,多以儒學為基準,其極至的說法是“半部《論語》治天下”,道家者流的《主術訓》自然不被重視。

二、 《主術訓》的主要內

《主術訓》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與現代領導學內容相同,另一部分為一般現代領導學著作不談或較少涉及的。本文擬將前一部分介紹並作簡單評價,而將後一部分放在最後作綜合評論。

1 、基本的領導方法

現代領導學強調基本領導方法的重要性,各種領導學、管理學書籍對此論述頗豐,其大意為:領導者要抓大事,不問瑣事,不能事必躬親。正如尼克鬆《領導者》中說:“對領袖人物來說,重要的不是看他在辦公室桌上花多少時間,而要看他是否善於作出重大決策”。“總統不必事必躬親”。

《主術訓》開篇即講:“人主之術,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清靜而不動,一度而不搖,因循而任下,責成而不勞。是故心知規矩而師傅諭導,口能言而行人稱辭,足能行而相者先導,耳能聽而執正進諫。是故慮無失策,謀無過事,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於天下。” 這裏全部所講,用“無為”二字可以概括。

“ 無為”這個概念,《淮南子》中多處作出解釋。《修務訓》說:“所謂無為者,私誌不得人公道,嗜欲不得枉正術,循理而舉事,因資而立權,自然之勢,而曲故不得容者。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非謂其感而不應,攻而不動者。”《主術訓》也說:“無為者,非謂其凝滯而不動也,以其言莫從己出也……此治之要也。故通於本者,不亂於末,觀於要者,不惑於詳。”

“ 無為”中包含的“執要”思想,為我國曆代帝王、學者所熟知。比如《貞觀政要》記載唐太宗對侍臣所言:“……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於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且日斷十事,五條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斷月,乃至累年,乖謬既多,不亡何待?豈如廣任賢良,高居深視,法令嚴肅,誰敢為非? ” ⑥

學者範祖禹也說:“君不可以不逸,所治者大,所司者要也;臣不可以不勞,所治者寡,所職者詳也。不明之君,不能知人,故務察而多疑,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之所為,則雖聖智,亦日力不足矣。故其臣下,事無大小,皆歸之君,政有得失,不任其患,賢者不得行其誌,而持祿之士得以保其位,此天下所以不治也。

不難看出,“抓大放小”作為一種基本的領導方法,在《主術訓》中已經表述得相當充分,而後世君臣,知之者、行之者亦大有人在。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現代領導學的研究者,對於我國古已有之的上述“一般領導方法”知之甚少,或竟有不知者。比如目前國內具有較高水平的領導學著作、孫錢章主編的《現代領導方法與藝術》中說“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曾是小生產時代領導者勤政的美德,那是和專製領導相適應的領導方法……事必躬親的家長作風,它在中國盛行。”又說:“在領導與管理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確提出這一方法,並從理論上加以論證的是本世紀初的 H ·法約爾。”

這種顯然不是事實的結論發人深思。我覺得,目前在引進西方領導學、管理學的過程中,一些學人對我國古代的有關思想不重視或不了解,因而有意無意地忽視或抹煞我國傳統“領導學”中的有用成分的傾向,應該引起注意。

2 、用人之道

現代領導學的兩大基本內容,一是決策,二是用人。正如毛澤東所言,領導者的基本職能,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幹部。 用人之道,四個字可以概括:知人善任。

《主述訓》於“知人”方麵,論述較少,僅提出“因人以知人”,此是其短處,而於“善任”,則其論述比較精當。它說:“故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製木也,大者以為舟航柱梁,小者以為楫楔,修者以為櫚榱,……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責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賢者盡其智,而不肖者盡其力……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

這裏用省略號替代的內容,是一些精彩的比喻,限於篇幅,不得已而略去,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讀原著,相信不會使人失望。

《主術訓》甚至說:“天下之物,莫凶於雞毒, ( 高誘注:雞毒,烏頭也。 ) 然而良醫橐而藏之,有所用也。是故林莽之材,猶無可棄 者,而況人乎。”

用人之道是一切領導學研究的重點,正如司馬光所說:“為治之要,莫先於用人”。用人的大忌是門戶之見,見諸於我國曆史上的,以“九品中正製”最為典型,其尾聲是強調“出身”和“烙印”。這種用人製度,曆史已證明不利於社會的穩定和繁榮。《主術訓》提出的,是沒有偏見的用人之道,雖然在專製社會不能做到,但不能因此而輕視其理論價值。

3 、決策

決策的要素有兩個,一是信息,二是決策者的資質。

現代社會處於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過渡階段,人們對信息的重視程度、獲取信息的手段之多,在古代無法想像,但這並不能說古代的決策者不知道信息的重要。

《管子》:“黃帝立明台之議者,上觀於兵也;堯有衢室之問者,下聽於民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敝也;禹立建鼓於朝,而備訟也;湯有總街之廷,以觀民也。”這雖然是傳說,但其精神實質,就是“詢於芻蕘”,了解民情,獲取信息。

《主術訓》的論述,與上麵所引大同小異。它說:“夫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又說:“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貴賤尊卑論也。是明主之聽於群臣,其計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責其辯。暗主則不然,所愛習親近者,雖邪枉不正,不能見也;疏遠卑賤者,竭力盡忠,不能知也;有言者窮之以辭;有諫者誅之以罪,如此而欲照海內、存萬方,是猶塞耳而聽清濁、掩目而視青黃也,其離聰明,則亦遠矣。”

這裏所說,用今天的話講,就是廣泛聽取意見。這個意思被魏征總結成精辟一語:“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這句話是決策者的箴言,勝過許多領導學教科書的千言萬語。而毛澤東也常常引用這句名言,提醒決策者不要小看這句話。

在論述資質修養方麵,《主術訓》提出:

“ 凡人之倫,心欲小而誌欲大,智欲圓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鮮。所以心欲小者,慮患未生,備禍未發,戒過慎微,不敢縱其欲也;誌欲大者,兼包萬國,一齊殊俗,並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輻輳,而為之轂;智欲員者,環複轉運,終始無端,旁流四達,淵泉而不竭,萬物並興,莫不響應也;行欲方者,直立而不撓,素白而不汙,窮不易操,通不肆誌;能欲多者,文武備具,動靜中儀,舉動廢置,曲得其宜,無所擊戾,無不畢宜也;事欲鮮者,執柄持術,得要以應眾,執約以治廣,處靜持中,運於璿樞,以一合萬,若合符節者也。故小心者,禁於微也;誌大者,無不懷也;智圓者,無不知也;行方者,有不為也;能多者,無不治也;事鮮者,約所持也。”

這個心小誌大智圓行方的修身名言,流傳久遠。在我國眾多的“修養”術中,可備一格,比之於當前市麵流行的眾多西方譯著的有關論述,毫不遜色,可為現代領導學著作者參考。

4 、權變

《主術訓》說:“仁智錯,有時合,合者為正,錯者為權,其義一也。……事可權者多,愚者權者少,此愚者所 ( 以 ) 多患也。物之可備者,智者盡備之,可權者盡權之,此智者所以寡患也,故智者先忤而後合,愚者始於樂而終於哀。”

《公羊傳》:“權者何?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者也。”用現代語言講,就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關係,既堅持原則,又靈活變化,靈活性最終捍衛了原則。

權變是領導藝術的重要內容,是古今中外領導學中引人人勝的話題。經、權之辨,是儒家文化中極富辨證色彩的一個命題,曆代論述汗牛充棟。《主術訓》引入儒家經、權思想,但未展開論述,這是由作者的思想流派性所決定。這一點,放在下文集中論述。

三、《主術訓》總評

1 、兼采儒、法,清靜慈祥

《主術訓》的內容,除上麵所引之外,還談到仁義、法製、權勢、民心、賦斂、簡樸,甚至保護自然等等,兼采儒、法,而貫之以道,此是其特點。

道家思想發源於上古,總結於老子。後世學老子者,流派甚多:列子為虛無之學,楊朱為為我之學,莊周為放曠之學,申、韓為刑名法術之學,鬼穀、兵家為陰謀權術之學。流派雖多,但從倫理上可分為清靜慈祥、深刻堅忍兩類;從運用角度可分為用世與出世兩類 ⑦ 。《主術訓》屬於清靜慈祥、用世一類。

《主術訓》的清靜慈祥,主要體現在決策和講仁義。

在決策方麵,強調君主不要擅斷,認為:“法籍禮義者,所以禁君使無擅斷也。人莫得自恣則道勝,道勝而理達矣,故反於無為。……法生於義,義生於眾適,眾適合於人心,此治之要也。”

強調用眾不用己: “ 夫人主之聽治也,虛心而弱誌,清明而不暗……夫乘眾人之智則無不任也,用眾人之力則無不勝也……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則烏獲不足恃,乘眾人之製 ( 智 ) 者,則天下不足有也。”

現代領導學在強調其“現代性”時,常講決策的民主性,而民主性的體現無非就是廣聽博谘。決策過程,就是獲取信息、謀劃和決斷三個基本步驟,其中關鍵是決斷。要作出正確的決斷,就需要盡量多的信息和謀劃方案,這就是決策的民主性。

在講仁義方麵,《主術訓》強調:“國之所以存亡者,仁義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國無 ( 仁 ) 義,雖大必亡。人無善誌,雖勇必傷。”又說:“遍知萬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謂智;遍愛群生而不愛人類,不可謂仁。仁者,愛其類也,智者,不可惑也。”又說:“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國之本也;國者,君之本也。”

在賦斂方麵,強調節製,指出:“人主租斂於民也,必先計歲收,量民積聚,知饑饉有餘不足之數,然後取車輿衣食,供養其欲。……取下有節,自養有度。”

現代領導學十分強調領導者與群眾的協調關係,相當多的管理學書籍就是在這個問題上搜羅古今中外的例子,編纂而成的。其實,儒家仁義之說就是講求“和為貴”,《主術訓》采納儒家仁義思想,和某些現代領導學著作相似。

作為清靜慈祥的用世的領導學,最簡潔明快的一句話是這樣說: “ 非淡薄無以明德,非寧靜無以致遠,非寬大無以兼覆,非平正無以 製斷。”愚以為這是《主術訓》的綱領,對於治現代領導學者,或頗有可采之處。

2 、領導藝術

現代領導學十分重視領導藝術,在眾多的領導者的實踐中,也證明領導藝術的極其重要性,但《主術訓》在這個問題上除了簡單講幾句權變之外,幾乎沒有多一點的論述,這是《主術訓》的一個特點,值得注意。

什麽是領導藝術 ?

領導藝術是領導者的一種特殊才能,這種才能的一個基本特點就是它的靈活性與隱蔽性,這種靈活性與隱蔽性如果過了頭,則將使之與陰謀權術、“深刻堅忍”難以犁然有別。韓非的“術”,是繼承老子而又大加發展,成為“深刻堅忍”的代表,頗受後人非議。侯外廬在談到韓非學說時說:“依其‘術’的機會主義者的性格,在事實上減低了理論的價值。”⑧

和韓非相反,《主術訓》選擇清靜慈祥作為自身的學派基點,認為“上多故則下多詐”。這句話說明一個不爭的事實,領導者以詐馭 下,下級和員工就二定以詐對上。錢鍾書《愚君》一文,羅列中外詐上事例頗豐富⑨,其精神實質就是朱熹那句常被人引用的名言:“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當前,大量引進國外含有馬基雅維裏精神的“領導藝術”,國內也有人把陳年的陰謀垃圾改頭換麵,冠以“藝術”二字,紛紛出版,充斥書市。對這種情況,應引起警惕。這裏限於本文主題,僅略論如上。

注釋:

        ①:《史記·孝文本紀》。

  ②、③:《資治通鑒》漢紀六。

  ④:《資治通鑒 ) 卷十九。

  ⑤:《淮南子·序目》:“逵吉讀道藏於南山之說經台,覽《淮南》內篇之注。”

   ⑥:《貞觀政要·政體》之“論”。

  ⑦:《魏源集·論老子·四》。

  ⑧: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第十六章“法家的悲劇曆史與韓非子”。

     ⑨:《錢鍾書論學文選》第一卷。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邊城秀才 回複 悄悄話 罷了兄(再叫一次,以後依你。):
你說得對。你的調侃和戲言也太淋漓了。如此一回,也算增進一層對老兄性格的認識。好!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邊城兄錯矣,不是譏諷,而是“古為今用”;若是真有那麽一點譏諷,也屬對今天生活無奈的感歎。

其實是真心喜歡你的文章,老兄是飽覽群書,滿腹經綸,有老兄這塊寶地,我真是受益匪淺。

朋友們都叫我“梁山罷了”,說我雖喜調侃,常出戲言,但不失坦誠。
邊城秀才 回複 悄悄話 謝謝罷了兄的評論。此文為幾年前所寫,當時在幹校任《領導學》的教授任務,有點心得,敷衍成文。如今貼出,也算是對在職期間工作的紀念。如果真對各位有點啟發,誠然幸事。罷了兄的評論,看來似乎是譏諷,其原因為何,不得而知。
罷了 回複 悄悄話 沒有讀過《主術訓》,看了你的這篇文章,覺得很有意思,很欣賞、讚同《主術訓》中的一些思想和策略,謝謝你的介紹。

最喜歡的是那段開場白:“人主之術,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行為儀表於天下。”— 若是家裏也能來個“無為而治”,那才敢情好!

“清靜而不動,一度而不搖,因循而任下,責成而不勞。” — 若能把所有的家務都分配下去,搞個家庭“崗位責任製”,一改當前蝸牛“一人馱房”的局麵,恐是夢中也會笑醒。

“是故心知規矩而師傅諭導,口能言而行人稱辭,足能行而相者先導,耳能聽而執正進諫。” — 雙手讚同!我曆來認為優秀是一種習慣;不以規矩,難以成方圓。規矩這東西非得一開始就做好,可惜孩子的規矩是做好了,那口子的規矩怎麽也做不好,反倒弄了個“人為刀俎我為魚肉”。kao! 家中大小還常樂於“進諫”,為保持“公正持義”的光輝形象,每次都來它個個打五十大板,倒也兩相安。

“是故慮無失策,謀無過事,言為文章,行為儀表於天下。” — 大錯、小錯,人生失策乃我家常便飯;出口成章雖偶也有之,但常張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僥幸的是,在東窗事發之前,眾人眼裏,行為儀表倒還端正。

“故賢主之用人也,猶巧工之製木也,大者以為舟航柱梁,小者以為楫楔,修者以為櫚榱,……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責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賢者盡其智,而不肖者盡其力……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這段話和我選擇朋友之道很有些異曲同工之處。我常把我的朋友們比作我電子層裏的電子,根據其“能量指數”的大小來安排他們在電子層中的位置(這兒的能量是指親近程度、性格人品等),即使對最外層的電子,我也能做到物盡其用,至少可以讓他們發揮個保暖的作用。

謝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