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這裏

我站在這裏,距離故鄉十萬八千裏.我等在這裏,傾聽親人的聲音.我走在這裏,感受人在他鄉的艱辛.我看在這裏,目睹海外遊子的寸草心.
正文

推動社會發展和創造社會價值的輿論觀

(2007-02-10 15:04:40) 下一個
                               試論媒體的缺位與越位對大眾認知的不作為及反向誤導
        正確的輿論觀應該是能夠推動社會發展和創造社會價值的輿論觀。如何正確認識這一點對輿論監督在社會發展以及社會價值在社會意識的層次再創造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而當今中國的輿論恰恰在這方麵做了反麵的典型。在關乎社會何去何從的重大事件的報道上,應該介入輿論監督的時候嚴重缺位,而在彌散和幻化大眾自覺性方麵做出的努力卻大大的越位了。
        解釋這一現象的根源很簡單。如果我們觀察一下當今媒體和輿論回避的在社會上引起重大反響的事件。大多都是與製度有關。大眾應該探究其中緣由,發現其中真相時,往往這時媒體拿起輿論監督的武器卻沒有了蹤影。細看違規的、腐敗的、犯罪的,分析起來都是製度本身就有漏洞所以鑽空子違反規定,製度本身就腐敗所以出蛀蟲,製度本身就犯罪所以幹脆直接製造罪犯。職務犯罪或許就可以理解為坐在那個位子擔任那個職務就要犯罪。為什麽沒能製止住任職者的犯罪呢,是製度所致。
        如果我們企望媒體和輿論為大眾探究其中的緣由,那恐怕恰恰要危及當今仍要維持運轉的“和平崛起的和諧社會”的製度了。這也就不難理解我們的媒體為什麽這時要喪失正確的輿論觀了。作為仍是國家機器的“社會公眾”媒體決不能對國家賴以存在的社會製度構成威脅。而不論這一製度是否還推動社會向前發展。這也許是當今中國社會製度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缺位。
        輿論作為產業在中國登堂入室後,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使得中國的媒體不能讓大眾真正關注到他們要關注事情的同時還要創造出關注點,就是賣點。最好的已經被剝奪了。(如果製度轉型到像台灣全都是賣點就要另當別論了} 。“主旋律”又換不來經濟效益(社會的也越來越難)。那隻有劍走偏鋒了。人們喜歡什麽,媒體就應和什麽,除了製度不允許的。投民所好,人民吃不飽穿不暖,就說吃飽穿暖。
人民溫飽了思淫念,咱就說思淫念。但要猶抱琵琶半遮麵,因為我們的製度還沒有明確鼓勵人們可以思淫念。(以後轉型到可以再論,以人為本嘛)既然是創造賣點,就要利用輿論導向。不能大鳴大放也要深入人心。但有一條他們無法顧及了。就是大眾也許就是治治陽萎、早泄,可媒體下的卻是奔著頑固性勃起的藥。後果不堪設想啊。這就是越位。誤導了大眾真正的認知趨向。我們總是提要引導社會風氣向正確的方向發展。顯然,社會風氣不太正確。試問什麽是正確的,誰為大眾引導。現象表明引導者非但負不起正確引導之責,而且引導倒是引導了,不過利益驅動的方向不明。風氣差也許引導人要負很大責任。
      缺位身不由己,但越位可以控製劑量吧。全民頑固性勃起,貽笑大方事小,神經紊亂事大。
      什麽時候中國的媒體能真正推動社會的進步,創造真正的社會價值。要看國家製度的變革,但願為期不遠,此期可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