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蘆隨筆

人隻不過是一根蘆葦,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能夠思想。
個人資料
思蘆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英國自駕遊 Day 4 倫敦-西敏寺、海德公園和肯辛頓宮

(2015-09-21 08:01:04) 下一個

倫敦的最後一天,早晨我們去西敏寺。倫敦的景點開門都比較晚,西敏寺9點半開門。我們走了15分鍾,提前15分鍾到達,已經排上了長隊。倫敦pass不用再買票,但還是要一起排隊。門口提供免費語音導遊錄音機,不允許照相。西敏寺是哥特式風格的建築,是英國君主的教堂,也是英國國君的加冕登基和安葬之地。在西敏寺正門上有在1998年英國女王提名的十位20世紀殉道者的塑像,第五位是馬丁路德金,第十位是中國苗族牧師王誌明。王誌明在中國文化大革命時因反對信徒參加“三忠於”活動被逮捕,萬人批鬥後被槍決示眾。

西敏寺

西敏寺鍾樓

20世紀殉道者之象,第十位是中國苗族牧師王誌明。

側門進去,先到禮拜大堂。正門前地上是一個環繞罌粟花的無名戰士墓碑,是為了紀念葬於這裏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一個無名戰士的遺骨。大堂宣講台上,有一個牧師每隔一個小時要念一次禱告。此時要求遊客保持肅靜。這裏有一座牛頓紀念碑。碑文是詩人亞曆山大?波普 (Alexander Pope) 寫的墓誌銘:“自然與自然定律藏於黑夜中;上帝說,讓牛頓來,於是,光明照亮一切。”紀念碑上一群小天使,一個玩弄稜鏡、一個玩弄望遠鏡、一個拿著金幣;牛頓斜倚著在標示著1681年彗星的運行軌道天體球;牛頓右手下方是《神學》、《紀年學》、《光學》與《原理》四本著作,表明牛頓的貢獻。離牛頓不遠,就是達爾文的墓,大理石碑文在地上;當人們瞻仰牛頓墓時,很容易腳下就踩著達爾文的墓碑。

牛頓墓

佔地麵積2972平方米的西敏寺內,安葬了三千三百多人,包括曆代君主、貴族、詩人、科學家、政治家、將軍、作家、音樂家和演員。君主在大殿後部,貴族的墓在禮拜堂,僧侶則葬在迴廊。即便沒有遺骨安葬於此,但是在教堂內有塊紀念碑、文字、塑像也是莫大的殊榮。特別是在以英國文學之父喬叟的墓為中心的“詩人角”,牆上地下,到處碑滿為患。一不小心就會踩到一個久聞大名的文學家。

走向大殿後麵,有好幾個禮拜堂。都是英國國王的墓地。聽著導遊機念著一個個國王的名字,沉重的曆史讓人應接不暇。歐洲君主都愛起相同的名字,很容易造成混亂。除了國王之外,最中間的一個禮拜堂是專門紀念二戰保衛倫敦而犧牲的英國空軍飛行員的。

伊麗莎白一世和瑪麗一世葬在一起,伊麗莎白的靈柩在上,而瑪麗的在下。伊麗莎白一世的墓穴十分華麗,石棺表麵是伊麗莎白的臥像。這對同父異母的姐妹,一生都處於恩怨糾葛之間。瑪麗一世是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她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複到羅馬天主教,為此曾處決了大約300多個反對者。因此被人稱為“血腥瑪麗”。伊麗莎白一世則是一個新教徒。瑪麗在位的時候曾經試圖改變伊麗莎白的宗教信仰,一度把伊麗莎白關押在倫敦塔。1558年瑪麗一世去世,伊麗莎白繼位。她立即在英國恢複新教。兩姐妹爭鬥了一生,但是死後她們卻被安葬在一起,生前的恩怨糾葛、宗教分歧和政見不同都灰飛煙滅,隻剩下了親情。正如同墓誌銘上的拉丁文所寫:“在皇位上,在墳墓中,我們兩姐妹始終在一起,伊麗莎白和瑪麗,希望能夠一起重生。”

從西敏寺內通道看塔樓

西敏市內的通道

教堂的水管工也可以和王侯將相一樣埋在教堂裏,隻是在偏僻的通道大理石下。

從西敏寺出來,沿白廳街向北。騎兵總部門口有衛兵騎馬站崗。很多遊人和衛兵照相。我們走進騎兵總部的院子。警察讓我們靠邊,原來騎兵遊行即將結束,回到院子後要在這裏進行換崗儀式。趕得早不如趕得巧,我們在很好的位置上又看了一場騎兵換崗。路過王宮門口,衛兵換崗還沒結束,我們在馬路邊又看了一場王室衛隊換崗歸來的遊行。

站崗的騎兵,很多遊人上前和他照相,衛兵目不斜視,時時要保持座下馬兒安靜。

騎兵換崗儀式


沿著白金漢宮到海德公園,路過威林頓拱門。這是用來紀念指揮滑鐵盧戰役擊敗拿破侖的威林頓公爵。以前拱門上是威林頓的騎馬像,後來改建為一個和平天使駕馭著四匹馬拉的戰車,是歐洲最大的青銅塑像。用London Pass可以免費登上拱頂眺望。
 

海德公園相當大,公園有一個大湖。岸邊草地、花壇均維護得不錯。參觀免費,倫敦人周末可以享受包括海德公園在內的許多公園綠地。講演角在公園的東北角。我們從東向西穿越了整個公園。園中有很多結滿栗子的栗子樹,任其掉落,無人采摘。

海德公園的花壇

湖中的天鵝

戴安娜紀念泉,一個環形水渠循環流動。這種紀念比雕像空靈,想象空間更大。

海德公園西邊就是肯辛頓宮。肯辛頓宮是曆來王儲的宮殿。曾經是戴安娜的寢宮;現在是威廉王子夫婦的住地。宮殿對外開放參觀。可以照相,但室內燈光很暗。這裏比不上白金漢宮和溫莎堡的奢侈輝煌。

湖對岸就是肯辛頓宮

肯幸頓宮更多展示王室的日常生活。比如有一個展覽是關於王室的服裝。還有一個展覽是關於維多利亞女王和丈夫的生活的。國王畫廊有很多王室搜集的名畫。

工作人員穿戴著維多利亞女王時期服裝在玩當時的紙牌。說話也是那時的英語。

一個女官一本正經地向一個小女孩說:“女王說她很喜歡你的衣服。”把小女孩唬得一愣一愣的,愕然不知所對。

可以感覺到英國民眾對王室還是比較愛戴的。其實,英王室的血統已經早已不是英國的多數民族-盎格魯撒克遜。1066年來自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在黑斯廷斯戰役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征服了盎格魯-撒克遜人,自任英國君主,開辟了諾曼底王朝。之後的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二世來自於法國的諾曼底公爵。再之後來自威爾士血統的亨利七世在法國援助下殺死金雀花王朝末代君主理查三世開創了都鐸王朝。都鐸王朝延續到伊麗莎白一世無繼承人。來自蘇格蘭血統的詹姆斯一世開創了斯圖亞特王朝。1714年德國血統的喬治一世(他同時也是詹姆斯一世的曾外孫,隻有16分之一的蘇格蘭血統)繼承了無子的安妮女王開始了漢諾威王朝,延續至今。在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因為德國是敵國,王室改稱溫莎王朝。所以英國和中國相似,王朝改朝換代了許多次,最後還是淪於外族的統治。但英國人似乎更看重王室代表英國曆史傳統的繼承性, 而不太在乎民族性。即使蘇格蘭獨立,獨立者宣稱會繼續尊奉王室。確實,四天裏我們參觀的大多景點都和王室有關,如果抹掉英國王室,英國的曆史和文化就少了不少內容。

從肯辛頓宮走回旅館,無意間經過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展覽館、阿爾伯特紀念堂、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展覽館。這幾個景點都不在我們的計劃之內,也算意外的收獲。倫敦是個舊城,但規劃很好,發展有序。城中心沒有盲目蓋高樓。有很漂亮的城市輪廓線。沿街建築各有特色,所以街景很好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展覽館免費參觀,是維多利亞女王為紀念丈夫而建。收藏藝術和工藝珍品, 包括畫、照相、雕塑、珍寶、時尚、建築、陶瓷等展品。由於時間限製,我們隻參觀了雕塑館。展品很密集,個個都是精美絕倫的珍品。據說這裏有世界上最大的後古典歐洲雕塑收藏。差不多兩萬兩千個藏品。館裏參觀者很多,像中國的商店一樣,熙熙攘攘。很多學生在做臨摹。很少看見工作人員。讓人擔心萬一有人有意無意地毀害了展品。

帝國理工學院

 
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展覽館內的雕像個個是精品。

館裏有專門的亞洲展館,收藏了1萬六千個中國藏品。覆蓋從公元前4000年到現在的時期。

我們在Comptoir Libaneis, 一家黎巴嫩餐館吃晚飯。點了一個dip platter,是烤餅沾四樣調料,哈默斯,希臘酸奶和茄泥;烤羊肉卷餅,蔬菜卷餅,黎巴嫩啤酒Almaza。一個白人小夥子坐在我們鄰桌,點菜時向我們問詢。我們推薦dip platter,他也點了此菜。他和我們聊了起來。說他是芬蘭人。我猜出他是諾基亞的,一問果然。他告訴我們,他很擔心戰爭,因為有一個強大的咄咄逼人的俄國和他們做鄰居。

吃完晚飯,走回旅館,時間尚早。倫敦4天就結束了。感覺行程並不緊張。基本覆蓋了所有該去的景點。也有遺憾,沒有去漢普頓宮、沒有登高看一下倫敦全貌,沒有乘河輪看一次倫敦夜景。都說英國人是紳士,但是在倫敦街道行走,會覺得倫敦人和紐約人一樣,開車飛快,不讓行人。加上英國過街和美國相反,要先看左再看右,過街是一個險象橫生的冒險。好幾次都是我把太太從車頭前拉了回來。不過在倫敦街頭問路,大部分人都會熱心回答。
普通住宅也很有風格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十八號院 回複 悄悄話 非常感謝分享!一口氣讀完英國自駕遊14篇,精彩,信息翔實。今年就去模仿你們遊大英啦!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