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窺天境

得窺天境,須看透紅塵萬丈;人神相通,隻憑借靈犀一縷。信靠耶穌,此外路路是絕望;堅定不移,萬裏迢迢聚天堂。
個人資料
正文

第8章 教 會

(2006-12-02 00:57:54) 下一個
第8章 教 會




1.什麽是唯一真正的教會?

  
  唯一真正的教會是由世界各地的基督徒組成的普世性的主的身體,在這個身體裏,人人都認耶穌基督為他們的救主,並虔心事奉他。這就是唯一真正的教會。1

??聖經教導我們,我們當保持靈裏的合一,2直至我們在信仰的真道上也同歸於一。3換言之,靈裏的合一是所有基督徒都能做到的,而在信仰的真道上完全達成共識則是將來的事情。

??教派林立這個事實本身反映出教會裏缺乏對真理的認識。在很多情形下,它也是人的狂妄和驕傲的體現。它表明,人們極不情願聚集在一個屋簷下,也不願為了主的身體的緣故求同存異。況且,有不少教派是從錯誤的教義中誕生的。即便有的教派起初是上帝美好的啟示和新鮮的亮光的產物,但到後來時常蛻變為不冷不熱的宗教機構,甚至與上帝的作為相違抗。

??許多時候,教會中自詡為信仰正統的人橫加迫害那些真正認識主的真道的眾聖徒。耶穌基督帶著飽蘸生命力的啟示來到人世間,目的是為了衝破正統宗教信徒的僵化、教條的思想和教義,他這樣做完全是有必要的。以色列人就曾有過這種經驗教訓,他們因拚命地抬高律法的地位而變得渾渾噩噩和食古不化,律法的製定者耶和華上主竟從他們的視野中消失。他們以律法的名義殺害了上帝在塵世的顯現——耶穌基督。

??中世紀時,當教會集政治和宗教的權勢為一身時,遂開始走向腐敗。於是,馬丁·路德和其他改革家在歐洲掀起了一場如火如荼、波瀾壯闊的改教運動,他們也因此遭到了教會的嚴重逼迫。教會中又出現了路德會迫害加爾文宗、加爾文宗迫害再洗禮派的現象,而恰是再洗禮派闡明了上帝關於洗禮的真道。

??到了後來,再洗禮派開始迫害五旬節教派,後者就受聖靈洗的聖經真理有著不同其它教派的新的見地和亮光。上帝為了在教會中恢複他的真理的麵目,接二連三地掀起了陣陣改革和奮興的浪潮,他的真理的啟示成了一些主人教派萌芽的種子和溫床,這些當前主領基督教潮流的新教派在剛嶄露頭角時往往是受到人蔑視和逼迫的不起眼的小教派。

??初信主的人需要找到一個由摯愛主和相信聖經的信徒組成的團契。有的聖公會牧師虔心愛主,他們被聖靈充滿且處處事奉耶穌,他們的教會是敬拜上帝的美好場所;在一些天主教教會裏,重生的基督徒在這裏尋覓到了自己的家;有的浸信會、長老會、衛理公會、神召會、拿撒勒派教會、至善論派教會等許多其它教會裏的信徒愛主愛得很深。

??當你尋覓一個能成為自己的家的教會時,第一件該做的事就是尋求上帝的指引,看看主想帶領你到哪一家教會。你應當找一個忠實於聖經、眾信徒愛主和事奉主的教會。你得弄清楚,這家教會的教義、教訓和實踐是否符合上帝的道?教會的信徒是否在生活中努力活出他們所宣信的教義呢?若是你在一家教會發現有這些特點,信徒們非常熱衷於團契生活,這家教會就可能適合於你。
  


2.天主教教徒和新教基督徒主要區別在哪裏?

  
  我本人認為,天主教教徒和新教基督徒主要區別就在於他們對待聖經的看法上。盡管天主教教徒相信聖經是由上帝默示的,但他們也認為,貫乎曆史的教會傳統、由曆次教會公會議所確立的教義信經,與聖經一樣有著並行不悖的絕對權威。新教基督徒相信,就信仰和教會實踐而言,聖經具有獨一無二的權威。因此,他們不接受天主教相沿成習的某些實踐,不接受教皇的權威,不接受對童貞女馬利亞的祈求和拜謁,也不讚成天主教奉行的其它一些教會禮儀。

??宗教改革時期,一位名叫馬丁·路德的天主教修士重新發現了使徒保羅在《羅馬書》裏所確立的因信稱義的教義。4路德據理力辨道,若是一個人因信得赦免,他豈還需要朝山進香、苦行、羅馬教廷的特赦、煉獄和臨終聖禮嗎?鑒於路德的見解被說成是對天主教傳統的徹底擯棄,他被羅馬教廷處以絕罰。可是,大批大批的德國民眾湧向路德,聽他鏗鏘有力、令人折服的演講,路德會在改教的土壤中脫穎而出。

??之後,約翰·加爾文等其他神學家向天主教的教義發出振聾發聵的挑戰,被稱作是歸正宗的加爾文派教會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這些教會在對天主教的“抗議”浪潮中改革天主教會,故又被稱為抗羅宗、更正教或新教教會。這段曆史(約從公元1500年至公元1650年)遂被冠之以新教改革的稱號。
  


3.依據聖經,人必須怎樣做才能一名聖徒?

  
  關於聖徒的傳統觀念認為,聖徒都是些生活聖潔之人,這種觀念是與聖相左的。依據聖經,凡當某個人認耶穌基督為主並重生得救,他便成了一名聖徒。他之所以成為聖徒絕非靠著他的聖潔生活,而是由於他與耶穌基督建立了和好的關係。

??當使徒保羅寫信給其它城市的基督徒時,他總是稱其為眾聖徒。他所說的眾聖徒是指那一城市教會裏的每一位信徒,因為他們已在基督裏成為聖潔。我們若不把自己交托、奉獻給耶穌,我們的業績在上帝的心目中就算不得什麽。

??無庸置疑,上帝是公平合理的,他不會輕看基督徒在今生中的辛勤勞作和耕耘,他會在天國裏賞賜他們的。然而,即使我們按照主的旨意過了一個聖潔的人生和立下了豐功偉績,我們仍須認識到,我們隻是做了該做的事,我們的聖潔和公義毫不出於我們自己的善功,而是惟獨出於耶穌基督。
  


4.身為教會成員能確保我進天國嗎?

  
  為數不少的人以為,受洗加入某個教會或參予教會的某些禮儀,能確保他們進天國。這一觀念是錯誤的。聖經裏說得很清楚,人若不重生,是進不了天國的。5所以,進天國不等於成為某個教會的成員。人若重生,才能成為主的身體的一部分和普世教會的成員,單靠把自己的名字寫在某個教會的花名冊上是不能給你帶來拯救的。
  


5.必須上教堂做禮拜才能得救嗎?

  
  當然不是!不過,基督教也不是一個個體的宗教,它具有鮮明的群體性。聖經教導我們不可停止聚會。6

??我們需要團契生活,我們需要彼此勉勵,我們各自的看法和觀念必須相互檢驗、相互製衡。耶穌說,隻要有兩三個人奉他的名聚集在一起,就必有他的同在。7這即意味著,一個家庭也會有主的同在。可即便在一個家庭裏,家庭成員之間都能起著製衡的作用。基督教不是什麽由某個獨來獨往的隱士上到高山之巔與神靈交通後發明的新宗教。

??人不必上教堂做禮拜才能得救。但為能繼續地保持與神同行,你必須與其他基督徒一道勤過團契生活,而教會則能滿足你的這一需要。
  


6.嬰兒或成人應當受洗嗎?應如何領受洗禮?

  
  聖經教導我們,信主的人必須接受洗禮。8在教會剛創立後的幾個世紀中,基督教所施行的都是浸水禮,關於嬰兒洗的觀念並非出自聖經。

??早期教會認為,嬰兒生來便是有罪的,他們需要及早接受施洗以確保能得到上帝的拯救,這便是早期教會開始實行嬰兒洗的由來。宗教改革時期,馬丁·路德重新發現了關於因信重生得救和因信稱義的聖經真理,可嬰兒是不能操練使用自己的信心的。然而,鑒於路德的眾多追隨者嬰兒時就已在天主教會接受了施洗,他就不再要求他們重新接受洗禮。事實上,路德從未間斷過對孩童的施洗。

??當加爾文出現在日內瓦的宗教改革舞台上時,他推出了一套稱之為“契約神學”的思想。根據契約神學,若是父母進入了與上帝之間的契約關係,其後代也成了契約的組成部分,他們作為嬰兒受洗自然是順理成章的。通常,在實行嬰兒洗的教會裏,孩子到了十歲、十一歲或十二歲時,要參予某種形式的堅振禮,重新確認父母在其洗禮時所表達的信仰。

??一些宗教改革時期的神學家強烈反對教會實行嬰兒洗,他們堅持認為,洗禮是耶穌受死、被埋和複活的象征,9人們隻有到了信仰的階段才應當受洗。鑒於嬰兒沒有舊的生命和新的生命之間的比較經曆,即便他作為嬰孩接受了洗禮,他到了成人和信仰的階段時,需要再次受洗。持有這種觀念的人被稱作是“再洗禮派”。

??今天,人們就洗禮一事仍存在著不同見解。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衛理公會、長老會和其它一些在曆史上實行嬰兒洗的教會在重新考慮受洗人所應具備的資格和條件,以及應當采用的洗禮方式。一些曾接受嬰兒洗的成人信徒,也在重新接受浸水禮。
  


7.什麽是最佳形態的教會治理?

  
  新約時期的耶路撒冷教會有一個由“眾使徒和眾長老”組成的中心治理委員會,很可能是效法了七十人的猶太教公會的管理模式,後者的主要任務是維護猶太教的教義和禮儀等實踐。早期教會是由上帝所揀選的眾使徒建立的,同時也得到教會信眾的承認。使徒保羅在其他一些使徒按立了長老,並由長老們來負責主理各城或各地區教會的工作。

??許多學者覺得,新約中的長老就等於是教會的監督或主教。在耶路撒冷和其它城市的教會裏,又有一些“被聖靈充滿和智慧充足”的人被選立為執事,他們被眾使徒委托照管教會的財務或別的日常的事務,從而好讓使徒們騰出手來多多從事宣講福音和禱告的聖工。教會的權柄源出於上帝,藉著眾使徒授予本地教會的監督或長老,爾後又掌握在信眾手中。

??從屬靈的角度看,早期教會采取了神治的治理模式,但在錢財一事的處理上,基層教育享有極大的自主性,也更為民主,她們根據教會領袖的意見或建議,自行作出決定。

??在今天人們所熟知的教派中,教會治理最為接近新約模式的恐怕要算長老會了。本地的長老會有一包括牧師、負責教導人和管理的眾長老組成的“執行理事會”,10這些長老們負責管理教會的宗教生活。基層的長老會裏還有一個執事會,執事們11照管著教會的日常事務,包括供給窮人和有需求的人、管理飯食等。12基層長老會享受著自治權,但各個教會的長老們所構成的地區“教務評議會”負責審核該地區教會牧師的資格。長老會的全國總議會負責處理信經教義方麵的重大問題和疑難,並協調整個教會的宣道、教育和出版等項目。13

??基督親自設立的使徒、先知、教師、牧師和傳道五種不同職分,14長老會體製在理論和實踐上所缺乏的是其中某些職分。不過,長老會的治理形態往往能在基層教會的自治和教派領袖監督管理之間找到一個很好的平衡點。

??其它的教派,尤其是浸信會和多數獨立教會,均采納了公理會的管理製度。所有的權力都歸屬於基層的會眾,並經由會眾民主選舉,產生執事管理委員會和招聘堂會牧師,通常有指定的理事專門負責教產的管理。

??盡管這種形態的教會治理給予了基層教會成員極大的自由,但由於在教義上的爭端、財務的糾紛或教牧關係方麵出現的問題上缺乏有效的監督和協調,教會很有可能在這些情況下運轉不靈或陷於癱瘓。這種教會體製不是使得作為上帝的仆人的牧師受到會眾的支配,就是致使公眾受到一個手段高強的牧師的左右,或隻得忍受一個叫人不如意的牧師。若是沒有一個禱告和謙卑的靈,解決上述問題的唯一補救方式便是你死我活的權力鬥爭、狀告世俗法庭或弄得教會雞犬不寧、烏煙瘴氣,導致教會四分五裂。

??另一種教會的治理模式是主教製,教會由某個大主教、監督主教或主教會議控製。在天主教教會裏,羅馬教廷的體製賦予教皇以絕對的權柄,教會的其他高級官員,如樞機主教、紅衣主教和主教,都由教皇親自任命。這種較為專斷的教會治理形態在維護其曆史的延續性、調動與協調其人力、物力的資源、把握住教義的純潔性和聖職人員的行為尺度一事上,明顯具有優勢。由於這種教階製的教會治理模式強調權力的高度集中,其運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領袖的個人素質。在好的教會領袖的帶動下,教會的屬靈光景會蒸蒸日上,攀登新的高峰;而不好的教會領袖則很容易致使教會走向腐敗和墮落。
  


8.基督徒應向本地教會捐獻十分之一所得嗎?

  
  舊約聖經要求以色列從將他們的十分之一所得送入倉庫。15在以色列,倉庫即是指聖殿,它是整個民族的宗教生活中心,所有的以色列民向倉庫繳納所得的十分之一財物。

??在聖殿時代之前,亞伯拉罕遇見了一個很不尋常的人,名叫麥基洗德,他是撒冷(即當今的耶路撒冷)王。16麥基洗德一詞即意為“公義之王”。麥基洗德是一個公義與和平之君,他是基督的表征。亞伯拉罕在贏得了戰爭的勝利後,麥基洗德為他祝福,亞伯拉罕把他所得的十分之一獻給麥基洗德。我們從這件事中學到的一個功課是,給人帶來祝福的至高者上帝的仆人是配得十分之一的奉獻的。

??如今,作為民族的中心的倉庫已不複存在。然而,基督的身體卻有著豐富多彩的體現,如聖經學院、本地教會、電視電台宣道網、對外宣道部門、傳教士、教會醫院、救援機構和孤兒院等。所有這些形成了上主的倉庫,人們可以將其十分之一所得捐獻給主的身體中的任何一個部分。

??最後我想給大家補充說明的是,一旦你決定成為本地教會的一位成員,教會應當對你在經濟上給予的支持表示敬意。你之所以樂意捐獻十分之一並不是出於聖經上的強令規定或不可推禦的責任,而是因為你已進入了與主耶穌基督之間的同時具有權利與義務契約的關聯。
  


9.怎樣識別偶像崇拜?

  
  每一種偶像崇拜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凡悉心觀察的人都能辨認出問題的蛛絲馬跡來。例如,一個團體是如何看待耶穌的呢?耶穌基督是至高者上帝,是萬主之主、人類拯救的唯一源頭。可是,偶像崇拜總是蓄意把某樣別的東西放在與基督同等的地位上,這或許是某個禮儀、教義或領袖。換句話說,即便一個人承認基督為人類的救主,他若說你在進入天國之前需要某些別的什麽條件,就肯定是在販賣偶像崇拜的貨色了。崇拜偶像的人散布言論說,救恩除了藉著基督之外,還得通過他們獨有的方式。某些偶像崇拜者根本不認基督,他們至多也隻把耶穌與其宗教教師或曆史上的某些偉人相提並論而已。看看一個人如何對待耶穌是識別偶像的最快捷徑。

??其次,被當作偶像拜謁的個人、黨派或團體時常力圖將畏懼害怕的心理注入其追隨者心中。他們對追隨者們不時地灌輸這樣的說教和言論:若是離開了他們,就會徹底喪失其拯救。

??再者,無限抬高某個領袖的地位也必會釀成偶像崇拜的結局。偶像崇拜常常圍繞某個通過愚弄和操縱民眾而撈取權力、金錢或影響的男人或女人。南韓統一教會的領袖文鮮明便是一例,上帝的兒女教會中的大衛·伯格是個十足的獨裁者,人民聖殿教的傑姆·瓊斯把信徒的注意力全都引向自己,並武斷地命令他們和他一起服毒自殺。一個真正事奉耶穌基督的教會領袖一生一世隻有一個目標,即高舉和宏揚耶穌。因此,每當有人揚言他對上帝有著異乎尋常的悟見,或上帝特別恩膏和選召他把福音帶給世人,你就能一眼看出,這是企圖樹立偶像崇拜的舉止表現。

??偶像崇拜的最後一個跡象是教會領袖很不情願讓追隨他的信徒在知識和靈命上成長。一個真正的牧者會竭盡全力,盡快地讓信徒群眾走向成熟,他不會避開對信徒的必要栽培和教導,也不會讓信徒們在靈命上處於缺乏供應的貧血或不成熟的幼稚狀態。許多把自己樹成偶像的人物或派別使其追隨者們在精神上產生一味依賴的麻痹性,從而喪失作出獨立的合乎理智的決定的能力。這些人物或派別時常采用洗腦的灌輸技術,把追隨者們塑造成絕對服從的機器人。

??盡管偶像崇拜還有著其它種種表現,但以上所列舉的顯然是一些典型的事例。
  


10.摩門教教徒信仰什麽?

  
  摩門教教徒尤其在他們的行為規範和恪守社會的基本價值一事上,堪稱為表帥。然而,他們的宗教信仰是錯誤的。他們荒誕地認為,一個名叫摩羅尼的天使將一些金簡留在紐約州北部地區。約瑟·史密斯發現了這些天書,將它們譯成《摩門經》,即摩門教奠立的基石。摩門教教徒也相信,《教義與契約》和《價值連城的珍珠》這兩部書同樣是由上帝默示的。

??摩門教與建立在聖經基礎上的基督教在若幹方麵存在著根本的分歧。例如,摩門教教徒不信救恩是藉著對耶穌基督的信靠。摩門教教徒必須靠著自己的努力進入天國。17

??摩門教的教義認為,上帝不是唯一的神祗,我們所有人都有著成為神靈的可能性。18記住,撒但正是因著想成為象至高者上帝一般而從天上墜落。在摩門教教徒看來,上帝不單單是個靈,他也“象人一樣,有著可以觸摸到的肉身。”19他們散播這樣的說教:“昔日的上帝,就象今天的我們一樣;今天的上帝,就是我們將來成為的樣式。”20多年來,摩門教的教義一直在受到修改,因為摩門教的領袖們在許多事項上改變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教會曾讚同的一夫多妻製。

??總之,摩門教是個正在發展和興旺的教會組織,它鍛造出了許多品格優秀的人。但在宗教信仰方麵,摩門教教徒遠遠偏離了聖經的真理。
  


11.耶和華見證會的教徒信仰什麽?

  
  從實質上看,耶和華見證會的教徒認為,一個人必須為耶和華作見證,才能贏得上帝的拯救。他們與基督徒的一個不可調和的歧異是:他們堅信,耶穌基督隻是許多神靈中的一位,他是被造之物。他們把《約翰福音》1章1節的經文改譯為“太初有道……,道就是神靈中的一位。”而希臘語的聖經原文說:“道就是上帝。”21

??鑒於耶和華見證會的教徒隻效忠於耶和華,他們拒不在國旗下宣誓效忠國家,不參加選擇,不服兵役,也不擔任政府職務。此外,他們不慶祝節日或生日,其怪誕不經的教義還禁止信徒接受輸血。

??耶和華見證會原初的教義確定1914年為世界的末日,可末日顯然沒有到來。根據這些教義,世界上僅有144,000人將得救進天國。當耶和華見證會的成員超過144,000人之後,他們又改口說,其成員是溫柔的人,他們將繼承這個世界。

??耶和華見證會的教義的主要問題是,它從來不能為人提供救恩的確據。在基督教裏,信徒們知道,他們藉著信靠耶穌便能得救。耶和華見證會的教徒們認為,他們的得救必須通過自己的善功,因此,他們盡管不斷地行善積德,但仍無法真正確定他們是否將贏得拯救。他們的許多其它教義也與聖經的宗旨背道而馳。
  
  


12.一位論派的基督徒信仰什麽?

  
  一位論派不信關於上帝三位一體的教義,也不接受耶穌的神性。他們聲稱自己敬拜的是獨一的上帝,並力圖顯明他們是不強求教義上的“真正的宗教”群體。一位論派相信理性主義、社會行動和人的內在的美善。由於他們不信人的拯救必須通過耶穌基督,他們遂發展出一種人文主義的宗教,強調人的拯救取決於其道德倫理上的好行為。

??一位論派的信條在幾年前的一則廣告中得到了十分清楚的概括:

  一位論派的基督徒信仰什麽呢?

  我們信仰的範疇包括:手足之情的兄弟關係、公民的權利、聯合國、改進教育體製、解決貧困問題、禁止核試驗條約……。我們中許多人甚至信上帝。

??1961年,一位論派與普救論派的基督徒實行大聯合。普救論派在19世紀時就曾高舉“人人最終都能得救而無需在今生中悔改的”普救論大旗。其教義雖承認耶穌的神性,但卻抹去了人在拯救中所應承擔的責任。與之相悖的是,一位論派不相信耶穌的神性,這兩個教派是在何種基礎上實行聯合的,實在叫人百思不得其解,可它們畢竟融合為一體了。

??今天,人們時常難以區辨一位論派、人文主義者和無神論者的言論。
  


13.統一教會散播一套什麽樣的說教?

  
  統一教會乃是以文鮮明牧師為中心,文氏在南韓創立和發展了這個教會,並於1972年將教會總部搬遷到美國。自從那時起,統一教會得到了迅速的擴展,其知名度也大大提高。文氏認為,該教會對於世界上的諸般問題,有著一套政治上的解決方案,而他則應當成為叱吒風雲的全球性的領袖人物。

??統一教會的教義涵括在《上帝的原理》這部書中,據說此書連篇累牘地記載了文氏從上帝那裏領受的啟示。依照他的說法,上帝為世人設立的計劃中包括三個亞當:第一亞當和他的妻子夏娃本應通過其後裔在地上建立天國,可是,他們的罪與墮落阻礙了上帝在塵世的計劃;第二亞當即是耶穌基督,他理當找一個完美的配偶成親,並從羅馬帝國的手中奪取政權。然而撒但侵入了他的身體,由於耶穌被殺,上帝的計劃又落了空。文氏表示,耶穌不是上帝,他不過是一個能完全領悟上帝旨意的凡夫俗子罷了。文氏公然否認基督肉體的複活和三位一體的教義。

??文氏把第三亞當稱為複臨的主,他將有最圓滿的婚姻,建立一個完美的家庭,給人類帶來肉體和靈性上的拯救。複臨的主將取代耶穌的地位,天下的萬邦萬民將在他掌管之下聯為一體。盡管文氏沒有公開宣稱他就是複臨的主,但他向其門徒灌輸的一套說教似乎導致他們產生了這一信念。

??統一教會的許多教義顯得高深莫測、神秘兮兮。事實上,文氏的門徒們受到唆使去玩弄“天國的編術”,誆騙人不擇手段地去牟取奉獻金。可是,他們采用的那套伎倆已路人皆知。據統一教會昔日的成員披露,該教會采納了東方“甕中捉鱉”的全封閉洗腦方式,時常將他們在馬路上花言巧語說動的青年人領到教會裏,然後把他們帶到教徒集體居住的地方,長時間不讓他們睡覺,對他們輪番說教,直至他們喪失知覺。這些青年人接受教會的教義並非出於自覺自願,而是由於受到洗腦的緣故。他們一經洗腦後,便被派遣上街頭去為統一教會募款。據說,這些青年教徒每天隻得到很少的食物,居住在極其簡陋的環境中,他們被剝奪了同外界的交往,他們甚至無暇去思考被灌輸的謊言。

??統一教會在經濟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功,這使得他們能將大量金錢投入傳教的項目中。該教會在進韓擁有藥品公司和其它公司,在美國已收購了包括外交家國家銀行、紐約人旅館和《華盛頓時代報》等數家公司。
  


14.印度教克利須那派的來龍去脈?

  
  印度教克利須那派(即國際克利須那意識協會)是印度教的一個教派,拜克利須那為最高的神靈。印度教信奉許多神祗,其中三個主神為婆羅賀摩(創造之神)、濕婆(毀滅之劉)、和毗瑟拿(守護之神)。毗瑟拿在世上有許許多多的化身,其中最負盛名的就是克利須那。本世紀30年代,印度教克利須那派的一位弟子決心將克利須那的教義傳播到西方。他被取名為普拉布巴巴,1965年來到美國,在紐約城開創了印度教克利須那派。

??克利須那派同大多印度教教派一樣,認為我們是整個宇宙意識的一部分,故又是神靈的組成部分;克利須那派也相信化身的學說。然而,克利須那派的教義卻認為,克利須那與猶太教的神、基督教的神和伊斯蘭教的真主同是一位上帝。其它宗教隻是尚未意識到上帝的真名叫克利須那。人必須通過克利須那才能得救。鑒於克利須那與他的名同是一回事,口裏吟頌他的名就是在體驗他、感受他和向他獻祭。

??普拉布巴巴的追隨者們遂每天在印度教的諸神靈麵前吟頌和跳舞,他們實行由普拉布巴巴所製定的靈修崇拜的64個事項。他們穿著特別的藏紅花禮服,男人們頭上剃得精光,隻留一根小辮子。克利須那派的教派都是素食者,他們十分看重食物,因為在其心目中,每頓飯都是與克利須那神靈相交的渠道。

??克利須那派的教徒頻繁出現在機場和其它公眾場所,向行人乞討或賣書、賣花,他們是最近25年來移居美國的許多印度教教派團體之一。

??值得引起我們注意的是,這些印度教教派的策源地——印度——仍處於可怖的貧窮之中。印度因著人口過多、政府官中管理失誤、百姓沒有文化且罹受饑餓與患難,而麵臨一發不可收拾的種種問題。怪就怪在這些給印度人民帶來無軍災難的宗教竟然出口到美國。在以往的幾個世紀中,美國人民在基督教至大至深的影響下經曆了繁榮和興盛。
  


15. 支配靈魂的鬼魂說、招魂說、埃德加·凱斯的通靈感應說和印度教的主要

  信條有哪些?
  
  所有這些異端都在某種程度上強調“宇宙的意識”,相信人類是這一浩瀚無際、不受時間製約的意識的一部分。

??·他們自身終將能成為神
  ·以種種形式獲取永生
  ·人類通過輪回與死者或宇宙中的種種魂靈進行交往
  ·人類可以通過心靈感應並在某些情形下通過身體的修煉,超逾自然界,悟見宇宙間的諸般奧秘,使自己或周圍人群的歸宿得到改變。

??這些異端團體在“探索和悟見”、“心靈感應的搜尋”、“超驗的冥思默想”和“瑜加”等名義下走火入魔地步入歧途,他們實際上並沒有與某種偉大的“上帝意識”或屬靈的力量產生溝通,而是受到了撒但和惡鬼邪靈的誘惑與捆綁。

??所謂“心靈感應”在希臘原文中的確切翻譯應當是屬血氣的“魂”或“魂的表象”。上述種種宗教的探索和修煉隻涉及到了人的屬血氣的一麵。但是,當人們觸及到真正的上帝時,他們惟獨隻能靠著人的靈,因為上帝不是藉著人的魂,而是藉著人的靈與他們相交。

??使徒保羅在他寫給哥林多教會信徒的信中說,屬血氣的人不能明白聖靈的事,認為這是荒唐和愚蠢的。22思想意念的控製、埃德加·凱斯的說教和新世紀運動與屬血氣的人一拍即合,因為它們不要求人悔改和重生。大多數上述異端派別都持有這樣的觀念,即人是神靈的一部分,若是人掌握了充分的知識,他就能駕馭世上紛繁變幻的事件。人甚至可以操縱神靈,因為他就是神靈,是宇宙意識的構成部分。隨著他向新意層出不窮的天啟不斷敞開自己,他的知識和悟見將上到愈來愈高的層麵,達到支配自己、自己的身體和周圍的人的地步。

??我們必須記住的是,屬血氣的層麵乃是惡鬼邪靈呼風喚雨、猖獗橫行的信域。這些鬼魅魍魎也能夠時常進入人的魂或“心靈感應”的範疇。所以,那些凡與死者和“另一世界”有著神交的人,並非觸及了宇宙的意識,而是落入了鬼魔的圈套。惡鬼邪靈在印度教、其它東方宗教和支配靈媒與思想意念的說教之背後興風作浪、蠢蠢欲動。由於人們力圖借助自己知識的能力去操縱別人,他們是在拱手把自己交在惡魔的權勢之下。他們並不尋求一位救主,也不求上帝的饒恕。相反,他們迫不及待地追尋人的權力,肆無忌憚地擴張人的心靈感應力,因而致使了人的墮落。凡長期相信這些教義的人隻會越陷越深,用不了多久,他們便會與鬼魔相交,甚至被惡鬼邪靈附身。

??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該去增進或提高自己的心靈感應力,因為這些東西不是屬於上帝的。上帝藉著聖經賜給了世人所需的智慧,他也將藉著聖靈,賜予他們過一個蒙神喜悅的生活所需的力量。上述異端無節製地尋覓關於未來的知識、追求支配人民的權勢和自我能力的提高,這是一個極其危險的趨向。僅僅涉入這一活動本身就夠糟糕的了!我已聽說卷入這些異端活動的人在夜間覺得自己騰雲駕霧、飄浮在空中時,映入眼簾的盡是些叫人毛骨悚然的可怖麵孔。所有這些都是他們與鬼魔相交產生出的跡象和標記。

??

16.今日教會所麵臨的最嚴峻問題是什麽?

  
  依我個人之見,今日教會所麵臨的最嚴峻問題是缺乏合一。耶穌基督即將離開這個世界時,為他的眾門徒禱告,特別祈求天父能使他們都合而為一。23他說,凡當信他的人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時,世人便知道是天父差了他來。24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實現耶穌基督與他的門徒所分享的這種合一以及彼此間的相愛與關心,是極端困難的。

??我在這裏所倡導的合一並非是以教會的純潔性為代價,也不是要犧牲教義的真理。我們絕不能為了取得表麵上的合一而撇棄聖經,或接受別人離奇古怪、荒誕不經的教義。我們必須致力於實現這麽一種合一;即凡真心愛主的人能彼此相愛、合作同工。盡管他們會在技術性或枝節性的問題上產生分歧,但他們能本著合一的精神求同存異,共赴主的大業。若是教會能做到這一步,就能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根據《創世紀》一書的記載,當各方各族的人在地上建造巴別塔時,上帝見他們使用同一種語言並齊心協力做同一件事,就感慨地說,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25如果教會取得了合一,她就能順利地去改變世上的政治和社會結構,使世界變成一個供人安居樂業的美好的地方。遺憾的是,我們並未實現合一。我們彼此分門別類與不和……,我們相互嫉妒……,我們你死我活地較量與爭鬥……,我們相互懷疑和不信任。這裏所說的“我們”不是指非基督徒,而是指信主的人,是指已經重生得救的基督徒。倘若人們真正追隨聖靈的腳蹤,就必能達到合一,因為聖靈會賜給他們合而為一的靈。

??當人的私心雜念作怪時,合一便開始解體。為了實現在主裏的合一,我們必須做到互相尊重,共同向著耶穌徹底交托。隻要我們都希望上帝的旨意能得以實現,我們就能真正邁進合一的門檻。
  


17.哪一天是真正的安息日,星期六抑或星期天?

  
  我認為,真正的安息日是指人從勞碌是歇息下來的那一天,即指每周七天中的一天。耶穌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26這便意味著上帝為我們設定了一個生存的循環周期:每一周有一天從工作中歇息下來,使精力得到恢複,能夠思想屬靈的事和敬拜上帝。伊斯蘭教教徒把安息日設在星期天,猶太教教徒把安息日設在星期六,基督徒則把這一日子設在星期天。很難說安息日設在哪一天更有益處。使徒保羅對歌羅西教會的信徒說,我們不能受到任何日子的束縛,我們得救並不在於守安息日或各個節期,這些都是將來之事的影兒,真正的實體乃是耶穌基。27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安息日的意義總是圍繞耶穌基督這一中心的。

??實際上,人們應當去讀一讀《以賽亞書》58章,看看聖經對守安息日是如何評價的。我們理當把每周中的一天奉獻給上主,不再思考自己的事情,中止辦公或涉入俗世的娛樂活動,休息和默想上帝。上主在《以賽亞書》58章裏指出,若是我們尊重這聖日,我們將在賜給先祖宗雅各的土地上榮享安樂,在天地之間處處受到愛戴和尊重。這是上帝發出的一個極其美好的許諾。

??我在自己的人生中發現,每周休息一天,對我來講就是星期天,是一件頗為可喜的事。在這一天,我不看電視,也不去看中四處轉悠。我尋求上主,禱告、查經、對主說心裏話並通過休息恢複精力。每周安排一天作為你的安息日將給你的人生帶來煥然一新的巨大變化。

??基督徒在星期天而非星期六禮拜的原因就在於,星期天是耶穌複活的日子,主耶穌在這天從墳墓裏複活,所以教會慶祝這個日子。早期的猶太教教徒把安息日設在星期六那天,然而,嚴格恪守安息日的猶太教教徒從星期五日落時就開始守安息,直至星期六日落時為止。坦率地講,我並不認為基督徒必須保留猶太教的傳統,才能討上帝的歡喜。耶穌已經成全了所有的律法,從而使凡追隨他的人不再生活在律法之下,而是生活在恩典之中。28
  


18.什麽是什一奉獻?

  
  聖經教導我們,我們必須把自己的十分之一所得和當獻的供物交給上帝的手中。29什一奉獻是指你當納的十分之一所得或收入;當獻的供物是指什一奉獻之外的捐獻。我在研讀舊約聖經時發現,什一奉獻可分為三種:(1)捐給聖殿或教會的十分之一所得,用以支持祭司或利未人的工作;(2)捐給本地窮苦人的十分之一所得;(3)為表示對上帝的讚美,在他麵前吃所獻的那十分之一的五穀、酒、油和頭生的牛羊,或將自己十分之一的產品換成錢上街市去購買食物,在上帝麵前吃喝快樂。30

??對此的一番思考使我構想出一個理想的稅收製度,假如每個人的十分之一收入能用於宗教的教育和對上帝的敬拜,全體國民就能受到上帝的話的熏陶和教導;另外的十分之一收入可以進入社會福利、公路、港口、各種社會項目、老人救濟金和任何其它社會需求;再有百分之五左右的稅收可以用在個人的度假上,這些度假的目的不是為了讓人們放縱情欲或追求個人的享受,而是為了讓人們能休養生機,敬拜上帝,品嚐與上帝在的喜樂,感謝上帝為我們所作的一切。人們在度假期間可以去一些舒適愜意、賞心悅目的地方,吃上好的食物。他們能在這些地方休息放鬆、頌讚上帝和體驗主與他們的同在。

??這個計劃需要有25%的國民收入。我相信,若是我們將第一個十分之一的奉投入宗教教育,我們在社會福利方麵的需求將會急劇減少,因為人們的道德水準和責任感會大幅度提高,他們會開始照料家中的老人和病人,從而使政府的負擔得到減輕。

??在製定奉獻的計劃一事上,基督徒應當至少保障其收入的十分之一這個奉基數。既然我們是屬於上主的,我們的財產也是一樣。我們的奉獻理當聽憑上帝在我們生活中的帶領,我們中一些人可能奉獻其收入的25%,另一些人或許50%,再一些人可能用10%的收入維持生活,將剩餘的90%全部都奉獻給上主。

??正如上主百般祝福了我們,我們也當向他作出奉獻的回報。我們應當在自己的思想觀念中,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即把預計收入的十分之一,當作已得的收入,考慮在什一奉獻的範疇之列。
  


19.聖經就猶太人和以色列民族有著哪些教導?

  
  以色列民族的特異性就在於上帝賦予了它不尋常的使命。上帝創世時造了亞當,亞當的後裔挪亞在洪水中存活下來,後來從挪亞的兒子閃的家族中生出一個名叫亞伯蘭(即亞伯拉罕)的人,上帝呼喚他離開家園,往異國他鄉去,他所去的地方就是今日的以色列。上帝對他說:“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31亞伯拉罕生以撒,以撒又生下雅各,雅各後被稱作“以色列”。雅各的十二個兒子及其家庭形成了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派。

??上帝特地向以色列民族啟示出了他的本性、律法和曆史,賜予他們聖經。世上的各個民族都因以色列人而蒙福。

??迄今為止,以以列民族對天下萬邦萬民帶來的最大祝福是迎來了彌賽亞的降生,彌賽亞為了救贖人類的罪而獻身,從而恢複了人因著原初的墮落而失去的與上帝之間的團契關係。在兩千年的曆史長河中,亞伯拉罕的子孫們受到了上主的庇護,他們被分別為聖,受到上主的道的熏陶和教導。待到聖經裏所說的“日期滿足的時候”,上帝差遣了拿撒勒人耶穌,即彌賽亞或“受膏者”基督來到猶太人當中。32關於他的降生、死亡和複活的信息給世界上的所有民族帶來了救恩的福氣。

??如今的以色列民族在上帝的眼中仍然是寶貴的,舊約應許道,以色列民族在末世的日子將恢複其昔日的榮耀。33這一預言在1948年得到了實現。縱然以色列因其百姓的不信,國家遭到毀滅,人民被四處放逐在異國他鄉,上帝預言說,在世界的末日到來之前,他將重建以色列。當人類曆史達到終末的頂峰時,以色列將轉向上帝,以色列民族將再次成為上帝向人類啟示的中心。34上帝的律法將從耶路撒冷傳出,列國的人將前往耶路撒冷學習主的律法。35到了那一時日,亞伯拉罕的子孫和因信耶穌基督而成為亞伯拉罕屬靈的兒女的人,都將被舉高。末後的日子來臨時,猶太人和基督徒將同享那奇妙無比的榮耀。36

??耶穌在世時,以色列民族從總體上說並未接受耶穌基督。使徒保羅說,甚至於他們的不信對世界上其它諸民族也成了一個祝福的管道,因為他們暫時脫離了上主的拯救,而由外邦人取代了他們的地位。猶太人拒不信耶穌時,我們卻被賜予了一個信的機會。一旦猶太人轉而相信耶穌時,就如同是從死亡中複活一般。37一些人認為,耶穌基督再臨時的一個明確跡象是,猶太人將得到重建與恢複,他們將徹底領悟上帝藉著基督的完善啟示。
  


參照經文注腳

  
1.參閱弗1:22—23;西1:18
2.參閱弗4:3
3.參閱弗4:13
4.參閱羅3:24—30
5.參閱約3:3
6.參閱來10:25
7.參閱太18:20
8.參閱可16:16;徒8:36—37
9.參閱羅6:4;西2;12
10.參閱提前3:1—7;多1:6—9;彼前5:2
11.參閱提前3:8—13
12.參閱徒6:1—4
13.參閱徒15:5—29
14.參閱弗4:11—12
15.參閱瑪3:10
16.參閱創14:18
17.麥康基:《摩門教教義》(鹽湖城,1958),第191頁
18.同上,第576頁
19.《教義與契約》130:22
20.約瑟·史密斯:《福萊特王的講道》,第9頁
21.約1:1
22.參閱林前2:14
23.參閱約17:20—21
24.參閱約17:23
25.參閱創11:6
26.可2:27
27.參閱西2:16—17
28.參閱羅6:15;加4:4—7
29.參閱瑪3:10
30.參閱申14:22—29;民18:28
31.創12:3
32.參閱加4:4
33.參閱結11:17
34.參閱亞12:10
35.參閱賽2:2—3
36.參閱羅11:25—26
37.參閱羅11:1—3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