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伊的博客

從傳統文化裏發現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在交流過程中尋找令人茅塞頓開的靈感。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日同文同種與貌合神離(84)

(2008-06-23 01:53:09) 下一個
有人說圍棋產生在中國西洋象棋產生在印度。
圍棋是中國古代皇帝伏羲氏的傭人為了教化
自己愚鈍的兒子而設計的一種遊戲。
也有一說是堯舜時期為了培養小孩的思考能
力而構思出來的。
總之在相當遠古時代中國就已經有這種遊戲運
動了,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有了關於圍棋
的文字記載。
圍棋傳到日本是留學大唐和派遣到唐朝的使者
帶回日本以後興起的事。傳說具體就是吉備真備
從中國帶回日本後推廣和普及起來的。
由於這項遊戲在日本傳播較早,很多術語已經深
植於人們的生活中。思惟方式也“現地化”(本地
同化)了,故好多術語就用日本大和語來表示了。

例如“吃子”一詞,按中文願意講是很形象的把圍
住的對方的棋子“吃掉”(eat) ! 而按照漢語的直接
了當地翻譯成日語就會“變味”。
如按中文原意為“Eat up=食べる”,這顯然不對
“大和”語言的“胃口”! 於是按照日本人的習,說
成“拿掉”=打掉(=“打ち上げる”)。 使其成為擁有
日本本土精神的“大和言葉”表達方式的術語了。

當然還有些用在“戰術”方麵的語言,是在
“引進國=日本”經過自己“研究開發”出來的。
無疑是完全以“大和語”化了。這在漢語裏成了
“外來語”被中國棋手“返祖”“引進”而成為專
用術語。

譬如:“見合(miai)”一詞,在棋手之間就直接使用其詞,
而在漢語裏沒有這樣的單詞, 翻譯成漢語隻能是
“兩者必取其一”的意思。 還有“手筋(tesuji) ”一詞,
漢語裏沒有而隻有靠“倒引進”來。

根據其意有“絕招”“絕著”的說法, 但還是沒有和
原意完全吻合的表達法,隻好照搬直接說成“手筋”了。
 這就使不懂棋藝的人不知其所以然了。
這種詞匯很多,以下搜集羅列出來,以供愛好者參考。

日語              漢語意思
五目並      五連子
大模様       大陣勢
抑               擋
押              壓
氣合        不甘示弱
厳手         狠著
急所        致命處
強手         強著
三三打入 點角
地              實空
失著          錯著
常先          讓先
序盤           序盤
白番             執白,輪白走
大斜千変 大斜千變
大石         大棋
互先          分先,輪流先
捨石         棄子
角隅         掛角
隅打入 點角
關           雙活;公活
關潰       裏公外殺
先手取    搶先手
武生         雙
押勝       中盤勝
中押負     中盤認輸
珍瓏           珍瓏

手入             補棋;收氣
手數増        長
手數伸             寬氣
手順               過門
出切               衝斷
手筋               絕著;
手抜               脫手,脫先
投了                認輸
二間(高)           兩間夾,隔二
二間                  大飛
二段                  連板
窺                     刺走,透刺
花見劫                無憂劫
半劫                       單劫
開詰                         拆逼
開                            開拆
本劫                       緊劫
砰拔                      提清開花
見合                      二者必得其一
見損                       看漏
妙手                        妙著
相向                       小目向
目潰         破眼
持入                 送吃
模様                      陣勢
両劫                     連環劫
兩窺                    兩刺
渡                      渡過
罠                            圈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