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生的每一步都不白走---好玩的麵試和最快的offer經曆

(2007-04-23 11:37:12) 下一個
暑期,為了讓自已真正在社會上有點長進,決定找份工作。短短不到一個月時間,我已經曆了幾次電話interview 和interview, 目前除了一家公司在審批等待期外,我已正式拿到一家公司的offer 了。雖是第一次正式找工作,可還是頗有心得想與朋友們分享:人生的每一步都很有價值,請珍視每一份經曆。

找工作我給自已定位有二個,一是辦公室職員,目的是想了解辦公室文化。二是銷售人員,提高與本地人交流的能力。海發簡曆後,很快發現辦公室職員回應少,可銷售卻反映很熱。對我來說無所謂,換位想想,我所在地區都是白人,可能辦公室職員是公司的窗口,的確他們更需要本地人麵龐。

拿到的第一次麵試,是一家商務推廣公司,當時等待麵試的就有十幾人,隻有我一個中國人,這家公司在本地的同行業中是leader,薪金比較高。看其他人一個個緊張的樣子,我暗自打鼓,我根本就沒怎麽什麽準備,忙得連有關麵試的tip都沒看過,怎麽辦呀?管它呢,即來之則安之。等了很久,有的人麵試時間長,有的人短些,我想可能時間長的比較有戲吧!終於輪到我了,問題一:說說自已。經曆太簡單,沒什麽好說的。問題二:要固定薪水還是隻拿傭金?我未加思索地選擇後者。我對底薪沒興趣,幹多幹少都一樣,沒勁!傭金可能會餓死,可努力的潛力很大,憑能力吃飯。問題三:如何麵對顧客?答:微笑、換位思考和真誠相助。“祝賀你,明天早上9點,你參加第二次麵試吧!”我很奇怪,我這麵試也太短了吧?後來我想,也許我比較自信,不緊張。想想別人都是為養家糊口來的,他們有多大壓力呀!第二次麵試去了才知道,manager 要跟我一整天,我參加不了,所以就取消了。

之後,又接到幾個電話interview, 其中有一家是全國最大的家俱公司,我很感興趣,就接受了麵試。這個麵試比較麻煩,一早上就麵試我一個,問題真是千奇百怪。有智力方麵的,有銷售方麵的,有的好象是心理測試,還有人生目標方麵的,有人生觀方麵的,太多了,都記不清了。可能我心態比較放鬆,當時就像在做文字遊戲,他問我答。尤如動畫片《一休》裏的“提問!”和“回答!”我的回答一律都不加思考,很快!當時感覺挺好玩的。最後我發現麵試官問問題的速度有點慢了,一看他滿頭是汗,他在不停地記著什麽,比我累!哈哈!終於,他結束了麵試,給了我一張表,並讓我盡快填好交給他,他笑著說,你的回答太精彩了,我相信你一定會是我很好的幫手!我盡快要把你的材料報到總部,等批下來至少要二周,我再聯係你。剛接到朋友電話,該公司打電話給他詢問我的有關情況了(reference person)。

最“高效”的要屬一家newspaper了。上周四我接到一家當地周報電話,一番電話interview 後,我們預定這周三早上麵試。可還有另外一家報業公司我很趕興趣,但一直沒時間遞簡曆。我看重了職位(advertising specialist or advertising time sales representative )服務的客戶群,本國及國外財團、公司、專業人士、本地政府、外國政府等等。但這家要求遞簡曆要in person, 上周五回家早,想趕在這家公司5點下班前把簡曆遞上。正風風火火要出門,可突然想:“要不要穿得像樣點呀?”於是急匆匆換下休閑服,捆了身套裝就去了。公司在downtown, 停車費貴呀,我就投了半小時,想放下簡曆就走人。秘書接待了我,把我簡曆中的情況簡單而迅速地輸入了電腦,她讓我等一下,同時把簡曆遞進了一個辦公室。我心裏急呀!“不能再等了,要不非拿停車罰單不可。”沒一會兒,秘書請我進辦公室。一位中年男人做在那兒,座位周圍幾台電腦呈半圓形弧狀排列,寒暄落座後,就來了炮彈式提問。這人很精明的樣子,死盯著我的眼睛提問題,由於我想著我的車,所以盡量簡短地回答。最後一個問題是:“這份工作壓力比較大,你感覺能行嗎?”我說:“ 我喜歡挑戰”。“好,就你了!我們在美國和加拿大都有報業,我不是天天都在這兒,所以你下周四來上班吧,我們先培訓你三個月。”我當時沒什麽思想準備,想:“啊?!這就完了?”趕到停車處,剛好還有二分鍾,真不可思議。後來想想,可能他是老板?不知道!一定是上帝保佑我,我還沒聽說有這種經曆的。這家報業比星期三要麵試的那家報業公司大多了,可小報尚且電話interview, interview, 怎麽他們就這樣錄用我了?北美太逗了,什麽事都有可能發生。

周末回來,理了理找工作的經曆和思路,然後對自已說:“繼續加油!每一步都不會沒白走!”與別人差不多,我剛來北美時,初生牛犢自以為是的那股衝勁兒讓我吃了點苦頭,有幾天感覺自已如同個小廢物,在國內英語還很牛,可來了發現整個一小傻子。之後我馬上自醒了,年輕不怕摔,就怕摔了爬不起來。於是我立刻調整定位:“提高英語,融入社會。”為了能了解社會,我先從市場著手。這種想法源於一位本地小女孩。當時是暑期,我發現一位七八歲的小女孩在自家門前賣果汁,看她家的房子,可絕不會缺少孩子這點零用錢,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我爸媽就最討厭商人,他們還沿襲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思想,他們就是沒吃沒喝也不會讓我去賣果汁,嗬嗬。其實我本身也很痛恨唯利是圖,但小學和初中時看過不少名人傳記,其中,《李艾克卡自傳》改變了我想法。他曾以一美元年薪接下公司總裁的職位,在殘酷地商海中拯救了一個垂死的汽車公司。商場是賺錢的領域,可更是鍛煉人的戰場。北美很多成功者都有銷售經曆,銷售也好像是北美孩子的社會“必修課”。當時我想,我缺課了,要補上。於是利用零星業餘時間,做商店上門推銷store to store。記得拿到的第一筆現金是50多刀,第一張支票是160多元,當時很開心,不是見錢眼開,而是感覺自已可以從零做起,可以從小角色做起,在北美我可以做事情。我還做過customer service,在此期間,我不僅口語提高了很多,而且我更了解到了北美人的消費心理和習慣。我還利用聖誕前夕去flea market 做過小生意。這些都不是為錢做的,我真得學到了好多好多從校園和書本裏永遠無法接觸到和體會到的東西。小時候看過的不少卡耐基的書,對我幫助也很大。就是這些業餘的經曆卻幫我敲開了第一扇求職的門。端正骨子裏的傲氣,放下架子,塌實做事,這很重要。我就想,北美是人才聚集地,能來的都不是等閑之輩,我算哪根蔥呀?再說我爸說我了:“身在凡間就是凡人,你有什麽自命不凡的?你不僅是凡人,還是很煩人”哈哈!

另一點很重要的心得是:擴大社交圈子,多結交益友。如果生活工作中沒機會,教堂是個好去處, 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北美人的文化和思想來源,最終理解本地人的思維方式。而且教堂中好人比例要比社會上大得多。我在教堂認識的都是比我年長的基督徒,他(她)們真的很值得我尊敬。他們關心愛護我,讓我一點也不覺的身在異鄉的孤單。當然上帝在保佑我,我能強烈地感覺地到:)很多朋友生活圈子小,總和為數不多的國人接觸,這會讓視野受限,對未來發展不利。我所在地方,沒幾個中國人,我也就認識二個,所以相識的都大多是本地朋友。我在給公司提供reference person 時,填的都是本地朋友,聽說這會增大成功的幾率?當然交朋友絕不是要將來利用對方,也不是為交朋友而交朋友,這種是很自然的事情,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走到哪兒都有不少朋友, 很多都是忘年交, 我從朋友身上可以學到好多可貴的東西。交友人品是首位,再權勢的人,如果人格醜陋,我也不會給他微笑。每一位益友,都會為我們美好的人生打開一扇窗。珍視純潔而真誠的友誼, 廣交朋友,會讓世界更多彩。

來北美這三年,除了去學校外,我基本讓自已忙著,有時會很累,可現在看來真的很值得。說真的,如果專心讀學位,所有時間都泡在書裏,即使畢業了也未必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職位。社會是個大熔爐,真正鍛煉人的是社會大學。如果這份工作我喜歡,就準備做part-time 學生了:)校園與社會又管齊下,是讓我最開心的事了。如果不喜歡,大不了暑期過了就跟他們說再見:)最起碼,多了一點人生經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a500d 回複 悄悄話 好樣的,有自己的思考,不隨波逐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