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高山,越過海洋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因身在此山中。
個人資料
正文

城中之城 - 漫遊倫敦金融城

(2008-03-28 16:57:36) 下一個
倫敦金融城,俗稱倫敦城即“The City of London”。這是倫敦在建城初期的稱謂,因此要說起倫敦的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四十三年,那正是羅馬人開始統治英國的時代。可見倫敦的年輪雖然比不上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一些城市,但是在整個西方世界,倫敦也是一個飽經風霜的老人。據說,這座城市與法國的巴黎年齡差不多。

如今,倫敦的規模已經列入了世界著名大都市的行列。與羅馬人的倫敦相比,不僅人口擴大了一百萬倍,而且麵積也增長了六百倍。但是倫敦城並沒有因此而消失,而是基本上保留了羅馬人遺留下來的城廓,成為倫敦市裏的一個城中之城。近幾百年來,這個城中之城,更是脫穎而出,成了一個能影響世界經濟格局的金融特區。好在中文的譯者深知倫敦城的現代含義,為了避免混淆,就幹脆將“倫敦城”譯成了“金融城”或“倫敦金融城”了。

從地圖上來看,倫敦金融城的樣子好似一個半圓形,它以直徑為底座,坐落在泰晤士河的北岸。半圓形的西邊起始於旗艦街,向東直達塔山,而圓弧的最高端就是利物浦大街和巴比肯。金融城的麵積隻有一平方英裏。不知為什麽,一提起這一平方英裏的地盤,我就想起了愛丁堡的皇家一英裏,盡管它們之間是牛頭不對馬嘴。

據說,在這一平方英裏的土地上,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主要是銀行業,在金融城都設有分行或辦事處。近幾年來,雖然倫敦的船塢新區發展很快,但是世界金融業的霸主地位還是牢牢地抓在金融城的手裏。

金融城裏最明顯的標誌就是英格蘭銀行,這是英國的中央銀行。該銀行的功能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就是采取必要的經濟措施,盡力保障英國的經濟處在最穩定的狀態。因此同英格蘭銀行有直接關係的主要機構就是政府、英國的商業銀行以及其它國家的中央銀行,而不是企業和個人。

英格蘭銀行的大樓是一幢有著三百多年曆史的古老建築,即使在地理位置上,它也占據著金融城的中心地位。英格蘭銀行成立於1694年,要比荷蘭及瑞士的銀行整整晚上一百年左右。所以若論起金融業務來,英國的起步不能算最早。銀行早期的交易大廳,現在改造成了英格蘭銀行博物館,讀者若有興趣,盡可以免費在博物館內走馬觀花地溜達一圈,那裏豐富的音像資料,圖片、實物、真人一般大小的蠟像以及英國各個時期發行的錢幣實物,足以能讓你對英格蘭銀行的發展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英格蘭銀行悠久的曆史不僅表現在銀行大樓的式樣上,就連大樓裏的擺設和工作人員的穿著都無不沿用了銀行古老的慣例。我曾推開過銀行沉重的玻璃大門,兩位穿著粉紅色燕尾服的門衛,禮貌地問我,有什麽事情需要效勞。當他們明白我隻是因為好奇而想進銀行大廳裏看一看的時候。其中的一個老年門衛非常幽默地領著我在大廳裏繞了一圈,然後把我帶到出口處,對我說:“You are welcome,Sir”。

英格蘭銀行大樓的對麵是一幢羅馬式的石頭建築。那是金融城的另外一大重要的建築:皇家交易所,這幢建築的氣勢與相鄰的英格蘭銀行相比,要雄偉的多了,這都要歸功於大廈門前的十根粗大的羅馬石柱以及門前廣場上騎馬的威靈頓將軍大銅像。皇家交易所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565年,建成後曾兩次被毀,現今的大廈是2001年重新修整後的麵貌。皇家交易所顧名思義,就是用作交易的場所。自從倫敦建城以後,就一直是商人們進行貿易活動的中心。如今這裏是名牌商店和高級飯店的棲息所。

在皇家交易大廈的背後,我還有一個新的發現,那就是路透先生的石像雕塑。路透先生(1816-1899)出生在德國的一個叫凱塞小城的猶太家庭裏,他生前曾經是英國的新聞記者,年輕時就歸化了英國。這座紀念碑是紀念他1851年在倫敦股票交易所裏創建的國際金融新聞機構 - 路透新聞通訊社而立的。

倫敦的股票交易所幾乎同英格蘭銀行同步產生,倫敦的第一家交易所是設在英格蘭銀行附近的零錢胡同裏(Change Alley),那裏的“久納坦斯咖啡館”曾經是英國最早的股票交易所。

英國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股票交易所,是到了十九世紀初才出現的。交易所的場所也先後換了四處,前三處都集中在英格蘭銀行的周圍,可惜如今這些建築都已經蕩然無存。最新的一處是在2004年由英格蘭銀行附近的舊址搬到了聖保羅大教堂附近的樸特諾斯特廣場(Paternoster Square)。

站在皇家交易大廈門前的廣場上,一些現代化的大樓盡收眼底,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勞埃斯銀行總部,這幢大樓看上去就像用積木搭出來似的,各種顏色和尺寸的通風管道,上下水道以及電梯設施全部都暴露在外牆,十分搶眼。子彈頭型的全玻璃大廈是倫敦最環保的建築之一,因為這幢高樓最大限度地運用了自然光線。塔樓42 在1980年剛建成時,是英國的最高建築,即使在今天,在倫敦城裏也能堪稱第一大樓。而且你還可以坐在塔樓的第42層的豪華酒吧裏欣賞倫敦城的旖旎風光。

倫敦城在羅馬人建城的初期,曾有城牆保護,如今,我們仍然可以在塔山,倫敦牆和巴比肯一帶看到一些老城牆的斷垣殘壁。金融城的一些地名也可以讓我們溫習倫敦城的曆史。比如魯德門(Ludgate)、埃爾門(Aldgate)、貿門(Moorgate)等這些地名其實都是倫敦城牆存在時城門的名稱,就像北京西直門或前門一樣。時代雖然不同了,但是地名卻作為傳統而被保留下來了。

我在倫敦城周遊的時候,還欣喜地發現城裏有一條空中走道。為了對倫敦城有一個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來到了倫敦博物館,該博物館的大門建在一座天橋上麵,當我離開博物館的時候,我沒有直接下天橋,而是沿著天橋轉悠起來,想不到,我這時正走在金融城的空中走道上(High Walk),這條空中走道,四通八達,有路名,還有路標,從而將好大一塊區域的大樓連成了一片。當我在空中走道上行走時,來往的人流還真不少。根據路標的指示,我一路走,一路居高臨下地欣賞著周圍的景色。遠處新建的現代大樓猶如畫中的背景,近處學校、教堂,還有殘留的倫敦牆依傍著淺淺的湖水,高高的噴泉。順著迂回的空中走道,我在巴比肯藝術中心大樓裏轉悠了一會兒,最後來到了貿門地鐵站。

然而,倫敦城在曆史上卻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城市。1665年,城裏近三分之一的人口曾死於瘟疫。曆史上曾有高人預言,倫敦終將毀於大火。不幸的是預言竟然靈驗了,倫敦城在十六、十七世紀的短短的一百年間連續遭遇了六場大火。尤其是1666年的一場大火,讓倫敦城幾乎慘遭滅頂之災。這場大火整整燒了五天,燒毀了倫敦城裏五分之四的房屋。為此,後人在倫敦橋附近樹立了世界上最高的倫敦紀念碑,碑體直刺青天,它不僅記錄了倫敦城的苦難,也同時承擔著護佑神的角色。



金融城地形圖



英格蘭銀行仍然保持著三百多年前的風貌



TOWER 42 剛完成時(1980)還是英國第一高樓,現在依然是金融城第一



路透先生紀念碑



倫敦博物館



金融城的老城牆遺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廬山紫竹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慧慧的評論:
謝謝你的支持和鼓勵,我目前努力在寫英國,主要是倫敦的草木春秋。因為住的時間長了,就有感情,就有了想進一步了解她的願望。就像你對上海的牽掛一樣。
慧慧 回複 悄悄話 很喜歡英格蘭銀行滴建築,讓人想起了大英帝國滴時代。

(發現你滴博客有很多好東東)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