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高山,越過海洋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因身在此山中。
個人資料
正文

參觀泰晤士小鎮有感 - 舊貌新顏上海情(六)

(2010-12-22 13:02:59) 下一個

序言:上海是我成長和成熟的地方。近年來,上海在我的眼裏慢慢地變得陌生了,可是卻不會改變我對她的感情。因為這座城市承載了我太多的得和失,太多的愛和痛。

 

若幹年前,我在英國的BBC電視台看到過一則短片,介紹了一個叫做“泰晤士小鎮”的綺麗風光。當電視畫麵上出現了教堂、別墅、街道和碼頭的時候,當特寫鏡頭對準了路燈、指路牌、咖啡館和露天雕塑的時候,如果沒有解說詞,我還真以為該小鎮就坐落在英格蘭的某一個角落呢。其實這是上海鬆江區新建的一個居民小區。鬆江原來隻是上海西南角上的一個郊縣,為了適應上海改革開發的大潮,上世紀九十年代被升格為區。那時候我邊看節目邊在想,下一次回上海時一定要親自去看一看這個充滿了英格蘭風情的“上海小鎮”。

 

由於各種原因,我的這個夙願直到今年才實現。為了參觀世博會,我五月份去了一次上海,並見到了曾經共同在丹麥生活過的其他兩位上海老鄉。我們三位如今居住在三個不同的國家裏,彼此很少見麵,倒是上海世博會讓我們相聚在一起。

 

三位老友見麵,自然會相約到某處一遊。這時我突然想起我數年來一直未能完成的計劃,想不到他們也正有此意,於是我們從上海的朋友那兒借了車,來了一個“泰晤士小鎮”自駕遊。

 

我們避開了車流的高峰時刻,中午從靜安寺出發,在不知不覺的談笑中,佘山風景區,鬆江大學城先後從我們的身邊溜了過去。約莫一個小時的光景,我們的車停靠在泰晤士小鎮的一條馬路上。

 

走在人行道上,看著身邊紅磚砌成的別墅群隱藏在雕花的圍牆背後,我們可以感覺到這些房屋的主人身價不菲。我們在麗斯花園(Leeds Garden)前停下了腳步,花園的圍牆上,墨綠色的中英文字符旁邊還有兩塊矩形的鍍金裝飾,像似英國皇室的盾牌。花園入口處還有門衛,隻見他穿著帶有黃色鑲邊的紅色製服和大蓋帽,外觀上頗像英國的皇家衛兵。可是,我們橫看豎看,總覺得一個中國人全身裹著外國製服,顯得滑稽可笑。

 

從路邊的導遊圖上來看,小鎮上的馬路呈不規則的弧形,這些馬路將小鎮劃分成好幾個居民區,每一個居民區都有一個英國式的名字,什麽肯辛頓花園、漢普頓莊園、維多利亞花園或者切爾西庭院等,聽上去與倫敦的地名十分相似。還有更絕的,一條自西而東穿越小鎮腰部的小河也叫做泰晤士河,儼然以小倫敦自居。

 

馬路上,人物雕塑隨處可見,這些雕塑不僅有普通老百姓,也有丘吉爾、牛頓、莎士比亞這樣的英國名人。小鎮各處的房屋也都是仿照著英格蘭各個時期的房屋風格建造的,既有維多利亞時代的,也有伊麗莎白時代的。

 

馬路旁除了一些茶室、咖啡館或飯館以外,幾乎沒有見到其它商店。不知道當地居民的日用品應該到哪裏去購買。我們觀察了一下,這些商店的生意都很清淡。我們在一家叫做鹹亨酒店的中餐館裏用午餐時,諾大的飯廳裏,隻有我們三個人。

 

吃過午飯,我們隨便瀏覽了一下飯店對麵的一家房屋中介的房產廣告。得知平均房價一萬六一平方米;一套建築麵積約五百平方米的別墅要一千三百萬。

 

小鎮上唯一火爆的場麵是婚紗攝影。各個角落幾乎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尤其是在鎮中央教堂前的大草坪上,到處都是一對一對的新人。他們穿著婚紗,在攝影師和攝影助理的指揮下,擺出各種撩人的姿勢。

 

小鎮上隨處可以見到待租的店麵,街道上隻有三三兩兩的遊客,幾乎看不到居民,而且絕大部分房屋的窗戶是緊閉著的。就連風光秀麗的華亭湖邊都少見人影。這在一個到處都是人的中國城鎮裏,特別是在這樣一個砸下重金,奢華精致的住宅區內確實少見。我們甚至覺得遊客的人數還沒有拍攝婚紗的人員多。看來,我們在這裏吃晚飯都會顯得多餘,為此我們決定不再久留,轉而開車去不遠處的青浦區朱家角用晚餐。

 

在去朱家角的路上,我們不禁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如果這裏是旅遊區,怎麽這麽少的遊客?如果不是,這裏的居民都到哪裏去了?若全在工作,難道沒有老人和兒童嗎?唯一的解釋隻能是這裏大部分的住宅是空置房或周末房了。

 

就這樣,我們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企圖找到合理的答案。可是直到我們坐在了朱家角古風猶存的河邊餐廳時,還沒有誰能說服得了誰。

20101119日於倫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Bluelight漲停突擊隊 回複 悄悄話 和楊斌在沈陽搞的荷蘭城沒兩樣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