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高山,越過海洋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因身在此山中。
個人資料
正文

蘇格蘭風情 - 風笛伴我遊高地(1)

(2008-02-21 15:38:29) 下一個
到達愛丁堡的第一天恰逢下雨,從那陰沉沉的天上,不斷地飄下密密的雨絲,在這個寒冷的冬季,灑在臉上,感覺冰涼冰涼的。然而,我們的興致沒有受到絲毫影響,甚至連雨也不躲,就徑直沿著盤山的馬路,從維佛利火車站,趕往老城區內早已預定好的旅館內放下行李。緊接著,又馬不停蹄來到附近的蘇格蘭專線旅行社確認後天的高地一日遊。誰知接待人員告訴我們,這一天的高地專線旅遊,除了我們,還沒有其他人報過名,她建議我們不如參加第二天的旅行,因為已經有十幾個人報了名,隻要天氣允許,肯定能出行。

第二天一大早,天氣依然濕漉,毛毛細雨讓我們躇愁,但我們還是懷著希望,早早地來到了旅行社,隻見一輛大巴停靠在門前的馬路上,我們知道,高地一日遊今天有門了。借著昏暗的路燈,我們在車上找了兩個靠窗的位置坐了下來,不一會兒,又上來了一群年輕人,很像是和我一樣的中國同胞。

車子在八點整準時起動,這時車廂裏響起了一段輕柔的音樂,仿佛來之天籟,輕輕地、輕輕地吹拂在我們的臉上。當樂曲剛停,我們的司機兼導遊就立即作了開場白。他用極其簡練的語言介紹了他自己,他叫瓦爾特,是蘇格蘭人,說蘇格蘭語,聽蘇格蘭音樂,剛才的那一段音樂,是典型的蘇格蘭風笛演奏的,是他的最愛。接著他又一一地詢問大家來自何方,這時我才真正地確定,除了後座五位來自南非的遊客,一對中途上車的印度情侶,其餘的人,包括我和朋友在內,共有十五人,全是我的中國同胞,他們不是來自馬來西亞,就是來自中國大陸。隨著對話的進行,車廂內的氣氛開始活躍起來,於是我乘機同前座的四位中國小女生搭上了話語,這些女孩子正在謝菲爾德大學就讀,因逢學校放假,於是就結伴來瀏覽英國的北國風光。導遊瓦爾特在講話之前特意放一段蘇格蘭音樂的舉動,也給我留下了特殊的好感。

隨著車子的顛簸,瓦爾特一路上不厭其煩地告訴我們,這裏是王子大街,大街的左麵的石頭亭子是斯庫特紀念碑,斯庫特是蘇格蘭曆史上最受人尊重的大文豪,愛丁堡的維佛利中心火車站,就是以他的武俠小說《維佛利》來命名的。

很快,車子進入了愛丁堡的新城區,瓦爾特又讓我們注意,在我們的右邊是美國領事館,左邊是中國領事館,這下子,所有的目光幾乎都在跟著他的指點,左右搖擺著。

天邊終於露出了一抹霞光,雨不知什麽時候已經停了。目光的盡頭處顯然是一個大海港,一座座塔式或龍門起重機傍著大海站著,十分威武。車子很快就駛到了城外,沿著平坦的公路,歡快地向前。瓦爾特這時開始進入了正題,他先是簡要地向我們訴說了今天的遊覽路線和時間安排。並讓我們注意,不久我們的車子就會經過蘇格蘭地區最壯麗的斯陡嶺城堡(Sterling Castle)。接著他又給我們放了一段舒緩的風笛樂曲。在我的心理,風笛這時仿佛就是一位優雅的長者,向我們娓娓敘說著蘇格蘭的風情。

不多久,車子過了一條小河,瓦爾特讓我們快往右看,果然,在遠處,一座高高的城堡在朝霞的映輝下,進入了我們的視線,這座中世紀的城堡已經在那兒站立了近一千年,在十七、十八世紀,斯圖亞特王朝曾將它作為曆代皇室人員的居所。蘇格蘭女王瑪麗也曾在這裏度過了她的童年,瑪麗女王的一生可以說是曲折而又淒慘。這座城堡也成了英國皇室史上故事發生最多的地方之一。

瓦爾特還告訴我們,今天的路程要有六百多公裏,所以大多數的遊覽隻能在車上進行。十點鍾左右,我們的車子將會停息在凱爾馬豪格(Kilmahog)。這是一個小村莊,我們將在那裏休整半個小時,喝杯咖啡。

在風笛的感召下,不一會兒,凱爾馬豪格近在眼前。村子很小,對遊人來說,卻樣樣俱全。村莊的麵前有一塊草地,由於是冬天,地上的草呈褐綠色。一頭蘇格蘭特有的高地牛正瞪著一對大眼,站在草地中間的木棚裏,望著我們。草地的圍欄上豎著一塊木牌,上麵寫道,這頭牛出生於一九九四年。與普通的牛完全不同,這頭像西藏犛牛似的高地牛,長的憨厚敦實。碩長的鬃毛披掛在身上,頭上的觸角則更是奇特,很像中國農民使用的揚幹草的耙子,又像一對高高揚起的鹿角。在村莊咖啡店的邊上,還有一個編織車間,幾台手動的編織機排列在那兒,旁邊數卷不同顏色的格子花紋羊毛織品,就是依靠這些編織機來完成的。車間的牆壁上還貼了一張告示,上麵列著羊毛織品的編織程序,顯然這一切都是為遊客而準備的。

在重新上車時,我看清了司機兼導遊的真相,這位典型的蘇格蘭人,臉上架著一副金絲邊眼鏡,長達肩膀的棕黑色卷發,藏青色的外套裏麵裹著一件白色的襯衫,頸間係著一條黃藍相隔的斜紋領帶,尤其是他身上穿著的基爾特(Kilt),即蘇格蘭人對男人特有的方格裙的總稱,以翠藍為主色。肩上跨著的黑色腰包直達腰際,與基爾特混為一體,包沿上攜帶的三根白色穗子將腰包裝飾得異常精致,他給我的印象好像倒是一位斯文的學者。

當我們重新上路時,車上的喇叭裏又一次響起了風笛的聲音。在這首樂曲中,風笛似乎多了些深沉的低音,悠遠而緩慢。這時路上的風景也明顯發生了變化,近處會時常會出現潺潺的流水和彎彎的湖泊。瓦爾特告訴我們,那水是非常幹淨的,可以直接入口。遠處能見到平緩起伏的山巒,山的顏色是不同層次的土褐色,夾雜著藍綠色的植物。我們被告知,車子這時已經行駛在蘇格蘭的高地上了。

風笛的聲音這時開始變得嘶啞起來,蒼莽而又淒美。天這時更加放晴了,可以看得見遠處的山頭上覆蓋著白雪,反射出一種耀眼的光芒。山腳下,一片片的水麵,是深藍色的,平靜的就像緞子一樣。旅遊車上所有的人都不約而同地歡呼起來。我拿出早已準備好的相機,對著車窗外,開始貪婪地、不停地按動著快門。幸虧出發前,我及時在相機上換上了長焦距鏡頭,不然我可要真的要望山興歎呢。

車上的每一個車窗內,這時至少有一架相機在窺視著窗外。車子並不因為我們的歡呼而減速。車窗外的景色在車子的行駛途中,不斷地變換著。叫不出名字的高大灌木林時時地將湖水擋住,但是擋不住蒼涼起伏的山巒。有時眼前低凹的山坡上會突然會出現一大片草地,依傍著平靜的湖水,幾十頭雪白的綿羊悠閑地低著頭在吃草。真是一派天蒼蒼,地茫茫,碧水青草喂肥羊的世外桃源。

車廂裏的風笛聲綿綿不斷,時而高亢,時而低沉,伴著風笛,我們進入了格蘭克大峽穀(Glen Glencoe)。在十七世紀末,這裏曾經發生過一次喪失天倫的格蘭克大屠殺。一場爭權奪利的陰謀發生在宗族之間,當鮮血流淌在大峽穀的穀底時,人類的愚昧和凶殘會變得如此不可理喻。如今大峽穀的風光依舊,但是,峽穀兩邊棕褐色的峭壁會不會是鮮血澆灌的呢?

我們的車子停在一片穀底突出的平地上,一下車,幾乎所有的人同時發出了驚歎的呼叫。眼前,一邊是萬頃碧波的湖水,一邊是蒼勁沉厚的山顛,山顛上則是茫茫的白雪。我平時一直不喜歡給自己拍照,這時也忍不住,央求同伴為我照了幾張像。幾位在謝菲爾德念書的小女生,更是雀躍的不行,隻見她們像快樂的小鹿一般,忙著為自己也為同伴留下美好的記憶。我也趁機將她們的歡樂捕捉到我的相機裏。

離開大峽穀,我們就向威廉堡(Fort William)進發,在那裏,我們會看到英國最高的山峰 - 本.奈維斯山。(未完待續)




蘇格蘭的高地犛牛



湖泊是高地的一大景色



蘇格蘭高地的最高峰-本奈維斯峰



高地的山穀既壯觀又蒼涼


以上照片是在旅遊車快速行駛時拍攝的,所以有玻璃反光。更多的照片將發表在這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