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高山,越過海洋

不識廬山真麵目,隻因身在此山中。
個人資料
正文

唐人街的夕陽 - 麻將館探秘

(2006-09-28 09:22:31) 下一個

不知道經常去倫敦唐人街的人有沒有注意到,當你在唐人街篤步慢行時,時時可以聽到空氣中散發著一種特殊而熟悉的聲音-麻將的洗牌聲。也許這時的你並不在意,因為你太熟悉這種國粹了。也許你會不經意地抬頭尋找那發出清脆洗牌聲音的窗口。要是你好奇心再重一點,想循聲尋源,一旦你跟著嘩--嘩的聲音,爬上那半明半暗的樓梯,小心推開那虛掩的的房門,立刻就會聽到從房間的某一角落裏傳出並不友好的廣東口音:“揾秉個啊(找誰啊)?”、“做麽也(幹啥)?”逼得你進退兩難,隻有向裏張望一下的機會,然後就悻悻然地離開。

那房間就是遍布唐人街的麻將館之一。一個外人並不熟悉的地方。

說起麻將館,它是隨著英國移民的步伐從小到大,從大到壯,再由壯到衰。可以說是曆經了整整一代人的滄桑,它親眼見證了現代華人在英生活奮鬥的全過程。

英國的華人移民形成於一百年之前,但是真正成氣候的時機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移民主要來自香港新界。在一九六零年代初期,當時的英國法律允許香港新界原住民到英國定居,因此吸引了許多新界人移居英國,自那時起倫敦的華人社區正在從倫敦的東部船塢區(Dockland)西移到了倫敦最熱鬧的蘇豪區(SOHO)的爵祿街(Gerrard Street)一帶,從而形成了今天的唐人街格局。

一九六七年,香港又發生暴亂事件,引發了香港社會的極度動蕩,不少香港人就在那時大量移民到了英國,其中一部分人在倫敦唐人街附近開設店鋪、飯店,使倫敦唐人街的範圍一步步地擴大。

香港原居民在新界是以姓氏劃分居住的,隨著這些移民的大量湧入,為了求生存、求發展,各種以同宗同姓為特征的宗親會就相繼出現了,並很快發展壯大起來。與此同時,一種具有香港特色的文化娛樂活動-麻將也因此在唐人街流行蔓延開來。

那時這些香港移民都還是青壯年,而且那時倫敦的氣候遠不如今天這般美好。陰天、雨天是家常便飯,霧天、雪天經常見麵。而且一到晚上,馬路上連個鬼影子都見不到,絕無今天倫敦西區的這般人氣。在這樣的環境中生存,人生地不熟,這些移民最大的樂趣隻能靠打麻將消遣,排解工作以外的寂寞時光。於是,唐人街的麻將館逐步興旺起來。麻將館那時是通宵開放,以致曾有過夜夜像白晝的輝煌時光。

其實,這些麻將館裏每天進行的麻將活動,並不隻是一般的玩玩那麽簡單,在玩的過程中是有金錢的交易的,一句話,在麻將館裏靠打麻將賭博是一個無聲的公開約定。

但是英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所有的賭博活動都必須用博彩法來管治,任何賭博場所,在開業之前一定先要按章程申請博彩執照,而且要交比普通營業稅高得多的博彩稅。但是唐人街的麻將館卻享受了猶如中國特區一樣的免稅待遇。

原來唐人街的所謂的麻將館隻是在唐人街的宗親會館裏放幾張麻將桌,並沒有很嚴密的管理製度。這些宗親會館是香港老一代移民的聯誼組織,猶如我們當今的華商會,湖北同鄉會等。唯一不同的是他們這些宗親會都有各自固定的活動場所。逢年過節會開個飯局什麽的,甚至會以宗親會的名義搞一些慈善活動。打麻將在唐人街宗親會館被定義為一種文化活動,與英國政府所管轄的博彩毫無聯係,更談不上稅務問題了。

每天,麻將迷們,或者無所事事的閑人們從中午起就陸陸續續地來到了麻將館,一旦人數湊齊一桌,麻將就正式開張。而且,要麽不打,一旦開始,無論輸贏,願不願意,至少得打滿四圈,方可離開。這是一個不成文的鐵定規矩。誰也無權犯規。一般來說,麻將桌上,打滿八圈,也就自動散了。也有少數人在興頭上,會連續打滿二十圈的,那就是真正的麻將迷了。

現在每天去麻將館的也就是固定的一些人,就像卡西諾的會員一樣,而且基本上都是固定在某一特定的麻將館,換場的頻率並不高。

麻將的打法也與大陸的打法基本相同。原則上,任何人都可以去玩。但是由於大部分玩的人全是香港的老移民,他們全說廣東話,你若連廣東話都說不周全,坐在一張麻將桌上肯定是雞同鴨講,退一步而言,即使你可以講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也不見得受歡迎,因為你不是他們一夥的,進不了他們的圈子。

在麻將館裏麻將的輸贏都用真金實銀-現金來孝敬贏家,不同的麻將館對輸贏時的賭金大小有不同的規格。麻將迷們可以上銅氏宗親會館打打八鎊或二十鎊的小麻將,也可以去銀氏宗親會館玩四十鎊到八十鎊的中麻將。如果膽子夠大,本錢夠足,甚至可以進金氏宗親會館體會一下一百六十鎊到三百二十鎊的大麻將,這時候一天的輸贏則能達到二、三千鎊。因此玩家憑個人經濟和心理承受能力和偏愛選擇適合自己的麻將館。

麻將館沒有入場費,而且有免費的咖啡和茶水供應。如果玩興正濃,遇上晚餐時分,館內值班員還會替你叫外賣。可是玩麻將的過程中,麻將館會在每一鋪結束時向贏家抽傭金。數額從8%15%不等,以湊成整數為準。例如,贏八鎊,傭金一鎊,若贏一百二十鎊,傭金十鎊。若贏三百六十鎊,則要給四十鎊的傭金。麻將館全憑該傭金維持麻將館的生存。

然而,當初在英國奮鬥的香港移民如今都已到了知天命,甚至古稀的年齡,他們的孩子是在英國長大的,受的是英國式的教育,他們不會再像他們父輩一樣一輩子窩在唐人街裏,將廚房革命進行到底。於是唐人街麻將館的興旺情景已經不再上演。就像夕陽一樣,盡管還是無限好,但畢竟近黃昏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終究會有這麽一天,唐人街的麻將館會變得麵目全非,一個全新概念的什麽館也一定會出現在唐人街。

我們等待著這一天。
(注:文中提及的宗親會館的名字純粹杜撰,如有雷同純屬巧合。若本文有誤導成分或錯誤信息,也望得到指正。謝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