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不需要什麽理由的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什麽是漢俳?

(2010-06-08 04:06:42) 下一個

什麽是漢俳?

漢俳是仿照日本俳句的形式,以中文創作的韻文,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後,中日文化交流的產物。最初的漢俳是依照日本俳句句式翻譯的作品,後來再出現直接用中文創作的漢俳,1980年由趙樸初定型。現在漢俳已為中日詩人和學術界認同,日本有出版《現代俳句•漢俳作品選集》收錄漢俳作品。
曆史:
  1922年俞平伯在《詩》創刊號上曾撰文說:“日本亦有俳句,都是一句成詩。可見詩本不見長短,純任氣聲底自然,以為節奏。我認為這種體裁極有創作的必要”,呼籲以中文仿照日本俳句創作新體裁的詩,但回響不大。1920年代中國詩壇興起“短詩熱”一些作家寫了一些具有俳句特征的短詩,表現瞬間感覺,形式凝練簡潔,例如汪靜之的《惠的風》,何植三的《農家的草紫》,潘漠華、馮雪峰等人的《春的歌》等,但這些短詩隻能說是受了日本俳句篇幅短小和某些創作特點的影響,不算是漢語的“俳句”。
  中日邦交正常化後,兩國的學者、詩人交往頻繁,促進兩國文化交流,亦讓更多中國人認識到俳句。1980530,中日友好協會首次接待大野林火為團長的“日本俳人協會訪華團”。日方送來了鬆尾芭蕉、與謝蕪村、正岡子規等古代俳人的詩集。在場的趙樸初詩興勃發,參照日本俳句十七音,依照中國傳統詩歌創作的聲法、韻法、律法等特點寫了三首短詩,就是中國詩歌史上的第一組漢俳。當天在北海仿膳宴席上,林林也即興創作了兩首漢俳《迎俳人》。
  19814月,林林和袁鷹應日本俳人協會之邀訪問日本,在日本《俳句》雜誌上發表《架起俳句與漢俳的橋梁》一文,“漢俳”亦隨之定名,正式成為一種韻文體裁。當年中國《詩刊》第六期亦公開發表以上三人的漢俳。198259《人民日報》也發表了趙樸初、鍾敬文等人的漢徘,引起當時的中國詩壇注目。
[編輯本段]形式
  由於中文為單音節語言,與複音節的日語不同,漢俳改俳句的十七音為十七字,同樣分三句,為“五—七—五”的體製。句子節奏參照五言和七言近體詩,五字句的節奏一般為二三式、三二式、一四式;七言句的節奏一般為二五式、三四式、四三式,個別的還有一六式等。分自由體和格律體兩種。無論是自由體還是格律體都有季語(又稱“季題”),即表示季節的詞語,但要求沒有日本俳句那麽嚴格,季語通常放在首句。
[編輯本段]自由體
  自由體又稱散體、新詩體,即無任何平仄和押韻規定,可用白話文寫作,近似新詩。
[編輯本段]格律體
  格律體規定平仄和押韻,這是因為漢語的發音較日語複雜,為了顧及音樂性而要規定格律。用文言寫作,近似詞的小令,所以亦可視為一個詞牌。
  格律隻要求句子本身符合兩平兩仄相間,例如:
  1.[]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2.[]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押韻可以是三句全押、首尾押韻和後兩句押韻,可押平韻或仄韻。
[編輯本段]現況
  2005323,中國漢俳學會成立,而漢俳相關出版物亦日漸增多,例如發表漢俳作品以及研究漢俳的刊物《漢俳詩人》,此外也有漢俳專集出版。近年因特網的普及,一些同時喜歡日本文化和中國文學的年輕華人亦有不少加入創作行列,令漢俳成為網絡文學受歡迎的體裁之一。
 

漢徘--------認識一種新的文體
一、什麽是漢俳  
漢俳是以中國傳統詩詞(即漢詩)的語言同日本俳句的形式結合的一種新詩體。這種詩體由中日友協顧問、著名詩人趙樸初於1980年首創,誕生雖然隻有20來年的時間,但她源遠流長,是中日文化長期交流的成果。中日文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林林先生說:“古代漢詩是輸出的,現代漢俳是引進後由中國詩人再創造而成的。”叫作“骨肉還家”或“詩歌回娘家”。日本現代俳句協會會長金子兜太說:“1996年中日俳句漢俳交流會……確認漢俳是中國詩歌的一種形式,是獨特的新詩體。”並且認為漢俳“已進入了成熟階段。”中國100名漢俳詩人名單和日本100名漢俳詩人名單於1997年初同時排定,漢俳作品專輯已出版兩集,漢俳在中國和世界詩壇上,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二、漢俳的體式
漢俳的體式有兩類,即格律體和自由體。這裏根據林岫教授的《和風起漢俳》一文,著重介紹格律體漢俳。
1、句法
所謂句法就是全詩共有五、七、五三個句子。即第一句五個字,第二句七個字,第三句五個字,這個句法必須嚴格遵守,不可改動。但其句式結構可以靈活。在創意上,第一句要有一個較完整的詩意,第二句有承轉的任務,第三句是結句,一定要收好。如果第一句不押韻,第二句押韻,那麽一二兩句是一完整的意思。
2、律法
所謂律法就是按照傳統詩詞的四種格律式來組成句子。即:
(-)-||(-)-|,(|)|--(|)|-。
(|)|(-)--||,(-)-(|)||--。
注:“-”平聲,“|”仄聲,“(|)、(-)”可平可仄。
這四種句式可以任意使用,五個字的句子,去掉前二字即可。隻要求句子本身符合兩平兩仄相間就行(象傳統詩詞那樣),句與句之間不要求相對相粘。這就給了很大的寬鬆。如趙樸初的:
綠 陰今雨來。
(|)--|-。
山花 枝 接海花開,
--(-)||--,
和風起漢俳。
--||-。
三句都是平起式,第二句與第一句不相對,第三句與第二句雖然相粘,但不粘也可以。又如林岫的:
籬 畔舞姿昂。
(-)||--
歌詞出自名家手,
--||--|
和音久繞梁。
--||-
從句式看,符合格律體要求,但不對不粘也可以。
3、韻法
所謂韻法就是押韻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是句句押韻。如杜宣的:
日影透窗紗。
春光先到野人家,
迎春一樹花。
“紗”、“家”、“花”為平聲韻,也可以押仄聲韻。
二是隔句押韻。如羅洛的:
白雲浮廣宇。
浩浩無垠任卷舒,
極目青冥裏。
“宇”、“裏”相押,為仄聲韻,也可押平韻。
三是首句不押韻,後兩句押韻,如李芒的:
玉蘭驚曉夢,
花似天鵝振羽毛騰。
老妻憶妙齡。
“騰”、“齡”是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
四是押同部異聲韻,仿《西江月》韻式。如趙力的:
紅裝個個嬌。
綠茵場上逞英豪,
射門齊叫“好”!
“驕”、“豪”為平聲韻,“好”是仄聲韻。也可以先仄後平,如吳瑞鈞的:
莫道西湖瘦。
淮左名都景如繡,
千古可銷愁。
瘦、繡是仄聲,愁是平聲。
4、季語
所謂季語就是在作品中,要有反映季節時令的詞語。如:“春在楊柳城”、“星貼山尖夏月斜”、“正是初秋涼爽時”、“冬雪映窗明”等。春夏秋冬是季語,也可用花來表示,如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等;也可用風來表示,如東風、南風、西風、北風等用來表示春夏秋冬。還有些暗示季節的,如:
“一枝楓葉任飛揚”,表示秋季。
“家家角黍香”,表示端午等等。
季語一般在遊覽、詠物、抒情等詩中用的較多,在言誌、理趣、調侃等詩中用的較少,但漢俳並不強調用季語。
5、漢歌(現已正式更名為“短歌”)
漢歌在日本叫連歌或和歌。它是在漢俳五七五三句後麵又加了兩個七字句,便成了五七五七七的句式,這樣便增加了詩的容量。其律法、韻法與漢俳同。押平韻、押仄韻都可以。要以作品的整體效果而定。不同的是後麵的兩個七字句有的作者用了對仗,當然不對仗也可以,不過用對仗可以充分展現作者的才氣,增加作品的藝術含量。如林岫的《嘉陵江放歌》:
南山秋雁過,
一棹煙去破碧波,
客子意如何?
酒入豪腸吟膽壯,
幾重山水幾重歌。
這首詩押平聲韻,尾二句未對仗。
另如李芒的《丁香》:
馥鬱濃春色,
繁英卻似含悲側。
紫雲空漠漠。
稼豔無須媲牡丹,
清奇應詡迎詩客。
這首詩押仄聲韻,尾二句對仗。
6、自由體
這裏簡單介紹一下自由體。自由體,顧名思義,就是很“自由”。除了五七五的句法必須嚴格遵守外,不講平仄,不講押韻。季語可有可無,如劉征的:
遊艇泛如萍。
風聲雨聲拍照聲,
燈光一灣明。
這首詩隻是押平韻,不講平仄。又如公木的:
戀人出嫁了。
做丈夫的不是我,
該抽棵煙吧。
這首詩既不講平仄也不押韻。看來,漢俳將逐漸走向格律體和自由體共同發展。
三、漢俳的創作
漢俳已經定型,若用格律體富,應遵守其句法、律法、韻法,不可違式。自由體雖然不講平仄,也可不押韻,但句法不可變。
由於漢俳體式較小,最好一景一詠,一情一抒,一事一議,有道是愈小愈難寫。內容、語言應高度凝煉。結構要嚴謹,章法要分明,要有精品意識。如林岫的《詠箭》:
百步可穿楊。
最怕飛來冷不防,
奇禍起蕭牆。
這首詩律法、韻法規範,章法嚴謹,形象鮮明,語言流暢,感情濃烈,有著深厚的內涵和時代氣息,讀後令人深思。我們的詩,應該如此道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