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不需要什麽理由的
個人資料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自喻為牡丹花的母親(1)

(2006-11-13 11:16:25) 下一個

一,出身

母親是淩印清 -- 我姥爺的三女兒。淩印清是孫中山的得力筆杆,也是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

淩印清出身於山東省的一個農莊家,他父親 -- 我的姥太爺擁有一些土地,自己耕耘種地,在農忙時也請雇工幫忙。農閑時姥太爺送我姥爺去私塾讀書。沒想到姥爺沒好好讀孔夫子的四書五經,反倒對孫中山的革命理論感興趣了。

在我姥爺 18 歲那年,他父親給他娶了媳婦兒,不再讓他去讀書了,讓他在家種地,養他自己的家。我姥爺就先在他自己家裏鬧起了革命:他對他老子說:這媳婦兒是您看上的,就給您吧!我的媳婦兒,我自己娶。

這哪象話!老子聽這話,一生氣,把兒子痛打了一頓,關了起來,不再讓他去接觸那些“革命思想”了。媽媽心疼兒子,半夜裏悄悄地把兒子放了,還把自己偷偷攢下的五塊大洋的貼己兒錢給了兒子,讓兒子逃走了。

姥爺就靠著這五塊大洋,從農家買來小白菜挑到城裏去賣,一點兒一點兒地掙足了錢,湊夠了路費,就跑到北平找孫中山去了。

孫文收留了姥爺,見姥爺文筆好,就讓他做了自己的筆杆子,從此姥爺跟著孫中山,走南闖北,給孫中山當“喉舌”,宣傳革命的道理。

姥爺也給自己當家作主,娶了自己找的媳婦兒。可姥爺的原配妻子,給姥爺生了兩個女兒就因病去世了。姥爺的同僚見姥爺一個人要帶兩個幼小的女兒,十分同情,就給老爺介紹了趙家的獨生女。趙家是齊人,他們的女兒不纏小腳,這正和姥爺心意。趙家父母也沒有很多要求,隻是要求女兒嫁給姥爺後,女兒走到哪裏,老夫妻倆就跟到哪裏,也就是說姥爺要連媳婦兒的父母一起養著。姥爺也同意了。

姥姥出嫁那年,剛剛十八,聽說父母把自己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大許多的已婚的人,進門就要帶兩個別人的孩子,氣得成天跟自己的父母耍脾氣、施臉色,埋怨自己的父母:“要是養不活我,就推到河裏喂魚去,怎麽卻將親生女兒嫁給這麽個大老爺們,人家當二房!”。但胳膊終究拗不過大腿,還是嫁了過去。

姥爺大姥姥近二十歲,待姥姥很好,像照顧小妹妹一般、捧著、哄著。聽媽媽說,她見過姥爺跪著哄姥姥、求姥姥的情形呢。姥姥過門不久就有了我媽,接著又來了我舅舅,我小姨。聽姥姥說,在舅舅和老姨之間,還有過一個女孩兒,但沒長到五歲就得急病死了。

姥爺家裏有管家,廚子,保姆,車夫,等。家務事兒不用姥姥操心,每天的三頓飯也有廚子做,孩子有保姆帶,衣裳也有保姆洗,出門有車夫,姥姥除了孩子小時給孩子喂喂奶外,好像沒有什麽可做的事情。就連姥姥和孩子們的穿衣、被褥等,都是姥爺親自去買來布匹,找裁縫來家,一一給做上的。姥姥和孩子們的鞋襪,也是姥爺一手包辦:老爺隻要用手拃一下姥姥和孩子們的腳,買來的鞋穿上都合適。姥姥那幾年可以說是過的神仙般的日子了。除了要跟隨姥爺南征北戰外,沒有吃多大的苦

我媽是在廣東生的,小名叫越秀。在淩家的姐妹中排行老三,但卻是我姥姥的第一個女兒。姥姥原名叫趙馨遠,嫁到淩家後改姓為淩馨遠。

後來全家隨姥爺來到了東北,姥爺也攢得了一筆財產,就在沈陽購置下了一個大莊園。姥爺也沒有忘記舍身救了自己的母親,他也把自己的老媽媽從他父親的暴力統治下解放了出來,接她到自己的身邊,與自己一起生活。全家老老少少,加上傭人什麽的,全都住在一起,歡天喜地。

聽媽媽,說姥爺的脾氣不怎麽好,跟孩子生氣起來,掄開巴掌就打,打完了,又自己心疼起來,抱過來親親頭,摸摸腳地又哄起孩子來。

每逢過年過節,姥姥拜天供地,姥爺就笑話姥姥:求神拜佛,不如拜供我呢,我不就是這家的財神爺嗎?

隻是好景不長。我媽懂事兒不久,姥爺進山講義時,卻被東北山裏的土毛子打死了。姥姥說她去認屍時,姥爺身上的槍彈眼兒,見姥姥來了都流出了鮮血。

這根家裏的頂梁柱倒了,姥姥也從沒管過家。好在姥爺有眼力,家裏使用的傭人都很忠誠於姥爺。管家仍舊管理著這一家子的生計,孫文還給姥爺的遺族們發放著撫恤金,還不至於“樹倒猢猻散”。

那時,我大姨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借姥爺的名,說媒的給大姨說到了孔家,也是一個大家族,據說是孔子的第 72 代後裔。結婚之前,大姨從未見過大姨夫,過門後,大姨在那孔大家族裏給磨練的圓滑老練了。倒是與大姨夫一輩子也沒紅過臉,兩口子相親相愛,直到白頭。現在大姨夫已經去世,大姨也老態龍鍾了。這是後話了。

後來孫中山、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抵擋不住日本軍隊的進攻,撤離出了東北三省。日本兵就進駐了東三省。姥姥勢單力薄,無法再搬遷。一家人隻好留在了東北。沒有了革命軍的接濟,家中經濟緊張,管家和傭人漸漸離去,另找高枝了。

姥姥就隻好靠出租家裏大院中的房子來渡生計。

喻為牡丹花的母親 (2)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